引言
所谓家族,一般来讲有对内和对外两种职能,这两种职能把人与人之间紧密的联系起来,形成不可分割的团体。所谓对内职能,我想应该是家族负有维持共同生计的使命,即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家族经济职能,用以提供一个家族物质生产与消费的保证,维持家族的延续和扩大,生儿育女,配偶成家;维持家族成员间的感情融洽,管理、制约、调整内部成员行为的职能。而对外职能应该是向社会提供劳动力;相应地向社会提供智力、财力,包括对社会上老、弱、病、残、孤、寡的扶养义务。家族对外关系的维系是发展社会关系的十分重要机能,它所结成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成为促使社会发展的纽带。家族对整个社会有一定影响和制约作用,成为左右社会行为的最小单位。
常言道,“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道理不言而喻,什么是家族精神,什么又能在家族中流传数代,我想应该是一种家族文化,一种家族道德。
说起我的家族史与家族精神,那得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公元1854年,清咸丰四年。
第一章
那一年正直太平军北伐,先是,咸丰三年冬,北伐军攻天津受阻,屯兵静海、独流一带,派人回天京请援。咸丰四年正月初七日,东王杨秀清派夏官正丞相黄生才、夏官副丞相陈仕保、夏官又副丞相曾立昌与冬官副丞相许宗扬等率部自安庆出发,增援北伐军。一路经安徽、河南、江苏进入山东。途中,北伐援军不断扩大队伍,吸收了大量起义农民、贫民及失业者。三月初,包围运河边工商业重镇临清。清山东巡抚张亮基、胜保及其先遣将军善禄等急忙增援临清。北伐援军击败张亮基、善禄等,于当月十五日攻占临清,清军逃出临清时,将城中粮草全部焚毁,使北伐援军无以为食。随即胜保及新任山东巡抚崇恩又包围临清,断绝了城中一切接济。北伐援军补给困难,部分新兵军心涣散,哗变、逃跑事件时有发生,乃于二十一日撤出临清。
我的六世组是为临清县巡检,人称钱巡检,负责该县的巡防事务,从九品,为入流官员中品级最低的官员。但位卑不敢忘忧国,虽兵临城下,但毫不畏惧,迅速召集手下商量对策。只见巡防营灯球火把,照如白昼。钱巡检对其手下说道:曾大帅的讨粤匪檄说的很明白“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望大家能够同心协力,誓与临清共存亡。话音刚落,太平军便开始攻城,不到一个时辰,便攻入临清。手下弟兄劝说钱巡检速速撤离,钱巡检执意坚守,身中数箭昏死过去,被部下背出城外,逃到乡下钱家(早前,钱巡检已将妻儿老小安顿在城外老家中)。钱巡检身负重伤,当晚便去世。临终前,管家钱忠站立旁边,妻子抱着刚满百天的儿子哭着坐在床前。钱巡检说道:“我去以后,尔等即刻北逃,拜托钱忠照看我的家小。”,话毕,便撒手人寰。
管家钱忠料理完钱巡检丧失,害怕太平军追杀,便急忙带着钱家老小一路北逃,逃到了直隶一座偏远小县。见该县三面环山,层峦迭嶂,资为屏藩。钱忠觉得此地隐蔽妥当,便决定落脚于此。
我的六世组奶奶为儿子改名,因从临清逃出来,故起名钱清,并对钱清寄予厚望,希望其能够重整家业,让家族得以复兴。倾其所有请来县里最著名私塾先生前来教导钱清。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18年过去了。公元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钱清已经长大成人,经过三媒六聘,钱清大婚,娶妻段氏,开始顶门立户了。
同治年间,适逢洋务运动兴起,这场由地主阶级领导的革新运动收效颇丰。此时我的五世祖钱清已经不甘于做一个平庸之辈,打算干一番事业。可是干事业得有本钱,母亲为了培养他读书,已经将毕生之积蓄花费殆尽。但天无绝人之路,家里当时养了不少牲口,而且大多是母的,钱清便想办法将这些牲口不断的交配繁衍,十几年过后,便发了一笔大财,人称“草驴财主”。同治十三年,钱清喜得贵子,按家谱排,取名钱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