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7000000020

第20章 中华民俗民风 (8)

第三章 中华民俗民风 (8)

十一月十七阿弥陀佛诞辰

十二月初八腊八

十二月十六尾牙

十二月二十三小年,祭灶

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除夕

民俗礼仪

礼仪即礼节与仪式。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

中国的宗法制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由看不见的鬼神操纵,履行礼仪即是向鬼神讨好求福。因此,礼仪起源于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一种特殊体现形式。到现代,礼仪才得到真正的改革,无论是国家政治生活的礼仪还是人民生活礼仪都改变成无鬼神论的新内容,从而成为现代文明礼仪。

古代政治礼仪

1祭天。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周代人崇拜天,是从殷代出现“帝”崇拜发展而来的,最高统治者为天子,君权神授,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结束。

2祭地。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汉代称地神为地母,说她是赐福人类的女神,也叫社神。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汉代以后,不宜动土的风水信仰盛行。祭地礼仪还有祭山川、祭土神、谷神、社稷等。

3宗庙之祭。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右寝。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

4对先师先圣的祭祀。汉魏以后,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唐代尊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唐宋以后一直沿用“释奠”礼(设荐俎馔酌而祭,有音乐没有尸)作为学礼,也作为祭孔礼。南北朝时,每年春秋两次行释奠礼,各地郡学也设孔、颜之庙。明代称孔子为“至圣先师”。清代,盛京(辽宁沈阳)设有孔庙,定都北京后,以京师国子监为太学,立文庙,孔子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曲阜的庙制、祭器、乐器及礼仪以北京太学为准式。乡饮酒礼是祭祀先师先圣的产物。

5相见礼。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下级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平民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施礼。外别行四拜礼,近别行揖礼。

6军礼。包括征伐、征税、狩猎、营建等。

古代生活礼仪

1诞生礼。从妇女未孕时的求子到婴儿周岁,一切礼仪都围绕着长命的主题。诞生礼还包括“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等。“三朝”是婴儿降生三日时接受各方面的贺礼。“满月”在婴儿满一个月时剃胎发。“百日”时行认舅礼,命名礼。“周岁”时行抓周礼,以预测小儿一生命运、事业吉凶。

2成年礼,也叫冠礼,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

3飨燕饮食礼仪。飨在太庙举行,烹太牢以饮宾客,重点在礼仪往来而不在饮食,燕即宴,燕礼在寝宫举行,主宾可以开怀畅饮。燕礼对中国饮食文化形成有深远的影响。节日设宴在中国民间食俗上形成节日饮食礼仪。正月十五吃元宵,清明节吃冷饭寒食,五月端阳的粽子和雄黄酒,中秋月饼,腊八粥,辞岁饺子等都是节日仪礼的饮食。宴席上的座次,上菜的顺序,劝酒、敬酒的礼节,也都有社会往来习俗中男女、尊卑、长幼关系和祈福避讳上的要求。

4宾礼。主要是对客人的接待之礼。与客人往来的馈赠礼仪有等级差别。士相见,宾见主人要以雉为贽;下大夫相见,以雁为贽;上大夫相见,以羔为贽。

5五祀。指祭门、户、井、灶、中霤(中室)。

6傩仪。滥觞于史前,盛行于商周。周代的傩仪是四季驱邪逐疫。傩仪中的主神是方相氏。两汉,傩仪中出现了与方相氏相配的十二兽。魏晋南北朝隋唐沿袭汉制,傩仪中加入了娱乐成分,方相氏和十二神兽角色,由乐人扮演。至今遗存的贵州土家族傩堂仪为最完整典型。

古代称谓礼仪

【直称姓名】

1自称姓名或名。

2用于介绍或作传。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等等。

【称郡望】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家庭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称爵名】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刘基封爵诚意伯,人们以诚意伯相称。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兼称】如《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兼称官职与谥号;《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

【谦称】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鄙、敝、卑、窃、臣、仆。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寡、不谷。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

【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竖子、小子等。

【特殊称谓】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即厨师。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

金钗:女孩十二岁。

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的少女。

束发:男子十五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知命:五十岁。

花甲:六十岁。

古稀:七十岁。

杖朝:八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跪拜礼

在汉代以前,我国还没有正式的凳椅。人们在进食、议事、看书时,只是在地上铺一条用芦苇、竹篾等编成的铺垫用具,即席子,人们就坐在席子上,故称“席地而坐”。如果请客人坐正席,则多垫一层席子,表示恭敬。就连朝廷的最高统治者也是“席地而坐”。

因此,古代所谓“坐”的姿势,和我们现代人的“坐”完全不一样。坐时要两膝着地,然后将臀部坐于后脚跟之上,脚掌向后向外。古人的“坐”,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的跪。在接待宾客中,每当“坐”着向客人致谢时,为了表示尊敬,往往伸直上半身,也就是“引身而起”,使坐变成了跪,然后俯身向下,就这样,逐渐形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跪拜礼。

古人认为,不跪不叫拜。拜,在古代就是行敬礼的意思。按照周代礼仪的规定,当时对跪拜的动作和对象,作了严格的规范,共分稽首、顿首、空首,称为“正拜”。行稽首礼时,拜者必须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撑在地上,然后,缓缓叩首到地,稽留多时,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重的礼节。一般用于臣子拜见君王和祭祀先祖的礼仪。(后来,用于僧人举一手向人们行礼,也称“稽首”。)

行顿首礼时,其他和稽首相同,不同者拜时必须急叩头,其额触地而拜。一般用于下对上的敬礼。

行空首礼时,双膝着地,两手拱合,俯头到手,与心平而不到地,故称“空首”,又叫“拜手”。这是“九拜”中男子跪拜礼的一种。

其他如振动,不仅要跪拜、顿首,拜后还要“踊”,即跳踊,一般都在丧事时,拜者往往捶胸、顿足,跳跃而哭,表示极度悲哀,凶拜,即行礼时,先顿首,后空首;吉拜,则在行礼时,先空首,后顿首;奇拜,奇为单数,即一拜;褒拜,即再拜、三拜。古代以再拜为重。

肃拜,是古代女子跪拜礼的一种。拜时跪双膝后,两手先到地,再拱手,同时低下头去,到手为止,故又称“手拜”。肃,手到地的意思。所以后来在书信来往中,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往往上“谨肃”。妇女行礼也称“端肃”,即源于此。

到了汉代以后。才渐渐有高座,凳椅先后问世,人们不再“席地而坐”,因而使原来生活中的“跪坐”起了很大变化。但跪拜礼仍然存在,直到辛亥革命胜利,随着几千年封建君主制度的覆灭,才结束了这种跪拜礼仪。

传统俗信

俗信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传统理念。

民间俗信从原始宗教和巫术演变而来,经过民间长期传承,已经成为一种风俗习惯。比如贴春联、贴门神。除旧迎新之际,贴春联、贴门神既装点了节日的气氛,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同时又寄托了人们驱邪灾、保平安的心愿。它是一种信仰,对人没有什么伤害,不同于迷信。

兆头

人们常以兆头推测吉凶祸福。有些征兆已成为典型的民间俗信,如春节期间若将碗碟摔碎,被视为大不吉利,必须马上说“岁岁(碎碎)平安”,以破解为吉。

同类推荐
  • 文水民俗

    文水民俗

    本书以文水县县城民俗活动为基础,汇编的一部有关于地方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民间活动的文字记录,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用文字再现了当时民间民俗活动的场景。
  • 兰州历史文化:表演艺术

    兰州历史文化:表演艺术

    本书内容包括:开宗立派写春秋、艺坛舵手朱怡堂、耿忠义与耿家脸谱、话剧奏响时代强音、《在康布尔草原上》、兰州舞台变奏曲等。
  • 中华典故(上)

    中华典故(上)

    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中华文化渊源流传,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
  • 十三经开讲:孟子开讲

    十三经开讲:孟子开讲

    本书先述孟子传略,然后分别讨论《孟子》一书的作者及其成书经过、《孟子》的主要内容、《孟子》经学地位、《孟子》的哲学思想等。其中对孟子的性善论、仁政论、修养论、天命论、处世论以及许行、杨墨批判论,作了较深入的分析。此外,关于《孟子》的文学成就、《孟子》研究历史及《孟子》的研究方法亦逐次叙及,旨在引导读者从新的角度梳理并探索《孟子》的精深思想。
  • 藏式传统建筑与雕塑(E眼藏地行 卷六)

    藏式传统建筑与雕塑(E眼藏地行 卷六)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18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热门推荐
  • 狂暴杀神

    狂暴杀神

    穿越到别人洞房也就罢了,你躲在床底偷听,乐呵乐呵也就得了;可偏偏你穿越到了新娘旁边,和新娘一起同床共枕;和新娘同床共枕也没啥,可新郎官偏偏不在;新郎官不在也还好,可偏偏灯还没开,新娘也熟睡了……咳咳咳,这个穿越就有点过分了……史上最牛穿越,二次穿越,先入都市,后入异界,天地大劫来临,远古秘境,至尊装备,无上丹果,各天才地宝应运而生,这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乱世,且看主人公古萧然如何杀伐天下,踏天裂地,震撼寰宇……
  • 怪盗基德和姬徳

    怪盗基德和姬徳

    黑羽快斗多了个妹妹黑羽月幽会有怎样的事情发生呢?而且妹妹还是穿越的也就算了还失去了穿越前的记忆。黑羽快斗和中森青子是否会在一起呢?黑羽月幽是否会有恋人的,他们是否会找到他们想要的宝石呢?
  • 最终幻想最后高傲

    最终幻想最后高傲

    [迷路孩子的脚步声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哼唱着祈祷的歌][在那里大概就能化作火焰,变成生者的灯火][眼眸的颜色是夜晚的颜色,与透明的天空一样黑暗][确实是被落下了,是因为我们过於的追寻][到手的地图是如此的准确,将我们引向某个地方][为了不在变幻莫测的世界里迷失,我要让你知道,那唯一的名字][我只想在终结之前与你在一起,除此之外便别无他想][这里是仅有能让我呼吸的地方,无论要用什麽去交换,就是坚决要守护的地方][前往那悬起彩虹的脚下,总有一天,去往再无纷扰的栖地]有意者可加群(180758271),我们欢迎一切爱过或曾经爱过这个世界的人
  • 重拾青春:回到梦开始的地方

    重拾青春:回到梦开始的地方

    落知秋曾经为爱放弃了一切,嫁给王昊后生活受尽折磨,王昊吸毒,出轨也就罢了,最痛心的是连孩子都不是她的,伤心欲绝之时她受高人指点封锁记忆,穿越回青葱的高中时代。本以为一切将重新开始,可谁知她居然和天帝,魔尊感情纠葛千年之久,若是七星连珠之时三人不能渡过情劫,轻则形神俱灭,重则世界消亡,他们还如何面对?墨川体内有魔尊残留的魔息存在,每当情绪失控就会幻化成魔尊,知秋能化解么?王昊,知秋等人随学校考古队去昆仑山考古,结果无意中找到天帝神邸,在苏家的帮助下成功觉醒!墨川和韩兵也去了昆仑山寻找上古宝物聚魂玉,而阴错阳差知秋被封印的记忆也随之打开,三人之间又该何去何从?
  • 左庵词话

    左庵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乱世清歌

    重生:乱世清歌

    她本是北朝的将军,兵锋直下,剑指南楚。意外身亡,再醒来时,竟成了南朝的贵族小姐?!两国征战,身份殊异,她该怎样在两朝之间抉择?青梅竹马,一眼万年,感情中她又该何去何从……一曲乱世清歌,一代巾帼红颜问情之路。
  • 游天下之梨仙

    游天下之梨仙

    本是月老坐下的一棵梨花树,谁知,一个不小心,竟将那红线搅成了一团……吾为穿越者,相煎何太急?于是,只好下凡拯救那已经混乱的世界……咦?怎么和地球不一样呢?时空也已经混乱了……喂喂,何必棒打鸳鸯呢?喂喂,何必互相捉弄呢?喂喂,你应……该……不是因为我搅乱了红线所以才喜欢我的吧……
  • 毒宠鬼医:娇妃,请入怀

    毒宠鬼医:娇妃,请入怀

    他遇见了她,从冷酷无情变得死皮赖脸,在独孤曦泠面前更是毫无形象可说。两人刚订完婚,第二天就意外。。。(你懂的)离开了四年,独孤曦泠蜕变成女王,男一男二全扑倒,男三为她付沙场,宝宝替她教训爹地。“娘子求扑倒!”男一。“姑娘选择我!”男二。“主子爱上我!”男三。“啊!儿子上!”独孤曦泠直接开门放儿子。“锵锵锵!俺来也~宝宝只要妖孽爹爹!”“我们都是妖孽爹爹!”三人异口同声,难得默契。“我要他!”男一爹爹选上。另二人……墙角……额……画圈圈……
  • 狐妃皇后:宠狐成瘾

    狐妃皇后:宠狐成瘾

    “你的好,会让我上瘾。”“我的好会让你上瘾吗?那你上瘾好了,反正一辈子那么长,你总会腻的。”【简介很短,却很心暖。】
  • 青莲书生

    青莲书生

    十年生死两茫茫。白衣步担趋长安。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山雨欲来风满楼。精军压境催迫城。尸横遍野是英魂。百无一用是书生。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