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48900000004

第4章 数学未解之题(1)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通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数学也是基础性科学之一,很多学科都是在数学的基础上诞生的。人类文明发展从古至今,数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从最初的自然数诞生到现在微积分、高等数学的诞生,都是人类智慧的印证和结晶。同时,数学就像一个包含了各种谜题的王国,到处充满了玄妙而有趣的问题和现象:从古代的“五家共井”到现代的歌德巴赫猜想、梅森素数……数学当中的难题总是吸引着无数的人来研究和解答。

歌德巴赫猜想

在所有的数学谜题当中,最广为人知而且最大的一个谜题就是“歌德巴赫”猜想。这个谜题自18世纪被提出以来,已经困扰了人们两个多世纪,现在仍旧没有得到彻底的证明。而这个猜想的每一步证明都会成为科学界的一大轰动事件,因而被称为数学王冠上的“宝石”,据说谁要是破解了歌德巴赫猜想,谁就是当今世界当之无愧的“数学之王”,因此不少人对这个谜题跃跃欲试,更有千万的数学家正在对它苦思冥想……大家都静心期待着这一数学大谜题被解开的一天。

数学家歌德巴赫

要懂得哥德巴赫猜想是怎么一回事?只需把早先在小学三年级里就学到过的数学再来温习一下。那些12345,个十百千万的数字,叫做正整数。那些可以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剩下的那些数,叫做奇数。还有一种数,如2,3,5,7,11,13等等,只能被1和它本身而不能被别的整数整除的,叫做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能被别的整数整除的,这种数如4,6,8,9,10,12等等就叫做合数。一个整数,如能被一个素数所整除,这个素数就叫做这个整数的素因子。如6,就有2和3两个素因子。如30,就有2,3和5三个素因子。哥德巴赫是德国数学家;出生于格奥尼格斯别尔格(现名加里宁城);曾在英国牛津大学学习;原学法学,由于在欧洲各国访问期间结识了贝努利家族,所以对数学研究产生了兴趣;曾担任中学教师。1725年,到了俄国,同年被选为彼得堡科学院院士;1725年~1740年担任彼得堡科学院会议秘书;1742年,移居莫斯科,并在俄国外交部任职。1729年~1764年,哥德巴赫与欧拉保持了长达三十五年的书信往来。1742年,哥德巴赫写信给欧拉时,提出了: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例如,6=3+3。又如,24=11+13等等。有人对一个一个的偶数都进行了这样的验算,一直验算到了三亿三千万之数,都表明这是对的。但是更大的数目,更大更大的数目呢?猜想起来也该是对的。猜想应当证明。要证明它却很难很难。整个18世纪没有人能证明它。整个19世纪也没有人能证明它。到了20世纪的20年代,问题才开始有了点儿进展。很早以前,人们就想证明,每一个大偶数是两个“素因子不太多的”数之和。他们想这样子来设置包围圈,想由此来逐步、逐步证明哥德巴赫这个命题——一个素数加一个素数(1+1)是正确的。就像许多著名的数学未解问题,对哥德巴赫猜想有不少宣称的证明,但都未为数学界所接受。因为哥德巴赫猜想容易为行外人理解,这一直是伪数学家一个很普遍的目标。他们试图证明它,或有时试图反证它,使用的仅是高中数学。它和四色定理和费马最后定理遭遇相同,后两问题都易于叙述,但其证明则非一般地繁复。

我国数学家陈景润

像哥德巴赫猜想这类问题,不能排除以简单方法解决的可能,但以专业数学家对这类问题所花费的大量精力,第一个证明并不可能容易得出。从6=3+3、8=3+5、10=5+5、……、100=3+97=11+89=17+83、……这些具体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哥德巴赫猜想都是成立的。有人甚至逐一验证了3300万以内的所有偶数,竟然没有一个不符合哥德巴赫猜想的。20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学家们发现哥德巴赫猜想对于更大的数依然成立。可是自然数是无限的,谁知道会不会在某一个足够大的偶数上,突然出现哥德巴赫猜想的反例呢?于是人们逐步改变了探究问题的方式。1900年,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希尔伯特,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把“哥德巴赫猜想”列为二十三个数学难题之一。此后,20世纪的数学家们在世界范围内“联手”进攻“哥德巴赫猜想”堡垒,终于取得了辉煌的成果。20世纪的数学家们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筛法、圆法、密率法和三角和法等等高深的数学方法。解决这个猜想的思路,就像“缩小包围圈”一样,逐步逼近最后的结果。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朗证明了定理“9+9”,由此划定了进攻“哥德巴赫猜想”的“大包围圈”。这个“9+9”是怎么回事呢?所谓“9+9”,翻译成数学语言就是:“任何一个足够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其他两个数之和,而这两个数中的每个数,都是9个奇质数之乘积。”从这个“9+9”开始,全世界的数学家集中力量“缩小包围圈”,当然最后的目标就是“1+1”了。1924年,德国数学家雷德马赫证明了定理“7+7”。很快,“6+6”、“5+5”、“4+4”和“3+3”逐一被攻陷。1957年,中国数学家王元证明了“2+3”。1962年,中国数学家潘承洞证明了“1+5”,同年又和王元合作证明了“1+4”。1965年,苏联数学家证明了“1+3”。1966年,中国数学家陈景润攻克了“1+2”,也就是:“任何一个足够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数之和,而这两个数中的一个就是奇质数,另一个则是两个奇质数的乘积。”这个定理被世界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由于陈景润的贡献,人类距离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后结果“1+1”仅有一步之遥了。但为了实现这最后的一步,也许还要历经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有许多数学家认为,要想证明“1+1”,必须通过创造新的数学方法,以往的路很可能都是走不通的。有很多非专业数学爱好者试图证明这个猜想,但是这些证明往往被看作民间“猜想”爱好者不自量力的举动。专业数学研究者认为证明这一猜想需要深刻的数论理论知识,然而几乎所有的民间数学爱好者的“证明”使用的数学工具往往仅仅是初等数学或者微积分。如今,歌德巴赫猜想仍然是众多科学家正在寻找方法证明的“谜题”。

关于“5”的猜想

提到数字“5”我们通常可以联想到什么呢?五角星、五连环……仔细观察一下,我们会发现“5”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到处可见,5是一个蕴含着自然界无限奥秘的数字,在数学上,“5”更是奇妙无穷。美国的一位“矩阵博士”就是围绕“5”而作了一系列的研究和猜想,引发人们的巨大兴趣。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奥秘“5”在人类面前展开。虽然,没法具体说清数字“5”到底有什么奥秘,但是人们发现自然界的确有很多“5”存在,它被认为另一种和协、美好的象征。比如“五角星”。

五角星图案

“5”这个数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钞票面值有5元、5角、5分;秤杆上,表示5的地方刻有一颗星;在算盘上,一粒上珠代表5;正常情况下,人的每只手有5个手指,每只脚有5个足趾;不少的花,如梅花、桃花都有5个花瓣;海洋中的一种色彩斑斓的无脊椎动物海星,它的肢体有5个分叉,呈五角星状。“5”这个数无所不在。当然数学本身不能没有它。在数学上,有而且只有五种正多面体——正四面体、正六面体(立方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与正二十面体。平面上的五个点唯一地确定一条圆锥曲线;5阶以下的有限群一定是可交换群;一般的二次、三次和四次代数方程都可以用根式求解,但一般的五次方程就无法用根式来求解。5还是一个素数,5和它前面的一个素数3相差2,这种差2的素数在数论中有个专门名词叫孪生素数。人们猜测孪生素数可能有无穷多,而3和5则是最小的一对孪生素数。美国有一位“矩阵博士”是专门研究和“5”有关的现象与猜想的。这位博士常带着女儿漂洋过海,闯荡江湖,在世界各地都有他们的足迹。博士对数论、抽象代数有许多精辟之见。虽然他说的话乍一听似乎荒诞不经,可拿事实去验证他所说的离奇现象与规律时,却又发现博士的“预言”都是正确的。“5”的猜想有一次,博士来到印度的加尔各答。他说古道今,大谈“无所不在的5”。博士指出,在印度的寺庙里,供奉着许多魔金刚,信仰这些金刚的教派之中心教义一共有五条,其中一条是所谓宇宙的永动轮回说,即认为宇宙经过五百亿年的不断膨胀后,又要经过五百亿年的不断收缩,直到变成一个黑洞,然后又开始下一轮的膨胀与收缩。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已。降魔金刚手中,还拿着宇宙膨胀初期的“原始火球”呢?在这里,博士曾几次提到5这个数字。英国的向克斯曾把丌的小数值算到707位,以前这被认为是一项了不起的工作。自从近代电子计算机发明以后,他的工作简直不算一回事了。现在求π值的记录一再被打破,最新的记录是100万位,这是由法国人计算出来的。有意思的是,矩阵博士在这项计算以前,就作了大胆的预言,他说第100万位数必定是个5,结果真是如此!这究竟是用什么办法知道的呢?博士却秘而不宣。循环往复的周期现象,在科技史上曾起过重大作用,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就是突出的一例。下面请读者来看一下与5有关的有趣现象。请任选两个非0的实数,如π与76,并准备一个袖珍电子计算器。假定计算器数字长八位,那么,π的八位数值是3.1415926。现在请把第上二数76加上1作为被除数,把第一个数作为除数做一下除法,即:(76+1)÷3.415926=24.509861我们把显示在计算器上的24.509861称为第三数,然后再重复上述过程,把第三数加上1,把第二数作为除数,这就得到了第四位数:0.335656,依次类推,可得到第五数、第六数……也许读者会认为,这些数字都没有规律可循,照这样下去,真是“味同嚼蜡”。然而,当算到第六数时,你将会大吃一惊,原来第六数是3.1415931,略去这一数字后面二位因计算时四舍五入造成差异的小数,它竟和第一数的π相等,π又回来了!如果你还不太相信,不妨再挑选一些整数,结果保证令人满意。我们可以得出结论,5是一个循环周期,第六数与第一数完全一样,第七数与第二数完全一样……这神奇的、无所不在的5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促使人们去探索和研究。

意义非凡的“0”

数字“0”是由印度人和古玛雅人最早使用的,它的诞生凝聚着人类许多的智慧和探索,也是人们认为最神奇的数字之一。“0”既不是小数也不是整数,既不是奇数,也不是偶数,既不能加、减、乘、除又不能进行各种运算……但是“0”可以和任何数字相组合,而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也是举足轻重的,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人们离不开它。在未来,相信还会有更多关于“0”的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

同类推荐
  • 医学破译密码(科学探索的真相)

    医学破译密码(科学探索的真相)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读者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探索精神,这是科学普及的关键。
  • 朔方科普夕拾

    朔方科普夕拾

    本书由作者发表和出版的众多文集中精选出的43篇文稿汇编而成,绝大多数都是宣传宁夏地质科学知识的,对宁夏山川宝藏的科学内涵给予了深刻揭示和热情颂扬,将晦涩难懂的地质科学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给普通读者。
  • 必知的生物科技(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必知的生物科技(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奇妙的大自然:360°亲近大自然

    奇妙的大自然:360°亲近大自然

    本书介绍了人类受大自然的启示,特别是向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学习后所产生的重要发明、发现。
  • 科学创造未来

    科学创造未来

    发达国家经济的增长点、现代化的战争、通讯传媒事业的日益发达,处处都体现出高科技的威力,同时也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使得人们对于科学知识充满了强烈渴求。
热门推荐
  • 异次元之星际争霸

    异次元之星际争霸

    本该平平的一生,却被一个天降的馅饼给改变。21世纪的宅男秦轩,意外得到一艘外星文明锻造的超级战舰,从而开始了一段波折离奇的星际争霸旅程。
  • 与帅弟同居的日子

    与帅弟同居的日子

    她无微不至的伺候着他,忍着他,爱护他,心甘情愿的做了他十年的小女仆,只因,她把他当成了最重要的家人。而他,欺负她,奴役她,得寸进尺的伤害她,只因……他想让她做自己的小萌妻……幸福甜蜜的外衣下,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等到发现初情才是情时,一切是否还能重来?
  • 没有指纹的罪犯

    没有指纹的罪犯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推理、想象等过程。我们应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等培养思维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学到知识,还要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 猫捉老鼠:高冷男神,你别跑

    猫捉老鼠:高冷男神,你别跑

    木橙暗恋了三年多的男生在一次意外里竟然意外的和她在一起了,意外的爱上了自己,意外的一起上大学,工作。在高中,大学里玩你不知我不知的游戏。在公司里游戏还在继续,只是某人似乎不想再玩这种游戏想公布了,没想到木橙捂住某人的嘴道:“闭嘴!”两人稀里糊涂的在一起,又稀里糊涂的分分合合。
  • 卡诺市王归

    卡诺市王归

    求收藏,关注,推荐,每日最低5000字更新!这是一个绚丽多彩的魔法世界,这是一个废柴男的精彩人生,纵然不能使用魔法,天地依然不能阻止他笑傲天下,且看废柴男如何逆袭完成伟大复仇大业。
  • 地水风火

    地水风火

    现代一个年轻人在意外死亡后,灵魂跨越万年之后,重生在元素时代的故事。
  • 神话之界面穿梭

    神话之界面穿梭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超凡高手

    超凡高手

    被家族赶出来的落魄少爷,追寻着属于自己的“道”,本来都已经烦事缠心的他,却又遭到了跟自己有过一夜之情的女人的倒追,他该做出怎样的抉择。
  • tfboys之晴夏阴冬

    tfboys之晴夏阴冬

    三位女生与三小只有婚约,但是却不知道这件事情,但却在一起经历彼此的世界,一起经历风雨,最后知道真相,才幸福地走在了一起。。
  • 企业经营沙盘实训教程

    企业经营沙盘实训教程

    《企业经营沙盘实训教程》采取校企合作的编写模式,由高职院校教师与中国物流公司常州分公司等企业管理人士合作完成。在教程编写过程中,校企合作编写团队共同对教程编写理念、编写思路、编写内容和编写方法等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