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随缘,生命之舟顺水推
智慧点金石
佛曰:“佛渡有缘人。”
禅宗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因缘而起,因缘为“因”与“缘”之并称。因,指引结果之直接内在原因;缘,指由外来相助之间接原因。简而言之,即产生结果的一切原因总称为因缘。一切万物皆由因缘之聚散而有生灭,即:缘起缘灭。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在看似偶然的背后都深深地隐藏着必然,而这必然又等待着这偶然来成全。也许,这就是缘妙不可言的地方。
人在缘中,如大海中的朵朵浪花。用古龙的名言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整个世界就是大江湖。人就是这江湖风波里的一片落叶,一朵雨里的浮萍。
顺水推舟,乐天知命,不求开悟,但求一份内心真正的逍遥自在。
故事苑:曲径通幽
一个人如果想要像禅者一样,放旷于天地之间,得先有颗自由飘逸的心,随风如白云般漂泊,安闲自在,任意舒卷,随时随地,随心而安。顺着因缘而行,豁达坦然,就能凡事得心安。
法眼文益禅师在庆辉禅师那里参禅的时候,始终不能契悟入道。
于是,他就辞别庆辉禅师,开始云游四方。
有一天下大雨,他就在途中的一座地藏院挂单,寺里的知客师问他:“禅师你要往哪里去啊?”
法眼禅师回答:“我也不知道,我没有什么目的,只是随便走走罢了。”
知客师问:“你对这种四方来去的云游方式,有什么感受呢?”
法眼禅师回答:“云水随缘。”
知客师赞叹说:“云水随缘!这话最逍遥自在了啊!”
法眼禅师听后,如中雷击,对“逍遥自在”四字,当下大悟!
云卷云舒,水流潺潺,适性随缘,自由自在。法眼禅师一心求道,却不曾留意,原来自己走的恰恰是道,所以脱口而出“云水随缘”。
我们即使从小小的草籽中也能得着这样美妙的启示: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上枯黄了一大片,小和尚看在眼里,对师父说:“师父,快快撒点草种子吧!这草地太难看了。”
师父说:“不着急,等天凉了,什么时候有空了,我去买一些草籽。什么时候都能撒,急什么呢?随时!”
中秋的时候,师父把草籽买回来了,给了小和尚,叫他去播种说:“去吧,把草籽撒在地上。”小和尚高兴地说:“草籽撒上了,很就能长出绿油油的青草了!”
秋风起了,小和尚一边撒,草籽一边飘。“不好了,好多草籽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道。
师父说:“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担心什么呢?随性!”
草籽撒完了,跟着就飞来了许多麻雀啄食,在地上专挑饱满的草籽吃,小和尚看见了急得直跳脚,惊惶地说:“不好了,草籽都被小鸟吃了,这下完了,明年这片地就没有小草了!”
师父说:“没关系!种子多着哪,小鸟吃不完的!你就放心吧,明年这里一定还会有小草的,随遇!”
夜里骤雨忽至,下了一个晚上,雨好大,小和尚一直不能入睡,他担心草籽被冲走了。第二天早上,小和尚早早就跑出了禅房,果然地上的草籽不见了。于是他马上冲进师父的禅房说:“师父,昨夜一场大雨把地上的草籽全都冲走了,怎么办呀?”师父不慌不忙地说:“不用着急,草籽被冲到哪里它就在哪里发芽!随缘!”
过了没多久,许多青翠的草苗破土而出,原来没有撒到的一些角落里居然也长出了许多青翠的小苗。
小和尚高兴对师父说:“师父,太好了,我种的草长出来了!”师父点点头说:“随喜!”
顺其自然,不必刻意强求,只要付出了就一定能够得到回报!
正如俗语所说:老和尚念经,句句是真。这随口说出的五随,直入人心,足以见得他满是淡定超然的禅意。
弦外有音
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怼,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
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
世间一切皆佛法,顺其自然就是静静等待大自然的时机,放心让苍天大地、雨露阳光去滋养。我们若看待自己的命运像小和尚的师傅对待草籽一样,我们的生命就会轻松随性,收获意想不到的大充实。
生不快活,莫若死去
智慧点金石
世人,有的还很年轻,但心力衰退,他就觉得老了;有的年寿已高,但心力旺盛,仍感到精神饱满,老当益壮。
有一位老翁,白发苍苍,有人问他高寿,他答四岁。大家惊讶,他说:“过去七十年,都为自己,自私自利地生活,毫无意义,这四年来才懂得为社会大众服务,觉得非常有意义,所以才说活了四岁。”很好,做个四岁的老翁——老顽童,一种生命常青的状态,也是很有意义的。
没有时间老,就是没有时间思考时间的流逝——也就是老。因为已经将生命的效用发挥到了最大限度。
故事苑:曲径通幽
生命是宝贵的,值得我们一分一秒地珍惜,没有时间老就是活出了最充实的生命。
佛光禅师门下弟子大智,出外参学二十年后归来,正在法堂里向佛光禅师述说此次在外参学的种种见闻。佛光禅师以慰勉的笑容倾听着,最后大智问道:“老师!这二十年来,您老一个人还好吗?”
“好!很好!讲学、说法、著作、写经,每天在法海里泛游,世上没有比这种更欣悦的生活,每天,我忙得好快乐。”
大智关心地说:“老师,你应该多一些时间休息!”
夜深了,佛光禅师对大智说道:“你休息吧!有话我们以后慢慢谈。”清晨,还在睡梦中,大智隐隐中就听到佛光禅师禅房传出阵阵诵经的木鱼声。白天,佛光禅师总不厌其烦地对一批批来礼佛的信众开示,讲说佛法,一回禅堂不是批阅学僧心得报告,便是拟定信徒的教材,每天总有忙不完的事。
好不容易看到佛光禅师刚与信徒谈话告一段落,大智争取这一空当,抢着问佛光禅师道:“老师!分别这二十年来,您每天的生活仍然这么忙着,怎么都不觉得您老了呢?”
佛光禅师道:“我没有时间觉得老呀!”“没有时间老”,这句话后来一直在大智的耳边响着。
“没有时间老”,其实就是心中没有老的观念,等于孔子说的:“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禅者人生观,也是如此。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我们要追赶时光的脚步,甚至超过它!
无德禅师在收学僧之前,叮嘱他们把原有的一切都丢在山门之外。禅堂里,他要学僧“色身交予常住,性命付给龙天”。但是,有的学僧好吃懒做,讨厌做活;有的学僧贪图享受,攀缘俗事。于是,无德禅师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有个人死后,灵魂来到一个大门前。进门的时候,司阍对他说:“喜欢吃吗?这里有的是精美食物。你喜欢睡吗?这里想睡多久就睡多久。你喜欢玩吗?这里的娱乐任你选择。你讨厌工作吗?这里保证你无事可做,没有管束。”
这个人很高兴地留下来,吃完就睡,睡够就玩,边玩边吃。三个月下来,他渐渐觉得没有意思,于是问司阍道:“这种日子过久了,也不是很好。玩得太多,我已提不起什么兴趣;吃得太饱,使我不断发胖;睡得太久,头脑变得迟钝。您能给我一份工作吗?”
司阍答道:“对不起!这里没有工作。”
又过了三个月,这人实在忍不住了,又问司阍道:“这种日子我实在没法忍受,如果没有工作,我宁愿下地狱!”
司阍带着讥笑的口气问道:“这里本来就是地狱!你以为这是天堂?在这里,让你没有理想,没有创造,没有前途,没有激情,让你失去活下去的信心。这种心灵的煎熬,更甚于上刀山下油锅的皮肉之苦,当然让你受不了啊!”
弦外有音
帕斯卡尔认为,无聊即没有激情、无所事事、没有消遣、也无所用心,人只感受到自己的空虚、自己的沦落、自己的无力、自己的无能、自己的空洞。
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无聊,已然不是真正的无聊。真正的无聊是对最不堪忍受的事情处于完全的麻木。意识到无聊,乃是反省的开始。生命只要被点燃,就有可能燃烧起熊熊大火。
古龙曾说过:语不惊人,不如闭嘴;生不快活,莫若死去。生活是一种承担,若我们挑起该挑的担子,即使汗流满面,也能于天地之间,俯仰无愧,跟随勇敢的心,快快活活朝前去。
将命运置于不系之舟
智慧点金石
人活于天地之间,常常为生计所迫使,东奔西走,艰辛劳碌,能做到云水随缘之心态者又有几?更莫奢谈逍遥自在了。
一个人对生命之中的一切,总想把握得很牢,其实生命永远都不会让你完全把握的。人生不可能完全被掌控,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生命中总有些难以预料的事情,有时无须太过执著,正如手中的一捧细沙,握得越紧,越容易流失。自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中,一切藏得严严实实,其实却十分不牢靠。
故事苑:曲径通幽
无德禅师一直在四处行脚漂泊,一天经过佛光禅师那里,于是便去拜访他。
佛光禅师惋惜地说:“你是一位很有名的禅者,为什么那么辛苦地四处奔波,不找一个地方隐居起来呢?”
无德禅师无可奈何地答道:“我也想隐居,可是我拿不定主意,请问究竟哪里才是我的隐居之处呢?”
佛光禅师不客气地指出:“你虽然是一位很好的禅师,可是却连隐居之处都不知道?!”无德禅师开玩笑说:“我骑了三十年马,不料今天竟被驴子摔下来。”意思是说我三十年来见过不少大风大浪,今天却被你难住了。于是无德禅师就在佛光禅师这里住了下来。
一天,有一个学僧问道:“我想离开佛教义学,可以吗?请禅师帮我抉择一下。”
无德禅师告诉他:“如果是那样的人,当然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