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57000000004

第4章 鲲鹏展翅九万里

如果说1992年之前的联想,还只不过是PC市场上为了谋求生存而依靠国际巨头的虾兵蟹将。那么1992年之后的联想,因为扛起民族主义大旗,以联想品牌对抗IBM、惠普等国际巨头,则成了试图跳跃龙门的金鲤。

一、扛起民族主义大旗

国产微机的市场份额从1989年的67%到1991年的50%,下降17个百分点用了两年时间;从1991年的50%到1992年的28%,下降22个百分点只用了1年时间。在生死关头,长城选择与IBM合作,四通与康柏结成战略联盟,方正等国产品牌也不甘退出舞台,同样将希望寄托在外国厂商身上。原本代理生意做得最好的联想,却毅然选择与外国厂商决绝,扛起了民族主义的大旗。

1.品牌之路

联想在创建自主品牌上有过三次抉择,每一次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第一次是选择了联想式汉卡,同时将倪光南拉入同一阵营。从那时候期,联想不再是一个纯粹的代理商,有信心自称为新技术公司或高科技公司了。第二次选择是在1988年的时候,开始研发联想牌微机,并于1990年的时候决定推销联想电脑,逐渐取代AST。第三次则是在1994年前后,明确打出联想品牌,以民族主义品牌的名义,向国际品牌发起挑战。

1990年的时候,香港联想被看做是联想进军海外的标志,但核心业务就是代理AST电脑。北京联想虽然还在销售联想式汉卡,但代理业务同样是核心。当年杨元庆被选作微机部负责人的时候极不情愿,就是因为他也知道公司的重心在代理业务上。然而,在这种情形下,柳传志还是毅然决定推广联想自己的品牌。

1990年3月,经过多方斡旋,联想终于获得了生产许可证。随后,柳传志将联想所有销售人员召集起来,以“干部培训班”的名义对他们进行培训。李勤在会上庄重宣布:联想将不再推销AST电脑,而要将联想牌微机推到市场上去。

此言一出,会场顿时争吵起来。那时候,在联想的努力下,AST在国内已成为微机第一品牌,也是联想赖以为生的“宝藏”。就这么平白无故地放弃了,不仅可惜,而且也让人担心联想电脑能不能打开局面。

柳传志等人显然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最终采取了折中方案——留一部分人继续负责AST业务,主力部队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联想电脑上。即便如此,公司内部还是人心惶惶,尤其是销售人员,更是感觉前途堪忧。

柳传志不愧是鼓舞人心的高手,关键时刻,他极为煽情地说:联想要办一家长远发展的公司,要为子孙后代做一点事,而不是办一家短期的能够闪烁光芒的公司。那个年代的人极易被理想感染,何况这种涉及子孙后代的大事。于是,大家一致同意将联想微机放到了推销单上。

事实上,最终联想还是选择了稳妥——前期,将联想微机和AST电脑一并放在产品清单上,任凭客户自行选择;等到联想微机逐渐得到客户认可后,才将其作为主打产品推销给客户。

然而,正当联想在自主品牌微机上努力时,中国微机产业的危机却悄然来临。留给联想的时间并不多,这注定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

2.杨元庆出场

1992年的形势虽然严峻,但由于滞后效应的影响,再加上香港联想的强势,联想整体状况依然良好。这时候,孙宏斌事件引发的对年轻人的质疑逐渐淡去,老联想人差不多都到了50多近60岁的年龄了,柳传志重新开始考虑接班人和让年轻人上位的问题。

1992年4月20日,位于联想权力最高层的总裁室颁布了一份任命名单:郭为和王平生出任助理总裁,分别负责企业规划部和集团办公室。这份任命名单因人员的年轻而引人注目。当时还不起眼的杨元庆也在这份名单中,他被任命为计算机辅助设备部总经理。

计算机辅助设备部从事的也是代理业务,只不过主要是做惠普的绘图仪生意,不属于联想的核心业务。就像后来出任微机部总经理一样,杨元庆对这样的任命显然并不感兴趣,毕竟这不是联想的关键部门。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道理,计算机辅助设备部也不是没有任何发展的可能。在两年时间内,杨元庆就将销售额从3000万元提升到3亿元,让包括柳传志在内的总裁室大为吃惊。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杨元庆和惠普有了密切联系,使其对惠普的销售渠道有了直观的了解,为联想后来的渠道变革奠定了基础。

在此期间,杨元庆还为联想找到了第一家代理商,授权一家名叫鹭岛的公司销售惠普的绘图仪。据说,当初签署的那份代理合同是中关村第一份正式的代理合同,其意义非同凡响。有了这次成功,杨元庆带领手下一帮和他一样年轻、甚至比他更年轻的员工,开始在分销的道路上起航。杨元庆的这一做法甚得惠普欣赏,对方很痛快地授予他们为“Wholesaler”,还这说是中国的第一个“Wholesaler”。其实说白了,也就是中国的第一家分销商。

如果说郭为闪亮登场,为自己赢得了极好的印象分;那么杨元庆则是后程发力,虽然当时势头还没有赶上郭为,但也在柳传志等人的心目中赢得了一席之地。两年后,杨元庆放弃出国机会,出任新组建的微机事业部总经理,终于成了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也在与郭为的竞争中抢得了先机。

3.赢得官方支持

国外品牌在中国横行的时候,往往是民族情绪激昂的时候,任何一个年代都不例外。尤其是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外国商品潮水般涌入中国,让中国人开始反思民族产业。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国外信息技术(IT)和家电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国内又刮起了民族品牌风。

当年,彩电的进口关税大幅下降,中国彩电产业遭遇了同样的压力。时任长虹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倪润峰,以“产业报国”为口号,发起了对国外品牌的冲击。当年年底,长虹超越国际品牌,成为国内彩电市场的头号品牌,被称为“彩电大王”。资料显示,当时中国每卖出三台彩电,就有一台是长虹的。长虹、外资和其他国产品牌刚好三分天下。

在现代市场观念中,并不提倡利用民族感情,但群众自发的民族情绪,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保护是显而易见的。就像当年的韩国汽车产业,如果不是民族情绪在其中起作用,也很难形成如今的局面。

联想在确定主打自有品牌电脑后,也没有忘记民族主义的力量。尤其是在杨元庆成为微机事业部总经理后,短短半年内,联想微机就出售了15000多台,更让柳传志看到了国产品牌的力量。为了获得官方支持,赢得舆论的倾向,柳传志带领总裁室成员前往电子工业部汇报工作。

汇报中,柳传志以退为进,坦言联想也在考虑撤退的问题,但又不忍心放弃国产品牌。他历数了几大国产品牌的先后退出,表示国产微机很可能全军覆没。同时,柳传志又谈了一些利好消息,让这些政府官员们不至于完全失望。

听完汇报后,部长胡启立明确表示:绝对不能放弃,一定要有国产品牌,这是发展战略问题。部长既然发言,下属各司的司长赶紧纷纷表态,认为国产品牌必须坚守,国家也会支持国产品牌的发展。

就此,联想赢得了官方的支持,也为自己树立了信心。之后,在媒体的舆论攻势下,联想高唱着“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向国外品牌发起了全面进攻,在抢夺市场的同时,也赢得了民众的支持。

渠道变革

在计算机产业,惠普是分销体系的鼻祖,杨元庆正是从惠普身上尝到了分销的甜头,才将这种模式引入微机事业部,实现了联想在微机市场的渠道变革。

1.从直销到分销

对生产制造型和贸易型企业来说,销售无疑是最重要的工作。联想自创立起就一直重视销售工作,首创研究员站柜台的先河——当年,联想参加展销会,都是老研究员胡锡兰亲自出面。联想的销售门面,也是胡锡兰坐镇。

那时候,展厅的宣传已经具有现代特色,很多展位前都站着时尚的漂亮女孩,只有联想展位前站着一位小老太婆。媒体描写当年的情景更为传神:漂亮姐台前寥寥无几,老太婆台前水泄不通。其实也难怪,那年头懂得计算机的人还很少,客户在购买前首先要搞明白自己买的是什么。那些漂亮小姐虽然能吸引眼球,但对电脑却一窍不通。胡锡兰是曾茂朝的夫人,计算所的副研究员,大型机的机长,虽然不敢说是汉卡和微机的专家,但对基本原理还是相当清楚的。客户提出的所有问题,她都能深入浅出地予以讲解。就这样,联想的展位前被包围得水泄不通。展销会结束了,还有一大帮人拉着她问长问短。

早期,联想就靠着胡锡兰这样的老研究员站柜台、跑销售,为联想在市场上抢得了一席之地。但这种最原始的销售方式,慢慢地已满足不了联想快速发展的需求。联想开始设立分公司。最初,联想只有4家分公司,后来在孙宏斌主管期间,又建立了13家分公司。这些分公司专门负责产品的销售,销售业绩卓著,孙宏斌也因此赢得了柳传志的信任。

无论是早期的柜台销售,还是后来的分公司经销,都属于传统的直销模式。孙宏斌出事后,郭为负责对分公司进行了整顿。在杨元庆出任微机事业部总经理后,再度对销售系统进行了梳理,将原本的直销系统改造成分销系统。

这次变革对联想来说意义重大,一方面联想拓展了销售渠道,另一方面杨元庆也成功地从老联想人手中接过了权杖。此前,联想的销售工作主要由联想的老人负责。杨元庆接手后,决定放弃直销,这等于直接剥夺了这些老人的权力,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大家的抵制。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杨元庆不仅剥夺了他们的销售权,还不同意接收以前的库存。这样的决定显然是没有道理的,老人们向曾茂朝诉苦,曾茂朝还因此拍了桌子。

但杨元庆可不是轻易屈服的人,再加上柳传志也支持他的变革,分销系统很快就建立起来了。

2.十八棵青松

从直销到分销的变革,对联想来说是伤筋动骨,既伤了老联想人的心,也动了他们的权。但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成长起来一批年轻人,包括后来发展强劲的陈绍鹏,在此期间脱颖而出。

杨元庆接手微机事业部的时候,联想的销售体系极其混乱,涉及微机销售的部门很多。部门之间各自为政,为了争夺客户和市场经常发生冲突。之所以决定成立微机事业部,就是柳传志和李勤商量的结果,希望就此消除派系斗争和群雄割据的局面,实现微机业务产供销的统一管理。

杨元庆虽然不善言辞,但讷于言而敏于行,行动上果敢而决绝。他不顾联想老人们的反对,大肆精简机构、压缩编制,将原本近400人的微机队伍压缩到100多人。这还不算完,随后他再次挥刀,销售队伍只保留了18人。这18人被柳传志称为“大渡河十八勇士”,媒体上叫做“十八罗汉”,而杨元庆将自己的手下命名为“十八棵青松”,赋予了更多的诗意。

前面提到的陈绍鹏,就是“十八棵青松”之一。这十八个人,无疑是骨干中的骨干、精英中的精英,都是经过多年市场的摸爬滚打锤炼出来的,既有战斗精神,又有实践经验,随便将哪一位放到别的企业,都是一方诸侯。

当然,杨元庆并不是让这十八人去跑销售的,那样未免太浪费人才了。杨元庆告诉陈绍鹏等人,他们的任务是到全国各地寻找联想的代理商和分销商。如果是现在,联想只要发一则广告,申请代理的人能踏破门槛。但那时候,联想还名不见经传,刚刚下海的中国人都很务实,没人愿意相信别人口头的忽悠。当年,中关村就有“骗子一条街”的“美誉”,还有人说中关村骗子比彩电多。“十八棵青松”从中关村出发,前往全国各地,想赢得别人的信任,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即便杨元庆亲自出马,也没有人理会他。杨元庆回忆当年的情景,语言中不乏苦涩:我一开口,对方就会说,咱两家公司规模也差不多,与其我给你做代理,还不如你给我做代理吧!

杨元庆是销售出身,对这样的情景并不陌生。但这次他已经做足了功课,面对困境,他选择了物质激励。按照规定,联想每个季度将对代理商进行业绩考核,只要达标的,就进行奖励。而且陈绍鹏等人也学乖了,不再找那些大公司做代理,而是找各种门面和小公司做代理。合适的对象,丰厚的物质刺激,联想很快就建立了庞大的代理商队伍。

在总结经验时,杨元庆将代理商和分销商称作渠道,而他提出的奖励措施,就是让利于渠道,或者说让渠道赢。这一举措至今依然是联想渠道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柳倪的终极冲突

从早期的合作来看,柳传志和倪光南的组合是一对绝配,前者高瞻远瞩,后者本分而洞悉技术潮流。前文我们提到过,大部分高科技企业的创业团队都是由数位背景相仿、性格和能力互补的领袖人物组成的,其中,一位出类拔萃的技术领袖必不可少。在联想,倪光南无疑就是这一角色。但从相知、相依到形同陌路,两人只用了不到10年时间。以联想的发展速度,如果两人依然合作无间的话,当今的世界PC格局会呈现怎样的局面,殊未可知。

1.曾经亲密无间

关于倪光南加入联想的说法有很多,最为传奇的说法是:王树和、柳传志和张祖祥三人约定各在手心写一个名字,看大家最想邀请谁加入公司。写完后,三人伸开手,赫然是三个“倪光南”。这一说法当然是杜撰的,王树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肯定是媒体记者看三国看多了。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年大家都一致看好倪光南和他手中的LX-80联想式汉字系统。

事实上,倪光南也的确没有让大家失望。汉卡的风光时间虽然不长,但在联想原始资本积累过程中的贡献有目共睹。而在联想向微机转型、打造自有品牌时,又是倪光南半路出家,研制出了286主机板和联想286微机,还曾在国际展销会上赢得赞誉。如果没有倪光南的技术天赋,联想就不会是今日的联想,连公司的名字也不可能出现“联想”二字了。

当然,柳传志对倪光南的照顾也是有目共睹的。倪光南加入的时候,一向重视管理的柳传志就答应了他三个条件:不用做官,不用开会,也不用接受媒体采访。张祖祥开会迟到了还得罚站,唯独倪光南例外。在对外宣传上,柳传志只准公司宣传倪光南,将他打造成学术明星,还力荐其成为首届工程院院士。

那时候,两个人之间的友谊是真挚的,倪光南全心全意为公司服务,柳传志全心全意支持倪光南。计算所曾经分配了一套房子给柳传志,柳传志却以计算所的名义奖励给了倪光南,还为此举行了一个颁奖仪式。这样的深情厚谊,岂是伪装所能做到的?

柳倪的合作无间,为联想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联想式汉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让弱小的联想第一次成为媒体的宠儿;研制联想自有品牌微机,为联想在1992年后的品牌崛起奠定了基础。1996年的时候,联想电脑一跃成为国内市场的霸主,倪光南居功至伟。这一切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柳传志的大公无私和鼎力支持,也少不了倪光南的技术天赋和行业洞察力,最为关键的,还是在于双方的合作无间。

2.倪李交恶

审视柳传志和倪光南分手的过程,其实并非从两人私人关系恶化开始的。在此之前,倪光南就和李勤、张祖祥相继产生了矛盾。

凌志军先生在《联想风云》一书中剖析过倪李交恶的原因。在他看来,早期的倪光南因出身和经历的原因,对政治和权力漠不关心,甚至于有点畏惧。这也是他加入联想时提出三个条件的原因。然而,随着其社会地位和在公司内部权威的上升,倪光南开始表现出对公司政治和权力的关注。

1993年是联想早期历史上唯一没有完成预期目标的一个年度,一直常驻香港的张祖祥就感觉联想内部出了问题。张祖祥以旁观的姿态察觉,倪光南对李勤不太满意。那时候,倪光南在联想的地位在李勤之上,是名副其实的二号人物。但在柳传志心目中,他与李勤、张祖祥的关系无疑更近一点。张祖祥不赞成科学家干预企业管理,柳传志和他想法一致。

让张祖祥感到意外的是,倪光南和李勤的矛盾还没有爆发,自己的权力就受到了影响。1994年年初,香港联想谋求上市,北京联想确定的董事为柳传志、李勤和张祖祥。但倪光南提出,他也要做董事。这显然是大家没有预料到的,此前一直不愿做官的倪光南,怎么会对董事感兴趣呢?麻烦的是,名单已经经过讨论,如果更改,势必要改变董事会的结构。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张祖祥委曲求全,将董事名额让给了倪光南。张祖祥虽然顾全大局,但对倪光南的看法急转直下。

随后,倪光南和李勤的矛盾逐渐突显。倪光南当面向柳传志指责李勤的不足,还认为李勤应该为1993年公司没有完成目标负责。因为1993年的大部分时间,柳传志都坐镇香港,李勤是北京联想事实上的负责人。对此,柳传志选择了沉默。倪光南又向曾茂朝反映情况,希望免去李勤常务副总裁的职务。但曾茂朝同样不为所动,而且义正词严:董事会负责选举总裁,总裁负责推荐副总裁。要罢免李勤,只能由柳传志来决定。

无论当时的事实如何,倪光南和联想四巨头中的两位都产生了隔阂,而且越级向曾茂朝反映情况,无疑也是在挑战柳传志的权威。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倪光南的出局几乎是必然的。

3.柳倪冲突

柳传志当然明白公司高层团结的重要性,他继续保持对倪光南的尊重,但在李勤的问题上,他坚持认为公司业绩的责任不能由李勤一人承担。倪光南的做法不仅不利于公司发展,而且可能影响高层管理团队的团结,造成公司的动荡。从这时候起,柳倪之间出现了裂隙。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倪光南在公司地位的下降,这道裂隙将越来越大。

随后,一件小事终于将矛盾引到了柳倪二人身上。倪光南的汽车司机接连发生四起交通事故,车队队长反映,倪光南的夫人曾为此抱怨。在柳传志的亲自过问下,车队为倪光南更换了司机。倪光南对此十分气愤,认定车队队长造谣,当即给总裁室写了封信,呈报董事长,同时又给在外地的柳传志发了传真。

由于前段时间一系列事件的影响,倪光南言语中的不满显而易见,措辞也十分激烈。倪光南的信虽然没有直指柳传志,但柳传志认为他是针对自己的,因此当即写了回信。信中,柳传志非常坦诚地将两人的关系当作了讨论的重点,并表示自己愿意退出公司的核心组。

这件事虽然没有愈演愈烈,但双方的裂痕愈发明显,柳传志对倪光南的态度也有了很大改变。随后,在“中国芯”事件上的冲突,终于让两人的矛盾尖锐起来。

所谓“中国芯”,其实是对中国研制的芯片的简称。鉴于芯片在IT产业的核心作用,而“中国芯”和中国心又是谐音,这一提法被媒体广为引用。提到芯片,普通消费者可能不太熟悉,但如果提到中央处理器(CPU),提到CPU的制造商英特尔和AMD,相信很多人就明白了。PC产业有个“微笑曲线”,价值链各个环节按照附加值高低处于“微笑曲线”的不同位置,芯片作为硬件中附加价值最高的产品,与软件中附加价值最高的操作系统,分别位于“微笑曲线”的两个最高端。当年,随着汉卡日渐式微,倪光南很想在芯片设计上取得突破,迎来事业的新高峰。

起初,柳传志没有提出反对。倪光南和香港联想的吕谭平等人一道,打算与复旦大学、长江计算机公司合资在上海成立“联海微电子设计中心”。倪光南踌躇满志,在美国、香港等地延揽芯片研究人员,试图大干一场。然而,就在最后关头,柳传志提出了反对意见。

柳传志的反对很有分寸,而且充满了政治艺术。他在正式的书面意见中表示,在上海建立设计中心是由香港联想负责的,所以请吕谭平再认真考虑。他没有将矛头对准倪光南,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个计划的首要人物还是倪光南,吕谭平作为一个商人,赚钱是第一目的,至于技术上的突破,他不会太关心。

那时候,上海设计中心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亲自出面捧场,上海市政府将倪光南敬为上宾,开局堪称完美。在这种情况下,柳传志的反对让全力以赴的倪光南备受打击,甚至无法接受。他在后来的谈话中不止一次说过:这是柳传志第一次对我说不。这个“第一次”指的是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上的决策。如果说在人事关系、司机事件等问题上,倪光南还能忍受的话,那么在他最为权威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上提出反对意见,他无论如何是无法接受的。

从这时候起,柳倪冲突全面爆发。在公开场合,柳传志能说出:倪光南在胡搅蛮缠;而倪光南更是直接:我坚决和你干到底。随后,倪光南开始向中科院、甚至中央部门举报柳传志,问题从个人作风开始,后来逐渐蔓延到经济问题。这时候,倪光南的院士身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举报也引起了国务院的关注。1997年7月,在朱镕基和罗干的批示下,调查组第三次进驻联想,希望彻底搞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

虽然调查的结果表明柳传志没有问题,但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柳传志的个人问题已经不再重要,柳倪的分裂才是真正让人心痛的。失去了倪光南的联想,发展势头依然迅猛,但在更看重技术的IT产业,总让人觉得缺了点什么。

问鼎霸主

马在中国经常用来比喻人才。海尔文化强调“赛马不相马”的用人机制,注重实际能力和工作实效;联想文化强调“赛马中识别好马”,与海尔的“赛马不相马”异曲同工。无论是郭为还是杨元庆,之所以能作为“千里马”在联想脱颖而出,都得益于个人良好的业绩和极强的工作能力。1994年是联想的丰收年,郭为让奄奄一息的惠州生产基地重新焕发生机,杨元庆则在新成立的微机事业部运筹帷幄,发起了对国外微机厂商的大反攻。

1.价格战启蒙

国际PC巨头进入中国市场的筹码,第一是品牌,第二是价格,其中,价格的作用更为明显。联想推出386微机的时候,曾以直降5000元的价格挑战国际巨头,依然没能取得优势。事实上,价格是以技术为基础的,拥有更先进技术的国际巨头,在PC价格上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多年后回想起来,价格战并不是中国厂商的发明,源头还在国外厂商身上。只不过善于学习的中国厂商,很快就从中获得启蒙,并迅速超越竞争对手,成为价格战的行家里手。

现实显然刺激了联想,也让接手微机事业部的杨元庆颇伤脑筋。此前,联想已经在家用电脑上做过尝试,联想1+1就是代表作品之一。但很显然,大家还没有充分意识到中国的消费现状,除了那些大中企业,中国有实力购买两三万元电脑的家庭太少了。指望靠一个家用电脑的概念,就让消费者将数年的工资收入掏出来,毫无疑问是不现实的。杨元庆意识到了问题的根源,他表示,要为中国三亿个家庭提供电脑,就一定要让电脑的价格和他们的购买力相适应。

基于这样的定位,杨元庆将联想的新一代电脑命名为“Economic”,也就是经济型电脑。杨元庆希望联想的经济型电脑在价格上向兼容机看齐,说白了就是和组装机差不多的价格。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刚从清华毕业不到一年的刘军,将自己在实验室关了40天。在后来的回忆中,刘军言语中不无得意:E系列电脑的战略定位可圈可点,之前电脑都是针对商业客户的,这是第一次想到将电脑面向千家万户,而且我们真的将成本下降了一半。

原本均价3万元的电脑,联想E系列将价格降到了1.6万元。市场反响不错,但还没有彻底打开局面。杨元庆指示刘军继续努力,要不放过任何一处可以压缩成本的环节,甚至连包装箱里的泡沫,都要考虑其成本。

1994年5月10日,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联想E系列终于正式上市了。短短数月内,E系列的价格又出现了大幅度的变动,中国PC市场上第一款报价不到1万元的电脑出现在经销商的产品目录上。

市场反应热烈得令人兴奋,仅仅一个月,联想电脑就卖了5000多台。两年多来,联想第一次提前完成了销售指标。

2.郭为的点睛之笔

杨元庆在微机市场崭露头角时,郭为也没有闲着,他被柳传志安排到惠州生产基地。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曾经兴起过两波热潮。一波是股票热,一波是房地产热。当年,有钱没钱的企业和个人,无不想在房地产市场上分一杯羹。手中资金颇为充足的联想,也经不住“一夜暴富”的诱惑,以每平方米120元的价格,在惠州远郊购买了50万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

当然,联想的初衷不仅仅是为了炒房地产,而且打算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同时将PC产业链的企业吸引过来,在这里安营扎寨。郭为抱着雄心壮志而来,没想到刚下车就发现现实并不是那么美好。

1993年3月,有“铁腕总理”之称,被外媒誉为“唯一懂得经济的中国总理”的朱镕基连任副总理,主要分管经济工作。在他的严格治理下,房地产热迅速降温。等郭为来到惠州的时候,面临的形势是:50万平方米的土地有4/5荒芜着,地价也下跌了七成,联想自己的生产厂房建设陷入停顿,质量问题严重。一时茫无头绪的郭为赶紧给柳传志打电话,但这时候的柳传志正在忙着帮助杨元庆打理微机事务,实在无法分神。失望的郭为见求助无门,只得耐下心来自己寻求对策。

郭为不愧是公关经理出身,他再次将当初为汉卡争取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拼劲拿了出来。他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请来研究人员,为联想的惠州生产基地撰写可行性报告。当地政府闻讯,迅速出面与郭为接洽,将其待为上宾。随后,郭为又请来媒体,信誓旦旦地表示,联想在惠州建成了亚洲最大的板卡生产基地。那个年代,大的新闻本就不多,“亚洲最大”的光环又很炫目。这样一来,不仅当地政府给予关照,媒体也予以大肆报道。

原本已经破落的生产基地,摇身一变成为亚洲最大的板卡基地。郭为的神来之笔,让他不至于被杨元庆的风头完全盖住,在接班人的位置上依然占着一席之地。

3.狂飙突进

决战即将来临,联想多年的政府公关也开始推波助澜。中国刚刚取消微机进口调节税的时候,曾经公布过一批受政策保护的国产微机品牌。那时候,联想不在此列。但自从将民族品牌作为自己的口号后,联想进入了政府视野。

1995年年初,在电子工业部公布的政府重点支持的公司名录中,联想赫然在列。其他五家分别是熊猫、上广电、长虹、彩虹和华录。这一名单甫一曝光,就引起了轰动。要知道,此前这种好事只有长城、长江、浪潮这类公司才有资格。此后,联想的机会不断,联想微机进入了政府采购名单;北京市单独划拨了一块土地,让联想建职工宿舍;副市长胡昭广还答应柳传志,亲自出面和成人教育局局长商谈,希望促成联想家庭电脑的普及。

当然,政府的关照只是给联想创造了更为有利的环境,要想打败实力雄厚的国际巨头,联想还得靠自己的努力。1995年4月1日,联想公开宣布,联想第10万台电脑下线。事实上,早在8天前,长城公司就宣布自己的第20万台电脑诞生。但在宣传意识和公关策略上,长城显然不及联想。

为了与消费者进行互动,联想在各种主流媒体和专业媒体上打出广告:用户是联想的上帝,联想向上帝请教,第10万台联想电脑去往何处?

那个年代,公共事件太少,带有娱乐成分的公共事件更少。联想的广告激起了消费者的兴趣,半个月内,联想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1648封信和上千个电话。这时候,民族品牌的力量再次凸显,保护联想的呼声此起彼伏。

最终,这台电脑被送给了数学家陈景润。

活动非常成功,但联想并没打算就此止步。5月12日,“联想电脑快车1995中国行”活动从北京市政府门口拉开帷幕。

柳传志和公司宣传部门在争取政府和舆论的支持,杨元庆在市场上的步伐也没有停顿。1996年年初,杨元庆指示正在编制规划的工作人员,要将3年内成为中国市场第一的目标列入规划。那时候,联想的市场份额还不到惠普的1/3,3年内超过IBM和惠普几乎是痴人说梦。但杨元庆坚持己见,毫不让步。

机会很快来了。迫于竞争的压力,英特尔奔腾处理器的价格以惊人的速度下降。敏感的杨元庆注意到,由于处理器价格的快速下降,原本15000元的电脑,即便降到万元以下,也依然能够盈利。杨元庆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随即向代理商宣布,联想的新产品将保持原有性能,但价格下降到万元以下。与此同时,杨元庆指示生产部门将日产量从300台提升到1000台。

联想的这一举措让代理商沸腾了,身处销售一线的他们当然明白,这样的价格变动将意味着什么。媒体这时候也相当配合,又一波民族情绪被煽动起来,经济日报社的总编辑艾丰,在安徽主持“中国名牌大会”,为了支持民族工业,公开拒绝国外品牌参加。

1996年年底的时候,连杨元庆都无法相信的事情发生了。据全球著名的市场调研机构IDC公布的市场调研报告,联想超过IBM,成为中国市场的NO.1。联想在市场上受欢迎的程度是显而易见的,在源流调查公司的“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品牌”调查中,联想同样力压IBM,位列榜首。

同类推荐
  • 管理的力量

    管理的力量

    《管理的力量》以科学管理为依据,着重从目标、决策、领导、创新、激励、人才等几个方面介绍管理知识,同时,又结合中国式管理的一些内容,希望能为广大管理人员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管理,也希望借助我们微薄的力量,为你的管理工作排难解忧,为你的企业大厦添砖加瓦。为中国管理加油!为中国经济加油!为中国梦加油!
  • 全民社交

    全民社交

    1、本书用非常接地气的语言详细介绍了新媒体的是什么,新媒体如何用来赚钱。2、采取了使用新浪官方案例的模式,披露一些别人无法得知的数据。用政府的危机公关处理,用名企业的公关危机处理,来讲述如何把营销变成市场价值。3、其它讲述微信微博的畅销书,都是把案例当做唯一阐述品。而本书吸纳了新的新媒体盈利商业模式——数据引导淘宝店主。用权威性的数据和案例来阐述新媒体如何赚钱。
  • 最卓越的商界领袖

    最卓越的商界领袖

    世界上最伟大的商业领袖不仅是富翁,更是伟大的策划者与管理者,他们能在自己的职位上做出突出的贡献,是因他们有特立独行的管理风格。本书所选取的22位最卓越的商界领袖是2005年末英国《金融时报》评选出来的。本书不同于其他个人传记,重点突出的是这些卓越的商界领袖们的管理方法、经营思想及近几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世人的影响。相信本书新奇的内容、独特的管理方法和经营思想,定能使广大读者受益匪浅。
  • 中层管理者的行动指南

    中层管理者的行动指南

    企业的中层管理者起着承上启下、上传下达的作用,他们需要具有执行力,需要具有管理能力和领导力。中层管理者需要理解、领会高层管理者的经营战略,将其在自己的团队中贯彻执行。本书针对中层管理者的职位特点和要求,从认识中层管理者角色、自控、执行、管理、解决问题、沟通、合作、创新、超越等10个方面阐述了中层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岗位能力,以及怎样锻炼出这些能力。
  • 办公室管理标准规范文本

    办公室管理标准规范文本

    本书包括办公室行政管理、文书档案管理、提案管理、会议管理、劳资人事管理、公共关系管理等内容。不仅有详细的各类问题处理的操作方法指南,还有具体瞎节问题处理的规程规范。该书简洁、实用性强,是企业管理者制定办公管理制度的必备工具书。
热门推荐
  • 神魔人剑

    神魔人剑

    人之初,性本善。成魔,成神,其实人只是一念之间的差距。远古魔剑欲重现世间,天地为之变色。谁能拯救这场浩劫!小弟新手写书,有啥不到之处还请各位看官要多多关照,更新时间大约在上午8点之前和晚上8点之后,因为不是职业写手,平日里还要工作,所以每天更新大概在四千字左右,有断更会尽量补上,多谢了,哇咔咔。。
  • 踏九天

    踏九天

    碧天苍苍,我本浮云一粒,大地茫茫,我乃沧粟一颗。北极荒原,少年仗剑而出,冰火两重天!超乎想象的小魔女,在这个有知识就任性的年代…什么灵兽,什么异族,还有所谓的传奇…我只想踏破九天,纵横宇内,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大道!
  • 犬人的变身狂潮

    犬人的变身狂潮

    陆晓峰,一个普通平凡的大学生。在光棍节晚上,他偶然从一群神秘人手中救下秋水生,秋水生自述他是名特务,曾卧底于某个神秘组织,在这个组织里——人被造成了怪物。翌日,随着秋水生的离去,就在陆晓峰自以为会再次回到日常生活的时候,真正的改造怪物,却突然来袭!然而,事情远非他想象的那么简单,这次袭击,仅是一个开始,陆晓峰自以为平凡,但围绕他的校园生活却又总是充满了各种神秘与未知。同时,令他想象不到的艰巨挑战与危险,也随之而来了,恐怖改造人、杀手临城、邪恶博士袭京、组织七大恶、最强克隆战士.......
  • 时光不染回忆不淡

    时光不染回忆不淡

    她叫秦依依,他却不是因为爱情对她依依不舍。原来她苦心经营了四年的感情也抵不过现实的诱惑。不过,幸好当她绝望回首之后还有他季幸然,幸好遇见你,然后在一起。我真的好想好想和你在一起后永远不分离
  • 甜婚蜜宠:爱妻放心尖

    甜婚蜜宠:爱妻放心尖

    一次意外,惹到了这辈子最不想惹的人,被迫同居、结婚、生孩子。他,A市龙头老大,A市三少之一。他,商界帝王,李氏帝国集团总裁——只手遮天的掌权人。他,玩转军政商三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对全世界都冷酷无情,唯独对她宠爱有加。三年后,他还是万众瞩目的高冷总裁。
  • 三国杀之剑诛乱世

    三国杀之剑诛乱世

    胜利的王座,由谁继承。血腥的沙场,由谁结束。不公平的世界,孤独的旅人漫无目的地漂泊,谁又能陪他走到世界的尽头?游戏已经开始,血腥征途还在继续。这一次,他们的生命,又由谁掌控?
  • 覆手乾坤:弃妃本狂妄

    覆手乾坤:弃妃本狂妄

    ?她——若凡,本应过着自由的生活,因不愿过活在别人的操控之下,死于非命。宇文暄,一个官宦子女,身分极其尊贵,可偏偏一出生就害死亲母,又是个傻子,是人人可欺的对象。原以为饮下“孟婆汤”之后,一切红尘往事都尽了。可是却不想她变成了她。然后之后的一切都变了。下嫁给楚南王?好吧。反正在哪闲着也是闲着,弃妃就弃妃吧,她还巴不得呢。最好那什么楚南王一辈子都想不起有她这号人物。隐世王朝中人,关她何事,皇权家族之争又与她何干。还有那一个个的人和圣兽是怎么回事,为什么都要粘上她。什么?她是隐女?得隐女者得天下。这呀的谁说的,她只不过就是答应帮宇文暄报仇之后,过上安安稳稳的米虫生活而己啊。可为什么偏偏不能如愿呢?
  • 都市主宰之冰封天下

    都市主宰之冰封天下

    一个被世界所抛弃的孤儿,一个被冰封百年的王者,一枚被时空所诅咒的戒指。。。。会有怎样的故事所发生。。。。
  • 索隆我跟定你了

    索隆我跟定你了

    无意穿越到海贼世界,遇见众多男神,花痴的麦夕该如何招架?!!霸道不失温柔的索隆,细心体贴的香吉士,豪迈讲义气的艾斯,都在麦夕心里占据着不可代替的位置,亲情、友情还是爱情?自从遇见路飞这些伙伴们,让她体会到了从未感受过的温暖,麦夕决定要一辈子呆在这些人身边!
  • 九龙灭神

    九龙灭神

    一把破剑斩万仙,九龙布阵排万难。黑珠造化生万物,刀剑合并定苍天。万物生存皆有序,遵循天道归自然。大道已证得,天庭立封神。三清定乾坤,众圣听我令。小铁匠误闯修仙门派,从此便踏上了一条不归路。为朋友他两肋偛刀,为兄弟他舍命相博,为爱人他勇往直前。为了夺回家传宝刀,他曾多次从死亡边缘逃生。最终夺回宝刀,凭借这把宝刀横扫世间一切。使多少牛鬼蛇神闻风丧胆。在这样一个混乱的世界,他敢三次闯地府,大闹天宫,斗三清,败佛门。一次又一次地演义精彩的人生,一次又一次地创造奇迹。他的传奇从这里开始,也需要你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