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是什么时候了,反正是N年前,曾经看过一篇解读陆小曼的文章,当时就无原由地对这个人产生了一些兴趣。这天在书店偶遇《悲情陆小曼》,即刻买下,而且一天就读完了。
其实徐志摩这个人我并不是十分关注,读过一两本他的作品(大概是《人生笔记》之类),也已记不得了,印象中酸酸的,并不深刻。但我对陆小曼有兴趣。
沿袭了诸多富家小姐的习性,陆小曼是个“任性”的女人,吃喝玩乐、挥霍金钱、抽鸦片烟、造、“作”、我行我素……
然而我总觉得她的生命中还有一些什么是盖过这些,使它们变得微不足道的。是善良、正直、单纯的本性?是不矫饰不做作的真性情?还是对徐志摩的一片深情?我不知道,但我对这个女子是怀着一种莫名的同情的。除了同情,或许还有一些喜欢。
也许是天生脆弱、敏感,情感丰富,再加上天生漂亮、聪慧,陆小曼是一个不能缺乏爱的女人,实际上她也从不曾缺乏过爱,终生被爱包围着。除了她的两任丈夫王赓和徐志摩外,翁瑞午、胡适、刘海粟、宋庆龄的哥哥宋子安等都曾为她的美貌及才情所倾倒,王赓在与她离婚多年之后依然爱着她,翁瑞午更是在志摩死后陪伴照顾了她三十多年,直到临终还嘱托朋友照顾好小曼,对她可谓一往情深。然而面对感情,陆小曼是有选择的。书里的某一处说她与翁瑞午的相好很大一部分是经济原因,但我更愿意相信她与翁瑞午是出于比爱情更复杂的情感。作为志趣相投的朋友,她自己曾说过对翁瑞午没有爱情,只有感情。这个“感情”当中到底掺杂了多少爱的成分,不得而知,但小曼之所以依赖于翁瑞午又绝不仅仅是“经济原因”,如果是那样,她完全可以嫁给宋子安,但她拒绝了。几经恩怨,在徐家最后同意她分得三分之一家产的时候,她回绝了。
殷实的家底造就了她挥金如土、我行我素的本性,也保护了她单纯、善良的心地。她是一个没有心机的人。在志摩死后,她仿佛才突然意识到身边的这个人原来对自己百般宠爱,刹那间像是折断了翅膀的小鸟,悲伤、无助……以后的许多年,她都足不出户,生活在悲伤、悔悟当中,以矢志不渝地搜集、整理、出版志摩遗下的书信日记来表达对志摩的爱。临终时她怀着一线希望嘱托朋友,希望与志摩合葬,而最终未能如愿。在朋友被打成右派之后,她依然故我地请朋友全家吃饭,没有丝毫改变,这些都表现出小曼单纯的一面。
对于陆小曼生命中的三段姻缘,作者是这样理解的:“陆小曼与王赓的婚姻是背靠背式,两人生活在一起,却从来没有深入对方的心灵。”“陆小曼与徐志摩的婚姻则是面对面式,结果生活空间越来越狭小,经常吵架。”“陆小曼与翁瑞午的婚姻是肩并肩式,两人彼此依靠,一起面对广阔的世界。”“陆小曼与王赓是相识;与徐志摩是相识相爱;与翁瑞午是相识相知相爱。”而由陆小曼牵出的,除上面提到的胡适、刘海粟等,还有林徽因、邵洵美、冰心、泰戈尔等等文坛、画界名流,以及陈毅、毛泽东等政界领袖要客,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演进和人情世态。
陆小曼的一生,是命运多舛的一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光明璀璨的一生——人生无常,我们能把握的,有时候就是那么一点点,在那个年代,更显力不从心。后来的许多年中不乏陆小曼的研究者,但后人的描述及研究很大程度上也都只是个人的猜测,陆小曼究竟是怎样的陆小曼?往事既成过去,将永远也无法再还原了——“悲情”,给她悲苦跌宕的一生笼罩了些美感。(《悲情陆小曼》,丁言昭,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
二〇〇九年八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