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37600000008

第8章 佛陀(5)

最后,他对修炼苦行产生了怀疑。他想:“无论过去、未来和现在的沙门或婆罗门,他们体验到尖锐、剧烈和严酷的痛苦感受,以此为极,不可能超过。但我修炼这种严酷的苦行,并没有获得过人之处,获得圣知和圣见。可能另有觉醒之路。”

他回想起自己幼年在阎浮树下进入初禅而产生喜乐的那次体验,认为那是通向觉醒之路。他想:“我为何要害怕这种喜乐?这种喜乐不同于爱欲,不同于不善法。”因此,他觉得自己不必害怕这种喜乐。他又想:“以极度消瘦虚弱的身体难以获得这种喜乐,我是否应该进食,吃一些米饭和酸奶?”

然而,五位侍奉他的比丘期望他修行得道。现在,看见他开始吃米饭和酸奶,心生反感,离他而去,说道:“沙门乔答摩生活奢侈,放弃努力,回到奢侈生活。”[9]

在《中尼迦耶》第4《怖骇经》中,佛陀自述在林中修行时,如何降伏恐惧。远居林中,孤独寂寞,常人难以忍受。如果修行者身业、口业和意业未净,心怀爱欲和贪欲,必定会招来恐惧。然而,他身业、口业和意业清净,摆脱爱欲和贪欲,没有恶毒心,没有仇恨心,不昏沉嗜睡,不激动不安,不疑虑困惑,不自赞毁他,不胆战心惊,不贪图利益名闻,不懈怠,不糊涂,心定不乱,富有智慧(“般若”)。因此,他安居林中。

而且,每逢十四、十五或初八之夜,他住在令人毛发直竖的恐怖之处,如园庙、林庙或树庙。夜里,或野兽走近他,或孔雀折断树枝,或风吹动树叶,他感到恐惧逼来。他想:“为什么我等待恐惧逼来?为什么我不降伏恐惧?”于是,他行走时,恐惧逼来,他照旧行走,不站,不坐,不躺,直到降伏恐惧。他站着时,恐惧逼来,他照旧站着,不走,不坐,不躺,直到降伏恐惧。他坐着时,恐惧逼来,他照旧坐着,不走,不站,不躺,直到降伏恐惧。他躺着时,恐惧逼来,他照旧躺着,不走,不站,不坐,直到降伏恐惧。

在巴利语三藏之后的佛典中,关于太子修炼苦行的描写,添加了一些插曲。《神通游戏》中描写天神告诉在天国的摩耶夫人,说她的儿子快要死了。摩耶夫人和众天女一起,半夜里来看望太子,哭诉道:“儿啊!你既没有享受到转轮王的荣华富贵,也没有获得菩提,却要死于林中。”[10]而太子安慰她说,他不会死去;他会实现阿私陀仙人的预言,不久就会成佛。摩耶夫人听后,转忧为喜,向太子右绕三匝,安心离去。《因缘记》中描写天神告诉净饭王,说他的儿子死了。净饭王记得阿私陀仙人的预言,不相信这个传言,说他的儿子不获得菩提,决不会死的。

《神通游戏》中还描写太子在修炼苦行期间,除了五位比丘之外,还有十位少女侍奉太子。其中一位是镇长的女儿,名叫善生(Sujātā)。她举行祭祀,布施八百婆罗门,祈求太子放弃苦行,接受食物,恢复体力,获得无上菩提。得知太子放弃苦行后,她煮好牛奶粥,盛在金钵里,供奉太子。太子为了恢复体力,带着金钵来到尼连禅河(Nerajarā)沐浴。无数天神前来向他致敬,撒下檀香粉和天国鲜花。尼连禅河女神献给他狮子座,让他坐在上面吃牛奶粥。吃完后,他把金钵扔在河里,因陀罗捡起这只金钵,带到天国,建塔供奉。

注释

[1]《中尼迦耶》Ⅰ.163、164。

[2]同上书,Ⅰ.165。

[3]《经集》第420、421。

[4]同上书,第424。

[5]《中尼迦耶》Ⅰ.240。

[6]《中尼迦耶》Ⅰ.242。

[7]同上书,Ⅰ.243。

[8]《中尼迦耶》Ⅰ.245。

[9]以上《中尼迦耶》Ⅰ.245-247。

[10]《神通游戏》,第253页。

五、觉悟成佛

太子放弃苦行后,在尼连禅河边专心修禅。在《经集》的《精进经》中,佛陀自述在修禅中降伏摩罗。当时,那摩支(Namuci,即摩罗)来到他那里,劝说道:“你消瘦羸弱,气色不好,死亡已经临近。你死亡的可能有一千分,活命的希望只有一分,您活命吧!还是活命更好,你可以做种种好事。通过梵行生活,通过供奉祭火,你已经积累许多功德,何必还要这样精进努力呢?精进努力是一条艰难的道路,难以通过,难以成功。”太子回答摩罗说:“我有信仰,从信仰中产生力量和智慧。我如此精进努力,你还问我什么活命不活命呢?既然风能吹干河水,那么当我精进努力时,它怎么不会吹干我的血液呢?血液干涸时,胆汁和黏液也干涸;肌肉消耗时,心更平静,我的意念、智慧和禅定更坚定。我这样生活着,虽然体验到最强烈的感觉,但我的心不渴求爱欲。”太子向摩罗指出:“爱欲是你的第一支军队,第二支叫忧恼,第三支是饥渴,第四支叫做贪欲,第五支是昏沉,第六支叫怯懦,第七支是疑惑,第八支是虚伪自私;(第九支是)靠不正当手段获得利益、荣誉、崇敬和名声;(第十支是)吹嘘自己,贬低别人。那摩支啊!这就是你这个黑家伙赖以进攻的军队,懦夫不能战胜它而获得幸福。”太子向摩罗表示:“我宁可死于战斗,也不屈辱求生”;“人界、神界都征服不了你的军队,我将用智慧粉碎它,就像用石头击碎未经焙烧的泥罐。”面对太子的坚强意志,摩罗只得认输,哀叹道:“我亦步亦趋跟随世尊七年,在这个富有思想的佛陀身上找不到任何机会。就像乌鸦盘旋在色如肥肉的石头附近,心想:我们能在这里找到软食,或许是美味的。乌鸦没有得到美味的肥肉,只能从那里飞走。正像乌鸦飞近石头又失望地离去,我们也将离开乔答摩。”[1]

在佛陀的语言中,摩罗(Māra)实际上是通向菩提之路上的种种障碍的象征。遵行梵行,供奉祭火,积累功德,这是婆罗门教的生活方式,为佛陀所摒弃。然而,只有克服自身的种种心理障碍,诸如爱欲、忧恼、饥渴、贪欲、昏沉、怯懦、疑惑、虚伪自私、追求名利和自赞毁他,才能彻底摆脱世俗的羁绊,觉醒成佛。

在前面提到的《中尼迦耶》第4《怖骇经》中,佛陀对恐怖作了拟人化描写。而摩罗则比拟人化更进一步,是修行者身内身外各种障碍的人格化,各种罪恶的人格化,人性弱点的人格化。

也可以说,摩罗是佛教独创的魔。在婆罗门教的神话中,魔是阿修罗和罗刹。但他们主要是被视作社会异端或邪恶力量的人格化。而佛教注重自身的修炼,强调克服自身的爱欲和贪欲。在佛经中,摩罗既用作具体的捣乱者和作恶者,幻化各种形象威胁或诱惑佛陀以及其他比丘和比丘尼,也经常用作一些抽象意义的替身。例如,在《中尼迦耶》第106《不动利益经》[2]中,佛陀说:“现世欲和来世欲,现世欲想和来世欲想,这些都是摩罗的领域,摩罗的地盘,摩罗的庄稼,摩罗的牲畜。这些邪念导致贪心、恶意和毁灭,成为圣弟子修行的障碍。”[3]又如,在《杂尼迦耶》中,佛陀说:“把色看作摩罗,看作摩罗性,看作毁灭,看作脓疮,看作枪矛,看作痛苦,看作痛苦之源。谁这样看,谁的观点就正确。对于受、想、行和识,也要这样看。”[4]佛陀认为只有这样看待色、受、想、行和识,才能通向厌弃、离欲和解脱,达到涅槃。摩罗在这里成了一切有碍涅槃的物质和观念的代名词。

《经集》的《精进经》对太子降伏摩罗的记叙风格古拙。而《神通游戏》加以扩展,增添了许多不见于巴利语三藏的具体细节和夸张描写。《神通游戏》描写太子放弃苦行,恢复进食后,身上的三十二大人相和八十种好又清晰可见。他在尼连禅河边度过一天。日落后,在河里沐浴。然后,他前往菩提树。途中,向一位割草人讨了一些拘舍草。他把拘舍草铺在菩提树下,向右绕行七圈,盘腿坐在拘舍草上,面朝东方,发誓道:“坐在这里,我的身体可以枯萎,我的皮肉骨骼可以毁坏,只要我还未获得万劫难遇的菩提,我决不起座。”[5]

太子盘坐在菩提树下,两眉之间发出光芒,照亮四面八方,引来众天神向他致敬。而魔宫剧烈震动,摩罗梦见三十二个噩兆。他召集儿子和女儿。站在左边的儿子们主战,站在右边的儿子们主和。摩罗集合魔军,向太子发动进攻。但他们掷出的各种武器都悬在空中,变成花雨。魔军败退后,摩罗的三个女儿——欲染、悦人和爱乐上阵,竭力诱惑太子,也以失败告终。

《因缘记》描写摩罗施展风、雨、刀、枪、热炭、热灰、沙砾、泥土和黑暗九种风暴袭击太子,仍不能赶走太子。于是,他骑着象,冲向太子,投掷飞轮。结果,飞轮变成张在太子头上的华盖。魔军冲向太子,投掷大山,结果,大山变成花球落地。魔军败北,向四方逃散。

太子降伏摩罗,为觉悟成佛铺平了道路。在《中尼迦耶》第36《萨遮迦大经》中,佛陀自述修禅得道,觉悟成佛的过程:

我进食后,体力恢复。我远离欲乐,远离不善法,有寻有伺,因远离而产生喜乐,进入初禅,住于其中。虽然产生喜乐的感受,但不束缚我的心。寻伺止息,内心平静,定于一点,无寻无伺,因入定而产生喜乐,进入第二禅,住于其中。虽然产生喜乐的感受,但不束缚我的心。喜乐止息,住于舍、念和智,亲身体验到圣者所谓“有舍有念,住于快乐”,进入第三禅,住于其中。虽然产生快乐的感受,但不束缚我的心。摒弃乐和苦,摒弃从前的喜和忧,无苦无乐,因舍和念而清净,进入第四禅,住于其中。虽然产生快乐的感受,但不束缚我的心。

这样,我的心已定,清净,纯洁,无污,无垢,柔韧,堪任,稳固,不动,趋向忆宿命智。我回忆起种种宿命,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无量成劫、无量坏劫、无量成坏劫。我在此处,是这个名字,这个族姓,这个种姓,这样的饮食,这样的苦乐,这样的寿命。在此处命终,生于彼处。我在彼处,是这个名字,这个族姓,这个种姓,这样的饮食,这样的苦乐,这样的寿命。在彼处命终,生于这里。这样,我回忆起种种宿命及其状况。我于初夜达到这第一智。由于勤奋努力,意志坚定,无知灭,知识生;黑暗灭,光明生。虽然产生快乐的感受,但不束缚我的心。

这样,我的心已定,清净,纯洁,无污,无垢,柔韧,堪任,稳固,不动,趋向有情生灭智。我以超人的清净天眼,看见有情生死。我理解有情贵贱、美丑、祸福,皆是他们的业的结果:这些有情身有恶行,口有恶行,意有恶行,诽谤圣者,怀抱邪见,择取邪业,身坏命终后,生于恶处、恶趣、恶道和地狱。而这些有情身有善行,口有善行,意有善行,不诽谤圣者,怀抱正见,择取正业,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和天国。这样,我以超人的清净天眼,看见有情生死。我理解有情贵贱、美丑、祸福,皆是他们的业的结果。我于中夜,达到了第二智。由于勤奋努力,意志坚定,无知灭,知识生;黑暗灭,光明生。虽然产生快乐的感受,但不束缚我的心。

这样,我的心已定,清净,纯洁,无污,无垢,柔韧,堪任,稳固,不动,趋向漏尽智。我真正理解这是苦,这是苦集,这是苦灭,这是苦灭之道。我真正理解这些是漏,这些是漏集,这些是漏尽,这些是漏尽之道。我这样知,这样见,我的心摆脱爱欲漏,我的心摆脱有漏,我的心摆脱无知漏。得解脱而知解脱,我知道生已尽,梵行已成,应作已作,不再如此。我于后夜,达到这第三智。由于勤奋努力,意志坚定,无知灭,知识生;黑暗灭,光明生。虽然产生快乐的感受,但不束缚我的心。[6]

太子潜心修禅,入定生慧,觉悟成佛。初禅是远离欲乐,远离不善法,有寻(思考)有伺(观察),因远离而产生喜乐。第二禅是无寻无伺,因入定而产生喜乐。第三禅是喜乐止息,住于舍(平静)、念(忆念)和智。第四禅是无苦无乐,无喜无忧,因舍和念而清净。进而,获得三智——忆宿命智、有情生灭智和漏尽智,或称宿命通、天眼通和漏尽通。这三智包含轮回转生说、业报说和四谛(苦集灭道)说,是觉悟成佛的思想标志。

在《杂尼迦耶》第12《因缘集》中,佛陀自述在修禅中,他思忖道:“唉!这个世界陷入苦难。有生,有老,有死,逝去复又生,却不知怎样摆脱苦,摆脱老和死。哦!何时才能得知怎样摆脱苦,摆脱老和死?”他探根究源(yonīso、manasikārā),想通这个问题,提出了缘起说,即十二因缘说。他说道:“这是我达到的觉悟之道:名色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处灭,六处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伤、痛苦、烦恼灭,由此一切苦蕴灭。灭也,灭也。在这些前所未闻的法中,我产生见、识、智、慧和光。”[7]

在《杂尼迦耶》第22《蕴集》中,佛陀自述在修禅中领悟到色、受、想、行和识(五蕴)是祸患,它们无常、痛苦和变化不停。只有克服贪欲,才能摆脱五蕴。

同类推荐
  • 菜根谭一日一悟

    菜根谭一日一悟

    《菜根谭》是诞生于明万历年间的一部奇书。在这部书中,洪应明以一位通达人生智慧的成熟之士,用他精微深刻的语言表达出了旷达高远的智识,将儒家的自强不息、佛家的宽忍宏大和道家的超脱玄妙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套回味无穷的入世出世的方法体系,并且以其对于中国几千年来处世哲学与人生智慧的精确总结和有力诠释而历久弥新。虽然已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变幻,却始终让人品味不尽。问世以来,更是得到了“急功近利者服之,可当清凉散;萎靡不振者服之,可当益智膏”的极高评价。为一部集结了中国古代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大智慧大学问的经典著作,《菜根谭》更是给世人带来了无穷的思索和无尽的收获。虽然现代人与……
  • 降伏其心(上册)

    降伏其心(上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
  •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本书从佛的众多角度来诠释佛的真意,将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当中。仔细阅读本书,会使你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让你的心更加善良、慈悲,胸怀更宽广。
  •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内容简介:黄檗无念禅师,法名深有,号无念,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李卓吾、袁宏道、瞿汝稷诸人之推崇。《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原收录于《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共分四卷,第一卷法语,涉及的是黄檗无念禅师参悟、觉解的“缘起性空”之论,不离法藏,融汇了儒家与道家的思想精随。第二卷酬问,谓之酬问,实是解经是也。第三卷复问,乃是黄檗无念禅师针对其所生活之时,明末社会变革带来的思潮动荡,在文化观念需要重建之时,而从禅宗角度给出的仁学机缘解答。
  • 圣经故事(第二册)

    圣经故事(第二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热门推荐
  • 武暴苍穹

    武暴苍穹

    远古时期,苍天被设封印,隔绝了通往苍穹天的道路。众多强者受此封印限制,迟迟无法突破,最终只能寿终归天。到了当下,据卷宗记载,相传在上古时期,南域大地被古人称之为圣地,蕴含破天机密!因此引发诸强争夺,一时间群雄纷争,百家争鸣!东陵刀皇,西岭剑圣,北荒妖帝,西北道宗,海外魔神,诸强博弈,大乱将起!此书讲述的是一个少年,在诸强之争中,一路崛起,最终冲破封印,打破命运的故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安文安梦

    安文安梦

    这就是一个初入社会小人物的小资生活体验……
  • 九州鼎录

    九州鼎录

    断剑行,破九州红颜舞,伴吾身雪中歌,白裙染九州霸主,与天争道铸吾天朝,长生不灭
  • 林妹妹秒变女汉子

    林妹妹秒变女汉子

    她,是红楼梦里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她,是医学界变态女博士。当她穿越成她,修仙,炼药,收服神兽吃货貔貅,一枚看她如何纵横九州
  • 鬼道书传

    鬼道书传

    昏暗,只有灰暗。。这片大陆是怎么了。。为什么和域外不一样?是监狱?还是放逐。。难道我们只是弃民吗!我不服。。我不甘。。我不服啊!!大陆分离,神已消逝,独留后代唤醒于世。世已变道,神之子又如何在乱世走出自己的路?依附权势还是遵循内心?亦正亦邪,光明还是黑暗?神为救世选择消亡,神之子却被唤醒。一步步成长,却又像一步步走在别人的路上。阴谋层出不穷,各方势力各怀鬼胎,谁又会是最后的胜者?
  • 外貌与性格:各省地人的习性及经商气质

    外貌与性格:各省地人的习性及经商气质

    人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可以说,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就了人的性格。所以,恩格斯所说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便成了至理名言。然而,是否能够由此而引申出人的外貌与性格之间就有着必然的联系,却很难轻易地下结论。但是,自古以来,外貌与性格两者的相关性说法较多,同时这也比较符合中国人特有的偏重于感性的模糊经验型思维方式。《外貌与性格》就是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 埋藏的罪恶

    埋藏的罪恶

    死神10562追捕白诩结果最终会如何呢我就不多说了自己看。
  • 惹火小萌物:高冷老公,求宠!

    惹火小萌物:高冷老公,求宠!

    一场意外,她领证结婚,嫁给一个大她十岁的老男人。厉北霆有三好,财大、器粗、疼老婆。老公对她没性趣?苏小沐媚眼如丝外加制服诱惑。“腰太细胸太小体力太差还又哭又叫——没心情。”第二天,她腰酸背痛,下不来床。“禽兽!嘴上说不要……”“老婆,我这是盛情难却,不能不要。”【宠文,喜欢请收藏留评投票,谢谢~】
  • 嫡女上上签

    嫡女上上签

    一闭一睁,某女便像是跌人眼镜一般的穿了。穿就穿呗,俗话曰:既来之,则安之!更何况,度娘说:嫡女,身娇肉贵,十指不沾阳春水!嫁贵婿,多钱财,一辈子使奴唤婢,没有蛀牙的……混吃等死。是真的吗?身为新晋穿越女的顾长素望着屋内仅一张石床、一条半旧碎花棉被,一张破烂案桌,一个锈迹斑斑的铜镜,一把黑不溜秋的木梳,几朵半新不旧的绢花……肉牛满面!能当嫡女,究竟是一支好签呢还是好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