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领导的本质,对于自觉地进行领导工作从而使领导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因为领导本质是领导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为了谁的问题。
第一节领导的三级本质
一、领导的一级本质
领导的一级本质是领导所具备的最基本的质的规定。领导的一级本质是什么呢?这就是对于团体的带动性。之所以这是领导的一级本质,是因为它从根本上将一个团体中领导者、领导行为与其他成员、其他行为作了划分。作为具有这种行为的领导者,他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群体达到某一个预定目标,而目标的最终实现,也正是领导带动的结果。
领导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在原始社会中,部落首领,部落联盟首领都是领导,他们的行为都是一种带动团体的行为。在原始的自然经济条件下,领导具有这种带动行为,在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也同样具有,只不过发挥这种行为的诸条件不同罢了。可以说,领导带动团体的行为是一种“永恒不变”的行为,正是由于此,所以将其确定为领导的一级本质。
既然对于团体的带动性是领导的一级本质,那么,它是否体现了领导活动中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必然的联系呢?领导活动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在一定环境中的必然联系可以从领导的影响力、聚集力和管理力上体现出来,而这三者与带动性是同一程度的因素,它们相互联系。领导者只有具备对团体的影响力、聚集力和管理力,团体才会服从领导的带动而朝着目标前进。因而,领导的带动行为也体现出了领导的影响力、聚集力和管理力。所以说,领导的一级本质即对于团体的带动性体现了一种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必然的联系。
二、领导的二级本质
领导的二级本质是对一级本质认识的深化。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探求:领导的带动性由其所包容的影响力、聚集力和管理力所决定,那么,更深层次的或者说影响这三种能力发挥的又是什么呢?如果从实际来看,为什么某领导者能在一个时期内发挥带动作用,体现领导的一级本质,而在另一时期又丧失这种作用,从而违背领导的一级本质呢?这就不得不使我们将着眼点落到领导的社会性和精神因素上来,这种二级本质即是领导应具备对群体的服务性。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所谓“群体”是一个广义而不是狭义的、是与“社会”同等程度的概念。之所以领导为群体的服务性是领导的二级本质,这是因为它决定着领导一级本质所应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否改变。领导如果缺乏服务性,他所在职位上的影响力、聚集力和管理力会逐渐失去,尽管他可能是具有这些能力的人。
当领导集团或领导者立足于为整个社会服务的时候,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处于一种协调而平等的关系之中。这时,领导者能较好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被领导者也能较好地接受这种领导从而去为既定目标奋斗;而当领导集团或领导者由为整个社会服务转变为少数人服务从而违背领导本级质时,领导的危机也就到来了,这时,带动群体的一级本质也就难以为继了。所以,马克思曾提出的领导者应是“社会公仆”,毛泽东提出的“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领导就是服务”等思想正是揭示领导二级本质的至理名言。
领导的二级本质体现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应有的必然关系,这就是:领导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代表。同时,领导者又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为其根本利益而工作。如果说在原始社会中这种领导本质的体现还是不自觉的话,那么在社会主义社会则应是一种自觉的体现。但无论自觉或不自觉,领导的这种二级本质都是领导活动的一种客观性要求。所以,不可违背领导的二级本质,历史上若干事例已证明了这一点。
三、领导的三级本质
领导的二级本质明确了领导的服务性,但我们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不同的领导为社会服务的程度不同、业绩不同,这是什么因素在起作用呢?有没有更深刻的本质在支配着呢?从实际领导活动来看,即使不同的领导者都具有了服务的思想即都具有领导的二级本质,但是,其中所表现的可比性行为却不一样,其可比性结果也不一样。这就告诉我们,还有更深刻的本质在起作用。这是什么呢?领导的这种三级本质就是为群体事业的开拓性与创新性。
之所以将为群体事业的开拓性与创新性定为领导的三级本质,这是因为:
它支配着领导一级本质和二级本质所应表现的行为在领导活动中的实现,我们先看一级本质:带动,在方向既定的前提下,有一个速度问题。有的领导集团或领导者能以较快的速度带动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前进,在市场经济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其他领导的楷模,并为新政策的制定推波助澜。而在达到某个目标后,又能够快速持续发展,这不能不说是开拓与创新的作用。而那种发展迟缓乃至原地踏步或与大环境不协调的一种倒退,则是因领导者僵化所导致。再看二级本质:服务,有一个层次和幅度问题,从层次来看,领导服务应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服务,需要通过决策来实现。而缺乏开拓与创新的决策,只能使领导行为徘徊于具体事务的服务之中,而不能表现领导行为的本质。从服务的幅度来看,如果缺乏开拓与创新精神,领导的服务只能是局部的。因为他不可能从全局出发以改革作为导向带动大多数人的积极性从而使服务体现于其中。
领导的开拓性与创新性的三级本质还充分体现出现代社会对领导活动的客观要求。比如现代社会客观上要求领导必须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因循守旧,不求进取必然落后于时代,可能身处现代社会之中而思想行为却会在小生产的死水中徜徉。所以竞争要求领导行为必以开拓与创新为羽翼,否则便有落伍的危险。与此同时,现代社会客观上还要求领导者注重信息的获取和利用,要求领导在更大的系统中去行动,而画地为牢、夜郎自大的陋习则是严重阻碍现代领导行为的消极因素。只有具备开拓与创新的本质才能使领导在这变革的转换时期眼界开阔,突破自我而走向广阔天地。
再从被领导对领导者的要求来看,随着世界的开放,被领导者的眼界也日渐开阔,所具有的比较参数更多,参照物更加具体。因此,他们对缺乏开拓与创新的领导行为会表现明显的不满。此时,这种在职领导者的所谓带动行为会失去群体的支持,仅着眼于细枝末节的无关痛痒的服务也只能得到群体的低限的理解,而这种理解中已经加入了同情甚至不屑的成分。所以,开拓与创新的本质体现了社会发展至今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内在联系,只有具备这种本质的领导者才会受到被领导者的拥护。
综上所述,领导的三级本质构成了相互联系的领导本质论。而领导本质论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际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领导者本质的认识还将进一步深化。
第二节领导三级本质的构成要素
研究领导三级本质的构成要素,其意义在于对领导素质作进一步探讨,并将以往对领导素质的笼统论述分别相对定位在各级领导本质之中,以使领导者更自觉地加强素质修养,体现领导本质。
一、领导第一级本质的构成要素领导一级本质即对于团体的带动性。它规定领导带动团体的行为应是一种“永恒不变”的行为,即无论在古代、近代还是现代,领导的目的都是为了使领导的群体达到某一预定目标。因此,领导一级本质的构成要素应是领导者所具备的最基本的条件,这种条件相对来讲是比较稳定的,即无论是何时期何类型何层次的领导者都应具备的某些能力。领导一级本质的构成要素有如下几种:
(一)审时度势能力
领导者要带领群体行动或前进,必须要对所处环境有或浅或深或局部或较全面的认识,只有认识环境才能利用和改造环境。无论何种领导者,必须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对客观环境认识的欲望,其欲望的大小、主观与客观的吻合程度,将影响决定改造环境的力度和达到某一目标的实现程度。这种对于环境的认识,也同时表现出领导活动中领导者、被领导者与客观对象之间的有机联系。没有这种因素的参与,便不可能构成基本的领导活动。
(二)决策能力
从领导活动的角度来考察领导对于环境的认识,只有与决策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具有意义。因为领导活动不是哲学家的思辨,也不是纯理论的探讨,而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种行为表现。领导对群体带动的本质要求领导者必须在带动中解决所面临的一系列矛盾,而对盾的认识和解决,从领导活动来看,就是一种决策。可以说,进行领导决策,是为带动群体前进的必然要求,而对群体的带动则是领导决策的必然结果。因此,决策能力便介入到了领导一级本质之中,成为其核心的因素。
(三)管理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领导就是管理。这种管理包括了对人对物发展过程的管理,离开了对如上几个方面的管理,领导决策无法实现,因为这些方面将可能对决策目标产生消极作用甚至对其进行严重的干扰。既然决策不能实现,带动群体前进就是一句空话,领导的一级本质也就无从体现。因此,领导者的管理能力尤其是对人的管理能力是构成领导一级本质的重要因素。
二、领导第二级本质的构成要素
领导的二级本质即应具备对群体的服务性。对此是从领导的社会性和精神因素上来揭示的。因为从实际来看,假定排除客观的因素,某领导可能在一个时期内发挥带动作用,也可能在另一个时期丧失这种作用,这种矛盾现象必然使我们将着眼点移至社会性和精神因素上。既然如此,对于构成领导二级本质的要素就应从社会性与精神因素方面进行分析。领导二级本质的构成要素有如下几方面:
(一)思想因素
群领导的二级本质既然是对于群体的服务性,那么,领导者服务性的确定,就不是一个思想方法问题而是思想政治品质或者说立场观点问题。因此,思想因素便应包括如下内容:其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其二,坚定的政治方向和崇高的理想。其三,牢固的“公仆”思想。具备上述要素的领导者,才可能将领导职位作为为人民服务的一种载体,而不会将其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从而将服务真正落实到领导行为之中。
(二)人格因素
群领导者的服务性既要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但又不是事无巨细的个人服务行为,更不是为小团体的服务行为,而是一种为社会为大众的服务行为,为了使这种服务达到社会的要求,使领导者的服务行为不致偏离宗旨,这就要求领导者具有完善的人格。完善的人格通过如下品德表现出来:其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操。其二,公道正派,胸怀坦荡。其三,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只有做到上述三个方面,才能更好地体现领导的二级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