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令谁都无法接受的现实,一个不应该发生的悲剧。
某医科大学一学生在进行完四年的学习快要实习的那年,竟被家人送进了精神病院。致病原因古怪得出奇,只不过是在实习的医院看到了一具尸体而昏倒。医科大学的学生接触病人、死人是常事,为什么一具尸体还会导致他出现精神疾患呢?患病学生叫俊才。高考那年他以600多分的高分填报了这所医科大学。到这次发病为止,他其实已经是第三次昏倒了。
他的主治医生对我说,俊才小时候,由奶奶一手带大。从小性格内向、心慈胆小的俊才,连杀鸡都怕看。每每乡里邻居杀年猪,他都躲得远远的,就是听到一两声猪死前的惨叫声,都会整晚整晚睡不着觉。但是他学习成绩非常好,在家也是一个乖孩子。
勤快,孝顺,家里父母、邻里乡亲都挺喜欢他。父母看到他门门功课都拔尖,经常得到学校老师的表扬,暗暗高兴他们家有了指望,也料定他日后定有出息。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自初中起,学校换了一个又一个,尽管他很不习惯去适应一个又一个的陌生环境,但懂事的他还是能够做到勉强应对且学习没有退步。
因为他希望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实现自己文学家的梦想。
从初中开始,他写的文章就经常在校报发表,而且进入高中,无意间写的日记、作文投出去,都还能刊登三五篇。
可到读高二时发生的一件事,把他的梦想击打得粉碎。健壮一生的祖母因脑溢血辞世。
母亲是土生土长、老实巴交的农民,父亲却是一个极有抱负的乡镇医生。在祖母去世的那一刻,父亲把不知内情的俊才拉到行将就木的祖母前,说,无论如何,我要送才伢子读医科大学,我找不到办法,我的儿子一定能找到治脑溢血的办法。然后拉着俊才跪下,要他当着即将去世的祖母发誓。
为了父亲对祖母的一片孝心,为了给老人临终一些安慰,俊才照着父亲说的意思,违背心愿地发了誓。
本来以为祖母面前的誓言只是父亲一时的冲动,谁知父亲在他报考志愿时,真的要他填医科大学。俊才不同意,但父亲却似吃了秤砣铁了心,一次又一次胁迫,说什么都不肯改变。最终,拗不过父亲的俊才只好违心填报了医科大学。
就从报了医科大学的那天开始,俊才就害怕开学,但学终究还是要上的。到了学校以后,他全然没有同学们走进大学校园的新奇与欣喜,面对十分漂亮整洁的校园,面对高大的教学楼,面对衣着鲜亮的同学,他的脑海里总是晃动着祖母去世前的样子。同学们见他总是一脸愁容,一副忧郁寡欢的神色,一般也不大跟他交往了。有的课程还好,死记,硬背,还能够对付,但是一涉及针灸、手术等与人体相关的接触,他就惶惶不安。因为他怕,他从小就怕。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这是有道理的,不是每个人所有的弱点都能够通过自己的意志来攻克的。他就是这样,尽管他想了很多办法,但是他终究还是迈不过这道坎,他败了。
第一年凭着难以想象的意志,硬撑了过去。到了第二年,他开始长期失眠,噩梦不断,白天想睡觉,根本不想去教室,特别是解剖实验室,经常落下课程。到第三年,看到同学和老师他都开始反感了,他不再去教室,并鼓起勇气写信给父母,要求重新读高三,再考其他学校。
他在信中写道:“我尽了所有的努力,但是我还是做不到。我求求你们让我重读,不然,我会疯的,真的会疯的……”可满怀希望等来的结果是,父亲还是执意要他坚持,并立马赶到学校鼓励他,还陪伴了他半个月时间,说只要再坚持一年,就习惯了:“这两年你不也坚持下来了吗?”父亲走时还对他满怀希望。
想回去重读,父母坚决反对,想离校出走,又怕父母伤心。这时的他,已经濒临崩溃。白天,任脑子里胡思乱想,躺在寝室睡,到了晚上,才出去吃顿饭。同学偶尔跟他说句话,他也少搭腔。
有一天夜里他出门散步,竟不知不觉地走到了河里……水流声把他惊醒过来后,他想回家,可他怎么也记不起回家的路。第二天,他一个人不知道怎么就跑到了姨妈家里,见到姨妈就一连声地问:“妈妈哪去了?”后又产生外婆在睡觉的臆想,自己宽解自己,认为不能打扰,遂回校……但就是到了这个时候,听到情况后的母亲,还是没有引起警觉。其后的一段时间,他先后三次跑回家里,有时候显得衣冠不整,像是醉了酒;有时候又自言自语,但别人不知所云。而且每次回家对父母都不理不睬,父母仍然以为他只是在赌气,总是好言相劝一番,送回学校了事。
再之后,便出现了他在新亡者面前昏倒,醒来再也认不出父母并追打父母的事情。
“早知今日,我又何必呢!那个时候,我只想到要他实现我没有能力实现的一个愿望,哪知道会是这样一个结局啊!”在医务室,望着真正“疯”了的儿子,父亲像被霜打了的茄子。
是的,父亲这个一厢情愿的梦,终究是圆不了了。
人是有潜能的,但每个人的潜能只会在有志趣的情况下得到最佳发挥。人的潜能有许多种,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走同一条路。
当孩子已经初涉人世,身为父母的我们能做的只是用一双发现的眼睛去挖掘儿女内在的潜力,怀一颗尊重之心、包容之心,去引导他们在生活这个大盘子里慎重选择,并放手让他们在自己选择的磕磕绊绊里闯出一条自己的路。因为只有走自己想走的路,他才会有不断勃发的激情去消融一路上的风霜雪雨,只有追赶自己树下的目标,他才会有真正愉悦、激荡而无大憾的人生。
离开之前,征得他父母和医生的同意,我再次看了看那个孩子。晚霞的余晖里,他正微笑着坐在窗前喃喃自语,手中握着一些有墨迹划过的纸片。我走过去,捡起它们。纸片拼接起来,是一幅飞鸟图。
这幅图令我突然想起一封信的片断:“梅阿姨:从文科班换到理科班,我在这儿真的很痛苦,却又很无奈。一学期快到头了,而我的成绩却没有任何长进,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亲人…………我该怎么办?……我好想化作一只鸟,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多么快乐!多么潇洒!多么自豪!……人世间,可怕的人世间,我要远离它!或许有一天当我无法再承受时,我会退却,我会离开,或者消失……”几年时间,收到类似的来信太多。因为现实生活中,父母代子择科、代子择校已经成为孩子高考生活中一种见怪不怪的现象,也成为了众多孩子极难摆脱的痛苦。每次收到这样的信件我都会想,像这样的家庭,一旦学习生活成为了孩子一种无以超越的苦役、无法忍受的精神苦难,那么,孩子生命的快乐还会剩下多少?其父母生命的快乐又会剩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