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是重阳节,青阳县境自古有登高的习俗,九华山诸峰这天爬山的人比往常都要多得多。可是天台峰还是比较冷清,虽然也是天还没有亮,就有人在攀登,可是登山的只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一个虔诚的行脚和尚,从峰下就开始三步一磕,五步一拜,快到巳时才接近天台寺的山门。这么慢的速度,早被后来人赶上了。最先到他身后的是三个女人,也不知是上山烧香的还是游玩的,看着这行脚僧“咯咯”直笑,甚至弯腰低头要看那和尚的长相,那行脚僧倒似古井无波,依然诚心诚意一丝不苟的磕头。可这三个女人轻薄的笑声,却引起了她们身后人的不满,那是几个书生模样的登山人,快步走了过去,手拿着折扇指点着说教起那三个女人来。几个人连番上前,对着女人喋喋不休的说些“之乎者也,非礼不言,笑不露齿”的话,那三个女人说不过他们,就大声呼喊,落在后面不少路的两个家丁,赶紧飞跑着上前,气喘吁吁地护住这三个女人,双方吵了起来。俗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有一个家丁一把揪住身前离得最近的那书生,用力朝身前一拽然后往外一推,书生就跌倒在山石旁。那书生坐到在地,口中大声地说“人心不古,有辱斯文”的话,踉踉跄跄的从地上爬起来就要下山,却被同行的几个上前拉住,无奈山路狭窄,四五个人一起去拉,结果一个不慎,脚碰脚五六个人一起跌倒在山道上,惹得那三个女人放肆地“咯咯”大笑。那两个家丁用鄙夷的眼神看了看他们,懒得在和他们计较,朝刚刚走到身后的两个挑夫骂了两句,转过头哈着腰做了个手势,请那三个女人往天台寺大殿里走。
那行脚和尚却对身边发生的一切充耳不闻,还是那么不紧不慢,三步一磕五步一拜,目不斜视直接向天台寺大殿而行。那三个女人已经超越到了他的前头。走在最前面的女子,看起来不到二十,一副大家闺秀的打扮,却一路蹦蹦跳跳的,像个孩子。后面那两个年龄稍大,一个是奶妈打扮,另一个穿着丫鬟的服饰,紧跟慢赶还是拖后了几步,也不理会天台寺门前的两个知客僧,直接紧追着前面的那个奔大殿而去。倒是那两个家丁这时候显得特别懂道理,双手合十朝知客僧还礼。可一转头又对后面的挑夫吆喝了起来,让他们走快一点,说小姐已经等着香纸鞭炮用了。那两个挑夫将挑着的香纸爆竹供品都挑进殿内,取下扁担坐到门槛上休息。知客僧上前行礼,请他们不要坐在门槛上,说是对菩萨的大不敬。那两人只好站起来,一边喘着粗气擦着汗水,一边嘟嘟囔囔的挪了几步靠在门框上休息。
那磕头的和尚,也到了寺门,磕头后起身向那两知客僧行礼道:“阿弥陀佛,两位师兄,贫僧有礼了。”
两知客僧赶紧还礼:“师兄一路辛苦。不知师兄从何处而来?”
那和尚说:“贫僧从普陀山佛国而来,特来叩拜地藏王菩萨,还望师兄指引。”
知客僧道:“这里正是地藏禅林,师兄里面请。主持师兄正在佛前供奉。”那和尚整理一下身上的衲衣,迈步进门。
三三两两又有一些人走到了天台寺大殿外的广场,那两个知客僧在门前执礼甚恭,进大殿上香的人却并不多。尤其是那几个书生,似乎只是来游山玩水,根本无意布施。看那几个人,每个人拿把破纸扇指点着山石松林、云霞建筑,在那里高谈阔论,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知客僧心里虽然有气,却依然保持着满脸堆笑,慈眉善目的模样。
却说那三个女子在地藏王座下磕完头后,将一些银两放进功德箱里。那个小姐说:“奶娘,这下都拜完了吧?累死我了。我们下山去吧。”
那年纪最大的女子说:“小姐,还是先等一下,待我问问还有没有菩萨没拜到。我们来一趟九华不容易,千万不可有遗漏没拜的菩萨。”
那小姐吩咐那丫鬟说:“姐姐,你去问吧。”
那女子走近贾世道,双手合十朝他行了个礼:“请问大和尚,您这庙里,还有偏殿吗?我们家小姐大老远的跑来,是每个菩萨都要拜的。”
贾世道抬头朝她看了一眼说:“阿弥陀佛,难得女施主一片诚心。贫僧这天台寺,确实还有一间偏殿,不过供奉的是送子娘娘。女施主要拜吗?”
那边厢小姐听到是“送子娘娘”,脸色一红,说:“送子娘娘,就不拜了吧?”
那丫鬟声音稍稍激动道:“要拜要拜!”回头小跑到那小姐身边,附在那小姐耳边小声说:“小姐,瞧见没有,这和尚长得好俊俏。”
那小姐红着脸笑道:“姐姐要是喜欢,就叫他还俗好了。我去看看,要是跟姐姐般配,回去在我爹面前替你求求情。”说着就扭扭捏捏的移步朝贾和尚身边去。
也许是两个女人平时说话习惯了,此时虽然特地压低音调,却还是被贾和尚听了个一清二楚。贾世道那宝相庄严的脸上,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见那小姐走近自己,连忙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女施主要去偏殿么?”
那小姐朝他行了个礼说:“大和尚,你可以带我们过去么?”说着话,又偷偷地抬头看了看贾和尚的脸,恰巧与贾和尚的眼神撞了个正着,不由得羞得满脸通红,一旁那丫鬟的双颊也飞上了两片红霞。
贾和尚给她们行了个礼道:“女施主,贫僧是本寺的住持,现在要迎候各位施主前来大殿进香。就让贫僧的师弟引三位前去吧,拜过娘娘,贫僧师弟会带三位去后殿奉茶,到时候贫僧再去侍候可好?”
那小姐满脸都是失望,却说:“好吧,我们拜过娘娘,就去后殿品茶。大和尚一定要记得来说法给我们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