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44900000009

第9章 圣贤论(3)

——孔子《论语·述而》

【译文】

嘴里不说而心里记住所学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原文】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

——孔子《论语·子张第十九》

【译文】

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趣;恳切的发问,多思考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原文】

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初,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三国志·王肃传》

【译文】

董遇,字季直,资质迟钝但爱好学习。原先他擅长研究《老子》,给老子作注解;又擅长《春秋左氏传》,为之写成《朱墨别异》一书。有人跟他学,董遇不肯指教,却说:“必须自己先读百遍。”又说:“读书百遍,它的道理就自然清楚。”跟着他学的人说:“我们急切地渴望着学习,就是挤不出时间。”董遇说:“应该利用三余来进行学习。”有人问“三余”是什么意思,董遇解释说:“冬天是一年中的空余时间,夜晚是一天中的空余时间,阴雨连绵的日子,也是空余时间啊!”

【原文】

尔等读书,须求识字。或曰:焉有读书不识字者?余曰:读一孝字,便要尽事亲之道;读一悌字,便要尽从兄之道。自入塾时,莫不识此字,谁能自家身上一一体贴,求实致于行乎?童而习之,白首不悟,读书破万卷,只谓之不识字。王汝止讲良知,谓不行不算知,有樵夫者,窃听已久,忽然有悟,歌曰:“离山十里,柴在家里;离山一里,柴在山里。”如樵夫者,乃所称识字者也。”

——【明】孙奇逢《孙夏峰全集·孝友堂家训》

【译文】

你们读书,必须力求认识字。难道有读书却不认识字的人吗?我说:读一个“孝”字,就要竭尽侍奉父母的道义;读一个“悌”字就要竭尽服从兄长的道义。自从进入私塾时起,没有不认识这两个字的,但是有谁能在自己身上一一体现,求得实在的东西用在行动中呢?孩童时就开始学习它,到老了还没有领悟到它的含义,即使他读书很多,也只能说他是不识字的人。明代思想家王汝止在讲授良知这个问题时,说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知道了。有一个砍柴的人偷偷地听了很久,忽然有所领悟,便唱道:“离山十里,柴在家里;离山一里,柴在山里。”像这个砍柴的人,才是称得上识字的人。

【原文】

圣祖《庭训》曰:“朱子云:‘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然后心静理明,渐见意味。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亦奚益于学哉?此言乃读书之至要也。人之读书,本欲存诸心,体诸身,而求实得于己也。如不然,将书泛然读之何用?凡读书人皆宜奉此以为训也。”

——【清】爱新觉罗·玄烨

【译文】

圣祖《庭训格言》说:朱熹说:“读书的方法,应当循序渐进而有常规,抓住一个目标而不松懈。在句读和文章的义理中间从容探求,而在实际生活中和行为实践中去进行体验,然后就能心灵沉静,义理明了,渐渐地见出了学问的意味。不然的话,则即使是去广博地求取,每天背诵五车书籍,又对学问有什么益处呢?这句话是读书的极至精要。人们读书,本来就是想要将学问存于心中,体验于自身,而为自己求得实在的好处。如果不是这样,将书泛泛而读又有何用处?凡是读书人,都应该奉行这些话,以作为训导。”

【原文】

《训导》曰:“为学之功,不在日用之外。检身则谨言慎行,居则事亲敬长,穷理则读书讲义。至近至易,即今便可用力;至急至切,即今便当用力。用一日之力,便有一日之效。至有所疑,寻人问难,则长进通达,自不可量。若即今全不用力,蹉过少壮时光,即便他日得圣贤而师之,未必能有益也。”

——【清】爱新觉罗·玄烨

【译文】

《庭训格言》说:“做学问的功夫,并不在日常生活之外。检点自身就要谨慎对待自己的言行,居住在家中就要侍奉双亲、尊敬长者,穷究事理就要读书籍、讲义理,这些工夫是最近便、最容易的,从今天开始就应当努力;它又是最急需、最痛切的,从今天开始就应当努力;用一日的力气,就会有一日的成效。到了有所怀疑的时候,去寻找别人,互相问难,那就会大有长进,学问通达,自然不可限量。如果在今天全然不用力气,蹉跎庸碌地度过了少壮的时光,即使日后得以拜圣贤之人做老师,也未必能有益处。

【原文】

孝武将讲《孝经》,谢公兄弟与诸人私庭讲习。车武子难苦问谢,谓袁羊曰:“不问则德音有遗,多问则重劳二谢。”袁曰:“必无此嫌。”车曰:“何以知尔?”袁曰:“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惮于惠风?”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译文】

晋孝武帝将要给大臣们讲《孝经》,谢安、谢石两兄弟便在自己家里和一些人互相讨论学习。车胤也在其中,他听后有疑难,但又不敢问谢家兄弟。于是,对袁羊说:“我不问吧,怕把精彩的讲解遗漏了;多问吧,又怕劳烦谢家兄弟。”袁羊说:“我看他俩决不会因你多问而嫌厌的。”车胤问道:“你怎么知道呢?”袁羊说:“哪里见过明亮的镜子厌倦人们常照,清澈的流水害怕和风吹拂!”

【原文】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宋史·寇准传》

【译文】

起初,张咏在成都,听说寇准当宰相,对自己的同僚说: “寇公是奇才,可惜学问权术不够啊。”等到寇准出使陕州,张咏恰好从成都罢职回来,寇准尊敬地供给帐幕,盛情款待。张咏将离开(离去),寇准送他到郊外,问他说:“您有什么教我的·”张咏缓缓地说:“《霍光传》不可不读。” 寇准没明白他的意思,回来就拿这本书读,读到“不学无术”时,恍然大悟,笑着说:“这是张公说我呢。”

【原文】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

【译文】

如果能每天更新,就天天更新,每天不间断地更新。

【原文】

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

——《礼记·中康》

【译文】

就像走远路一樣,必定要从近处开始;就像登高山一样,必定要從低处起步。

【原文】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译文】

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演绎《周易》;孔子受困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都是一些圣贤发愤而写作的。这些都是人们感情有压抑郁结不解之处,不能实现其理想,所以记述过去的事迹,使将来的人了解他的志向。

【原文】

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汉】王充《论衡·感虚》

【译文】

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属和石头毁坏。

【原文】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论语·述而》

【译文】

教导学生,不到他冥思苦想而想不通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要表达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告诉他一个问题而他不能以此类推到其他三个问题,就不再教他。

【解读】

虽然说“教无定法”,但成功的教学方法总是能给人以启发。孔子的这种启发式教学就很有现实意义。现在很多教师仍行着填鸭式教学的老路,教师给学生的思考时间要么过多要么不足,该启发的时候启而不当或无启无发。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就差了。只有灵活掌握和运用先进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取得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原文】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孟子·尽心下》

【译文】

贤能之人先使自己明明白白,然后再去教导别人,让别人也明明白白;现在的人自己都迷迷糊糊,却想用这些迷迷糊糊的东西去使得别人明明白白。

【解读】

“教学相长”,不仅师生间如此,即使教者本身也是如此。当我们想要去教会别人时,总得自己先弄明白,只有自己明明白白,才有可能让别人明白;如果自己都昏昏然不知所以,想要教会别人是不可能的。老百姓说:“你想要给人家一桶水,你自己先要有一缸水才行”。不然,你拿什么给人家呢?想让人家明白,自己却糊涂,怎么可能呢?

【原文】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尚书·仲虺之诰》

【译文】

喜欢提出问题向别人请教,知识就会丰富,主观武断,不虚心向人求教,就办不成大事。

【原文】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六十四章》

【译文】

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译文】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滞不前。”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炼制出来的,但是它却比蓼蓝更青;冰是由水变成的,但是比水更冷。木材笔直得与墨线相吻合,但是把它熏烤可以弯曲,从而做成车轮,它的弯曲度就与圆规画出的圆相吻合,此时,即是木料经受曝晒,它也不能再伸直了,是熏烤弯曲使它变成这样的啊。因此,木料经过墨线的测量才能取直,金属做成的刀剑只有在磨刀石上磨过才能变得锋利无比,君子如果能广泛地学习知识而又能每天自我检查和反省,这样就会聪明智慧,而且行为也不会有过错了。

【原文】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劝学》

【译文】

所以,不登上巍峨的山峰,就不知道天那么高;不亲自到深谷,就不知道地那么厚。

【原文】

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水而为大。

——《庄子·则阳》

【译文】

小土山累积起来就成为了高山,小江河汇集起来成为了大海。

【原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己。

——《庄子·知北游》

【译文】

人活在世上,就好像白马从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是一瞬间的事啊。

【原文】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周易·乾卦》

【译文】

君子勤奋学习以积累学问道德,有疑难则不耻下问的来明辨真谛,用宽恕厚道的存心来待人接物,用仁慈博爱的精神广行于天下。

【格言警句 延伸阅读】

格物者,穷事事物物之理;致知者,知事事物物之理。

欲致其知,须是格物。格物云者,要穷到九分九厘以上方是格。

——【宋】朱熹《朱子语类》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美】爱因斯坦

人思考越多,话越少。

——【法】孟德斯鸠

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穷的人。

——【法】巴尔扎克

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德】波尔克

懒于思考,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这种贫乏用一个词来称呼,就是“愚昧”。

——【苏联】高尔基

洗耳恭听先人的教诲,乃三生有幸之事,我们应该多读好书,并使之消化。

——【意】达·芬奇

要提倡独立思考。

——卢嘉锡

谁不用脑子去思索,到头来他除了感叹之外,将一无所有。

——【德】歌德

悟处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思处皆缘于学,不学则无可思。学者所以求悟也,悟者思而得通也?

——陆世仪

古来圣贤,未有不重思者,思只是穷理二字。

——陆世仪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学会思索,他将一无所获。

——【美】爱迪生

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最高成就是,把可知的事物寻个水落石出,对不可知的事物敬而远之。

——【德】歌德

不深思则不能造其学。

——程颐

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

——【法】伏尔泰

对于书本知识,无论古人今人或某个权威的学说,要深入钻研,过细咀嚼,独立思考。

——马寅初

要学会思考,不要一碰到困难就向别人伸手。

——【法】伏尔泰

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

——【法】伏尔泰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

——【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仔细考虑一天,胜过蛮干十年。

——【法】雨果

应当把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始终放在首位。

——【美】爱因斯坦

思则睿,睿则圣。

——周敦颐

我的成就,应当归功于有力的思索。

——【英】牛顿

同类推荐
  • 边走边想

    边走边想

    《陈世旭散文选集》主要收录了陈世旭的60多篇作品,包括:“森林”、“河谷”、“三清山”、“李白墓碑”、“园博园”、“洞经音乐”、“ 常山高士”、“人生的资产与负债”、“像鱼那样生活”、“学会遗忘”、“文学天地”、“古怪一族”、“自律四戒”等。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精妙,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较高的可读性,非常值得欣赏。
  • 倾听大地

    倾听大地

    一个迄今为止对极大多数哲学家、文学家仍然淡漠的命题,实际上已经困扰人类很久了。如何拯救倾听大地,这种报告性环境保护文学值得我们认真拜读思考。
  • 期待感动(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期待感动(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集中外名家美文之精粹,好书是来自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让我们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更生。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 夏丐尊精品集

    夏丐尊精品集

    大师的魅力是永恒的。大师们的精品是性情的结晶,是思想的精髓,是语言的楷模,是文学的榜样。能窥得大师们的心路历程,得大师们行文结集之堂奥,以开我之心智,启我之文采,何乐不为?
  • 星星诗库:山中随笔

    星星诗库:山中随笔

    山中随笔 一 整个苏坝小镇似乎就我一个人醒着,或者,就我一个人活着。我听不到一个 人的声音,当然,我也看不到空绰的街面上行人的踪影。 人们都跑到何处去了呢?如果说人类懒惰到极致的方式之一就是午眠的话, 那午眠就是人类莅临死亡已不远的征兆了。如此亮丽的夏天,瞧瞧阳光的力度、 空气的透明度和风的温柔度都不能使人产生好奇、亲近和愉悦,人们反而乐陷于 一张床榻,一件廉价的电器鼓吹的热风和两三个小时
热门推荐
  • 特工王妃:王爷,请上塌

    特工王妃:王爷,请上塌

    她原是24世纪的王牌杀手,一朝穿越成了将军府的废材大小姐。他是皇室王爷,却先天智力受损,一道圣旨,让他们有了解不开的联系。是天才女配帝王男还是傻子配废材?
  • 妃常芳华

    妃常芳华

    膝盖骨被挖是什么感受?双眼被挖是什么感受?将身上的肉一刀刀片下来是什么感受?但是这一切都比不上往日情义浓浓的夫君带来的背叛,欺骗。重生一回穆明舒自然不会让这些人好过,杀的杀,毁的毁,为了保住穆家她不择手段。功未成,名未就,一道圣旨就劈下,让她嫁给早已得罪无数次的腹黑睿王赵奕衡,自此她的人生目标又多一个早年丧夫。穆明舒杏眸圆瞪,咬牙切齿:“你怎么还不死。”赵奕衡的手从她的腰身移到胸前,眉眼含笑,媚态横生:“说好等生完孩子再死的。”
  • 魔族启示录

    魔族启示录

    摊上个奇怪的监护人,对于身无长处的丁铭晨来讲已经够受的了,然而面对监护人的突然失踪,快递上门的美女黑天使,突然出现的各种魔族,丁铭晨这个平凡男不得不成长起来。身具魔族血脉,是堕落,还是掌控。面度魔神的苏醒,是臣服,还是反抗。他为了守护身边的一切,将不断战斗下去。
  • 亡国公主:除夕

    亡国公主:除夕

    一朝灭国,她从公主沦落成了奴隶,与至亲失散,父母双亡。那天起,她把属于自己的韶华天真收了起来,带上了面具,尽管有千万张面孔,千万种言行举止,但终究没有一种是她的,千万人之中,却只有一人入得她眼眸。“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救了你!”楚夕说。“来来,这么好的日子里,美人你就给我笑一个呗。”某个不正经的妖孽笑咪咪地说,成功换来了楚夕的一个白眼。且看一个扮猪吃老虎的王爷和一个表面正经实际性子洒脱的公主殿下如何征服这个天下。
  • 有势无恐

    有势无恐

    当某人头顶东皇钟与另一个头顶封神榜的人把美国打的天翻地覆之时,另外一个空间的他在做什么呢?当某人得知被魔动炮轰出了筑基而愤怒不止之时,另一个空间的他又在想什么呢?这么大的空间动静产生了,那么那些维持空间历史平衡的人会任由这些不和谐因素去影响历史吗?那他们又会做些什么呢?还有,这些空间会与我们所在的空间相交吗?答案很快就会揭晓,而且那些不和谐的空间中也产生了与之不和谐的因素……三国中的文臣武将阴差阳错地进入了轮回。全新的剧情,全新的主角,全新的轮回小队……他们,即将登场……
  • 污女正传

    污女正传

    作为高颜值的宅女,小柒同学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性情大变,成为一个在猥琐方面有着高修为的少女。高深莫测的白净少年,家庭背景深厚的双胞胎兄弟……在阅帅哥无数的过程中,小柒会开启怎样的污女生活呢……
  • 魔女的专属温柔:守护天使

    魔女的专属温柔:守护天使

    她是魔族的小公主——而他是许多少女中的王子——因为一次偶遇,他们相识了......(本书作者会尽量写好滴,亲,收藏呗,给个赞呗)
  • 女配鲜衣怒马

    女配鲜衣怒马

    有一种悲伤叫做“被”炮灰,有一种角色叫做“路过的女配”。她却倾其一生也要谱写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故事。——————————步绾说,“你心属谁是你自个儿的事儿我管不着,我想亲近谁也是我的自由你更无处去说理。”步绾又说,“你别个小毛小病的我尚可忍着,唯独就是不喜我这点须得改改。”步绾还说,“我拗了小半辈子没服过谁,却是彻底栽在你手上了。”待他终是回了句,“你说,我听着。”步绾性子哏,认定的不撞南墙不回头,真正头破血流之后,你想听?我不说了。
  • 一线阳光

    一线阳光

    递给了周晓白一个“你搞定”的眼神后,本大小姐连滚带爬的溜出办公室。嘿嘿呗担心如花似玉的周晓白会遭遇什么劫难,老大遇到她才是他这一生中最大的劫难了。再说不许低估周晓白大小姐的能力,刚才我脚底抹油之前已经明确收到“我搞定,你放心”的信号了。嘿嘿这样的话我还有什么好顾及的呢?
  • 情亦天下

    情亦天下

    天地万物孕育而生,万法皆于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恒然也。世人追求长生不老道法,一直不得停息,于是生死解秘的疑问,飞升逍遥之说,便永流于世,神仙之说也流行起来。然而修真之道,便也是众生向往之路,却有人性泯灭之辈,勾心斗角,迷失人性,怒杀万物,傲视人情,一切为己所用。自古以来,情愫缚束着人类的思想,感天泣地的爱恋传说为痴情男女倾颂,为天下,为情爱不顾一切,放弃生命者而时有发生。却也有,维护天道者,亘古不变。主角经历一次一次的磨难,体验爱恨交织,人性幻灭,唯爱不变,唯情至真,天下恒也,万物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