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47700000008

第8章 烟台美食概述(1)

烟台菜概说

烟台菜是我国著名的地方风味菜之一,其历史悠久,花样繁多,技法多样,格调高雅,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特色和较高的艺术成就。烟台菜的形成,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物产资源、风俗人情、生活习惯等因素是分不开的。

一、烟台菜的历史源流

烟台位于山东半岛东部,物产丰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大约距今七、八千年以前,烟台等地的东夷人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他们迁居到临海的高地,并形成一个个初具规模的村落。发掘出土的“邱家庄文化遗址”表明,先民们当时除采集植物作为食物外,还以捕捞海贝等海产品为食,开创了烟台菜以海鲜为主要烹饪原料的先河。

勤劳智慧的先民在进入氏族公社以后,逐渐过上了定居生活,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也随之兴起。遍及烟台各县市区的原始人类遗址和出土文物表明,烟台的原始饮食文化,是一种有别于中原文化的东夷文化,其善烹海鲜的饮食风格,此时已经基本形成。夏王朝建立以后,胶东半岛属于青州,居住于烟台等地的部落被称为“东夷”或者“莱夷”。商朝时,这里的畜牧业发展较快,还出产一种野蚕丝——柞蚕丝,至今仍然是烟台的特产。西周春秋时期,建立了以归城(今龙口市文基乡)为国都的莱国。莱国的冶铁、渔盐业都很发达,制盐一向是莱国的重要收入,所以官府把百姓分为民户和灶户,灶户就是专门从事煮盐的人家。至今烟台还有以灶户为村名的村落。经济的发展,使莱国很强大,势力曾发展到山东的不夜城(今文登东北的不夜村),还曾与齐国争夺营丘(今临淄),后来为齐国所灭。管子治齐后,更是大兴“鱼盐之利”,据《掖县志》记载:“清嘉庆初年,西由盐场灶房旧有盐锅二十余口——底平而色绿,口径四尺有余,相传为管仲煮盐锅……”当然,经济实力的强大,必然带动当地饮食文化的发展,这是不容置疑的。

战国时期,福山、牟平等地已经有铁铧犁等多种铁制农具,牛耕也很普遍。烟台虽然地处边陲,但经济发达,景色宜人,秦始皇、汉武帝等都多次东巡,并派人到海上求取长生不老的仙药。两汉时期,我国的丝绸、冶铁、造纸等产品和技术,大都从登州传到日本、朝鲜等地,登州成为当时山东半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饮食业之发达也是前朝所无法比拟的。此时,烟台风味也开始崭露头角。

隋唐时期,烟台各地归登州、莱州管辖,登州成为当时著名的四大港口之一,新罗的商人、留学生,日本的遣唐使、学问僧大多走海路到登州,然后转入内地。到北宋时,这里的采矿、冶炼业更加发达,除了冶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外,黄金的产量已居全国首位。北宋为了防止辽国南侵,在蓬莱丹崖山下修筑刀鱼寨,停泊战船,训练水师,护卫登州北部海面,从而使登州港口变成外贸、商业、军用的三用港。元朝定都大都以后,南粮北调主要依靠海路,登州、莱州成为海路上的繁华商埠。

明朝为了防止倭寇侵扰,于沿海设卫、所屯兵,在今芝罘区设立奇山千户所,并于濒海的山上筑墩台,燃狼烟报警,人称狼烟台,烟台由此而得名。水陆交通的要塞地位,以及对外贸易的需要,使其经济活动十分繁忙。在这一时期,烟台菜开始进入宫廷,据《明宫史·饮食好尚》记录:“先帝最喜用海参、鲍鱼、鲨鱼皮、肥厚猪蹄筋共烩一处,名曰‘三事’,恒喜用焉。”明太监刘若愚在《酌中志》中也讲到万历皇帝喜欢把海参、鲍鱼、鲨鱼筋、肥鸡、猪蹄筋等烩到一起,这是烟台名菜“烩海鲜”进入明宫廷的证明。

清朝虽然实行闭关政策,但登州一直没有断绝海上贸易,仍然是当时北方的重要商埠。烟台开埠以后,先后有英、法、美、德、日等17个国家在烟台设领事馆,开厂设店。当时,烟台已沦为列强的殖民地,经济活动频繁,饮食业也空前活跃,“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正是此时的真实写照。当时民间筵饮名目繁多,酒席之风尤为浓烈。据《烟台大观》和《烟台通览》记载:“烟埠居民,宴会之风甚盛,普通宴会分中西两种,中筵采用半桌头,即四干果碟,四水果碟,四南果碟,四冷荤,两大件,八小碗,中隔点心两道,以翅席最上,海参席次之,酒分黄白。西筵菜每人一份,酒用白兰地多。”另外还有“四一六席”、“四二八席”、“八仙过海席”、“四平八稳席”等。

二、烟台菜的形成

1、丰富的物产资源是烟台菜形成的先天条件

烟台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素有“渤海明珠”之称,其境内气候温和,物产富饶,盛产多种优质海产品和果蔬农产品。据不完全统计,烟台海域有浅海鱼类100多种,带鱼、小黄鱼、鲅鱼、鲐鱼、黄姑鱼、真鲷、鲈鱼、鳐鱼、梭鱼等经济价值较高的有30多种;虾类有9种;贝类20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有60多种;海参、海蛰、海胆等20多种;浅海植物70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有紫菜、裙带菜、海带等20多种。烟台最著名的海产珍品当推鲍鱼、海参、对虾。

鲍鱼是名贵的海珍品,肉细味鲜、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克鲍鱼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9克,脂肪3.4克,碳水化合物1.5克,热量113千卡。鲍鱼肉性温、味咸,有滋补肝肾、镇静化痰、调经、润燥、利肠的功效。鲍鱼经爆、炒、烧后,香鲜细腻,柔嫩可口。将鲍鱼加工成各种罐头,更是别有风味,为高级宴会上的美味佳肴。

海参又称刺参,主要分布在烟台长岛、蓬莱、牟平、芝罘等沿海一带,多栖息于礁岩、乱石或泥沙底,伴有大型藻类丛生、大叶草繁茂、且无淡水注入的静水水域。刺参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不含胆固醇,是高级滋补品,又兼治多种疾病,因而是市场上深受欢迎的海珍品。

对虾又称大虾、明虾,因北方市场常成对出售而得名,渔民统计他们的劳动成果时也是按“对”计算,对虾这个名称由此流传下来。对虾为海中珍品,体色青蓝或棕黄,肉嫩色白,质肥鲜美,以渤海湾登莱沿海所产为最好。渤海湾所产对虾个大肉厚,最宜用煮、蒸、烧、 法成菜,带壳用盐水卤煮,佐以姜、醋食之,味道极佳。此外还可用炒、煎、炸、熘、烹、烤等技法烹制,其代表名菜为“ 大虾”,拼装于盘中,对对相映成趣,火红似石榴熟透,肉质细嫩鲜美,令食者大饱口福、眼福。

此外,烟台还是著名的果蔬之乡,这里的苹果久负盛名,大樱桃誉满华夏,莱阳梨叫响世界,烟台大花生、龙口粉丝驰名中外,优质高产的大白菜、黄瓜、辣椒传遍大江南北。

丰富的物产资源为烟台菜的形成赋予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这块沃土上的饮食之花绚丽多姿,迅速成长为鲁菜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2、优秀的文化传统是形成烟台菜的内在因素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烟台境内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海光山色,交相辉映,景色迷人,使人“登高则有开阔之感,观海而生联想之情”,可谓一方风水宝地。烟台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人文资源丰富,再加上孔圣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主张,这些独特的文化传统,都是烟台菜形成的重要原因。山东师范大学李伯齐先生研究认为,大舜是传说中东夷人早期的领袖人物,东夷族所创造的文化,与其他地区所形成的文化不同,是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一种地域文化。西周时期,姜太公被分封于齐后,实行开明的文化政策,“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他吸收东夷的优秀文化并加以继承发展,使齐国的社会风尚带有工商业氛围,崇功利,轻伦理,文化风气开放,注重实用,使齐国很快走上了国富民强之路。至管仲主政齐国,更是“养桑麻,育六畜,则民富”,“六畜育于家,瓜瓢荤菜具备,国之富也”。明中叶以后,随着海运的发展,登莱一带已成为经济和文化的发达地区。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烟台菜兼收并蓄,饮食观念崇尚大气,讲究档次、排场,注重饮食的精美、色调的淡雅和口味的鲜香,也是理所当然的。

在烟台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孕育了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有淳于意、徐福、丘处机、戚继光、郭忠皋、宋琬、郝懿行、王懿荣等,他们的思想、理论、智慧和学术成就,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当今中国的政界、军界、经济界、科技教育界、文化艺术界等,仍活跃着一批烟台籍的知名人士。正是由于他们的提倡和宣传,使烟台菜随着他们的作品和名望传遍大江南北,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

3、人口的迁移流动是烟台菜形成的重要牵动力

烟台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活动。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移是“牟子国东迁”。据《左传》记载,牟子国,祝融之后,春秋时,鲁桓公15年(公元前697年),附属于鲁国,后不知为何原因,举国东迁到烟台的福山一带。这次人口迁移,将鲁国的文化及习俗带到了烟台,其饮食风格、物产原料、制作方法、烹饪工具等不可能不对烟台固有的饮食习俗造成影响。

烟台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移民潮发生在“徐福东渡”。徐福,字君房,秦时齐郡(今山东龙口市)人,著名方士。为给秦始皇求取长生不老的仙药,徐福曾两次率大型船队东渡,最终到达日本,开创了中日友好往来的先河。为徐福东渡,秦始皇曾徙“黔首三万余户到琅琊台下”,如此丰富的人口资源,不仅为徐福东渡提供了人员保证,而且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改变了胶东等地的饮食状况,优化了当地的饮食结构。

烟台历史上的第三次大规模移民活动发生在明初。当时朱元璋推行“移民宽乡”的民垦政策,从明洪武二年到永乐年间,大批移民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至山东的德州、滨州、聊城、泰安、菏泽、济宁一带,其中一部分又先后由滨州一带东迁。这样,山西移民几乎遍布山东各地,烟台各县市区对此均有详细的史料记载。移民活动对饮食习俗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山西饮食习俗对山东影响极深,譬如寒食节不生火做饭的习俗等。烟台著名的“福山大面”也疑是当时从山西传来的。明初由四川移民到山东的多集中在莱州,因此,莱州风俗与东邻多有不相同。

烟台人历来有外出谋职的习惯和经商的传统,外出谋职带来饮食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当数历史上的山东人下关东,或称“闯关东”。山东人将山东的饮食习俗带到东北,又将东北的饮食习俗携回山东。长期的交流使两地的民俗文化有了许多相似之处,烟台菜对东北菜影响最为突出。据中国食品科技情报所提供的数据,长春市多属招远帮,沈阳市莱州人居多,大连则以福山人为盛。

自明清以后,烟台人开始走出家门,外出谋生经商者甚众,据《福山县志》记载:明末清初,烟台人大量进入京城,将烟台菜带入北京,并成为京都菜的主流。“丰泽园饭庄”就以经营正宗山东风味菜肴而久负盛名,其创办人栾学堂是福山浒口村人,开业时6位堂头中有5位是福山人,到1946年又增加8位师傅,则清一色是福山人,这些人来自“烹饪之乡”,都是一流的好手。1930年,开业伊始的丰泽园就将“福山帮”和“济南帮”同时并举,将两大优势的人才集于一堂,1946年丰泽园又从北京东兴楼、泰丰楼、同春楼、安福楼、居显堂请进了一批福山籍的名厨高手,这些人都是烟台菜的大师,个个身怀绝技,使“丰泽园”成为当时北京最著名的鲁菜馆子之一。20多年以前,张文鹰老先生为《中国烹饪》杂志撰写的“北京菜”一文写到:“五、六十年以前,在北京有名的大饭庄,什么堂、楼、居、春之类,从掌柜到伙计,十之七、八是山东人,厨房里更是一片胶东口音。”烟台人在北方地区及省内从事餐饮烹调业的时间之长、地域之广、人员之多,是其他任何地区都难以企及的。此外,烟台是名副其实的“侨乡”,仅福山一地就有六千多名华侨在国外,百分之九十是经营饮食业的,在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能见到福山风味餐馆,对烟台菜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4、独特风尚习俗是烟台菜形成的重要推动力量

烟台当地独特的民风、民俗也是促成烟台菜形成的重要因素。烟台居民深受齐鲁传统文化的影响,讲究礼仪,热情好客,注重迎来送往,筵饮之风盛行,不论是婚丧嫁娶,还是升迁发财;不论是接风洗尘,还是走亲串友;即使好友小聚,也要设筵摆席,或隆重,或简朴,都十分重视。据《烟台概览》记载:“烟埠居民,宴会之风甚盛,酒楼饭馆林立市内,各家所制之菜均有所长,食者颇为满意。”这种质朴的民风民俗,造就了家家会吃、人人善烹的结果,为烟台菜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烟台民间有谚“要想吃好饭,围着福山转”,即是明证。

5、人才优势是烟台菜形成的决定因素

烟台作为烹饪之乡,历代曾涌现出无数名厨高手,由于他们的努力,使烟台菜得以扬名海内外,对烟台菜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类推荐
  •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作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可以表明成都既是休闲的城市、现代田园城市,成都也是一个文学的城市。阅读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阅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状态;触摸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触摸这个城市的文化情怀;进入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进入这个城市的内心世界。一个城市的文学也因此成为解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符号和文化标杆。
  •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金融雏形:当铺与质库(文化之美)

    金融雏形:当铺与质库(文化之美)

    我国的当铺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千年以前的汉代,典当就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了,到了宋代,由唐代的专营与兼营并立,逐渐向专营发展,正式成为了一种行业。这是中国典当业发展史上的又一大变化,虽然它们曾经备受争议,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它们以超前的经济意识和先进的管理模式,最终促进了现代金融业的发展。
  • 文化创意产业前沿:对话:启迪与反思

    文化创意产业前沿:对话:启迪与反思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适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战略选择。在创意经济时代,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的相互交融、相互推动,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新时期文化的多重价值和意义,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全面认识,进而增强发展文化的自觉性,提高发展文化的真本领。因此,发展和繁荣文化建设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 中国龙文化

    中国龙文化

    龙凤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翼,它们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展现中华文化的精神,如果从龙凤文化原初的象征拓展开去,是不是可以将它们的文化含义排成两个相对的系列;龙:天、帝、父、权利、凶悍、战斗、伟力、进取、崇高、威严、至尊等等;凤:地、后、母、幸福、仁慈、和平、智慧、谦让、优美、亲合、至贵等等。龙凤的精神其实也可以乾坤二卦来象征:乾卦的精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的精神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龙代表中华民族刚毅、进取、万难不屈的一面、凤则代表中华民族仁慈、宽厚、智慧灵魂的一面。龙凤文化相对、互补、相渗、互含、合一,深化出中华文化的大千世界。
热门推荐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一夜缠情:火爆萌妻难驯服

    一夜缠情:火爆萌妻难驯服

    一夜缠绵,一觉醒来,把她吃干抹净的男人却不见踪影,她怒。本以为与那夜的男人不再有所交集,一场交易,她沦为了他的契约情人。在外人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暗夜黑帝,杀伐果断、冷血无情。在她眼里,他就是一头彻头彻尾的大尾巴狼,吃人不吐骨头!某夜,某男人洗完澡,身上只围了一条浴巾,躺在床上搔首弄姿,还不忘冲她抛媚眼,“宝贝,求推倒。”某女翻白眼,“有多远滚多远!”他坏笑,“一个人滚多没意思,不如我们一起滚?”于是,某女被扑上来的男人,吃的连骨头都不剩。
  • 倾城红颜:冰山王妃很变态

    倾城红颜:冰山王妃很变态

    她,是21实际叱咤风云的琉璃公主——魅,杀人如麻,冰冷无情的她,原以为得到了爱情,却在自己的婚礼上被自己的爱人捅了一刀,她心不甘,老天眷顾她,给她了重生的机会,成为了一个丹田破碎,无法修炼灵力,胆小懦弱的叶家废材三小姐。当她睁开双眼,冰冷,犀利,嗜血,的眼神令人心惊胆战。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加倍还之!宁我负天下,也不可天下负我!
  • 特种狂徒

    特种狂徒

    名门闺秀怀中搂,制服美女随便挑。谁动顾飞的女人,他随时会空降在你身边。蛰伏、暗杀、以一当十,为兄弟两肋插刀,为护花事业献出一生。
  • 民国诡局

    民国诡局

    安静祥和的桐县突然来了各路人马。上海滩女神探,吞鲸帮四公子,倭人井上横三……这些人的到来让小小桐县突然布满了层层杀机,而他们的目的只在得到北宋天才画师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民国推理风,且看民国神探陈景破千年诡局。
  • 驭兽魔妃:霸气通天童小姐

    驭兽魔妃:霸气通天童小姐

    (此文坑慎入)她穿为奴隶,好不容易逃出生天,受正派人士领养,成为大小姐。却因她体内有魔之力量而不能修炼灵术,旧主又阴魂不散,麻烦一重重找来。终于,她得知想要改变体质修得灵术,唯有与良人双修。啥?怎么办?去哪儿找个如意郎君双修?嗯,这个破王虽然冷了点,但力量强大,就他了。第一杀手穿成奴隶,怎么破?看她如何改变命运,走上人生巅峰!
  • 三生三世凝

    三生三世凝

    紫凝,巾帼不让须眉的少女,倾国倾城的面容,大学生活刚过一点就变成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然后又会怎样呢?(敬请观看)
  • 误惹腹黑少爷

    误惹腹黑少爷

    史上最粗暴的玛丽苏一不小心招惹上史上最傲娇的腹黑男。他进她退,他退她遁,时时警惕,刻刻防备。那曾想,父母一纸婚约,把两人设定的剧本打乱。当玛丽苏惹上腹黑男,一场命运之轮开始火速运转。她逃,他追,她闪,她爱,他更爱,纠缠不休,彼此折磨。最后,原来一切的爱只是阴谋。。。
  • 金色赤道

    金色赤道

    一千年前,人类将兽人赶出他们的家园,兽人远走北寒之地,受尽坎坷,不知未来。一千年后,北寒之地响起一声嘹亮的号角,兽人王召集百万兽人大军南下,誓要从人类的手里夺回自己的家园。金色赤道要塞。人类抵御兽人的巨大屏障,今天,人族与兽人要在这里进行一场关乎他们命运的生死之战。、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