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唐诗人”你在何方
生于1937年4月,1961年7月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历任松江二中教师、松江县教育局副局长、松江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松江县委统战部部长兼县政协副主席。中国寓言协会会员。
1967年1月,大学毕业后顺风顺水工作了两个年头的我,突然掉进了逆流漩涡之中。批斗、游街、监督劳动,铺天盖地的大字报从校门口一直贴到房门口。就在这倒霉透顶的时候,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姓唐,是我高中时的知己挚友。
说“知己挚友”毫不为过。高中阶段我是金华二中的团委副书记兼班级的团支部书记。唐是迫切要求入团的积极分子。为他的入团我费尽心机,多次据理力争,但还是以失败告终,其理由在于他是恶霸地主的儿子。说他是恶霸地主的儿子还真有些冤。因为他的亲生父亲参加金小支队(属新四军),是中共党员,在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他的母亲于1944年被村上一个地主所霸占,他属于“拖油瓶”。1951年其地主养父被镇压。他的生父是烈士,养父是恶霸,是红苗子,还是黑小子?在那极左路线左右的年代中,他硬是被列入后者!
我所以屡屡为他鸣不平,是因为他在各方面实在太优秀了。我们认识的第一天,他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主动帮助素不相识的新同学搬行李,理床铺。然后,几乎天天抢先为同宿舍的学友泡开水,打扫卫生,一坚持就是整整三年。他学习成绩文理各科名列前茅,语文特别是作文更是年级的佼佼者。《水浒传》《三国演义》的故事装满他的脑袋,唐诗更常挂在他嘴边。有的同学不信,搞突然袭击报首唐诗名考考他,如《春晓》《春望》《春夜喜雨》《春江花月夜》……他均能不假思索摇头晃脑用诸暨普通话背诵如流,一字不差,令同学们钦佩不已,连语文老师也自叹不如。于是同学们送他一个雅号——“唐诗人”。
谁知,1957年高考,“唐诗人”居然名落孙山。第二年大跃进高校扩招,“唐诗人”才被青海农学院录取。为此,我致信鼓励他当一位像唐代大诗人王之涣、高适、王昌龄那样的边塞诗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虽然当时我处境尴尬,但毕竟是朋友阔别十年后的第一次相逢,所以我们还是十分高兴。那天午餐时我们边吃边聊很是投缘。可想不到的是他突然问我被抄家了没有,我说抄了。他着急地问抄去什么,我说一些备课笔记还有为数不多的文艺小说、散文集之类。
他立马起身说:“看来我在劫难逃,我必须赶快走。真恨不能变成一只老鹰迅捷飞回青海,把我的诗稿葬身青海湖底。”
说罢,他拎起行李就往外冲,我又劝又拉都无法阻止他归心似箭的步伐。
无奈,我向造反派请假送他上了火车。汽笛悲鸣,车轮缓缓启动的时候,我心沉重了起来。多年前李白《送友人》悲惨的一幕此时在我们身上重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匆匆重逢,匆匆离别,令人多么伤感、多么牵挂、多么期盼。整整一个季度过去了,不见他报平安的书信。我再也无法忍耐了,给他写信,不断地写,连年累月地写,却始终石沉大海。后来,我通过母校以及同学打听他的下落,也一无所获。
我的知己,我的好友,松江一别四十四年过去了。人们说岁月会淡化一个人的记忆,但它无法磨灭一个人的思念。“唐诗人”,你在何方?难道你沉迷在诗的王国里,成天与边塞诗人们饮酒作诗,乐在其中,而把老同学给忘了?
第二节 享受快乐
人的一生,历经童年、青年、中年、老年,我以为最有趣、最快乐、最难忘的岁月,非童年莫属。想我虽然出身贫寒,从小没吃少穿,初一辍学,然后就是放牛、干活、砍柴,可依然不失童年的欢笑和快乐,在心中似乎拥有一座永远其乐无穷的宝藏。每每回忆或梦见童年往事犹似鱼儿在水中畅游,鸟儿在空中飞翔,小鹿在林中奔突,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心旷神怡,快乐无比。
岁月如飞。当我还津津有味地沉迷在童年梦境的快乐中时,一觉醒来已步入退休行列,人生如梦,果然如此!
有人比喻,人的一生就像太阳有两个最佳时段:一是如旭日般美艳的童年;一是像夕阳般壮丽的老年。人一旦退休,便卸下了肩上的担子,跳出了名利的圈子,摆脱了人事纷繁的是非,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第二个春天。
人生谁不企盼有第二春?试问,我们的父辈有吗?父辈的父辈有吗?唯有我们这一代人算得上时代的宠儿,生逢其时,年轻时虽然吃苦,老啦反倒享福了,能享受第二春的快乐。我已退休十载有五,切身感受到其中的滋味和温馨。
制度保障,无忧无虑。养老保险为退休者提供了物质保障,待遇谈不上优厚,但已够吃够用了,这就很好。老有所养一直是世世代代老人梦寐以求的愿望,从我们这一辈起开始实现了,这比养儿防老要强得多,保险系数要大得多。在天堂的父辈、祖辈正在羡慕我们的幸福晚年呢!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退休前用我爸妈的话说,我是公家的人,姓“公”,有组织管着。其实哪怕是你官再大,地位多高,都是奉命行事,人在官场,身不由己。只有退休了,才做了自我的主人,才可以自作主张,可以选择干自己喜欢的工作,可以跟自己喜欢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喝茶、聚餐,聊天玩笑,下棋打牌,更开心的是结伴旅游,回归自然。拥有朋友的人生才是富足愉悦的,而且时间是自己的。有人说退休后什么都少了,唯有时间多了,但丰富多彩的活动,还嫌时间不够用呢!老伴讥讽我,你比上班还忙!不知老之将至,真是一个“老小囡”。人间皆说春光好,独爱金秋更辉煌。
乐意失去,无欲无求。退休了,意味着失去岗位、失去地位、失去威严、失去鲜花、失去掌声……其实,在这之前,你虽经得到过很多很多,诸如学业、工作、金钱、财富、名利、地位、事业成功、社会承认等。问题出在人的本性是乐意得到,而不乐意失去。殊不知,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是一条永恒的规律。过去几十年你已经得了那么多,该到头了,该知足了。按制度退休,公平合理,把权力、责任移交他人,把接力棒传递给接班人,我们能不乐意吗?!况且失去了,又会得到自我、得到时间、得到朋友、得到友谊、得到自由,别的不说,光得到自由就是无价之宝。“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我们有很多很多的理由要高高兴兴地面对失去,让失落感无容身之地,无欲无求才是老年人的追求。有一次区政协之友社举行象棋比赛,有一位朋友诙谐地说:“喝酒不逞能,比赛不争冠,这把年纪啦,不求进步只求快乐。”当然,老年人能进步自然是好事,像松江区文学社的一些朋友,退休后笔耕不辍,佳作连连,大有老干发新枝、老树开红花的盛况美景,正可谓老有所为。但对我而言,练练书法,写点小玩意是为了充实生活,让日子过得愉悦一些,想进步却很难,不进步亦开心,毕竟享受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老年人只有快乐才能健康,有了健康才能长寿,才能为家庭、子女和社会减少麻烦。
第三节 不妨当个老顽童
年轻时一度迷恋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其中一位武林高手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那就是周伯通。他九十多岁了仍像个小孩,天真烂漫,了无心机,人称老顽童。黄药师更是五体投地叹道:“老顽童啊老顽童,你当真了不起,我老黄对‘名’淡泊,一灯大师视‘名’为虐狂,只有你,却是心中坦然,容不得半点私心,不存一‘名’之念,可比咱们高出一筹了……”
好一个不存一“名”之念的老顽童,令我尊敬、钦佩、喜欢。谓尊敬是其人品之高,无一“名”之念;谓钦佩是其武艺之情,不争强好胜;谓喜欢是其年过九旬,童心未泯。
人贵有自知之明,在人品、武艺上我无法与老顽童相比,但在性情、心态上却有相通之处,因为都怀有一颗宝贵的童心。
我,与生俱来非常有童缘。童年时代是孩子王,青壮年在教育的百花园中是一名辛勤的园丁,年过半百开始学写寓言、童话,有感而发,乐此不疲。
刚步入老年,上帝恩赐我两个小天使——外孙女,大女儿养的叫文文,小女儿养的叫茗茗。文文聪颖、优雅、幽默,时间证明她是个小才女;茗茗大胆泼辣,敢作敢为,是个小机灵。她们相差十五岁,好像是上帝有意照顾,让我享受童趣的日子与欢乐又长又多。从她们牙牙学语、蹒跚学步起我就试着融入她们的生活,我想这可能比舍得在她们身上花钱更重要。以手势、眼神、语言与她们沟通、交流,让孩子尽早“开心、开口、开窍”,然后,陪她们唱儿歌、做游戏、讲故事,跋山涉水,外出旅游不知老之将至,一起沉浸在欢声笑语之中,同时亦弥补独生子女缺少玩伴的不足。这里特别值得一表的是,讲故事成了孩子的最爱。文文就在听我讲故事中养成了读书写作的兴趣爱好。她初二时在全国中学生作文比赛中,《懒爸》一文荣获一等奖。上高中时参加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连续三年荣获一等奖。今年复旦大学公派她去芬兰留学。看到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我的心自然就会变得更年轻。小才女出国了,小机灵仍朝夕相处。记得到了三岁她还不肯理发,有一天她骑在我的肩上好奇地说,大大(爷爷)真罪过,头发也没有。我说,你送我一点肯吗?她极为爽快地回答,肯。从此,只要她妈提醒她把头发剪一点送大大,她就乖乖地任凭理发师摆布。去年冬天我想去松江商城买个发套,茗茗特欢喜跑超市,也跟了去。当我在一只只试戴假发套时,她瞪大眼睛命令式地大吼:“大大不许戴。”我问为什么。她说:“你戴了就不像大大,我不会叫的。”当场惹得我、女儿、营业员一齐捧腹大笑。你说,有这样的“开心果”做伴,我的心会变老吗?
当下,我虽已进入老年,仍不改读点童话的嗜好。常常或独坐于阳光普照的冬日阳台,或躺在夏日的树阴之下,泡上一杯西湖龙井,手捧《安徒生童话》,一页一页地翻着,一口一口地品着,那么舒坦,那么从容。有一次来了位朋友看了觉得不可思议,他说:“童话是骗骗小孩的,如《皇帝的新装》,你一大把年纪啦,信吗?”我朝他抬头一笑反问:“《皇帝的新装》到底谁被骗了,是大人还是小孩?只有孩子没有习以为常的庸俗与偏见,才说出了所有大人都视而不见的真相。”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能像老顽童那样留住快乐无比的童年,可是岁月的沙漏永远也不会停止,衰老是必然的,留住的只能是那颗童心。人生就是童话,有童话相伴你的一生,童心就永远不会离你而去,你将有可能如周伯通那样做一个老顽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