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28000000003

第3章 本际虚玄品

夫本际者。即一切众生无碍涅槃之性也。何谓忽有如是妄心及以种种颠倒者。但为一念迷也。又此念者从一而起。又此一者从不思议起。不思议者即无所起。故经云道始生一。一为无为。一生二。二为妄心。以知一故即分为二。二生阴阳阴阳为动静也。以阳为清以阴为浊。故清气内虚为心。浊气外凝为色。即有心色二法。心应于阳阳应于动。色应于阴阴应于静。静乃与玄牝相通。天地交合故。所谓一切众生皆禀阴阳虚气而生。是以由一生二。二生三三即生万法也。既缘无为而有心。复缘有心而有色。故经云种种心色。是以心生万虑色起万端。和合业因遂成三界种子。夫所以有三界者。为以执心为本迷真一故。即有浊辱生其妄气。妄气澄清为无色界。所谓心也。澄浊现为色界。所谓身也。散滓秽为欲界。所谓尘境也。故经云三界虚妄不实。唯一妄心变化。夫内有一生即外有无为。内有二生即外有有为。内有三生即外有三界。既内外相应遂生种种诸法。及恒沙烦恼也。若一不生即无无为。若有人言我证无为。即是虚妄。若二不生即无有为。若有人言我证有为。即是虚妄。若三不生即无三界。若有人言定有三界。即是虚妄。是故经云有有即苦果。无有即涅槃。诸声闻人取证无为。犹有有余也。乃至十地菩萨。皆有住地无明微细障也。故以一为无为以二为有为。以三为三界。言无为者有二种。一者证灭无为。二者性本无为。言证灭无为者。所谓一切圣人修道断障体如如也。故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性。本无为者所谓本来法尔非修非证。非人所合非法所契。人法本空体净真谛。故经云实相之理非有为非无为。不此岸不彼岸。不中流。是以非有为故。即不可修学。非无为故即不可灭证。若有修有证者。非性本无为也。故经云一切法以不生为宗。宗若不生即无无生。无生不生不可为证。何以故。若有证即有生若无证即无生。依本太冥。夫不生者即本际也。不出不没犹如虚空无物可比。但一切有为之法虚妄不实。缘假相依而有存亡。穷其根趣还本实际。但一切众生失本。外求竛竮辛苦修习。累劫而不悟真。是以将本求末末妄非真。将末求本本虚非实。夫本者即不合求。何以故。本即不求本也。譬如金不求金也。末即不合修。何以故。妄不求妄也。譬如泥团不可成金也。夫身心之法虚假不实。俗人多以修身心而觅道者。同彼泥团而觅金也。若约身心即是道者。圣人何故说离身心。故知非道也。若本真者亦不合修。何以故。无二法也。夫圣人生而不有死而不无。无有妄想取舍之心。所谓万生万死公正无私。法尔自然中无我造。但彼愚夫妄想内起惑心种种见生。故非真实不能明了。然其本际自性清净。微妙甚深体无尘垢。是以千圣万贤种种言论。皆是化说于真非真说化非化。是以本际无名名于无名。本际无相名于无相。名相既立妄惑遂生。真一理沈道宗事隐。是以无名之朴通遍一切不可名目。过限量界一体无二。故经云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印即本际也。然本际之理。无自无他非一非异。包含一气该入万有。若复有人自性清净。含一而生中无妄想。即为圣人。然实际中亦无圣人法。如微尘许而有异也。若复有人自性清净。含一而生中有妄想。自体浊乱即为凡夫。然实际中亦无凡夫法。如微尘许而有异也。故经云佛性平等广大难量。凡圣不二一切圆满。咸备草木周遍蝼蚁。乃至微尘毛发莫不含一而有。故经云了能知一万事毕也。是以一切众生皆一乘而生。故谓之一乘。若迷故即异觉故即一。经云前念是凡后念是圣。又云一念知一切法也。是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故言一切以一法之功而成万象。故经云一切若有有心即迷。一切若无无心即遍十方。故真一万差万差真一。譬如海涌千波千波即海。故一切皆一无有异也。夫言一者对彼异情。异既非异一亦非一。非一不一假号真一。夫真一者非名字所说也。是以非一见一。若有所见即有二也。不名为真一。又不名为知一。若一知一即名为二亦不名为一。若有所知即有无知有知不知即有二也。是以大智无知而无不知。炽然常知。常知无知假号为知。非我非所非心非意。夫有为数法即有所知。若无为法。犹如虚空无有涯际。即无知不知。夫圣人所以言知者。为有心有数有为有法。故可知也。所以言无知者。为无心无数无为无法。故不可知也。若以有知知于无知者。无有是处。譬如有人终日说空。但人说空非空说也。若以彼知知无知者。亦复如是。夫圣人所以或言我知者。皆是对迷约事。破病除疑实无二者。知无知也。所以说无知者。为彼愚夫不了真一。著我我所妄计能知所知。故说无知无分别。彼愚夫闻已即学无知。犹如痴人不能分别。是以圣人因彼虚妄。即言如来了了知见。非不知也。愚夫闻已即学有知。由有有知即有知碍。亦名虚知亦名妄知。如是之知转非道也。故经云众生亲近恶知识长恶知见。何以故彼诸外道前知未来。后知过去。中知身心。身心不净故不免生死。夫一切学无知者。皆弃有知而学无知。无知者即是知也。然自不觉知。复有弃无知而学有知者。知即有觉。有觉故心生万虑意起百思。还不离苦。彼知二见皆不能当体虚融如理冥契。遂不能入真实也。夫真实者离知无知。过一切限量也。夫见即有方。闻即有所。觉即有心。知即有量。不了本际无方无所无心无量。即无有见闻觉知也。所以真一无二。而现不同。或复有人念佛佛现。念僧僧现。但彼非佛非非佛。而现于佛。乃至非僧非非僧。而现于僧。何以故为彼念心希望现。故不觉自心所现。圣事缘起一向为外境界而有差别。实非佛僧而有异也。故经云彼见诸佛国土及以色身而有若干。其无碍慧无若干也。譬如幻师于虚空中。以幻术力化作种种色象。彼幻人痴故谓彼空中先有此事。彼念佛僧。亦复如是。于空法中。以念术力化作种种色相起妄想见。故经云心如工伎儿意如和伎者。五识为伴侣妄想观伎众。譬如有人于大治边。自作模样方圆大小自称愿。彼金汁流入我模以成形像。然则镕金任成形像。其真实融金。非像非非像而现于像。彼念佛僧亦复如是。大智融金者。即喻如来。法身模样者即喻众生。希望得佛故以念佛。和合因缘起种种身相。然彼法身非相非非相。何谓非相。本无定相。何谓非非相。缘起诸相。然则法身非现非非现。离性无性。非有非无无心无意。不可以一切度量也。但彼凡夫随心而有即生见佛之想。一向谓彼心外有佛不知自心和合而有。或有一向言心外无佛即为谤正法也。故经云圣境界离于非有非无非所称量。若执著有无者。即是二边亦是虚妄。何以故妄生二见乖真理故。譬如有人于金器藏中。常观于金体不睹众相。虽睹众相亦是一金。既不为相所惑。即离分别。常观金体无有虚谬。喻彼真人亦复如是。常观真一不睹众相。虽睹众相亦是真一。远离妄想无有颠倒。住真实际名曰圣人。若复有人于金器藏中。常睹众相不睹金体。分别善恶。起种种见。而失于金性。便有诤论。喻彼愚夫亦复如是。常观色相男女好丑起种种差别。迷于本性执著心相。取舍爱憎起种种颠倒。流浪生死受种种身。妄想森罗隐覆真一。是以怀道君子通明达人。观察甚深远离群品。契合真一与理相应。夫真一难说。约喻以陈究竟道宗非言可示。夫眼作眼解即生眼倒。眼作无眼解即生无眼倒。俱是妄想。若执有眼者即迷其无眼。由有眼故即妙见不通。故经云无眼无色复有迷眼。作无眼者即失其真眼。如生盲人不能辨色。故经云譬如根败之士其于五欲不能复利。诸声闻人亦复如是。唯其如来得真天眼。常在三昧悉见诸佛国土。不以二相故即不同凡夫有所见也。悉能见故即不同声闻无所见也。彼二见者妄见有无。然真一之中体非有无。但妄想虚立得有无也。夫圣人说言我了了见。或言不见者。但为破病故说见不见也。然真一理中离见不见。过限量界度凡圣位。故能了了见非虚妄也。是以非色法故即非肉眼所见。非证法故即非法眼所见。唯有佛眼清净非见非不见。了了而见。不可思议不可测量。凡夫绝分。二乘芥子。菩萨罗縠。故知佛性难可见也。虽然如是故。经云佛性普遍无问凡圣。但自身中体会真一何用外觅。昼夜深思内心自证。故经云观身寔相观佛亦然。夫观身实相者即一相也。一相者即空相也。但空无相故即非垢非净。非凡非圣非有非无非邪非正。体性常住不生不灭即本际也。何以如来法身眼耳鼻舌。乃至身意诸根互用者。为体真一也。以无限量无分剂故。即法身虚通一切无碍。何以凡夫眼耳诸根不通遂无互用者。为妄想分别界隔诸根。精神有量。分剂不通。真一理迷遂无互用。故经云凡夫想识惑妄不通。执著根尘而有种种差别。是以圣人通达真一。无有妄心界隔根尘。故能同用无有心量。夫何谓真一以真无异。无异故万物含一而生。即彼万物亦为一也。何以故以本一故。即无二也。譬如檀生檀枝终非椿木也。然彼真一而有种种名字。虽有种种名字终同一义。或名法性。法身。真如。实际。虚空。佛性。涅槃。法界。乃至本际。如来藏。而有无量名字皆是真一异名。同生一义。盖前三品者亦复如是。夫何以名广照品者。所谓智鉴宽通慧日圆照。包含物理虚洞万灵。故言广照。何谓离微品者。所谓性该真理究竟玄源。实际冲虚本净非染。故曰离微。何谓本际品者。所谓天真妙理体莹非修。性本虚通含收万物。故言本际品也。是故合前三品。一义该收出用无穷。总名宝藏。是以阐森罗之义府。论识物之根由。虚洞太清。阴符妙理。圆之者体合真一。了之者密悟玄通。故明法界之如如。显大道之要者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穿越无穷尽

    穿越无穷尽

    “岚,你确定要这么做吗?”一个身穿蓝色铠甲白发的男子问道。“为了你,我甘愿一切。”岚那时是这么回应的。“告诉我!阿尔萨斯的尸体在哪里!”金甲的老头拽着岚怒吼道。“不知道,你永远都找不到他。”岚披头散发待在监狱里。“这么说,你什么都不记得了?”紫扇着自己的扇子问道。“恩,想要恢复记忆只能使用三生石。”岚是这么回应的。
  • 一统大元

    一统大元

    1215年中都被成吉思汗铁木真攻破,金国从此一蹶不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金国虽然打败,迁都于南京的金国实力尚存,女真人积极备战,随时收复被蒙军所占的中都。同年天降陨星,萨满神巫预言将有非同寻常的人降生,成吉思汗铁木真第四子拖雷于同年喜得贵子,此子出生后大哭三天,其后大笑三日,异于常人,请神巫看,言曰:此子异于常人,是个非同寻常的孩子,拖雷为此子起名——忽必烈。忽必烈降生,从此一切都开始改变……灭金、灭宋、征高丽、西凉会谈、吐番内附,远征西亚,攻占巴格达……避难、夺位、争宫廷、开府金莲、以汉治汉、大元帝师,无所能畏……请大家支持,联系方式:77846311
  • 时空乱斗大冒险

    时空乱斗大冒险

    我揉了揉眼睛,从睡梦中清醒来。我本想开窗呼吸几口新鲜的空气,可一开窗,我惊呆了,我的房子被一朵朵装着画面的云包围啦!“啊!HELPME!”在我的惨叫声中,我被一朵离我最近的云吸了进去,我还顺手抓了一个背包。啊!这是要发生什么事情的节奏啊!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那就进来看看吧!
  • 掌灵之魂

    掌灵之魂

    佛、道、星占、方术、魔法、斗气……天下万法始于掌灵,天下万道终为掌灵。这是一个众人逐梦的大世,这是一片众生逐位的战场。天,开始崩了。地,已经裂了。生灵又将再次涂炭。天地又将陷入混沌之中。还是失败了吗?修罗又将再次灭世?难道这一纪元终究还是无法诞生掌灵帝君?“不”忽然一道仿若开天般的声音响彻整个世界,传入每个人的灵魂……
  • 女人一生的健康计划

    女人一生的健康计划

    美丽,是女人一生的功课。利用美丽一生的法则有意识地生活,你就会看到生活在发生变化,看到自己通过滋养心灵而得到支持。美丽是一种魅力,美丽也是一种力量。这本书说的不仅仅是美丽与健康,它还告诉人们,怎样拥有良好的自我感觉,不要因为年龄的关系束缚自己的生活。健康,才是真正值得我们用一生去经营的事业。虽然知道病痛不免敲门,衰老不可避免,但我们总还希望能将更多的风景留住。想让美丽的景色更长久,你需要打开一扇门,从现在开始,为自己的健康作个计划。计划从现在开始爱惜自己,从了解自己的身体开始,关心自己的饮食,学会自我随时调整情绪,无论在家里还是家外。
  • 61个故事学会高效听课

    61个故事学会高效听课

    学生的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老师的讲课来获取。听课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增长知识、接受知识的重要环节,还是发展智力、锻炼观察力、培养思维力、提高记忆力和激发想象力的重要途径。本书围绕四大听课基础环节,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了优秀的学习指导,其中包括符号预习法、问题目标预习法、横纵听课法、摘录式笔记法、表格式笔记法等多种适用于中小学生的学习方法,配合61位名人有关学习方法的小故事以及名校师生的经验谈,让中小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高效听课的方法和途径。
  • 仙界灵植师

    仙界灵植师

    一个无名的诅咒,修仙界再无灵石,灵谷于是代替灵石,成为修仙界的货币。农学院毕业的叶星辰穿越重生,进入灵植堂后,从此修仙界多了灵谷种植之父。别人的灵田亩产量一千斤,叶星辰的灵田亩产量两千斤。别人的灵谷品质低下味道差,叶星辰的灵谷品质极品还能炼体。别人的灵田还用奴隶播种,叶星辰的灵田早已经步入了机械化时代。杂交技术,嫁接技术,转基因技术,各种稀奇古怪的灵植不断地出现在修仙界。叶星辰的目标是——成为修仙界的袁隆平。===============================================================ps:每天中午12点和晚上8点更新,不定期加更
  • 倾夏一恋

    倾夏一恋

    夏日微凉,重逢过往。夏凉知道遇上叶锡辰的那一瞬间,她就知道她逃不了了。曾几何时她夏凉会如此迷茫。季夜,那个如他名字一般的男人,寂夜。夏日如初,夜过寂,她夏凉会继续过往吗?“不是不爱,是爱不起”季夜不语……
  • 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

    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

    从体例上突破了《中国小说史略》的框架,却又未背离撰写一般通史的原则。在对古代小说进行分门别类的同时,使读者仍然看出时间上的发展顺序,真正落实了“演变”的前因后果。当然,有些小说是各种题材的融合体,在分类过程分很不容易为它们找到恰当的归属,因此本书的分类未必对每一部作品都区划得十全十美,无懈可击。但这部《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毕竟是从新的角度来观察、考虑问题的,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发。我个人在审读书稿时,就感到它的内容既有纵向发展的脉络,也有横向联系的轨迹,实际上作者们只想在我国古代小说领域中尽量做到点、面、线的结合。可以说,这确是一次大胆而有新意的尝试。
  • 青龙战纪

    青龙战纪

    盘古开天,四灵护天。四灵者,天龙、地凤、玄龟,黄麟!敖青,青龙也,龙祖之子,天龙之孙,身份高贵,却被放逐。东极之地,得以机缘,开辟神界,成为守护洪荒东方的神祖。他经历了不一样的天、地、人三大劫难,明白了洪荒的由来。他拜上界道尊为师,却为此引来杀身之祸,被打落异世宇宙,最终成为无上神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