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和巴黎有一个小时的时差,现在伦敦是下午四点半。布莱里奥在路上开车的同一天,五月。当墨菲·布隆代尔打开房间的门,将行李放下后,不过两三分钟,就已经感到了一种让人心寒的冰冷——娜拉已经不在这里了。
环顾四周,一切都变得那么冷冷清清,毫无生气。朝天井的窗户还开着,三天来的冷清已经积聚在这套房子里。每一个角落都显得那么死气沉沉,每一个房间都安静得令人不安。从来没有一个时刻像现在这样,他感觉到这套房子是这么宽阔,这么荒凉……
时间仿佛凝固了,仿佛人生中的这一时刻,这个特殊的下午,已经全部浓缩成一个解不开的团,不再有任何后续的事情。
为了打破这种如同中了魔法般的寂静与冷清,墨菲开始四下寻找——其实也不知道该寻找什么。从客厅到书房,然后从书房又到他们的卧室:挂衣服的壁橱已经空空如也,抽屉跟被盗了似的被翻得乱糟糟的,而那张本来是放他们的相框的小圆桌——如今上面却积满了灰尘,还放着一串钥匙。
一切已成定局。
无论是谁处在他现在的位置,都会明白眼前一切都意味着什么。但是他偏偏就是不明白。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无法相信。他照照镜子,想看看自己究竟是否相信这是事实。不,他的眼睛告诉他,他还是不信。
之所以不能相信,是有原因的。墨菲·布隆代尔是一个意志坚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年轻人,标准的美国人。一方面严肃认真,另一方面又精力旺盛,生活中的他跟工作中的他一模一样。每天他都会遇到资金流的混乱无序,金融市场的千变万化,市场交易的昨是今非,还有资本的无端挥发……这些现实问题都难不倒他。可以这么说,没有任何迹象表示有朝一日他会成为那个浪漫爱情剧中饰演悲剧角色的男主人公。
命运安排给他的这个角色,如同电影中用错了演员一样。他更希望扮演的是毫不知情的群众演员。
墨菲朝窗外的大街上看去,试图为了相信所有事情已经发生。但是手中依然还拿着娜拉的那串钥匙。
他希望能够看到几个行人,或者是从学校里出来的孩子,这样可以转移注意力,使他内心安静一些,好摆脱这种噩梦般的感觉。但是在这个一点就能着火的利物浦路上,找个人跟在蒙古大戈壁里一样困难。
刺眼的阳光射在人行道上,热得不同寻常,热得让人害怕。
于是他又从口袋里掏出手机,不停地拨打娜拉的号码,十几次都有了。她一直都不接电话,最后他只好给她在格林尼治的姐姐多洛黛打了个电话——依旧没有人接。她离开伦敦应该有一阵子了——他边想,边甩一甩手指,似乎手机热得都要化了。
为了减轻自己的忧虑,更客观地看待现在的处境,他决定再次将房间里的东西搜查一遍。这次按照跟之前相反的方向。先看卧室,然后是浴室,然后是书房。
这次终于找到了几样东西:一只遗忘在壁橱里的鞋,一根皮带,一条浅紫色的围巾,一本简装的萨默塞特·毛姆小说集,一本精装的弥尔顿作品集,还有一本契诃夫小说集,另外就是几本时尚杂志——他将它们一并收在了书架上。
做完这一切之后,他的心中只剩下了遗憾与怀念。这些珍贵的纪念品,他会收在玻璃橱柜里,贴上标签永远收藏。
他无法面对这令人伤感的画面,只好退回客厅。这时候他突然看到空中一个手印——客厅中朝走廊的玻璃窗上有他自己的一个手印。手印如此清晰,如此鲜明,所以他觉得肯定是娜拉擦玻璃时故意留下的——也许这就是要走的记号。
想到这些,他的腿不自觉地颤抖起来,身体也不由自主地开始转圈,双臂像滑冰失控的人那样伴随着身体的转动而分开。这一系列下意识的动作,都像是失去了大脑的控制。
如果不是及时抓住了一把椅子的话,他肯定会直挺挺地摔倒在地板上。
在椅子上坐稳之后,墨菲·布隆代尔感到好长一阵时间的虚脱,双腿变得僵直,拇指只是痉挛地一直按着手机键盘,两眼空洞地看着前方。他是如此的无力,以至于全身上下好像不存在了一样,变得轻飘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