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说平等智等者。无性摄论第九云。转染污末那故得平等性智。由此安住无住涅槃。大慈大悲恒与相应。能随所乐现佛影像 又云。妙观察智具足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犹如宝藏。于大会中能现一切自在作用。能断诸疑能雨法雨 又云。成所作智普于十方一切世界能现变化。八相成道能现住持一切有情利乐事故。
论。然说转去藏识至彼实性故者。按无性论第九说云。以其法身体清净故。净谁转谁而得清净。为答此问说如是言。转阿赖耶识得法身故。由阿赖耶识执持一切杂染种子。对治起时转灭如是一切染种。转得随顺一切无罪圆满功德。譬如世间阿揭陀药。能变有毒令成无毒。故说名转。
论。平等智品至摄变化身者。问按佛地经说。观察智于大众中雨大法雨说法断疑。故起化相属何身耶 答依受用身为圣菩萨说法等者他受用摄。依于化身摄亦如之 问大圆镜智缘余二身所变之相。余之三智缘自受用所变之相。各属何身 答圆镜智变余二身土所有相者而有两释。一云亦是自受用摄。以极微细非彼境故。由斯二智自变二身。非击第八而令现也。二云所变随质二身土摄。若余三智缘自身土所变之相。自身土摄非为他故。
论。说圆镜智是受用佛者。问此既庄严论中所说。前师如何而会释耶 答今为通云。由因圆镜智方得受用。据所因说。亦不相违。
论。三业化身等者。按佛地经云。身.语.及心化善巧方便业。论第七云。此显成所作智起三业化。由此智能善巧方便。能起身.语.心三业化。身化三种。一自身相应。谓化自身为轮王等种种形类。及现种种诸本生事。二他身相应。谓化魔王为佛身等。变舍利子为天女等。寄他身上示现种种变化形类。三非身相应。谓现大地为七宝等。或现无量佛化身等。或放光明照无边界。如是等类离自他身。别变化作情非情色种种形类。动地.放光.风香等事。皆为利乐诸有情故。一切皆名佛身化业。语业亦三。一自身相应。谓佛自身化现梵音遍告无边诸世界等种种语业。二他身相应。谓令声闻大弟子等以佛梵音宣说大乘甚深法等。是故声闻诸菩萨等。说非己分甚深妙法。皆是如来变化所作非彼自力。三非身相应。谓化大海草木等类乃至虚空。亦出音声说大法等。如是皆名变化语业。心化唯二。一自身相应。谓自心上化种种心及心法影像差别。二他身相应。谓令他心亦现种种心及心法影像差别。此并相分似见分现 问云何不化非情令心相现 答非情已是心等相分。云何复令有心相现。若心相现则名有情。非非情摄。是故化心但有二种 问既许化作非情色相。如化佛等。于此现心说非身化。斯有何失 答色有离质化通非身。心法不然无非身化。彼论复有异师说云。心不可化。但由定力能令自心解非分法名化自心。若加被他令愚昧者解甚深法。令失念者得正忆念名化他心。前为正义。
论。谓自性身至离杂染等者。离杂染者显不能起贪恚等也。故疏依此不起贪等。云应木石以之为难。不难木石中之实性。实性亦是真如体故。有义云。然疏说法身转依真如顺生无漏四智功德。有情身中当能顺生故。亦得说具恒沙德。木石之性非现不顺。当亦无有顺生义故。又应正说木石之性即佛法身。法身真如体圆遍故 详曰。虽作此释。非疏本意。本意如前。
论。自受用身唯自利者。问因自受用方有他化。复与有情不为障碍为依.增上。二义既具。何唯自利 答其自性身非唯二义。复是众圣所证之境。自受用身非余所知。故不为例。然实非无利他之义。望增胜义故无有失。
论。自性身土等者。此明身土诸佛同异。诸圣教中约义不同互有同异。皆不相违 且庄严论云。由依.心.业故。三身俱平等 释曰。彼三种身如其次第。一切诸佛悉皆平等。由依故一切诸佛自性身平等。法界无别故。由心故一切诸佛生身平等。佛心无别故。由业故一切诸佛化身平等。同一所作故 若依佛地第七所明。三身诸佛各有同异。故彼论云。法身一切如来共有故无差别。就能证因有差别故假说差别。其余二身各别因感。各别自性实有差别。但无别执。同处相似利乐意乐事业平等说无差别 又按摄论亦有同异。彼第九云。诸佛法身当言有异。当言无异。依止.意乐.业无别故。当言无异 释曰。同庄严论。又无量佛身现等觉故当言有异。此显法身约能证说同佛地论 又云。无量依身差别转故当言有异。化身亦尔 即此论中约色身明。据有异说。
论。余二身土有共不共等者。佛地第七有三师说。此同第三正义所论。彼论甚广今者略云。一切如来所化有情为共不共 有义皆共。以一一佛皆度一切。福德智惠一切平等。同为拔济一切有情求菩提故。如说一佛所化有情即一切佛 有义不共。以佛所化诸有情类本相属故。是故如来底沙佛时。曾与慈氏同为弟子。佛观释迦所化有情善根先熟。慈氏所化有情后熟。慈因先满。释迦后满。入火光定令释迦叹。起先成佛。佛欲入灭言所应度皆已度讫 又契经说。观一所化在有顶处化留一身。彼从彼没来生此间。所留化身为说妙法令成罗汉 如实义者有共不共。若所化生一向共者何须多佛。一佛能化一切生故。若所化生一向不共。菩萨不应发弘誓愿历事多佛修学大乘。诸佛不应以已所化付属后佛。
疏。能变之者无烦恼秽故者 问七地以前烦恼犹起。云何乃言无烦恼秽 答虽有烦恼皆为利益。具无量德故不为过为能秽也。
疏。本质通净秽等者。佛所变质似染名秽。
疏。相名非顺理故等者。此显识相不必皆同之所以也。性相顺故见.相同性。非相顺者即色心等种种别故。
疏。不可有漏同无漏难者。难云无漏见.相善等种同生。有漏二分殊性种何不等 答系.不系殊。不可为难。
疏。问至有漏无漏必同者。见.相二分有漏.无漏。何意必同 答云相顺者固漏.无漏可名相顺。一漏.无漏相顺义失。
疏。三身相对四句等者。按彼论云。如是三身有四分故得为四句。一受用非变化。谓自利分实受用身。二变化非受用。谓变化身。为化地前杂类生故。或粗或妙。或令欢喜。或令怖畏。改转不定但名变化。不是受用不必令受现法乐故。三亦受用亦变化。谓为地上菩萨所现种种化身。令诸菩萨受法乐故。随时改转不决定故 又云。或处说佛有二种身。一者生身。二者法身。若自性身若实受用俱名法身。诸功德法所依止故。诸功德法所集成故。若变化身若他受用俱名生身。随众所宜数现生故 又云。又余经说有十种佛。一现等觉佛。二弘誓愿佛。三业异熟佛。四住持佛。五变化佛。六法界佛。七心佛。八定佛。九本性佛。十随乐佛。前五世俗佛。后五胜义佛。随其所应三身所摄 释曰。化身现于树下成道名现等觉。以愿乘通化一切生名弘誓愿。百劫修相业感王宫相好之身名业异熟。绩素等像名为住持。法身自体名法界佛。第八无漏名为心佛。大定之身名定佛也。自受用身从本种性三劫修成名本性佛。随彼地上所乐不同现身有异名随乐佛。前五是化及以住持故名世俗。后五实身而殊胜故名为胜义。初四化身。第五化像。第六法身。后四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