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53100000005

第5章

第二说经处文有四。第一总彰大意。第二叙昔顺违。第三句数圆融。第四别明处异。初中有三。初拂迹显实。二融通显圆。三依义建立。今初。至而非国土。即拂迹显实中。谓既亡能所。何有能依之佛所依之处。普贤三昧品云。普贤身相如虚空。依真而住。非国土。犹是假说。以真无能所无可依故

疏。况刹尘即入下。第二融通显圆。无能所依。尚通实顿二教。实教顿教尚离处所。况于圆教耶。刹尘即入即下。通局交彻。二种四句。染净参融。即下染净无碍。二种四句圆满。教下总结难思

疏。然真非下。第三依义建立。不坏相故不妨立时。然旨归约处。先已有处。依此说经。后辩其时。疏家顺六成就之次第故。先明时耳

疏。然有言下。第二叙昔顺违。于中先正叙。后上之下决断。前中第一师云。既七处九会。人三天四。并居娑婆欲界之中。明是秽也。第二师云。说此经时。华藏世界六种震动。又言。其地坚固金刚所成。娑婆乃是土石诸山。岂得将此而为秽也。第三师云。但合上二无碍。谓感娑婆者。对华藏而见娑婆。感华藏者。对娑婆。而见华藏。亦如螺髻所见如自在天宫。身子所见丘陵坑坎。华藏品云。譬如见导师种种色差别。随众生心行。见诸刹亦然。后决断。言后一近宗者。且知刹该净秽。即二四句中之一句。未穷玄妙故云近宗

疏。然说此经处下。第三句数圆融。于中有三。一双标。二双释。三以粗例细。初标可知

疏。初净秽中下双释。先释染净二种四句。前一四句。以本刹末刹相望成四句。华藏为本刹。世尊修因所严净故。刹种所持世界为末刹。应众生有故。然末刹即狭。本刹则宽。末通净秽。本刹唯净。若宽狭相望。自属通局。今论净秽故。但取末中染刹。前二句可知。第三句。双明本末故。得称俱者。不同前二说华藏即不言娑婆。说娑婆即不论华藏。今要明华藏之内娑婆。如一庄严城中举一小室耳。上三皆。约事明。第四句唯约理说。若理事相望。则前三句皆末。第四句复为其本故。华藏品云。华藏世界海。法界等无别。庄严极清净。安住于虚空等

疏。又或唯染下。第二四句。随取一刹即有四句。不论本末染净。今正约娑婆染刹上。论四句也。即前三约净秽亏盈。后一约相尽理现。若约机说者。染就劣机见故。净就胜机见故。俱约二人同见故。刹体自在故。俱非约顿机故。亦唯约体故

疏。次明通局。二四句等者。先标后释。释中前四句。约一重平漫以论。后四句。约重重相摄以说。又前四约以人望处论通局。后四唯约说处论通局。前中初二句。唯约相说。一谓此界七处说经。二谓十方诸刹齐说。三以相随性故。即一能遍。如光明觉品。彼云。如于此处见佛世尊。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十方一切诸世界中。各有百亿阎浮提。百亿如来。亦如是坐。此明一会即遍一切。非是彼处各别有佛。四即归理平等。后四句中。初一约广容门。事含于理事理无碍故。令一界即理能摄一切。二约普遍门。事如理遍。令此一界随所依理入一切刹。三广容即普遍故。正摄之时便能入。彼以此二门无异体故。四泯同平等门。法界之中。俱不可得故

疏。又以一尘例刹。亦有四句者。三以粗例细也。引文如前依正融通中说

疏。若从狭至宽略显十处下。第四别明处异中。文分为六。一标数。二初此下。列释。三然上下。总结。四然说十住下。释妨。五十余佛同者下。随难重标。六又上十处下。总融十义。二中。然其十名与旨归小有不同。旨归云。初此阎浮二。周百亿。三尽十方。四遍尘道。五通异界。六该刹尘。七归华藏。八重摄刹。九犹帝网。十余佛同。今疏所以不同彼者。以归华藏。即前染净无碍故。不立之故。旨归文云。事尽理现。染相尽故。其该刹尘。与遍尘道。并皆是尘故。第七中摄。八重摄刹者。亦名华藏中尘一一摄余刹海。亦不异于第六该诸刹尘故。并略之而加四五六。以成十义。此亦贤首略疏之中。光明觉品中意。参而用之耳。疏。如升须弥品者。此文为证七处而周法界之言。文云。尔时世尊不离一切菩提树下。而上升须弥向帝释殿下。云十方世界悉亦如是。法慧偈云。一切阎浮提。皆言佛在中。我等今见佛住于须弥顶。十方悉亦然。如来自在力。皆遍法界之文也。七处皆尔。文中但三贤三天。言不起而遍。义如下疏。疏。如光明觉品者。此证百亿遍法界。皆有同类一界。言同类者。同有须弥大海铁围四洲二十八天。各有百亿故名同也。彼经云。如是无数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尽。法界虚空界。所有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现。彼一一阎浮提中。悉见如来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十佛刹微尘数菩萨所共围绕。拣唯阎浮。故云百亿。拣下异类。故云同类一界。疏。三遍异类树形等刹者。上二皆略释。下八唯列名目而已。而言等者。等取江河回转形等。经列二十形。结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异类。一一流类皆遍十方虚空法界。与前须弥界等互不相碍。各于其中转斯法轮。疏。四遍刹种者。向明异类。且举百亿中异类故。今方明刹种。然异类言虽通华藏。言总意别。言遍刹种者。即取最中无边妙华光。香水海中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其中摄二十重佛刹微尘数世界。结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于中布列。今遮那亦遍其中。疏。五遍华藏者。谓遍华藏一界。有前十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种。既皆如来修因之所严净故。常处其中而演说法。疏。六遍余刹海若种若刹者。即华藏之外十方无间。穷尽法界之刹海。例如华藏也。如第六现相品说。华藏世界海东。有世界海名清净光莲华庄严。南方名一切宝月光明庄严藏。西名可爱乐宝光明。北名毗琉璃莲华光圆满藏。东北名阎浮檀金颇梨色幢。东南名金庄严璃琉光普照。西南名日光遍照。西北名宝光照曜。下方名莲华香妙德藏。上方名摩尼宝照曜庄严。结云十亿佛刹微尘数等是也。疏。七遍前六类刹尘者。前之六段。各是一类。此上诸刹皆以尘成。一一尘中。皆有佛刹。如来于彼尘内刹中说经故。华藏品云。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法界尚见。何况刹耶。又云。一一尘内难思刹。随众生心各别住。又云。如于此会见佛座。一切尘中亦复然。其文非一。疏。八尽虚空界容一一毛端之处。各有无边刹海者。此不论成刹之尘。但取容尘之处。兼于空矣。如二界中间空无有物。亦是容尘之处。今取遍法界虚空界。有刹无刹有尘无尘。但可容尘之处。即有无边同类异类一切刹等。如来于此常转法轮。阿僧祇颂云。一毛端处所有刹。其数无量不可说。尽虚空量诸毛端。一一处刹悉如是。又云。彼毛端处诸国土。无量种类差别住。有不可说异类刹。有不可说同类刹。不可言说毛端处。皆有净刹不可说。种种庄严不可说。种种奇妙不可说。如是等文。成证非一。而言于中说法者。彼次颂云。于彼一一毛端处。演不可说诸佛名。出妙音声不可说。转正法轮不可说。于彼一一法轮中。演修多罗不可说。于彼一一修多罗。分别法门不可说。于彼一一法门中。又说诸法不可说。于彼一一诸法中。调伏众生不可说等。疏。九犹常网者。彼一一微尘。既各摄无边刹海。即此刹等复有微尘。彼诸尘内复有刹海。是则尘尘不尽。刹刹无穷。如帝释殿网重重。重重不可说其分量。而毗卢遮那亦重重无尽常演说法。疏。十余佛同下。文自释

疏。然上十类一一各遍法界等者。第三总结也。由上十门。初二。有遍法界之言。从三至十。皆略此言故。今总结皆遍

疏。然说十住下。第四释妨。谓有问言。若忉利天说十住法。既遍虚空周于毛道。未知夜摩天等亦说十住不。设尔何失。二俱有过。若彼不说。则说处不遍。若彼亦说处。则杂乱。何以经中唯云忉利说十住法。夜摩天处说十行等耶。故为此通。于中三。初总答前问。次重通再难。后一一品下。以一例余。初中即隐显门。谓一门显时。余门则隐。如以十住为门。唯言十住遍。十行为门。唯明十行遍等。故云为门不同。亦无杂乱

疏。若约十住至彼此互有同遍法界者。即第二重通再难。谓更有问云。若约为门不同。为互相见不互相见。若相见者。还成杂乱。若不相见。何以知遍。今答此问。明有见不见。谓若约相即。即不相见。若约相入。则许互见。言若约十住与十行等。全位相摄。则彼此互无。各遍法界者。是相即门。谓若以十住摄于余位。则唯有十住。余位如虚空。以余位废已同十住故。余位亦尔。十住遍时。非十行等遍。是故互无各遍法界。言若约诸位相资。则彼此互有同遍法界。者。是相入门。若以约力用更资不坏自他。如两镜相照故。东镜动时西镜中之影亦动故。得同遍法界。而有主伴故非杂乱。如十住为门。带十行等。同遍法界时。但名十住遍。不名十行遍。若十行等为门亦然。则有力能摄者为主。无力被摄者为伴。前相即门中。正十住遍时不妨余遍。但隐显不同耳。十住遍时十行等即隐。十行遍时余隐亦然。依相即门亦名纯门。遍周法界尘毛。唯有十住等故。依相入门亦名杂门。以诸位一时相资遍故。则十住中有十行等。余义至义理分齐中广辩

疏。十余佛同者下。第五随难。重释中二。先正显同遍。后然主主下。释通妨难。前中以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佛佛德用说法皆同故。故经云。三世诸佛已说。今说。当说。疏中引经我等诸佛亦如是说。即横论也。即证法佛言也。十地经云。我不见有诸佛世界彼诸如来不说此法。即金刚藏证法菩萨言也

疏。然主主下。二通妨中。谓有问言。余佛说处与遮那佛。为相见不相见。设尔何失。二俱有过。谓若相见。即乖相遍。若不相见。即乖主伴。故为此通。谓见与不见。二义俱成。二互相见。主伴义成。见与不见。遍义皆成。但各遍同遍。以为异耳。文具四句。言主主不相见者。遮那为主时。十方余佛但得为伴。不得为主。若余佛为主。遮那亦即为伴。不得为主。故云主主不相见。二伴伴不相见者。如诸佛为遮那伴时。遮那更不得为伴。故云伴伴不相见。非谓彼诸伴佛自不相见。疏。主伴伴主则互相见者。即第三第四句也。三主伴得相见。如遮那为主见余伴佛。伴佛亦见遮那故。四伴主相见者。如遮那为伴余佛为主。则得相见。然三四二句。义则不异。但约一人。互通主伴。故成四耳。言无杂乱者。结为门别故。言亦无障碍者。约常融摄故

疏。又上十处下第六。总融十义。于中分三。初正显十义融通。次而随下。对时显处。后此犹约下。三进显甚深。谓上十重。但是器世间耳。未说佛毛孔及众生毛孔中事。一一皆悉重重无尽。言普贤众生一一皆尔者。普贤若望如来。亦名众生世间。若望众生。亦名智正觉世间。又举普贤。则摄一切菩萨也

第三依主。疏文分五。一总彰大意。二今说此经下。假难征起。三故说此经下。总相会通。四今先明下。开章别释。五是知或说下。会通余教。今初。谓如来唯一无障碍身。随机教异耳

疏。夫真身寥廓与法界合其体者。若以法界为身。法界即身。不言合体。今以无障碍智与如冥一。故言合体。故金光明云。唯如如及如如智。独存则以如智共为真身。既智合如。则令色相功德无不合如。疏。包罗无外与万化齐其用者。体既合如。如无不在。如无不包故。令佛身亦无不包矣。万化云云。即是法身大用。而言齐者。以如来得一切法量等身故。假言齐耳。上二义明佛身体用同法界体用。故浑万化。即真会精粗一致。圆融无碍也。故次疏云。穷源莫二。谓若据本以适末。则一源有万派。若寻流以讨源。则千途无异辙。若三江之浩淼。并源出于岷山也。执迹多端者。即据本适末。不知多端是应迹耳。疏。一身多身经论异说者。出执迹之由也。由经论中一多异说故。经随物异。论逐经通。人随教执。若识其源。一多无碍。故光明觉品云。一身为无量。无量复为一。了知诸世间。现形遍一切。此身无所从。亦无所积聚。众生分别故。见佛种种身。即其义也。言异说者。或说唯一。即如此经云。十方诸如来。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等。或说二身。佛地论说。一生身二法身。谓法身实报。皆名法身。实功德法故。他报化身。俱名生身。为物生故。智度论中意亦同此。又般若论说有二佛。一真佛。二非真佛。初是法身。后即报化。下经之中。亦多说二。文云。诸佛真身本无二。应物分形满世间。又云。佛以法为身。清净如虚空。所现众色形。令入此法中等。或分为三。即法报化。亦言法报应。应即化也。或说四种。楞伽经说。一应化佛。二功德佛。三智慧佛。四如如佛。初是化身。中二是报身。后一是法身。金光明经又说四种。一化身非应佛。谓为物所现龙鬼等形。不为佛身。名化非应。二应身非化。谓地前菩萨。所见佛身。依定而现。非五趣摄。名应非化。即四善根所见。一大千界一应身也。三亦应亦化。谓诸声闻所见佛身。见相修成。故名为应。人见同类。故名为化。四非应非化。谓佛真身。前三并是化身。后一法报二身。佛地论中亦说有四。一受用非变化。谓自受用身。二变化身非受用。谓变化身。化地前类。三亦受用亦变化。谓他受用身。化十地菩萨。四非受用非变化。所谓法身。是则前金光明。约三身上论四。合法报而开化身。今约三身谓四。三身俱开。复重开于报故。虽有四义理不乖三。或说五身。如大通经说。然睿公维摩疏释云。所谓一法性生身。二亦言功德法身。三变化法身。四虚空法身。五实相法身。详而辩之。即一法身也。何者言其生。则本之法性。故曰法性生身。二推其因。则是功德所成故。是功德法身。三就其应。则无感不形。是则变化法身。四称其大。则弥纶虚空。所谓虚空法身。五语其妙。则无相无为。故曰实相法身。五所以能妙极无相。四大包虚空。三遍应万化。无感不形者。就机而明。何者三有之形。随业而化。故有精粗大小万殊之差。二如来法身。是妙功德果。功德无边。果亦无边。功德无相。果亦无相。功德方便。果亦方便。无边故量齐虚空。无相故妙同实相。方便故无感不形。是为如来真妙法身。阴界不摄非有非无。一以有此身。为万化之本。故得于中无感不应。如冥室曦光随孔而照。光虽万殊之本之者一。所谓真法身也。若直指功德实相名为法身。此乃以法深理假名为身。非色像之谓也。上皆五身义。若以三身摄之。初二是报。次一是化。后二是法。又有义说有于九身。以三身各三故。法身三者。一真法界以为法身。本有三大故。故为三耳。修成为报身。同体大悲。名为化身。报身三者。真智所证故名法身。智德圆满即是报身。为十地所现故曰化身。应身三者。化必有体即是法身。故经云。吾今此身即是常身法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修因所成即是报身。感而必形即是化身。或说有十。自有二义。一约十地所得十身。如胜天王经说。一平等身。二清净身。三无尽身。四善修身。五法性身。六离寻伺身。七不思议身。八寂静身。九虚空身。十妙智身。二约佛身之上。自具十身。即如下明。故疏云。一身多身经论异说。略示异义无厌繁文

疏。今说此经佛。为真为应为一为多。下第二假问征起。于中二。先问起后。若言真者下。征难。今初。但有两对。已含前后诸义。征难中先难真应。后难一多。初中有三。一约名。二约处。三约机。言为一为多者。二难一多。言多处别现者。如光明觉品云。如于此处见佛世尊。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十佛刹微尘数菩萨。所共围绕。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亿阎浮提。百亿如来百亿佛刹。亦如是坐等文是也。又云。如于此处见佛坐。一切尘中亦如是。佛身无去亦无来。所有国土皆明现等。疏。何以复言。而不分身者。出现品云。譬如梵王住自宫普现三千诸梵处。一切人天咸得见。实不分身向于彼。诸佛现身亦如是。一切十方无不遍。其身无数不可称。亦不分身不分别

疏。故说此经佛并非前说下。三总相会通也。于中二。上即遮非。后即是法界无尽身云下。显正。于中三。初总相显相。次对难会融。后结成难思

疏。真应相融一多无碍下。第二对难会融。于中分二先二句双标。后即卢遮那是释迦故下。双释。亦二。先释真应。后释一多。前中二。先此两句。唯释真应。通前约名为难。谓余教遮那是真。释迦是应。故经云。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今既相即。明是真应相融故。名号品云。或云毗卢遮那。或名释迦牟尼。但名异耳。又华藏品中明。第十三重有世界。名娑婆。其佛即是毗卢遮那。故知融也。疏。常在此处亦兼通前。约处为难。谓常在此处。即他处故。远在他方。恒住此故者。二有二对。正明真应。兼显一多。而含有身土对。前约处为难。初作真应释者。以约应故在此。约真故周遍法界。故经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初句即真。余三皆应。第四句常在此处。余三句即他处也。言兼显一多者。在此处即一。在他处即多。如不起一处遍一切处。处此菩提座一也。普现众生前多也。言含土者。此处即娑婆。他处即兼华藏

疏。身不分异亦非一故下。二释一多也。身不分异故非多。多不碍一也。亦非一故虽一。一不碍多也。上唯释一多。疏。同时异处一身圆满。皆全现故者。正释一多兼该真应。言一多者。以一身全现故。非一非多也。一身现多故。一不碍多。多现而常一故。多不碍一。如上已引。一身为无量。无量复为一。了知诸世间。现形遍一切等。又云。唯一坚密身。一切尘中现等。出现品云。如来于一成正觉身。普现一切众生数等身。成正觉等。而言同时异处者。若异时异处。容许一身次第遍游。今明同时异处决是多身。而是一身全现故非多矣。其犹一月一刹那中百川齐现。皆即一即多。又普现故非一。一月故非多故。智幢菩萨偈云。譬如净满月。普现一切水。影像虽无量。本月未曾二是也。故下光明觉品疏中。明有同时同处见。异时异处见。同时异处见。异时同处见。同异时处一人顿见等。言兼真应者。一身圆满即是真身。皆全现故。即是应身。又言全现者。非分现也。言分现者。如一身中现多头。头中有佛。腰现仙人等。即分现也。今言全现者。即此佛身。即一切身。即诸类身。全菩萨身。是佛身等

疏。一切菩萨不能思故者。结成难思也。兼对前约人为难。菩萨尚不能思。况人天能见耶。以离心缘相故。二十一种功德中。有无能测身。第八十经云。如来清净妙法身。一切三界无伦匹。以出世间言语道。其性非有非无故。虽无所依无不住。虽无不至而不去。如空中画梦所见。当于佛体如是观。由非真非应非一非多故。不可作真应一多等思也。故光明觉品云。佛身无生超戏论。非是蕴聚差别法。故难思也。又云无染无所著。无相无依止。体性不可量。见者咸称叹。其文非一。既云菩萨不能思。明唯佛境

疏。今先明十身。后彰无碍。下第四开章解释也。于中三。初上二句标。次言十下释。后以此身云下。总结周遍

疏。广显其相如第八地及离世间品辩者。如第八地中明。前十身各有十相。第二十身。即是前十之中第七。如来身之十相。又明前十身相作。谓随众生心之所乐。能以众生身。作自身。国土身。业报身。声闻身。缘觉身。菩萨身。如来身。智身。法身。虚空身。如上教迹中引。及一一释相。并在下文。言离世间品者。彼五十三中有十佛。即前第二十身。而名小异。彼亦会释。言十佛者。所谓成正觉佛。愿佛。业报佛。住持佛。涅槃佛。法界佛。心佛。三昧佛。本性佛。随乐物。第五十八中。又明十种见佛。即见前十佛文云。所谓安住世间成正觉佛。无著见愿佛。出生见业报佛。深信见住持佛。随顺见涅槃佛。深入见法界佛。普至见心佛。安住见三昧佛。无量无依见本性佛。明了见随乐佛。普受见。然无著等。复有十义。并至下当明

疏。一切尘中亦如是等。其文非一者。等取下半云佛身无去亦无来。所有国土皆明现。此即第五经普贤菩萨偈也。言其文非一者。遍于一经。如第六经云。毗卢遮那佛。愿力周法界。一切国土中。恒转无上轮。又云。一一微尘中。能证一切法。如是无所碍。周行十方国。又云。佛演一妙音。周闻十方国。众音悉具足。法雨皆充遍等。如是等用。无量无边。谓或现摄生。或现威仪。或现八相。或现三乘形。或现五趣形。或现六尘境。差别名号。业用多端。不可称说。法界微细。无不皆遍。故云周遍也

疏。二相遍无碍。谓上差别用中。各摄一切业用者。如上所明。摄生威仪行住坐卧。如不思议品云。如来一坐食已。结跏不动。遍于十方经一切劫。今明即此坐中便具行住及卧也。又如前现八相相遍者。岚毗尼林神。说如来受生云。善男子。当知我见佛于此四天下。阎浮提内岚。毗尼林园中。示现初生种种神变时。亦见如来于三千大千世界百亿四天下。阎浮提内。岚毗尼园中。示现初生种种神变。亦见三千大千世界。一一尘中无量佛刹。亦见百佛世界。千佛世界。乃至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尘中无量佛刹。如是一切诸佛刹中。皆有如来。示现受生种种神变。如是念念常无间断者。但是一重之遍。今此明一一相中皆具八相。如三十一经云。菩萨在母胎中。自在示现一切法界道场众会甚微细。菩萨在母胎中。示现一切佛神力甚微细。又离世间品云。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甚微细趣。何等为十。所谓在母胎中。示现初发菩提心。乃至灌顶地。二在母胎中。示现住兜率天。三在母胎中示现初生。四在母胎中示现童子地。五在母胎中示现处王宫。六在母胎中示现出家。七在母胎中示现苦行。往诣道场成等正觉。八在母胎中示现转法轮。九在母胎中示现般涅槃。十在母胎中示现大微细。谓一切菩萨行。一切如来自在神力。无量差别门。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在母胎中十种微细趣。释曰。母胎一相之中。八相皆具。万德斯圆。故云相遍也。又上示三乘。今一乘具三。上示五道。今一道具五。例可知也

疏。三寂用无碍无私成故者。若取义显。应作思惟之思。今用无私之私。则表不偏为故。亦以无心于物故。谓常在三昧为寂。无方利物为用。即定即用故云无碍。如摩尼天鼓无心雨宝及出声。故不思议品云。一切诸佛于一念中。悉能示现一切三世诸佛。教化一切众生。而不舍离诸佛寂灭三昧。是为诸佛不可思议境界。又第一经云。身遍十方而无来往。第三经云。如来境界不可量。寂而能演遍十方。第四经云。广大寂静三摩地。不生不灭无来去。严净国土示众生。此树华神之解脱等

疏。四依起无碍无心顿现海印力故者。谓虽寂用无心不妨皆依海印之力。又正依定即起用故。贤首品云。或现童男童女形。天龙及以阿修罗。乃至摩睺罗伽等。随其所乐。悉令见众生形相各不同。行业音声亦无量。如是一切皆能现。海印三昧威神力等

疏。五真应无碍应即同法一味平等故者。释迦遮那无二佛故。吾今此身即法身故。第五经。云真如平等无相身。离垢光明净法身。智慧寂静身无量。普应十方而演法。又云。如来真身本无二。应物分形满世间。光明觉品云。如来非以相为体。但是无相寂灭法。身相威仪悉具足。世间随乐皆得见等

疏。六分圆无碍者。支分不碍全身。全身不碍支分。谓遮那一一身分。手足眼耳乃至一毛。皆有舍那全身。法界品云。如来一一毛孔中。一切刹尘诸佛坐。妙严品云。佛身一切相。悉现无量佛。普入十方界一一微尘中。以一毛之性不异全身故。故出现品云。佛子。菩萨摩诃萨。应知如来一毛孔中。有一切众生数等诸佛身。何以故。如来成正觉身。究竟无生灭故。如一毛孔遍法界。一切毛孔悉亦如是等。又如来眼等。皆遍法界。若分与圆异。分既有多。应有多个法界。合成一身。以分圆无碍故。一遍一切遍也。又法界品中。普贤毛孔支节亦然

疏。七因果无碍不碍现因故者。谓一一毛孔。现自遮那往昔本生行菩萨行。所受之身及所成事。亦现十方一切菩萨身云。及下经中眉间出胜音等尘数菩萨。又第一经云三世诸佛所有神变。于光明中靡不咸睹。第五经云。佛以本愿现神通。一切十方无不照。如佛往昔修治行。光明网中皆演说。第六经云。一一佛身中。亿劫不思议。修习波罗蜜。及严净国土。如是等文。其处甚多

疏。八依正无碍者。如上说因中释。又此身云即作一切器世间故。故经云。或作日月游虚空。或作河池井泉水。又或时作地水。或复作风火。相入相即六句。并如前释

疏。九潜入无碍等者。文中二。先标章。后入众生界下。释释。释有二义。一明佛入众生。二又亦摄下。明众生入佛。皆众生不知。故云潜入。今初有三。初一句正释。次如来藏下引喻。后故出现下。引证。喻中。众生真心名如来藏。随无明等缘作诸众生流转三界。而此真心自性不失。故胜鬘经云。不染而染难可了知。染而不染亦难可了知。若转以喻显者。如大海水因风成波。而不失湿性。佛亦如是。随众生感现万类殊形。而如来身不失自性。此以众生自法身作自众生。喻如来真身入一切众生

疏。故出现品下。引证。引其二文。初佛智潜入者。此以智身通证佛身。佛身随化文处盖多。今取潜入之义。故引出现耳。彼经云。譬如大海其水潜流四天下地及八十亿诸小洲中。有穿凿者无不得水。而彼大海不作分别我出于水。合佛智海水亦复如是。流入一切众生心中。若诸众生观察境界修习法门。则得智慧清净明了。而如来智平等无二无有分别。但随众生心行异故。所得智慧各各不同。今所引者。正取潜入之义耳。疏。又云众生心中等者。亦是彼品前文已引

疏。又亦摄下。上辩潜入。佛入生身生不知故。今明摄他。正摄他时不碍入他。故称无碍

疏。十圆通无碍等者。文中二。先别明。后总结。今初。以遮那佛融大法界。而为其身故。无不即。不待现身方名即事等。以法界之体无不包故。无不即故。令身亦然。若指相别说者。佛身色相即事也。全同法身即理也。即一即多乃有二义。一法身为一。应化为多。真应既融。故相即也。二此一处应即多处。应亦以体融。又即此一应为多应故。故光明觉品云。一身为无量。无量复为一。了知诸世间。现形遍一切。此身无所从。亦无所积聚。众生分别故。见佛种种身等。即依即正者。亦有二义。一以法性身土融无二故。二者有国土身故。即依。有智正觉等身故。即正。即人者。证法成人故。即法者。佛以法为身故。即此即彼者。不离菩提树而遍一切处故。既亦不离一切处而坐菩提树。可言即彼即此也。二义小异。彼此相即是同。又即此佛是他佛故。他亦是此。即情者。异木石故。即非情者。同色性作河池等故。非情即佛体故。蕴界入等若虚空故。即深即广者。无形绝相故。深量无不包故广。又量同空故广。离空相故深。故问明品云。如来深境界。其量等虚空。一切众生入。而实无所入。出现品云。譬如虚空遍至一切色非色处。一切如来亦复如是等广也。非至非不至深也。又如虚空宽广非色。而能显现一切诸色等。皆深广也。又妙严品云佛身普遍诸大会。充满法界无穷尽广也。寂灭无性不可取深也。为救世间而出现。具深广也。即因即果者。因无异果之因。果无异因之果故。十身之中。有如来身有菩萨身故。即三身即十身者。若以佛身上十身者。菩提身。愿身。化身。力持身。意生身。即三身中化身摄也。相好身。威势身。福德身。义通报化。法身即法身。智身义通三身。局唯报身故。即三是十。即十是三。若约融三世间十身。即三身者。如来身通三身。智身亦通三身。法身虚空身即法身。余六通法化。法身体故。随物应国土等故

疏。同一无碍法界身云。二总结成也。即以无障碍法界为体。含四法界何所不具。故无不即耳。则未有一法非佛身也

疏。以此身云遍前时处常说华严者。第三总结周遍也。上来第四开章释竟

疏。是知或说报身在色究竟约摄报说等者。第五会释余教也。文中三。初别会。二总非。三拣滥。今初。略会五文。一会起信唯识等文。起信论云。又是菩萨功德成满。于色究竟处。示一切世间最高大身。谓以一念相应慧。无明顿尽。名一切种智。自然而有不思议业。能现十方利益众生。藏和尚疏。引地论释云。一者现报利益。受佛位也。二者后报利益。摩醯首罗智处生故。自问云。何故他受用报身在此天耶。一义云。以寄报十王显别十地。然第十地寄当此天王。即于彼身示成菩提。故在彼天。余义如别说。天宫钞释余义云。二即四智圆满。唯识即实报成佛。此示高大身。即他受用。唯识为引摄二乘。令知菩提树下非是报身。且指彼为实报也

疏。今亦据二文之意及十地经文通之。故云约摄报果说

疏。或说报身在余净土约引摄者。即第二通涅槃央掘等经也。涅槃二十四。高贵德王菩萨品。明十功德中。第四功德。高贵德王难云。若有菩萨修大涅槃。悉作如是十事功德。如来何故唯修九事不修净土。佛答具修。末云。善男子。西方去此娑婆世界。度四十二恒河沙等诸佛国土。彼有世界。名曰无胜。彼土何故名曰无胜。其土所有庄严之事。悉皆平等无有差别。犹如西方安乐世界。亦如东方满月世界。我于彼土出现于世。为化众生故。于此界阎浮提中现转法轮。非但我身独于此中现转法轮。一切诸佛亦于此中而转法轮。以是义故。诸佛世尊。非不修行如是十事。善男子。慈氏菩萨以誓愿故。当来之世。令此世界清净庄严。以是义故。一切诸佛。所有世界。无不严净。释曰。既言为化众生居此阎浮提。无胜国土。是我严净。明指报身在余净土。言央掘经者。经文稍广。今略义引。谓佛答央掘云。我住无生际而汝不觉知等。央掘难云。若住无生际。何以生于此土。佛答云。东方有佛。汝往问之。当为汝说。央掘与文殊同往问佛。彼佛答言。彼释迦者即是我身。大意明余净土中佛。是证无生际者。今生娑婆是化现耳。故云在余净土。而疏言约引摄说者。不言严净华藏及周法界帝网之刹。不言此身周满法界。而言在于东方等。明是随宜引摄娑婆杂恶众生。令修净土之行耳

疏。或说舍那坐千叶华摄二地说者。第三通梵网等经。彼云。我今卢舍那。方坐莲华台。周匝千华上。复现千释迦。一华百亿国。一国一释迦等者。即以莲华台上。为本源卢舍那。千叶释迦复是大化。一释迦更有百亿。方为小化者。亦不言其身充满一切世间。普贤莲华。有不可说叶。量周法界。十地菩萨之华。尚量等百万三千大千世界。况如来耶。明知亦是他受用身。摄二地耳。以二地戒度圆满故为说戒以初地化百佛刹。则有百叶之华。二地化千佛刹故。华有千叶。若至三地应见万叶。四地亿叶。五地千亿。六地百千亿。七地万亿那由他。八地百万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九地百千万亿阿僧祇国土微尘数。十地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佛刹微尘数。据上十地。百万三千尚犹略说。故知非显真极之身

疏。或说登地方见约胜机说者。即四通他受用身。登地之机为胜机耳。前别约二地。今通约十地也

疏。或分三异约体相用说者。第五通会三身也。若直说者。法身约体。报身约相。化身约用。然起信立义分云。所言义者则有三种。一者体大。谓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减故。二者相大。谓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故。藏和尚释相大云。二种藏中。唯取不空如来藏也。用大者。谓随胜业约自体大用。报化二身约粗细之用。令诸众生始成世善。终成出世善也。释曰。依此解者。体相二大俱名法身。以性功德本自有故。用即报化。亦是约三大说。若各配者。一以不空之藏修成方显。为真报故用大中报。他受用故。显胜名报。若应约登地之机。亦是化故

疏。俱非此经真实之义。第二总非也。以十身圆融为实义故

疏。设分三十第三。拣滥也。云何拣耶。粗相约教而说。三身为权。十身为实。若不知三身即是十身。为不融前。权外立实故失经宗

第四依三昧。疏文分二。先立理正明。后对文略释。今初。先别显。后结成。初中下十住

疏。明入定意总有六义。一此三昧是法体故。即十地论意。二非证不说故。若不证而说。则是生灭心行说实相法。三总显法体非思量境故。明要忘心方契上义。前约显实。此约遮过。然上三义后后释于前前。大同小异。四观机审法故。须药病相当。方可说故。五为受佛加故。上四内因。此一外缘。因缘和合方能说故。六成轨仪故。即一向为生。上五自利。此一利他。今疏含具。初之二句。总相立理。非唯入定为物。出定亦然。宜见出者则出。宜见入者便入。故云唯物。圣无定乱故。云圣岂然乎。故净名云。不定不乱

疏。示轨后徒下。别显意也。此即第六意。疏。明将有说必须净鉴前理者。含前四意。静者离思量也。鉴者证法体也。静鉴前理者。观机审法也。前字兼机故。佛加可知。从定起而发言下。亦明非证不说。亦总显前六之胜用也

疏。故于诸会下。总结成也。九会说经。八会入三昧。第二不入故名为多。第一会普贤菩萨。入毗卢遮那如来藏身三昧。第三会法慧菩萨。入菩萨无量方便三昧。第四会功德林菩萨。入菩萨善思惟三昧。第五会金刚幢菩萨。入智光三昧。第六会金刚藏菩萨。入菩萨大智慧光明三昧。第七会如来自住刹那际三昧。第八会普贤菩萨。入佛华严三昧。第九会如来。自入师子频申三昧。第二不入者。未入位故。有云盖文漏耳。说世间法。尚须入定。况十信耶。若约所表前义无失

疏。有不入下。第二对文略释。不入之义。已如向说。其所入下。显胜超劣。寄位优劣所入不同。人法俱胜故。一一三昧皆尽法源。非如入初禅时。不入二三等故。以尽法源故。并感诸佛三业加等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弑魔君1:风云争霸

    弑魔君1:风云争霸

    弑魔天下,唯我独君!如果你已经遗忘了自由、自我、梦想的滋味,可以来这。这里还有冒险、友情、恋爱,充满幻想的世界。一个被诅咒的大地,一个被诅咒的命运,一趟寻找自我的心灵之旅,带上你的背包和勇气一起随着我们的主人公君一起慢慢长大吧,一起寻找被遗忘的东西,那些至关重要的东西。欢迎来到君的世界!
  • 毛诗古乐音

    毛诗古乐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国佛学之精神

    中国佛学之精神

    中国佛学精神是印度佛教文化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融合而形成的。外来佛教传入中土后,经过两汉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附、迎合与调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传统儒道的共存并进、冲突交流,隋唐时期的相互吸收、独立创新,以及入宋以后的融合渗透、三教合一,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精神特质的中国佛学理论。中国佛学一方面继承了印度佛教的出世精神、思辨精神和文化宽容精神,另一方面又融合吸收了以儒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精神、人文精神、自然精神等,从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国佛学精神。
  • 海星与狮子

    海星与狮子

    关于一档“校园娱乐脱口秀”节目《狮星王》。以超红娱乐脱口秀《天天向上》为蓝本,一档“校园娱乐脱口秀”《狮星王》的节目贯穿了全文。节目中的校园外景主持人、17岁的男主角牧野,通过女主角十月结识了一群性格各异的群居人,这群如同生活在“爱情公寓”中的年轻人一同经历了校园里的怪事、笑事、悲事、傻事,展开一段笑泪校园的彪悍人生。“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无论台前幕后,只有真情动人。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阅读全本内容,请到书店购买正版实体书
  • TFBOYS属于我们的悸动

    TFBOYS属于我们的悸动

    她们,成绩优异,家境富裕,长相漂亮,却不是什么好学生,打架喝酒,什么都做……他们,非常火的明星,他们和她们相遇,她们为了他们做出了很多事…………
  • 化蝶生香

    化蝶生香

    矮矬穷的罗蝶香,因为一次偶然的善心,得到一块通灵宝玉。月夜之下,被歹徒劫持,歹徒想进一步“为非作歹”时,看见她的脸惊吓到,一怒之下把她杀害,身死魂灭,然而,机缘巧合,她因为那块玉,又开启了不一样的重生之旅。变身白富美,巧遇高富帅,一秒逆袭!
  • 还爷男儿身

    还爷男儿身

    韩紫穹从小就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男孩,而不是一个长腿萝莉的软萌妹子。父母生错了也就罢了,可为什么偏偏还要学淑女?学乖巧?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上帝欠自己一个高大威猛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男儿身!上帝(抄刀)你过来,咱俩喝杯茶唠唠嗑。某天,某穹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变成了梦寐以求的汉子!嗯!相貌不错!身材有料!可俩眼一睁开,胸前的俩“团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底下的“把”?一定是打开的方式不对,闭眼再睁开!挖槽!不是梦!上帝你终于觉悟了!你终于舍得还爷男儿身了啊!好嗨森!原以为自己可以嗨嗨森森的去撩妹泡妞,结果拦路出现了一个长腿萝莉软萌妹子,还特别嚣张的骑在自己身上喊:“呔!你个妖孽,还爷男儿身!”
  • 超级深海基地

    超级深海基地

    海底最深处:一个常年不被阳光照及,伸手不见五指的阴暗世界。这里冰冷黑暗,强大的压力可以撕碎一切!然而就在那一片让鲨鱼都胆寒的暗流中,一座古色古香的大宅院却傲然伫立着,宛若泰山,巍然不动。这是全球最先进深海探测器,在不小心滑入未知海沟时,捕捉到的一个令世人震惊的镜头。随后,无匹的压力瞬间将探测器挤成一堆废铁!一位少年劈开巨浪从深海中走出。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 我的怀中之物

    我的怀中之物

    男人都是假的,爱情也是假的,只有面包是真的!一夜风雨,大总裁缠上无名小卒的她。谁敢欺负她,他让那人生不如死,谁敢骂她,他缝了那人的嘴,谁敢碰她,他把那人碰她哪地方就砍掉那人的哪个地方,谁敢偷窥她,他挖了那人的双眼。“大总裁,管好你的女人!”“哦?我宠的,你有意见?”“大总裁,世界上那么多女人,你为什么非要缠上我?”某女欲哭无泪。“小丫头,你真不记得了?”某男宠溺的摸摸她的头,呃…大总裁,你把话说清楚啊,什么不记得?
  • 全副系统

    全副系统

    世界之大哦无奇不有,30世纪的全副武装被迫来到21世纪,降临到一个平凡的人身上,会发是什么样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