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镇浙西,刘三复在幕。一日命草「谢御书表」,曰:「立成之!」刘曰:「文理贵中 【去】 不贵速。」李以为然。李铉文思 【去】 敏捷,凡所篡述,常不喜 【去】 预作。有欲从求其文者,必戒临事即来请,往往执笔立就,未尝沉思。尝曰:「文速则意思 【去】 敏快,缓则体势疏慢。」埴曰:一不贵速而一嫌缓,人故各有能也。
前人云:「诗能穷人。」究其质情,则诚有合者。夫穷、老、愁、病,人之所谓不佳者也,然而入诗则佳。富、贵、显、荣,人之所谓佳者也,然而入诗则不佳,一合也。泄造化之秘,则真宰默仇;擅人羣之誉,则众心未厌。 【平】 ,故呻吟椎凿,几 【平】 于伐性之斧;豪咏纵挥,自傅爰书之竹。矛刃起于兔锋,网罗布于雁池,是二合也。循览往近,良少完终,为之怆然,以慨肃然以恐。
磁器起于柴世宗,所谓「雨过天青」者,已不可问矣!流传至今,徒传柴窑片之名,与金翠同价也。本朝刘吏部公体仁每自诩其诗文为柴窑片绝妙品,题而出之于己,亦吟坛韵事。渔洋老人称其诗「矫矫不羣」,则此名为不虚已。
昔雍陶作牧,自比谢宣城、柳吴兴,投贽者,罕得见。有冯道明请谒,云与故旧,及引进,陶呵曰:「与君素昧平生,何方相识?」答曰:「诵员外诗,仰 【去】 员外德,诗集中日得见,何乃隔平生也!」遂吟陶佳句,口如流注不竭。陶闻吟,欣然待道明如曩昔之交。近有一孝廉,为某中丞延课子。中丞曾举于乡,素寡文名。孝廉手录其行卷三数篇,杂先辈名作二十余篇装一册,置砚席间,早晚朗诵不辍。中丞窗外微闻之,一日启户见之,大慰,订为文字知己。于是倍其馆俸,益厚礼之。所谓搔着痒处,古今无人不快,非徒好谀而已也。
古人之诗如画意,人物衣冠,不必尽似,而风骨宛然。近代之诗如写照,毛发耳目,无一不合,而神气索然。彼以神运,此以形求也。汉魏之古风,盛唐之近体,赠送酬答,不必知其为谁,而一段精神意气,非所与者,不足当之,所谓写意也。近代之诗,赠送酬答,必点出姓氏官爵,甲不可乙,左不可右,以为工妙,而不知其反拙矣,所谓写照也。此说载于慎行笔麈。
长安一雨,则泥淖盈衢,舆人畀平肩舆者,恒虑吃跌,数唱声曰「把滑」。盖谚云:「前人吃跌,后人把滑。」乃彼此相警之词也。一日埴在肩舆中,闻之猛省,因写其声作把滑歌曰:「呼 【去】 把滑,长安道。小心多,失足少。呼把滑,舆人走,纔向前,即顾后。呼把滑,自相警。舆中人,亦唤醒。」
鬼谷子与苏秦、张仪书曰:「女爱不极席,男欢不毕轮。」国策江乙谓安陵君曰:「嬖女不敝席,宠臣不敝轩。」吕不韦说 【税】 华阳夫人曰:「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三说大抵意同,皆以色为喻也。埴谓,一顾倾城,再顾倾国,美女破舌,美男破老。则不祥者,莫如色也,古人所以为喻。
史、汉之佳,本自有在,非谓其官名、地名之古也。今人慕其文之雅,往往取其官名、地名以施于今,此应为古人笑也。史、汉之人如欲复古,何不以三代官名、地名施于昔日,而但纪其实耶?文之雅俗,故不在此,徒混淆失实,无以示远,大家不为也。盖名义之微,必不可苟。寻常小作,或可迁就。若金石之文,断不可于官名、地名以古易今也。
坡诗恒以约词纪事。惠州有潭,潭有蛟,人未信也。虎饮其上,蛟尾而食之,浮骨水面,人始知之。东坡以十字道尽:「潜鳞有饥蛟,掉尾取渴虎。」言渴则知虎以饮 【去】 水召灾。言饥则蛟食其肉矣。即此十字可法。埴谓:若以约词纪事论史,则马、班以下,人人束手矣!
温公尝言:「学者读书,罕能自第一卷至卷尾,往往或从中,或从末,随意读起,又多不能终篇。」旋光性最专,犹常患如此。近惟何涉学士案上,惟置一书,读之自首至尾。若未终卷,誓不他读。此学者所难也。
李叔则爱牛说云:「肉牛者,十之三;革牛者,十之三;骨牛、角牛者,十之四。天下于是无全牛矣。」夫戕全牛之命而三分其身,岂不惨极。自今上力严屠杀耕牛之禁,口勅累颁,天语常及闻。近已触禁者罕,则肉者幸免矣,而不知革者、骨角者之并得免焉否耶!此则至尊为民爱物之宸衷所惓惓无已者也。
东坡雪堂既毁,绍兴初黄州一羽士捐建。何颉上 【上】 梁文云:「前身化鹤,曾陪赤壁之游;故事换鹅,无复 【扶又切。】 黄庭之字。」工而切当。
「船中人被利名牵,岸上人牵名利船。为利为名终不了,问君辛苦到何年?」此前人见曳纤船而作也。相传有扬州一纤人自言能诗,舟载达官,命咏桅灯,立成之:「百尺竿头蜡烛悬,绛纱笼罩火珠圆。仙人掌上一轮月,太华峰头十丈莲。紫气渐冲宵汉表,文光直射 【石】 斗牛边。臣查贯月朝天阙,正是台星达帝前。」官厚礼之,延为馆师,后其人登第。
五代史:「王仁裕自幼不知书,年二十五始就学。尝梦人刮其肠胃,以西江水涤之,顾见江中沙石皆为篆籀之文,由是文思 【去】 大进,乃集其所作诗号西江集。」埴谓凡人吐词恶劣,皆由污肠秽胃所致,安得尽涤以西江之水?佛图澄尝至流水厕,从腹旁孔中取出五腑六脏洗之,洗讫还内 【纳仝】 腹中。可见成佛亦须洗其腑脏,况文人乎? 【按:王仁裕梦剖肠涤西江水而文超,与僧释仁梦吞龙数百条而昼进,皆千古奇梦。】
戏曲至隋、唐始盛,在隋谓之康衢戏,唐谓之梨园乐,宋谓之华林戏,元谓之升平乐,其元人杂剧则有十二科名目,曰神仙道化,曰林泉丘壑,曰披袍秉笏,曰忠臣烈士,曰孝义廉节,曰叱奸骂谗,曰逐臣孤子,曰拨刀赶棒,曰风花雪月,曰悲欢离合,曰烟花粉黛,曰神头鬼面。今优人登场爨演所谓古戏今戏者,多法元人院本,不能出其范围于十二科之外。若夫爨演逼肖处,能令 【平】 观者色动神飞,乍惊乍喜,甚至有帘幙中人泪渍 【恣】 巾袖者,盖彼浑 【平】 忘 【去】 其当场之假,而直认为现在之真已。埴尝谓洪昉思曰:「古今善恶之报,笔之于书以训人,反不若演之于剧以感人为较易也。然则梨园一曲,原不徒为娱耳悦目而设,有志斯民者,诚欲移风易俗,则必自删正,传 【去】 奇始矣。
凡筵会张 【去】 乐,人多乐 【效】 观忠孝节义之剧。戊戌冬仲,家太守从祖紫庭公一凤于兖署饯埴南旋,姑苏名部演节孝记,至王孝子见母,不惟座客指顾称叹有欲涕者,即两优童亦宛然一母一子,情事真切,不觉泪滴〈毛瞿〉毺间。夫假悲而致真泣,所谓无情而有情者,彼文有至文,斯曲非至曲耶!两优年各十四五,询其泪落之故,则齐声对曰:「伎授于师,师立乐色, 【俗误作脚色,以乐脚同音也。】 各如其人,各欲其逼肖。逼肖则情真,情真则动 【去】 人。且一经登场,己身即戏中人之身,戏中人之啼笑即己身之啼笑,而无所谓戏矣。此优之所以泪落也。」家太守嘉其对,以缠头锦劳 【去】 之。顾埴谓座客曰:「白傅诗『古人唱歌兼唱情。』岂真能唱情者,曲艺且然,况君子之大道乎?」
莱州胡中丞有优伶一部,一日张、胡两夫人会宴,张谓胡曰:「闻尊府梨园甚佳。」胡古朴,不埴有一唱千金曲数千言,感此而作也。晓文语,辄应曰:「如何称得梨园,不过老枣树几株耳。」左右皆匿笑。莱人因号胡氏班为「老枣树班」。
历下泺 【音泊,俗音洛,误。】 口有卤贾 【古】 刘氏辟枣园为梨园以教歌,延予连夕赏之枣香中,主人即席索诗,埴应声曰:「乐为 【去】 红梨歌太繁,枣香香里舞新翻。愿祈教主唐天子, 【今优曹例尊明皇为梨园教主,称曰老郎菩萨。】 诏改梨园号枣园。」孙太常莪山勷闻而艳之,有和诗曰:「梨枣知音度曲繁,梨香纔舞枣香翻。玉妃一笑传优诏,新赐梨园合枣园。」和者甚多。埴因改其名为「枣园班」,亦曰「枣香班」。今盛行于二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