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04900000010

第10章

答。毗昙以色为体。成论非色非心为体。譬喻僧祇明离思无报因离受无报果。故以心为戒体。今明大乘适缘所宜无有定执。若有定执即成诤论趣向阐提。或见菩萨下此明忍度。持戒即自不造恶。忍行忍他打骂。忍有三种。一他不饶益忍。二安受苦忍。三法思惟忍。今云独处闲静。远离五欲抑制六情。是安受苦忍及法思惟忍也。又见菩萨下颂精进行。精进有三。一弘誓精进。出生大愿故。二集善精进。自修诸善故。三利益众生精进。度众生故。今是前二精进也。又见离欲下两行颂于禅定行。禅有三种。一现法乐禅。内心寂静故。二出生功德禅。生四等五通故。三利益众生禅。度众生故。今文未明度于众生。但是前二禅也。初偈明修禅得果。次偈明动静不二。小乘但明修四禅方能发通。大乘明一切禅定皆能发通。经或云菩萨得于五通或得六通。凡有二义。言得五者。一始行菩萨但得五通。二法身菩萨得于六通。又菩萨烦恼已尽。形凡夫未已尽故言得六。余有习气。比佛未尽故言得五通。次偈明动静不二者。即静能动故。心安禅定运身合掌口赞法王。故净名云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也。秦人有识梵书者云。外国名安禅此翻为合掌。故此彼双举。乃属慧行所收非禅门摄也。今谓不必尔。若此彼双说。即文成烦重。假令欲成偈者。正应云恭敬合掌耳。不应一事两陈也。复见菩萨下第六颂于慧行。慧有三种。初第一义慧。次知五明世谛慧。三度众生慧。今文意乃应具明于三而未辨度物。又见佛子下第二明三业利益行。有人言。犹属波若度摄。但前明上问诸佛。今辨下利众生。六度之中广其初后略其中间也。有人言。前明波若竟。今辨方便波罗蜜。何以知之。如大品发趣品云。第七地名等定慧地。第七地即属方便。今文定慧具足。即是定慧平等。故知属方便也。今依前说。谓三业利益行。即颂上种种相貌。以身口外彰为相。意业内亦显为貌。初有两偈明圣说法。即口业利益物。次有一偈明圣默然。即是意业利益物。次有一偈处林放光。身业拔济。又此三业利三品人。初利菩萨谓上品。次益天龙谓中品。后济地狱谓下品。又初二大慈与乐。后一大悲拔苦。又初二上利人天。后一下济恶趣。定慧具足者。寂照圆满。即内具说法之德。以无量喻者。内既寂照圆满。外有无碍辨才。欣乐说法教诸菩萨者。欣已所得乐益同行也。破魔兵众而击法鼓者。上利益正人。今破于邪众。魔谓四魔。兵众即是十军也。菩萨说法令人得道。破烦恼魔得法身故破于阴魔。得道及法身二事故破死魔。得不动三昧故破天魔。十军者。欲心是初军。乃至自高蔑人为十。以教为桴。以理为鼓。以言宣之为击。又见佛子未尝睡眠下。第三明六度无方行。颂上种种信解。言无方者凡有二义。一者适缘所宜前后无定。二者根性非一自行不同故也。明六度即六。初有一行明精进行。精进是众德之本。菩萨闻此之事故发始即行也。成实论云身心昏重曰睡。摄心离觉名眠。毗昙云别有睡眠数。睡着前境为睡。身心昏昧略缘境界曰眠。大乘以一切住着昏闇皆名睡眠。菩萨心无染著名未尝睡眠。不动而游行故曰经行也。念念常习无生正观故名精进也

问。上辨精进与今何异

答。上明勤策今辨离过。上明静坐今说经行。又见具戒下第二明戒行。精进遍策众行。戒为万德之基。此中防凡夫二乘及有所得恶故名为戒。持于性重故言具戒。不犯讥嫌称威仪无阙。于戒有三。一清净义如珠。二圆正无阙故如珠。三戒可宝重故如珠

问。上明戒度与此何异

答。上明难舍能舍故舍居家。今明难持能持威仪无阙。又出家为始持戒为终。又上别据国王。今遍通一切。又见佛子住忍辱力下第三明忍度。此中明菩萨忍辱者。以见有众生为可耻辱。知众生毕竟无生名为无生忍。法忍亦尔。阿含经云有六种力。小儿以啼为力。欲有所索要必先啼。女人以嗔为力。欲有所索要必前嗔。国王以憍豪为力。罗汉以精进为力。诸佛以大悲为力。比丘以忍辱为力。增上慢人恶骂捶打者。蜜破小也。以保执小乘自谓究竟名增上慢。马鞭木名之为捶

问。上忍与今何异

答。上明抑制内情谓安苦忍。今明外缘不动谓他不饶益忍。上别据比丘。今遍通道俗。上栖止林泉。今通住山邑。又见菩萨下次明禅度。离诸戏笑者离散乱缘也。及痴眷属者众生未可度也。此二句明身离也。一心除乱者谓心离也。亿千万岁下修禅定意。此中明禅者如净名云。不于三界现身意。是大士禅。以达身心本来四绝故。不见身意。不为身意所动乱也。与上禅度异者。上明修禅得果。今但辨习静因行。上辨利智见理。今明钝根凭师。或见菩萨下第五明檀度。涅槃经云。若起二乘心无布施。是破戒邪见。若以凡夫心见有三事。亦破戒邪见。今了三事宛然而常寂灭乃超凡圣。是持戒正见施也。开为五别。一明药食施。二明衣服施。三明卧具施。四明园林施。五一偈总结施意。言肴膳者。肉食为肴。细劈肉也。菜食总名餗(速音)此经未制断肉。故明菩萨施肉。涅槃四相品去已断肉。至大众问品纯陀持诸肴膳来者。为纯陀从哀叹品还家不闻四相品制故。尔大众问品云所食无异者。同化成菜食也。名衣上服价直千万者。迦叶袈裟直十万两金。以施佛。只域奉佛染摩羯簸衣亦堪十万两金。佛敕阿难割截作袈裟耳。与上檀度异者。前明布施四生。今明供养三宝。上具明内外二施。今但辨财檀。或有菩萨说寂灭法下第六明般若度。凡有三人。初明说寂灭法。即是此经一乘妙法。故方便品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种种教诏者。如昙无竭菩萨以六百万亿法门为常啼说之。又如净名三阶辨于不二。一者诸菩萨历泯诸二明于不二。未辨不二无言。二者文殊虽明不二无言。而犹言于不二。三者净名辨不二无言。而能无言于不二。故云种种教诏。第二偈明观法行。以一切法本性无二。即是显唯有一乘也。第三偈明无著行。无著者。前明显一今破着三。又前明不二。今明亦不着不二。故华严云。不着不二法。以无一二故。又合三人为二。初明说波若人。次两行明行般若人。说中不出三阶。如入不二法门。行中不出二观。一不二观二无著观。上是圣说法今是圣默。然上明波若直明问佛能持。今具此三种

问。经云十度。与六度云何同异

答。经在二文。一者方便伴前三度。次以三度伴后三度。以愿伴精进。以力伴禅。以智伴慧。通称度者。一是时度谓三阿僧祇劫满。二果度谓得菩提果。三清净度谓穷实相。一一度有四句。一是施非度。初二僧祇劫行施也。二是度非施。第三僧祇余行也。三亦施亦度。第三僧祇劫施行也。四非施非度。初二僧祇劫余行也。文殊师利下第二颂起塔菩萨

问。何故前后二段并言菩萨

答。欲显从法华以去竟涅槃皆是摄末归本无五乘之异故皆是菩萨也

问。何故前明菩萨今辨涅槃

答。有三义。一欲明菩萨行因得涅槃果。二欲显法华是究竟教说究竟教既毕便入涅槃。三者说法华竟便入涅槃。令时众生恋慕闻后一乘即便信受

问。何故有二章菩萨

答。初明佛在世时修行菩萨。今明佛灭度后修行菩萨。略举二门总摄一切行。就七行偈开为二别。初一行明供养舍利者。如释迦入涅槃后。从娑罗双树举佛尸。于天冠寺七日供养佛全身。待迦叶来七日后方阇维之。供养碎身方乃起塔供养也。又供养舍利有二种。一者直供养不起塔。以七宝函盛之如供养佛身。二起塔供养也。次有六行明起塔庙

问。凡夫俗人亦起塔。与今何异

答。大士知塔是因缘成即寂灭性。虽复运用实无起作。即具四智也。六行之中开为二别。初有四行正明起塔。次有二行释疑。初为四。第一一行正明起塔。次一行序塔形量。纵广者纵(音居松反)广(居朗反)次有一偈明塔庄严。次有一偈明供养塔。菩萨起塔凡有二义。一供养舍利。二利益众生也。上三行明供养舍利。今一行明天龙供养。即利众生也。次释疑者。上明庄严国界。若尔起塔乃是为庄严国界非供养法身。故今明正为供养舍利尊重法身。而国界自然殊特妙好也。如天树王者譬喻释也。华开本为结实。而树自然庄严。起塔本为供养佛身。国土自然华丽也。又释树开华无心令人爱乐。而人自然爱乐。起塔无心庄严国土。而国土自然庄严也。又释此譬直释上殊特妙好一句文耳。树王开华即端严可爱。国土有塔亦殊特妙好也。佛放一光下第二大段请答。文为二。第一睹瑞生疑故请。二忖瑞未了故请。所以有此二者。一往见闻不了是故致请。第二意地忖量复未能解是故重请。以有斯二义故分两请。初一见闻不了该通大众。二忖量未解专据弥勒。以大众未能忖量。弥勒以仿佛其相但事犹未决是故请也。以有二人故分两请也。又所以开此二义者。初自下凡终于补处。睹瑞生疑及忖量未了。方知瑞为非常表所说必大。即惊骇物情使生难遭之想。令后闻道之流望岸即信也。就初文中复闻三意。初有三偈正标所疑事致请。次一偈腾众意请。第三一偈催答请。初文两偈半标所疑之事。半偈正请也。上现三瑞今偏标光者。为光中所见事多。又光是瑞中之本故也

问。何故牒二光耶

答。欲显三瑞有其通别。雨华动地但现此土。放光一瑞该通彼此

问。雨华动地偏现此方有异义不

答。据文而言。雨华止及此会。故云而散佛上及诸大众。动地即云而此世界六种震动。放光即通照彼此。若然华瑞最局。动地次。放光偏广

问。何故有此三品耶

答。今说法华正令此会四众悟道。故华止雨一会。傍及释迦所王娑婆人天六道。亦令悟道故一世界六种震动。欲将彼显此故光照他方

问。何故此文偏叹一光

答。凡有二义。一欲叹佛神通希有。即是叹于佛乘令四乘之人欣慕。二者欲表说一乘故叹一光也。四众欣仰下第二腾众意请。以众意瞻仁及我故。我今问愿仁答之。下云何所饶益。责放光何所下利。今疑何故放斯光明。问放光何所上弘。佛子时答下第三作利益请。以疑是解津释便得益故请时答也。佛坐道场下第二弥勒忖瑞请。若弥勒都不知者。即与凡夫二乘及下位菩萨更无有异。今既是补处。忖量应说大法。但未知说何物大法故请答之。文亦开三。初明忖瑞所表应说大法。次明忖能表之瑞非为小缘。三明未敢决之重请答也。佛坐道场所得妙法者谓一乘果也。为当授记明一乘因也。又佛坐道场明显一也。为当授记为破三也

问。弥勒忖量与现瑞相符以不

答。正相符也。放光表说平等大慧果。故今明佛坐道场所得妙法也。雨华动地表所化成佛。故今明授记。三周中授三根人记。法师品通授一切凡夫记也。然放光正表说道场所得果法。光宅不应言初分经明因。失光瑞意也。能表瑞中初现佛依果及见诸佛。此明正果。能表之瑞明佛依正两果。即表正说佛果。非明因之义。故所表因果一双。能表依正两种。第三结请中三句重腾众意。一句定于瑞宗。光宅云。文殊有四种伏难以遮请。慈氏释四难以申疑情。今谓此四伏难意浅文迂。宜应废也。弥勒道劣尚可鉴众疑。文殊德高何容不达。弥勒自疑兼腾众惑。正是会理。何繁难通。若此文是释难者。下身子请云时为如实说。亦应是释难也。彼既不尔。今何由然也。尔时文殊师利下第六答问序。前明将彼显此。今明文殊以古证今。将彼显此者。释迦之放光弥勒之偈颂。将他方七事以显此土应说一乘。文殊将古以证今说者。明古佛说之前释迦顺同于后

问。何故将彼显此。以古证今

答。将彼显地。欲显十方诸佛道同。引古证今。明三世佛法无异。所以辨十方佛道同三世法不异者。以小情难改大法难信故也

问。何故释迦放光弥勒疑问文殊答耶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致青春:时光让我遇见你

    致青春:时光让我遇见你

    “顾远卿!你就是一座大冰块!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乔贝安会融化你的!”乔贝安伸出手掌,展开,又慢慢地握住。“顾远卿你等着!我真的会让你融化的!”顾远卿丢给乔贝安鄙视的眼神:“不可能,别妄想了!”乔贝安也丝毫不退缩:“等我把你融化之后,一定会让你做我的最佳男宠!”疯狂暴力女VS冷面傲娇男正式拉开序幕。(甜文,绝对的甜文)
  • 娇软小蛮妻:太任性!

    娇软小蛮妻:太任性!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燃尽了家人。只有她一人的家。该怎样复仇。身处何处都被人嘲笑个没完的她,郁可芯。改头换面。游走在大街,准备复仇。不料遇上了他.......
  • 梦幻山城

    梦幻山城

    青春如歌,三年热恋。花好月圆,许下一世情缘。四年大学与她失联,归来后却是------
  • 炮灰攻略:女主别挡路

    炮灰攻略:女主别挡路

    她是《炮灰逆袭》的老油条却从未做过任务,看过无数玩家带着各自的系统成功逆袭。“花宝啊,我要做任务!”“虾米?!老油条你终于要去做任务了!”“嗯”“哈哈我不用被炒了!”各种书本穿、现实穿,各种类型男主。你们要记得炮灰逆袭里的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的花姑娘啊
  • 腹黑小狂妃:绝色三小姐

    腹黑小狂妃:绝色三小姐

    一个传说中的废材三小姐碰上有着“鬼面”之称的五皇子又会擦出怎么的火花呢?传说鬼王自出生之后便吓死了自己的奶娘,传说鬼王府里从来都不会出现一名女性,传说鬼王性情恶劣,但是为毛和我看见的不一样呢?这个一直在“打滚卖萌”的真的是那个传说中的鬼王么?1v1暖文,男女主身心纯洁
  • 别闹哥作妖呢

    别闹哥作妖呢

    还让不让人活了!随便遇到一个老骗子,居然说我是神仙转世!更重要的是,还是一个随时都可能会被害死的神仙!许仙,李逵,千里眼,苏妲己,聂小倩......随着这一个接一个的奇葩到来,我的世界开始不一样了!
  • 盛宠:首席竹马慢慢来

    盛宠:首席竹马慢慢来

    【宠文1v1双高干】时尚博主vs酒店大亨【日常一:“顾薄瀚你大爷是不是你在我男神面前黑我的?”顾薄瀚欺身而上“你是小爷我的女人,别给我乱惹桃花”熊糖糖一巴掌拍过去“窝操”】原著:沈阮阮盛宠:竹马老公慢慢来
  • 下个季节:繁花似锦

    下个季节:繁花似锦

    她说,谢谢上天让我们相遇只要爱还在每个季节都可以繁花似锦。说话间细嫩的小手在眼角抹了抹,撒娇的嘟起小嘴对着身边高大的身影求抱抱。温暖的怀抱让她感觉很踏实,男人宠溺地吻着她的额头,恨不得这一刻就是地老天荒。。。
  • 异世逍遥圣皇

    异世逍遥圣皇

    一位从南荒大地走出的少年,闯进一个唯武独尊的世界,且看他如何踏破苍穹,在众多绝世天才之中,走出自己的圣皇之路。
  • 一颗树的日记

    一颗树的日记

    他作为一颗寿命几万年的老树见多识广,也听过很多的故事。有一天它觉的应该说出来,于是它开始学上网,于是它开始了写作。没有任何逻辑的,当然你不能要求一棵树有逻辑。有时候他也忘记了这个故事是哪里来的,也许就是他自己无聊时候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