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04900000020

第20章

答。望道未曾大小。赴大小缘故无名相中假名相说故大小俱是方便。非但大小俱是方便。亦三一俱是方便。但今大小相对。小乘是未了故是方便。大乘已了称为真实也。就此文为二。第一叹菩萨福德利根有七种早义。即显声闻薄福钝根有七种晚义。第二结昔说大乘意。有佛子心净。第一叹菩萨现在早有堪闻之德。则显声闻晚有堪闻之义。离凡夫二乘有所得心故称净也。柔软者。有无所得信心顺从诸佛不违大乘。如湿牛皮易可屈折。利根者。信为其始慧为其终。略举五根之初后。又是大乘法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故举此二也。无量诸佛所下。第二叹菩萨早习大因值佛既多修行亦积。则显声闻修大乘因晚也。为是诸佛子下。第三叹早为菩萨说大乘。即显晚为声闻说大乘也。而云说是大乘经者。是大乘经即法华也。昔为直往菩萨早说法华竟。故涌出品云。是诸众生始见我身闻我所说即入佛慧。佛慧则法华平等大慧。但昔作华严波若之名耳。今为回小入大之人作法华之说。故知大乘显道义同。故云波若是一法佛说种种名随诸众生力为之立异字。智度论又云。法华经者是波若异名。则明证也。我记如是人来世成佛道者。第四叹早与菩萨授记。即显声闻晚得记也。以深心念佛。第五叹菩萨早修正解故早得佛记。则显二乘之晚修正解故晚得佛记。以深心念佛者。了悟如来无生灭身也。如华严经云。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又大品云。云何名念佛。谓无忆故是为念佛。此则内外并冥缘观俱寂为真念佛也。修持净戒故者。第六叹菩萨早修正行故早得佛记。不持不犯离凡夫二乘有所得戒故名净戒。然行解更无二体。则一正观义分。离惑为解。离过为行。此等闻得佛下。第七叹菩萨早生欢喜。用斥声闻后得记方喜。世间三禅之乐名遍身乐。犹是小喜。今蒙佛记即得佛乐故名大喜。悟此身心本性寂灭名为遍身。佛知彼心行下。第二结昔说大教意。佛初成道知菩萨福德利根。故早为说大乘也。声闻若菩萨下。第二显今教意。则是颂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长行有三种意。一明为大事故出世。二但为教菩萨。三明十方佛土唯有一无二。释成前之二事。今文转势颂之。亦开三别。初明但为教一人。次明道理有一无二。后辨佛出世大意。所以前明唯教一人者。为对昔二教各赴二缘故。今明二缘同禀一教。昔声闻大机未熟故为之说小。菩萨大机早熟故为之说大。是以二教各赴二缘。今至灵山之会声闻菩萨大机并熟。是故二缘同闻一教并皆成佛。为此因缘故前明但教一人也。无疑者。昔说三乘即声闻无进道菩萨有退路。今明有一无三。则声闻有进道菩萨无退路。故云无疑也。十方佛土中。第二明道理有一无二也。良由道理唯有一乘无有二乘。是故声闻菩萨闻法华一偈并皆成佛。即以今文释成上意也。除佛方便说者。疑者云。既有一无二。昔何故说有二乘。是故释云。上据理故无二。唯除方便说有二耳。但以假名字者。疑者既闻除方便说有二。或谓有二乘微毫法体。是故释云。毕竟无有二乘法体。但假名字说耳。引导诸众生者。疑者云。既无法体。何用说此虚名。是故释云。为欲导示众生引出火宅。因此空名获于实利故名善巧。如经云。我初得成佛时空拳度一切也。说佛智慧故下。第三明佛出世大意。以道理有大无小。诸佛是体理之人。以道理有大故唯为大事故出世。道理无小故不为小故出世。是故接前道理后明出世大意也。就文为二。第一先明诸佛唯为大事故出世不为小事。第二引证释成。初文又二。前开两章门。次释两章门。前一偈标唯为大事出世章门。次半行明不为小事出章门。前偈上半标为大事故出世。下半举真伪释成。以唯一事实余二则非真。是故诸佛但为一事故出世

问。上言无二无三。今何故乃云二非真耶

答。前明无二谓无缘觉。无三明无声闻。则是今文二非真实。但上明其俱无。今明方便说有但非真实有耳。终不以小乘下此半行标不为小事出世章门。亦得唯此一事实。释上为大事故出世章门。余二则非真。释成不为小事出世章门。以余二非真故。终不以小乘度物也。佛自住大乘下第二释两章门也。初一行释佛为大事出世章门。以佛自住大乘。还以佛所得法度物也

问。定慧则是大乘。云何言庄严大乘

答。一寂一照以别严总。亦是以法严人。而云力者。以能度物故称力。又但明定慧者。累无不寂为定。德无不圆为慧。又累无不寂为定则涅槃果果。境无不照为菩提果。此二总摄果乘故明之也。自证无上道下。第二释上不为小事故出世章门。若自住大乘平等之法以小度物便有二过。一乖大乘平等。二则堕悭贪之失。自贪于大不与物故名悭贪。一不可平等之理。二不可诸佛之心。故云此事为不可。若人信归佛下。第二证成上为大不为小。故出世凡有三证。一引他证。二引自证。三引昔证。引他证者。谓信心归依佛之人知如来言不欺诳。自住真法以伪乘与物故名为欺。用此诱他称之为诳。佛自住真乘还以与物故不欺诳。亦无贪嫉意者。所以外言欺诳。良由内心贪嫉。自贪真乘嫉妒众生故与伪法。所以欺诳。佛无贪嫉故不欺诳也。断诸法中恶者。非但无有贪嫉。悉断一切诸法中恶。以内有恶触处生畏。以佛无诸恶故于十方独无所畏。我以相严身下。第二引自为证凡有四句。一以我有此相好之身。则知内无贪嫉外无欺诳。二我尚以身光照世间。则知身益物故内无贪嫉外不欺诳。三明为无量众所尊仰。故非贪嫉欺诳之人。四明为人说于实相印定诸法。则知自住大乘亦令他住大乘也。又前偈明佛无恶。此偈辨佛有善。并释成佛自住大乘与物大乘。舍利弗当知下。第三引昔誓愿证。初偈引佛昔愿。第二偈明昔愿满。明初发心时尚愿令一切人悉皆成佛。况今得佛而自住于大与物小耶

问。如来初发心时愿一切成佛。今并未成佛。云何称愿已满耶

答。灵山一会回小入大菩萨同入一乘。自尔已前令直往菩萨授记作佛。一期出世唯此二人普令作佛。则是一期愿满。如上引涌出品文证之。正意者。法华之前但得为菩萨一人说佛乘。则佛愿未满。今并为五乘六道众生并令成佛。故佛愿满。又为人说一乘即是畅佛意。亦名为满也。若我遇众生下第二释疑门。此文来意有近有远。所言远者。上来一章皆明所说诸教为表一乘并令众生普成佛。若尔如来何不为一切人皆说一耶。二者近从上本誓愿生。昔既发愿令一切成佛。今满本愿。初出世时何故说三不即说一。今方说一耶。为释此意故有此章来也。就文有四。初明不得普为一切说于一乘。二释不得说一所以。三明既不得说一故方便说三。四明虽复说三终为显一。若我遇众生尽教以佛道者。此上半牒难情。假设遇众生便说于一也。下半明有损无益。凡有三过。一者机小教大有错乱之失。二者钝根迷教惑理之过。三者不信有诽谤之咎。我知此众生下第二释不得说一所以。不得说一凡有二义。一知众生无有善本。二知众生有诸恶根。则用二义释无智错乱等三失。无善本者。未曾修行无所得善为菩提本。故此众生不信解一。坚着于五欲下第二明众生有于恶根。就文为二。初明有爱恶。次明有见恶。所以偏明有爱见者。此二总摄一切诸烦恼故。又在家人多起爱出家外道多起诸见。又众魔乐生死故起爱。外道着诸见故起见。又爱是旧行烦恼。见是新起之惑。一切众生虽并成就三界爱见。而爱多现行。若值邪师方乃起见。又爱烦恼名为一失。诸外道等以有爱惑而于其中更复起见。是为失中更复起失。为此因缘明爱见也。就明爱内开为二章。一辨爱因二明爱果。坚着于五欲者。起爱之处。出所爱事也。痴爱故生恼者。所以爱五欲者。由痴故起爱也。如涅槃云诳故生贪。如净名云从痴有爱则我病生。恼者。明从爱因生于现恼。所谓以爱因缘令身心恼。或自恼恼他故也。故痴是爱因。恼为爱果。以诸欲因缘下。上明生恼谓现报也。从此以下明生后二报也。就文为二。初辨通报次明别报。初半行明得生报。下半明后报也。既语轮回。则三报相续也。受胎之微形下。第二别明受报谓人报也。所以偏明人报者。佛生人中多化人故也。人报具于八苦。上半略明生苦。以生苦为八苦之初。下半总明众苦也。世世常增长者。细论胎内时分不同。为世世增长。又大期为一世。生生常如此。即从今生生后世是增长义也

问。众生托胎何故有男女不同

答。父精多母精少则成男。母精多父精少则成女。父母等精者则成黄门二根也。入邪见稠林下第二明起见。就文亦二。初明见因次明见果。入邪见稠林者。此中有一见二见乃至六十二见。言一见者。总名外道诸见为一邪见。邪见众多譬如密林。故云稠林也。若有若无等者此明二见也。智度论云。爱多者著有故起有见。见多者着无故起无见。又云四见多者著有。邪见多者着无也。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者。明六十二见。大品譬如我见摄六十二见。则我见为六十二见本。大品又云一异为本。此经以有无为本。此三不相违也。由计有我故生诸见。则我为其本。以有我故计我与阴一我与阴异。故以一异为本。我与阴一则阴灭我灭。便起断见。我与阴异则阴灭我存。故起于常见。断常则是有无。故以有无为本。有无谓边见。为六十二见本。我为边见之本也。六十二见者。大品佛母品开十四难为六十二。十四难者。神及世间常无常等四。神及世间边无边等四。死后如去不如去等四。合为十二。及身与神一。身与神异合为十四。常无常内约五阴作之。一阴具常无常四句。故成二十。边无边亦约五阴。故成二十。如去不如去亦成二十。合为六十。一异为本合为六十二。又释即色是我。离色有我。我住色中。色住我中。一阴有四。五阴二十。约三世为六十。断常为本合六十二。十六为即阴。四十六为离阴。又释一阴上计有无二种。五阴便成十见。三世为三十。凡夫五阴有三十见。圣人五阴亦三十。合有六十。涅槃非三世摄。但计涅槃有无二合成六十二见也

问。五见摄六十二见不

答。我见为六十二见本。邪见拨无。而六十二计有故不摄邪见。见取以六十二见为第一。戒取谓六十二见为道。则四见非六十二摄。而六十二见属边见也。深着虚妄法者。前明从爱起见。今从见更生于爱。虚妄法者谓诸见也。深着此见故名爱也。又佛初出世不能顿拔此见则说一乘故名深着。又既以此见为好。则为是于见上更生见。谓见取见也。我慢自矜高者。恃此诸见举我自高也。即显诸外道佛初出世不受一乘之道故也。谄曲心不实者。上来从正使生正使。今从正使生于缠垢。谄即六垢之一也。杂心云从见生谄垢。以起见必是利根人。方能谄曲。钝人不能也。上明我慢不受佛化。今明谄曲化彼门徒。于千万亿劫第二明见所得果。以爱为受生之本故下招六趣。见乖于正理故上隔三尊。是以二文明爱见果异也。如是人难度者。总此爱见众生难可以一乘法度之

问。此叙何处爱见众生

答。佛初出世有此爱见众生。故不得说一乘也。是故舍利弗下第三明不得说一故方便说三也。说诸尽苦道谓道谛也。示之以涅槃即灭谛。略举出世因果

问。上云起邪见众生千万劫不闻佛名字亦不闻正法。今云何得为说涅槃耶

答。住此邪见则不得闻。但此邪见众生过去曾习小乘有小根性。中途起于邪见。以小机将发邪见正倾故得为说小教。我虽说涅槃下。第四明虽复说三终为显一也。初句开方便门故云非真灭也。诸法从本来下。有人言。涅槃有三种。初教以灰断无为为寂灭。般若教以四谛平等为寂灭。此经明宝所俗外涅槃为寂灭也。今是辨因之时未得明言说宝所之灭。且用大品经灭以斥彼事断无为。有人言。万善之法本来寂灭无三乘之相故云寂灭。今明此二都非释也。今文正简大小二涅槃也。小乘之灭非是真灭。大涅槃灭方是真灭。所以然者。小乘前有因果二患。故灭之以得无为。则是断常二见。故大品云。若法前有今无。诸佛菩萨则有过罪。今对小乘非真灭故明因果两患本来寂灭。则是大涅槃灭也

问。今明一乘何故乃辨大小二涅槃异耶

答。良由今果异昔果故。得今因异昔因耳。又昔小灭非真灭今大灭是真灭。方得劝舍小灭以求大灭。盖正是一乘之大宗也

问。大小二涅槃有几种异

答。此经始末凡有三异。一小乘灭狭。但灭四住及分段生死。大乘具灭五住及二死。此经现譬喻品末。故彼云。但离虚妄名为解脱。其实未得一切解脱。二者小乘前有烦恼及以身智。然后灭之故非本来寂灭。大乘明烦恼及以身智本性寂灭不复更灭。故大品云。若法前有后无。诸佛则有过罪。二乘前有今无。则是过罪之人。故涅槃云。若以声闻言无布施。是则名为破戒邪见。则其证也。三者二乘但见于空不见不空。即但见于灭不见不灭。大乘明见空及与不空。则是具见于灭及与不灭。故譬喻品云。皆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则是灭义。又云悉与诸佛禅定智慧。谓不灭义也。故法华论云。正以大涅槃为一乘也

问。大品等经已明本来寂灭。何故声闻不得悟耶

同类推荐
  • The Persians

    The Persia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论

    中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明伦汇编人事典沐浴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沐浴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圣箭堂述古

    圣箭堂述古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仙有仙归

    仙有仙归

    她,一个即将成仙的人却因救人死去,不料因此踏上了修仙之路,惹来了不少麻烦,哎谁让她的生下来的使命就是成仙呀~!本书送给好朋友:小追,龙龙
  • 玄门茅道

    玄门茅道

    简介:亘古以来,正邪对立,天地间有浩然正气,邪秽之物虽凶,但却始终邪不压正,魑魅魍魉等邪秽之物不甘被压制,于是它们积蓄力量,在世间降下劫数,妄图颠覆乾坤阴阳,这劫数便被称之为——乱世劫!每当乱世劫降下,世间必会有应劫而生之人,他修得一身茅山道法,二十岁出山,一路成长,终令妖魔鬼怪闻风丧胆!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 穿越的光头

    穿越的光头

    下一夜种子。有码黑猫警长。气得打烂显示器。触电穿越被人踩醒。以为自己穿越者无敌。但意料之外却接连发生。本少的霸气光环是山寨的?猪脚最大不是无凭无据说的!哥光头可不是随便长的!穿越时间演前世今生,解铃还须系铃之人。迷糊中拯救世界。纵横千年流转,回家看AV!
  • 守护甜心之墨雨晓琳

    守护甜心之墨雨晓琳

    春风抚摸着少女的脸颊,樱花树也在为她悲伤,在这寂寞无华的岁月里,谁来拯救她的孤单年华?
  • 斯伦特尔风云录

    斯伦特尔风云录

    欢迎来到斯伦特尔星球,在这个中世纪风格的世界里,风云多变,事端迭起。本书将分多卷各自讲述在斯伦特尔不同地方不同身份的人的不同故事,他们互相独立又互有联系,在政治和军事组成的历史洪流中演绎属于自己的传奇。
  • 通天道祖

    通天道祖

    少年得上古阵法,入道修炼,战天三界,为主宰之王。
  • 爱上你等于爱上寂寞

    爱上你等于爱上寂寞

    本书叙述的80余则爱情故事,令人感动,令人感伤,令人感悟,于不经意间会触摸到你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一块,令你的心灵震撼。
  • 孟天绝传

    孟天绝传

    本是一个厨子,却无缘无故卷入江湖之中,面对正邪之争
  • 种族文明的延续

    种族文明的延续

    一个地球的遗民,他幸运的得到了亚特兰蒂斯文明的传承.面对家仇,种族的传承,文明的延续.拿起手中的武器,掠夺大量的能源,为解开地球毁灭,文明几乎灭绝之迷和继承文明所承受的重任而奋斗.国家于国家之间,星球于星球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为了资源,为了信仰和不同的文明,时时刻刻都在充满血腥撕杀,掠夺.我林立,将把所有阻挡在我面前的敌人消灭!
  • 仙道传说

    仙道传说

    一个以钢琴第一,艺术第一,本学问第一的音乐艺术家。一个沉浸在爱情的伤害后走上缥缈虚无的修仙得道者的传说。一个探索生命奥妙的历程妖魔鬼怪,道佛众生,持续了万万年的争斗。神州大地人民,不惜一腔热血和生命,扞卫孕育自己的土地与天地神魔进行着,生于死火与血之较量,无数生命和信仰谱写着,上古华夏的灿烂文明。传说中众神大战后被封印南荒结界里竟然是魔界文明,神秘的魔法元素,强大的幻兽,传奇的蛊毒巫术,精妙绝伦的铸器之术,及千奇百怪种族,漫长岁月的交替,上古众神封印力量逐渐的消逝,两种强大的帝国文明水火不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