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99000000002

第2章 底线一锋芒太露,往往会刺伤人

导读

锋芒是非常扎眼的,会让许多心胸狭窄的人受不了。一些急于显露才能和实力,处处张扬的人,往往会给自己的发展埋下隐患;而一些善于掩饰自己的人,却往往能抓住时机。做人高手总是牢记锋芒之害,深知树大招风的道理,所以会隐藏自己的真正厉害之处,凡事不张狂不外露,这是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底线。

第一节 把握露与不露的分寸

你不露锋芒,可能永远得不到重任;你锋芒太露却又易招人陷害,虽容易取得暂时的成功,却为自己掘好了坟墓。所以才华显露要适可而止。初入社会时,朋友会告诉你:“一定要锋芒毕露,这样才能在同辈中脱颖而出,是千里马就应该跑在最前头!”同时长者也会告诫你:“年轻人切忌锋芒太盛,‘直木先伐’,所以应当藏而不露!”其实这两种说法都走了极端,如果你能学会儒家的中庸之道,半藏半露会让你更加出色。或许你有别人不具有的特殊才能,甚至还有经天纬地之才,但刚刚进入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没有人了解你,领导看你就像一张白纸,文章做得怎么样就看你的发挥了。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要想怀才而遇,就必须才华外露。不露,就没人知道你有这种才能;领导不了解你,也就没法重用你、提拔你。如果你把自己的能力一直隐藏起来,时间一久,领导就会认为你是无能之辈,不再理你了。“露”还要看你的领导是怎样的人。上司开明,他会因你外露的才能而重用你。如果你在嫉贤妒能的领导面前“露”起来没完,就要走背运了。有些领导不愿意把风采和才华俱胜于己的人留在身边,因为他们要防着不让人取而代之,在这样的领导面前乱露而走背运的例子从古至今比比皆是。

中国还有句俗语,叫做“出头的椽子先烂”,说的正是为人不可太露的道理,《庄子》中的“直木先伐,甘井先竭”,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挺拔的树木容易被伐木者看中,甘甜的井水最容易被喝光。才华横溢、锋芒毕露的人也最容易受到伤害。因此,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作为一个有才华的人,要把握好露与不露的分寸,既有效地保护自我,又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不仅要战胜盲目骄傲自大的病态心理,凡事不要太张狂太咄咄逼人,更要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当你志得意满时,切不可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不可一世,这样你才不会被别人当靶子打。所以,无论你有怎样出众的才智,也一定要谨记: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还是收敛起锋芒、掩饰起才华最为明智。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些自视颇高的人,他们锐气旺盛,处世不留余地,办事咄咄逼人。他们虽然也有充沛的精力,很高的热情,也有一定的才能,但这种人却往往过于天真,没有把握好露与不露的关系。有一位分配到某单位的大学生,他从下车间开始,就对单位的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顺,未到一个月,他就给单位领导写了洋洋万言的意见书,上至单位领导的工作作风与方法,下至单位职工的福利,他一一综列了现存的问题与弊端,提出了周详的改进意见。他被单位的某些掌握实权的领导视为狂妄、骄傲乃至神经病,不仅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还借别的理由将他退回学校再作分配。两年之内,他因同样的情况,换了好几个单位,而且一个比一个更不如意,他牢骚更甚,意见更多。

此人作为锋芒毕露的典型,在新的人际交往圈子中未能处理好包括上下级在内的各种关系,加上在工作上又不注意讲究策略与方式,结果不仅妨碍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才能,还招来了妒忌和排斥。这种人就是看不到社会的复杂性,把社会看得过于简单和理想化,而且不知道及时改变自己的思想,因而,他们往往不是因为锋芒毕露走向成功,却极易因屡受挫折而一蹶不振。锋芒太露而惹祸上身的典型在旧时是为人臣者功高震主。打江山时,各路英雄汇聚一个麾下,锋芒毕露,一个比一个有能耐。主子当然需要借这些人的才能实现自己{L-End}图霸天下的野心。但天下已定,这些虎将功臣的才华不会随之消失,这时他们的才能成了皇帝的心病,让他感到威胁,所以屡屡有开国初期滥杀功臣之事,所谓“杀驴”是也。韩信被杀,明太祖火烧庆功楼,无不如此。

大家读过《三国演义》后可能注意到,刘备死后,诸葛亮好像没有大的作为了,不像刘备在世时那样运筹帷幄,锋芒毕露了。在刘备这样的明君手下,诸葛亮是不用担心受猜忌的,并且刘备也离不开他,因此他可以尽力发挥自己的才华。刘备死后,阿斗即位。刘备当着群臣的面说:“如果这小子可以辅助,就好好扶助他;如果他不是当君主的材料,你就自立为君算了。”诸葛亮顿时冒了虚汗,手足无措,哭着跪拜于地说:“臣怎么能不竭尽全力,尽忠贞之节,一直到死而不松懈呢?”说完,叩头流血。刘备再仁义,也不至于把国家让给诸葛亮,他说让诸葛亮为君,怎么知道没有杀他的心思呢?

因此,诸葛亮一方面行事谨慎,鞠躬尽瘁,一方面则常年征战在外,以防授人“挟制”的把柄。而且他锋芒大为收敛,故意显示自己老而无用,以免祸及自身。这是韬晦之计,收敛锋芒是诸葛亮的大聪明。锋芒是非常扎眼的,会让许多心胸狭窄的人受不了。一些急于显露自己才能和实力,处处张扬自己的人,往往会“出师未捷身先死”,而一些善于掩饰自己的人,却往往能抓住时机,一举成功。含蓄节制乃生存与制胜的法宝,其中的分寸需要你在为人处世中慢慢修炼。

第二节 把别人的秘密揣在心底

“知渊中鱼者不祥”,看透了别人的心意,有时反而会招祸,保持常态,不动声色,是一种自我保全之策。

魏王的异母兄弟信陵君,在当时名列“四公子”之一,知名度极高,因仰慕信陵君之名而前往的门客,达3000人之多。有一天,信陵君正和魏王在宫中下棋消遣,忽然接到报告,说是北方国境升起了狼烟,可能是敌人来袭的信号。魏王一听到这个消息,立刻放下棋子,打算召集群臣共商应敌事宜。坐在一旁的信陵君,不慌不忙地阻止魏王,说道:“先别着急,或许是邻国君主围猎,我们的边境哨兵一时看错,误以为敌人来袭,所以升起烟火,以示警戒。”过了一会儿,又有报告说,刚才升起狼烟报告敌人来袭,是错误的,事实上是邻国君主在打猎。于是魏王很惊讶地问信陵君:“你怎么知道这件事情?”信陵君很得意地回答:“我在邻国布有眼线,所以早就知道邻国君王今天会去打猎。”从此,魏王对信陵君逐渐地疏远了。后来,信陵君受到别人的诬陷,失去了魏王的信赖,晚年沉溺于酒色,终致病死。

任何人知道了别人都不晓得的事,难免会产生一种优越感,对于这种旁人不及的优点,我们必须隐藏起来,以免招祸,像信陵君这样知名的大政治家,因一时不知收敛而导致终身遗憾,岂不可惜?还有一段和信陵君情形刚好相反的故事。齐国一位名叫隰斯弥的官员,住宅正巧和齐国权贵田常的官邸相邻。田常为人深具野心,后来欺君叛国,挟持君王,自任宰相执掌大权。隰斯弥虽然怀疑田常居心叵测,不过依然保持常态,丝毫不露声色。一天,隰斯弥前往田常府第进行礼节性的拜访,以{L-End}表示敬意。田常依照常礼接待他之后,破例带他到邸中的高楼上观赏风光。隰斯弥站在高楼上向四面张望,东、西、北三面的景致都能够一览无遗,惟独南面视线被隰斯弥院中的大树所阻碍,于是隰斯弥明白了田常带他上高楼的用意。

隰斯弥回到家中,立刻命人砍掉那棵阻碍视线的大树。正当工人开始砍伐大树的时候,隰斯弥突然又命令工人立刻停止砍树。家人感觉奇怪,于是请问究竟。隰斯弥回答道:“俗话说‘知渊中鱼者不祥’,意思就是能看透别人的秘密,并不是好事。现在田常正在{L-End}图谋大事,就怕别人看穿他的意{L-End}图,如果我按照田常的暗示,砍掉那棵树,只会让田常感觉我机智过人,对我自身的安危有害而无益。不砍树的话,他顶多对我有些埋怨,嫌我不能善解人意,但还不致招来杀身大祸,所以,我还是装着不明不白,以求保全性命。”

这一段故事告诉我们,知道得太多会惹祸,这也是中国古代聪明人的一种明哲保身之策。现代的人心透视术也正要注意此点,不要让对方发觉你已经知道了他的秘密,否则完全失去了透视人心的意义。不过,如果故意要使对方知道你能看穿他心意的话,当然就不在此限之内。辛苦得到的透视人心武器,究竟应该如何运用?这要视各人的立场来决定。例如:对方自以为得意的事情,我们要尽量加以赞扬;对方有可耻事情的时候,要忘掉不提。“站在对方立场来考虑”的人心透视法,这个方法同时也能适用于透视对方之后的下一步对策。这种方法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在不使对方洞察你的意{L-End}图的情况下,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自己去体会、认识。这其间的技巧,就在于从旁策动,使对方以为自己原来就打算这样做,丝毫也没有发觉自己正为他人所左右着!

总而言之,当自己看穿了对方的心意之后,千万不要露出破绽,要让一切计划进行得很自然,这样才能使你的策略实行得圆满顺利。

第三节 掩藏喜怒,不给人可乘之机

“深藏不露”,是用以控制对手的一种重要方法。如果你的喜怒哀乐{L-End}表达失当,有时会惹来无端之祸。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以免被人看破弱点,予人以可乘之机。要把喜怒哀乐藏在口袋里,别轻易拿出来给别人看。换句话说,不轻易{L-End}表露自己的观点、见解和喜怒哀乐,被称为“深藏不露”,这是用以控制对手的一种重要方法。有些人喜欢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不让别人窥出自己的底细和实力,这样对手就难以钻空子了,否则就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实面目。依附于曹操之下的刘备,也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理想。曹操{L-End}表面上看重刘备,暗地里也在防备他。因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却不甘心做傀儡,就写了一封密诏,让董贵人缝在衣带里面偷偷地交给他父亲董承,请他设法除掉曹操。董承接到衣带中的密诏,就约了他的几个亲信,商量怎样除掉曹操。他们觉得自己力量不够,认为刘备是皇室的后代,就想叫刘备一起干。

刘备同意了。没多久,曹操邀请刘备去喝酒。

曹操拿起酒杯,说:“您看现在那么多人在争天下,有几个算得上英雄呢?”

刘备说:“袁绍号称拥兵百万,有良将数十人,可称得上英雄。”

曹操笑言:“袁绍刚愎自用,有雄心而无进取之心,称不上英雄。”

刘备又说:“公孙瓒固守辽东;刘{L-End}表坐拥荆州,雄踞一方,应该算得上英雄。”

曹操又说:“此二人虽有根据地,但胸无大志,更不能称做英雄。”

刘备又说:“孙策、孙权偏安东吴之地,又有传国玉玺,能称得上英雄了吧?”

曹操摇摇头说:“偏安东吴,不在中原地区,只能称得上一方豪杰,算不上英雄。”

刘备谦虚地说:“那么我也说不上来了。”

曹操面露笑容,从容地对刘备说:“依我看,当代的天下英雄,只有将军和我曹操两个人。像袁绍这号人,算不上什么。”

刘备为了跟董承同谋的事,心里正在七上八下,听到曹操这句话,大吃一惊,身子打了一个寒战,连手里的筷子也掉了下来。就在这节骨眼上,天边闪过一道电光,接着就豁喇喇响起一声响雷。刘备一面低下身子拾筷子,一面说:“圣人说‘遇到迅雷暴风,改变脸色’。的确是这样。”就这样,他总算把心慌的神情掩饰过去,没有让曹操看出破绽。因此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你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灾祸,必须严守“深藏不露”的原则,也就是说,不乱发议论,不显露你的企{L-End}图,好让人对你“视而不见”,那么就可以把危险降到最低程度。

曾国藩的处世,深谙龙蛇屈伸之道。曾国藩不仅自己常常检点自己的言行是否{L-End}表现欲太强,而且对其僚属有这一倾向的人也及时教诲。曾国藩做两江总督时,李鸿裔来到他的幕府中。曾国藩特别钟爱他,对他像儿子一样看待。

一天,李鸿裔翻看茶桌上的文本,看到一首诗,是某位老儒所写的。这老儒,即是所说的十个圣贤中的一个。诗文后边写有这样一段:“使吾置于妙曼娥眉之侧,问吾动好色之心否乎?曰不动。又使吾置于红蓝大顶之旁,问吾动高爵厚禄之心否乎?曰不动。”李鸿裔看到这里,拿起笔在上面戏题道:“妙曼娥眉侧,红蓝大顶旁,尔心都不动,只想见中堂。”写完,扔下笔就出去了。曾国藩看到了所题的文字,就费了很大的周折把李鸿裔找了回来,然后指着李鸿裔所写的对他说:“这些人都是些欺世盗名之流,言行一定不能坦白如一,我也是知道的。然而他们所以能够获得丰厚的资本,正是靠的这个虚名。现在你一定要揭露它,使他失去了衣食的来源,那他对你的仇恨,岂是平常言语之间的仇怨可比的,杀身灭族的大祸,隐伏在这里边了。”

李鸿裔很敬畏地接受了教诲,从这以后便深深地收敛自己,不再敢大言放肆了。无论何人,多多少少都练就了察言观色的本事,他们会根据你的喜怒哀乐来调整和你相处的方式,并进而顺着你的喜怒哀乐来为自己谋取利益。你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意志受到别人的掌控。如果你的喜怒哀乐{L-End}表达失当,有时会惹来无端之祸。因此,高明的掌权者一般都不随便{L-End}表现这些情绪,以免被人看破弱点,予人以可乘之机。

第四节 学会藏身,时机到了再出头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攫鸟噬人的法术。所以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胜任重负的力量。

一般说来,人性都是喜直厚而恶机巧的,而胸怀大志的人,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没有机巧权变,又绝对不行,尤其当他所处的环境并不尽如人意,那就更要既弄机巧权变,又不能为人所厌恶,所以就有了鹰立虎行如睡似病,藏巧用晦的各种做人的方法。唐初的重臣李勣,本是李密的部下,后随故主投于李渊父子的麾下。此时天下大势已趋明朗。李勣懂得只有取得李渊父子的绝对信任才有前途,于是他把“东至于海,南至于江,西至汝州,北至魏郡”的所据郡县土地人口{L-End}图派人送到关中,当着李渊的面献给李密,说既然李密已决心投降,那我所据有土地人口就应随主人归降,由主人献出去,否则自献就是自为己功、以邀富贵而属“利主之败”的不道德行为。

李渊在一旁听了,十分感慨,认为李勣能如此尽忠故主,必是一个忠臣。李勣归唐后,很快得到了李渊的重用。但是李密降唐后又反唐,事未成而“伏诛”。按理说,一般的人到了这个时候,避嫌犹恐过晚,但李勣却公然上书,奏请由他去收葬李密——惟其“公然”,才更添其“高风亮节”,假设偷偷摸摸,则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L-End}表面看这似乎有碍于唐天子的面子,是李勣的一种愚忠,实际上李勣却早已料到这一举动将收到同以前献土地人口同样的神效。果然“朝野义士”公推他是仁至义尽的君子。

从此李勣更得朝廷推重,恩及三世。李勣取的是一种“负负得正”的心理效应,迎合了人们一般不信任直接对己的甜言蜜语,而相信他与别人相处时{L-End}表现出来的品质——即侧面观察的结果,李勣的做法看似直中之直,实则大有深意,是“藏巧于拙”做人成功的典型。李白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诗,叫“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则揭示了另一意义上的葆藏用晦的做人法。这是指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中,人要有猛虎伏林蛟龙沉潭那样的伸屈变化之胸怀,让人难于预测,而自己则可在其间从容行事。元末,朱元璋在攻占了南京后,因为群雄并峙,为了避免因崭露头角而成为众矢之的,他采用老儒朱升的建议,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赢得了各个击破的时间与力量,在众人的眼皮底下暗度陈仓,最后吞并群雄当上了大明皇帝。事成于密,败于疏,能做到在众人的眼皮底下暗度陈仓,乃是做人的上乘功夫。

第五节 卖弄本事的人是愚蠢的

智慧的人都知道藏而不露,有了一点点本事就喜欢卖弄的人是愚蠢的。千万不要恃才傲物,在人前显示和卖弄自己的一点儿雕虫小技。否则,必将作茧自缚,甚至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聪明人首先要学会保全自己。一群猴子住在江边的一座山上。这座山飞瀑流泉,树木繁茂,风景十分秀丽。有一天,吴王带着随从乘船在江上游玩。当他在江两岸的奇山异峰中发现这风景秀丽的猴山时,感到异常兴奋。吴王令随从在猴山脚下的江边泊船,他要带领他们下船登山。

山上的猴子们往日的平和与宁静,突然被这么多上山来的人打破了。它们吓得惊惶失措四下逃走,躲进荆棘深处不敢出来。一只猴子却与众不同,它从容自得地停留在原地,一会儿抓耳挠腮,一会儿手舞足蹈,满不在乎地在吴王面前卖弄着它的灵巧。吴王用箭射它,这只猴子并不害怕,吴王射过去的箭都被它敏捷地抓住了。吴王有些气恼,便命令随从们一起去追射这只猴子。面对这么多人射过去的箭,猴子难以招架,当即被乱箭射死。这个猴子,倚仗自己的灵巧,不顾场合地卖弄自己,以至于就这样丢掉了自己的性命。作人应以此为戒,千万不要恃才傲物,在人前显示和卖弄自己的一点儿雕虫小技。

否则,必将作茧自缚,甚至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随着秦统一战争的不断胜利,吕不韦的权势也一天比一天大,甚至盖过了秦国的君主秦始皇。秦始皇亲政后,说吕不韦私通叛党,免除了吕不韦的相国之职,让他去河南就职。吕不韦到了河南之后,河南就变成了政治、经济、外交,甚至是文化中心。各国使节或是来访大臣到咸阳之前,都会先到吕不韦那里停留议事,到达咸阳见秦始皇时,所提出的往往是在吕不韦那里得到的结论。在咸阳的大臣遇有重大问题和疑难事件,也会和吕不韦书面往来商议,甚至亲自跑到河南求教。

秦始皇闻知,心中越发担心了。谁知吕不韦一点没有收敛的迹象,他召集门客吟诗著作,议论时事,俨然成了首脑。吕不韦的门客到处游走,希望为他重新选一个主人。也有的国君,极力要求吕不韦到他们的国家担任重要的官职。吕不韦仗着这些越来越大胆了,还企{L-End}图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再次发家。这次秦王终于忍不住了,他不能坐视吕不韦的风头盖过自己,也无法容忍吕不韦对他的权威提出挑战。秦始皇送给吕不韦一封信,信上写道:“你对秦国有什么功劳,秦国要封你河南十万户?你与秦是什么亲属关系,可以称为‘仲父’?你和你的家属还是滚回到蜀地去吧。”

吕不韦已经年迈,怎么能够走到四川呢?吕不韦知道事情已不可挽回,便饮鸩而亡。吕不韦的悲剧就在于他超越了做人的界限,他声势显赫,“傲”字当头,给秦皇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从这个层面来说,吕不韦的悲剧不可避免。智慧的人都知道藏而不露,有了一点点本事就喜欢卖弄的人是愚蠢的。在职场上,这种人往往会狂妄自大,树敌太多,与同事之间不能水乳交融地相处,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语言{L-End}表达、行为举止上锋芒太露,以至影响到他人。这种锋芒好比额头上长出来的角,如果你不想办法自己磨平,时间久了必会被人折断,那时候,你受的伤就重了。

第六节 得意时,心张扬神不张扬

有些人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事事比别人强。于是,他们就总喜欢把得意挂在嘴上,逢人便夸耀自己如何如何能干,如何如何富有,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总以为这样就能得到别人的敬佩与欣赏。而事实上,别人并不愿意听你的得意之事,自我夸耀效果往往适得其反。一位女士,她的女儿从剑桥毕业回国之后,在一家外企金融机构任职,每月上万元薪水。这位女士非常自豪,她面对亲朋好友时,言必称女儿的风光,语必道女儿的薪俸。慢慢的,她发现亲朋好友都在疏远她,不愿和她交往、聊天了。她非常痛苦。

女儿知道这种情况后,就极力劝导母亲,说总夸自己的女儿,突出自家好,人家会有什么感受,人家当然不会理你了。女儿的话在情在理。可见在叙述自我时,要防止大谈自己的得意之事,过分突出自己,切勿使其他人心理失衡,产生不快,以至影响了相互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失意的人较少有攻击性,但别以为他们只是如此。听你谈论了你的得意后,他们普遍会有一种心理——恼恨。这是一种藏到心底深处的对你的不满。你说得唾沫横飞,不知不觉已在失意者心中埋下了一颗仇恨的炸弹。失意者对你的怀恨不会立即显现出来,但他会透过各种方式来泄恨,例如说你坏话,扯你后腿,故意与你为敌,而最明显的则是疏远你,避免和你碰面,以免再见到你,于是你不知不觉就失去了一个朋友。随意自夸、口无遮拦几乎是骄傲自满者的通病。这种致命的弱点不仅暴露了自己的内心情感和意{L-End}图,而且会使很多人心怀不满或恼恨不已。试想,如果别人的不舒坦是因你而起的,你还会得到好处吗?所以说,人应该把自己高人一等的某些东西适当地隐藏起来,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修养问题,心气太傲了,真的容易吃大亏。

英格丽·褒曼在获得了两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后,又因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精湛演技获得最佳女配角奖。然而,在她领奖时,她不停地赞扬与她角逐最佳女配角奖的弗沦汀娜·克蒂斯,认为真正获奖的应该是这位落选者,并由衷地说:“原谅我,弗沦汀娜,我事先并没有打算获奖。”褒曼作为获奖者,没有大谈特谈自己的成就与辉煌,而是对自己的竞争对手推崇备至,极力维护了落选对手的面子。无论谁是这位对手,都会非常感激褒曼,会把她当做知心的朋友。一个人能在获得荣誉的时刻,如此善待竞争的对手,如此与竞争者贴心,实在是一种文明典雅的风度。以上的事例告诉我们,人际交往中,你的一言一行都要考虑对方的感受,学会安抚对方的心灵,不可以由于自己的原因使对方心理失去平衡,给对方造成伤害。与此同时,自己也会因此而安然自得,有一个好心情。然而,{L-End}表现自己是人的天性。明知不可谈得意之事,但却要情不自禁地大谈特谈,这是比较麻烦的事。所以,完全不谈得意之事当然不可能,但同样是谈得意之事,不妨谈得艺术一点。至少在别人未谈得意之事之前,自己也不要谈。也就是说,单方面大谈得意之事很不明智,如果先让对方发{L-End}表得意演讲,那种坏印象也就淡薄了。

所以,聪明的人总先让着对方:“您的见闻广博,您先谈一谈吧!”促使对方发{L-End}表得意之事,然后若无其事地说:“我也知道这样的事。”如此这般地穿插自己的得意之事,那效果就会好得多。

第七节 “蠢钝”一些,更易得人心

如果一个人{L-End}表现得完美无缺,反而会降低他在别人心目中的信任度。

因此,聪明的部属总会想方设法掩饰自己的实力,以假装的愚笨来反衬领导的高明,力{L-End}图以此获得领导的青睐与赏识。一个非常著名的心理学教授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四段情节类似的访谈录像分别放给他要测试的对象:

第一段录像上接受主持人访谈的是个非常优秀的成功人士,他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里取得了很辉煌的成就。在接受主持人采访时,他的态度非常自然,谈吐不俗,{L-End}表现得非常有自信,没有一点羞涩的{L-End}表情,他的精彩{L-End}表现,不时地赢得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第二段录像上接受主持人访谈的也是个非常优秀的成功人士,不过他在台上的{L-End}表现略有些羞涩,在主持人向观众介绍他所取得的成就时,他{L-End}表现得非常紧张,竟把桌上的咖啡杯碰倒了,咖啡还将主持人的裤子淋湿了。

第三段录像上接受主持人访谈的是个非常普通的人,他不像上面两位成功人士那样有着不俗的成绩,整个采访过程中,他虽然不太紧张,但也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发言,一点也不出彩。

第四段录像上接受主持人访谈的和第三段录像中所放的一样,也是个很普通的人,在采访的过程中,他{L-End}表现得非常紧张,和第二段录像中一样,他也把身边的咖啡杯弄倒了,淋湿了主持人的衣服。教授给他的测试对象放完这四段录像,让他们从上面的这四个人中选出一位他们最喜欢的,选出一位他们最不喜欢的。

想知道测试的结果吗?最不受被测试者们喜欢的当然是第四段录像中的那位先生了,几乎所有的被测试者都选择了他,可奇怪的是,被测试者们最喜欢的不是第一段录像中的那位成功人士,而是第二段录像中打翻了咖啡杯的那位,有95%的被测试者选择了他。这个试验也恰恰验证了教授的一个理论,就是对于那些取得过突出成就的人来说,“愚钝”一些,反而会让人们从心里感觉到他很真诚,值得信任;而如果一个人{L-End}表现得完美无缺,人们从外面看不到他的缺点,反而会觉得他有些不真实。任何领导都有获得威信的需要,不希望部属超过并取代自己。因而,聪明的部属总会想方设法掩饰自己的实力,以假装的愚笨来反衬领导的高明,力{L-End}图以此获得领导的青睐与赏识。当领导阐述某种观点后,他会装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并且带头叫好;当他对某项工作有了好的可行的办法后,不是直接阐发意见,而是在私下里或用暗示等办法及时告知领导。

久而久之,尽管在群众中形象不佳,有点“弱智”,但领导却倍加欣赏,对其情有独钟。在更多的时候,上司需要提拔那些忠诚可靠但{L-End}表现可能并不是那么出众的下属,因为他认为这更有利于他的事业。

第八节 伏藏的最高境界——藏巧

树大招风。在大功重赏面前,或身居高位之后,更要善于“藏巧”,切莫锋芒太露,妄自尊大,以免功高震主,引火烧身。由于事物的复杂多样,环境的不断变异,在某些时候,利与弊会不知不觉地转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注意了解自己,掌握对方和周围的环境,掂量自己的利和弊,而不是一味地以一般的经验办事。“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也就是说,善于伏藏是致胜的关键。一个不懂得伏藏的人,即使能力再强、智商再高也难以战胜对手,甚至还会招来祸殃。而伏藏又可分为两层:一是藏拙,这是一般意义上的伏藏,也是最常用的。藏住自己的弱点,不给对方可乘之机;而另一种,也是更高明的——“藏巧”。下面这两个故事就是“藏巧”的范例。

战国末期,秦国老将王翦率领六十万秦军讨伐楚国,秦始皇亲自到灞上为王翦大军送行,王翦向秦始皇提出了一个要求,请求秦始皇赏赐给他大量土地宅院和园林。

秦始皇不明白王翦的意思,不以为然地说:“老将军只管领兵打仗吧,哪里用得着为贫穷担忧呢?”

王翦回答说:“当国王的大将,往往立下了赫赫战功,却得不到封侯。因此,趁着大王还宠信我的时候,请示大王赏给我良田美宅,好作为我的子孙的家产。”

秦始皇听后觉得这点要求微不足道,便一笑了之。王翦带领军队先进函谷关,心里还惦记着地产的事,接连几次派人向秦始皇提出赏赐地产的要求。

王翦手下的将领们见他率兵打仗还恋恋不忘田宅,觉得不可思议,便问他说:“将军如此三番五次地恳请田宅,不是做得太过分了吗?”

王翦答道:“不过分,秦王这个人生性好猜疑,不信任人,现在他把秦国的军队全部让我统领,我不借此机会多要求些田宅,为子孙们今后自立做些打算,难道还要眼看他身居朝廷而怀疑我有二心吗?”

第二年,王翦率领的军队攻下了楚国,秦始皇十分高兴,满足了王翦的请求,赏给他不少良田美宅、园林湖池,将他封为武成侯。保存你的能量是一种藏巧。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才不可露尽,力不可使尽。即使有知识,也应适当保留,这样,你会加倍地完善。汉高祖时,吕后采用萧何之计,谋杀了韩信。高祖正带兵征剿叛军,闻讯后派使者还朝,封萧何为相国,加赐五千户,再令五百士卒、一名都卫做相国的护卫。百官都向萧何祝贺,只有陈平{L-End}表示担心,暗地里对萧何说:“大祸由现在开始了。皇上在外作战,您掌管朝政。您没有冒着箭雨滚石的危险,皇上却增加您的俸禄和护卫,这并非{L-End}表示宠信。如今淮阴侯(韩信)谋反被诛,皇上心有余悸,他也有怀疑您的心理。我劝您辞掉封赏,拿出所有家产去辅助作战,这才能打消皇上的疑虑。”

一语惊醒梦中人。萧何依计而行,变卖家产犒军,高祖果然高兴,疑虑顿减。这年秋天,黥布谋反,高祖御驾亲征,此间派遣使者数次打听萧何的情况。回报说:“正如上次那样,相国正鼓励百姓拿出家产辅助军队征战呢。”

这时有个门客对萧何说:“您不久就会被灭族了!您身居高位,功劳第一,便不可再得到皇上的恩宠。可是自您进入关中,一直得到百姓拥护,如今已有十多年了,皇上数次派人问及您的原因,是害怕您受到关中百姓的拥戴。现在您何不多买田地,少抚恤百姓,来自损名声呢?皇上必定会因此而心安的。”

萧何认为有理,又依此计行事。高祖得胜回朝,有百姓拦路控诉相国。高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高兴异常,也没对萧何进行任何处分。永远保存一些应变的能力。适时救助比全力以赴更值得珍贵。深谋远虑的人总能稳妥地驾驭航向。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亦可以相信这一辛辣的谬误:一半多于全部。

第九节 不露声色,明装熊种暗使劲

不露声色,明装熊种暗使劲,是一种极为高明的手段。它既能有效地隐藏自己的真实意{L-End}图,又能出人意料地获得成功。宋仁宗时的副宰相王曾就是深谙此道的智者。与王曾同朝的宰相丁谓有两大绝招。一个绝招是把仁宗孤立起来,不让他和其他的臣僚接近。文武百官只能在正式朝会时见到仁宗,朝会一散,各自回家,谁也不准单独留下来和皇上交谈。第二个绝招是排除异己。凡是稍有头脑,不附和丁谓的执政大臣,丁谓一律把他从朝中赶走。丁谓则高踞于权势的顶峰,自以为稳如泰山,可以高枕无忧。副宰相王曾,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整天装做迷迷糊糊的憨厚样子。在宰相丁谓面前总是唯唯诺诺,从不发{L-End}表与丁谓不同的意见,朝会散后,他也从不打算撇开丁谓去单独谒见皇上。日子久了,丁谓对他越来越放心,以至毫无戒备。

一天,王曾哭哭啼啼地向丁谓说:“我有一件家事不好办,很伤心。”丁谓关心地问他啥事为难。

他撒谎说:“我从小失去父母,全靠姐姐抚养,得以长大成人,恩情有如父母。老姐姐年已80,只有一个独生子,在部队里当兵。身体弱,受不了当兵的苦。被军校打过好几次屁股。姐姐多次向我哭泣,求我设法免除外甥的兵役……”

丁谓说:“这事很容易办吧!你朝会后单独向皇上奏明,只要皇上一点头,不就成了?”

王曾说:“我身居执政大臣之位,怎敢为私事去麻烦皇上呢?”

丁谓笑着说:“你别书生气了,这有什么不可以的?”

王曾装做犹豫不决的样子嗫嚅地说:“我不便为个外甥的小事而擅自留身……”

丁谓爽快地回答他:“没关系,你可以留身。”

王曾听了,非常感激,而且还滴了几点眼泪。可是几次朝会散后,仍不曾看到王曾留身求情。

丁谓又问王曾:“你外甥的问题解决了吗?”

王曾摇摇头,装做很难过的样子:“姐姐总向我唠叨,没完没了的。我也不好受……”说着说着,又要哭了。

丁谓这时不知是真起了同情心,还是想借此施恩,{L-End}表示对王曾的关心,竟一再动员王曾明天朝会后独自留身,向皇上奏明外甥的困难,请求皇上免除外甥的兵役。第二天大清早,文武百官朝见仁宗和刘太后以后,各自打马回家,只有副宰相王曾请求留身,单独向皇上奏事。宰相丁谓当即批准他的请求,把他带到太后和仁宗面前,自己退了下去。但是他还是不太放心,便守在阁门外不走,想打听王曾究竟向皇上讲了一些什么话。王曾一见太后和仁宗,便充分揭发了丁谓的种种罪恶,一边说,一边从衣袖里拿出一大叠书面材料,都是丁谓的罪证,王曾早就准备好了的,今天一件件当面呈给刘太后和宋仁宗。太后和仁宗听了王曾的揭发,大吃一惊。

刘太后气得五内生烟,下决心要除掉丁谓。至于仁宗呢?他早就嫉恨丁谓专权跋扈。只是丁谓深得太后的宠信,使他投鼠忌器,不敢出手。今天和王曾沟通了思想,又得到太后的支持,自然更不会手软。王曾在太后和仁宗面前谈了一个上午,直谈到吃午饭的时候还没完。丁谓等在阁门外,见王曾很久不出来,揣知王曾绝不是谈什么外甥服兵役的问题,一定是谈军国大政。他做贼心虚,急得顿脚揪耳朵,一个劲地自怨自艾:“上当了!”“太晚了!”“来不及了!”当王曾来到阁门外遇见丁谓时,丁谓恶狠狠地瞪了王曾一眼,王曾向他拱手致意,他不睬不理,怒气冲冲地走了。但丁谓已没法逃脱远窜崖州的厄运。

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丁谓竟然被外{L-End}表懦弱、看似迂腐的王曾所扳倒,这是丁谓原来怎么也想不到的事情。好好体会一下王曾“装熊”的实质,就会明白这实为他的一大做人技巧。通过此例,我们可以从王曾身上悟出以下做人之道:不会变脸的人,要么过于刚正,要么缺乏心术,总是容易让别人的暗箭射中。其实,变换自己的面孔,是为了更好地对付小人,防遭算计。

第十节 隐“优”暴“缺”,成全别人的好胜心

人人都有自尊心,人人都有好胜心,若要联络感情,就应处处重视对方的自尊心,成全对方的好胜心,这样{L-End}表面上对方胜利了,实际上却是你胜了。学生对一位新来的老师感到有些好奇和畏惧。因此,这位老师故意在课堂上说:“我的字写得不好看,小学时我的书法都不及格,因此我特别害怕在黑板上写字。”以此博得学生一笑,为的是很快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有时,她也会说:“如何,我的衣服漂亮吗?”学生就会暗暗在心里想:“这老师真有趣,竟注意些小事,可见老师也是凡人。”学生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便产生了亲切感,此后这位老师的教学也变得很顺利。

同样的,在人前演讲,在麦克风前打喷嚏,站不稳,故意{L-End}表演些小失误,都能缓和原来紧张的气氛,听众们对有头衔的大教授都有戒备心,但是看到小的失误后,心里便会想:“同样都是人,难免做出些不雅的事。”于是一种亲切感就自然产生了。人人都有自尊心,人人都有好胜心,若要联络感情,应处处重视对方的自尊心,因为要重视对方的自尊心,必须隐藏你自己的好胜心,成全对方的好胜心,这样{L-End}表面上对方胜利了,实际上却是你胜了。法沃尔斯基是苏联现代的写生画家,被誉为“苏联人民艺术家”。

他是现代木刻艺术学校的创始人。法沃尔斯基作品的特点是含义隽永,形象鲜明,在木刻艺术上更是鬼斧神工,于1962年被授予列宁金奖。然而,每当法沃尔斯基给一本书画完插{L-End}图后,他总是在一幅画的角上不伦不类地画上一只狗,毫无疑问,美术编辑一定要他把狗去掉。而法沃尔斯基却固执己见,与编辑争论不休,非要保留这只狗。当争论达到白热化的程度,非常激烈了,法沃尔斯基就做出了让步,把画面上的狗涂掉。到了这个地步,一般来说,美术编辑的愤怒就烟消云散了,绝不会再提出什么别的要求。

因为编辑的自尊心得到了维护,也就心满意足了:编辑的任务无非是修改一下作品。但更满意的是法沃尔斯基本人,他的巧计成功了——画将以他所拟定的形式出版。如果没有编辑所诅咒的那条用做诱饵的狗,编辑还不定要在画上改什么呢!善于处世的人常常故意在明显的地方留一点儿瑕疵,让人一眼就看见他“连这么简单的都搞错了”。这样一来,尽管你出人头地,木秀于林,别人也不会对你敬而远之,他一旦发现“原来你也有错”的时候,反而会缩短与你之间的距离。张君在某钢厂宣传处工作,有一天,处长突然叫他整理一个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据知情人士透露,这其实是一次考试,它将关系到张君是否还能继续在机关呆下去。本来这样的材料,他并不感到为难,但有了无形的压力,便不得不格外用心。花了一个通宵,写好后反复推敲,又抄得工工整整,第二天一上班,就把它送到处长的桌子上。处长当然高兴,快嘛,字又写得遒劲、悦目,而且在内容、结构上也没有什么可挑剔的。

可是,处长越看到最后,笑容越收紧了。末了,他把文稿退回,让其再认真修改修改,满脸的严肃,真叫人搞不清什么地方出了差错。张君转身刚要迈步,处长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对,对,那个‘副厂长’的‘副’字不能写成‘付’,改过来,改过来就行了。”这么简单!处长又恢复了先前高兴的样子,一个劲儿地夸道:“来得快,不错。”考试自然过关,张君备受处长的常识!显然,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处理上司交办的事情,一定要尽可能地争取时间快速完成,而不要过分纠缠于办事的细节和技巧。因为如果你把事情处理得过于圆满而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的话,那就显示不出领导比你高明的地方。当上司的就会感到“功高盖主”的危险。如果换一种做法,对于上司交办的事,你三下五除二就处理完毕,你的上司会首先对你旺盛的精力感到吃惊,效率高嘛。而因为快,你虽然完成了任务但不一定完美,这时上司会指点一二,从而显示他到底高你一筹。这就好比把主席台的中心位置给领导留着,单等着他做指示。并且因为快,同事们也许会觉得并不怎么特别,无非“毛”一点儿。同事们认同了你的缺点,就等于在感情上容纳了你,把你同他们自己是一般看齐的。

第十一节 千方百计求得自身安全

“装疯卖傻”是一种临危之时,隐其锋芒,韬晦待机的应变战术。运用这种战术的分寸在于“装假”必须“成真”,必须做到天衣无缝,才能真正起到欺瞒对方,保护自己的作用。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将困境之中的应变之术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恶势力欲置他于死地的紧急关头,他干脆就装起疯卖起傻来。

孙膑少年时期聪明过人,心智灵犀,后拜名师学习文韬武略,颇受老师的喜爱。他有一名同学名叫庞涓,此人心计诡谲,阴险狡诈。他自知才能不如孙膑,就想法迫害孙膑。后来,庞涓到魏国被召为驸马,深得魏王的信任。他深知孙膑的存在早晚会对自己构成威胁,就写信邀请孙膑到魏国共事。等到孙膑来了魏国,他就利用手中的权力,在魏王面前诬陷孙膑。魏王信以为真,下令要处斩孙膑。庞涓又在魏王面前替孙膑求情,建议将处斩改为“膑刑”,即砍去双腿的膝盖骨。{L-End}表面上是救了孙膑,实质上却是“一箭双雕”,既迫害了孙膑,又可把其留在身边,为他所用。

他把已成残废的孙膑接到自己府中,假装殷勤照顾,并要孙膑将平生所学写成兵书。孙膑在惨痛的血的教训面前,终于认精了庞涓的真面目。他深知兵书著成之时,就是自己身首异处之日。孙膑心计周密,知道自己现在掌握在庞涓手中,稍有反抗,就会遭受更深的迫害,他决定深藏仇恨,等待时机,为了不为庞涓著书,他佯装疯癫,整日在街上爬来爬去,夜晚则睡在茅厕、牛栏、猪圈等处。虽然庞涓没有看出孙膑是装疯,但他仍派人暗中监视孙膑,一旦发现破绽,就派人暗杀孙膑。孙膑只得整日整夜露宿街头,忍受种种苦难。齐国大将田忌出使到魏国,见到孙膑,非常同情他的遭遇,就秘密地带他到齐国做了他的谋士,后来在庞陵之战中打败了魏军,杀死了庞涓,终于报仇雪恨。在这则故事中,孙膑巧妙地运用了装疯卖傻的策略,既保护了自己,又消灭了仇人,一举而两得,不失为恰得分寸的应变招法。

明成祖朱棣也是一位精通此道的智者。明太祖朱元璋开创大明基业之后,为了加强宗族势力,他把自己的十四个儿子全部加封为王。明太祖驾崩后,因皇太子朱标早死,就由长孙允炆即位,即建文帝。建文帝一登基,即感到了10多位皇叔的威胁。于是他开始了大规模的“削藩运动”,把各位皇叔一个个剪除羽翼,有的流放,有的借机杀掉。最后只剩下燕王和宁王两个,因他们环境特殊,又因一时尚未找到借口,便暂时存留下来。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子,为人骁勇善战。他也颇感自危,决意伺机行动,只是力量不足,只好暂时忍耐。建文帝也顾虑朱棣拥兵在外,又勇悍多谋,也不敢轻易下手。

朱棣为使皇帝不疑他有变,便诈癫扮傻,甚而溜出王府,在街市上奔走呼号,抢夺酒食,说话颠三倒四,有时竟仰卧街头,整日不醒。建文帝派遣谢贵前去探病,当时,正逢盛夏天气,只见朱棣穿起皮袄,围炉而坐,还直喊天气太冷。但葛诚却密报朝廷,说燕王实是诈病,切勿被他瞒过。于是建文帝决定立即采取行动,密令燕京守将张信下手捉拿朱棣。张信一直是燕王的亲信,接到密令后十分为难。他的母亲知道底细后,则劝他不可忘恩负义。张信就去见朱棣,朱棣仍在装疯。

张信说:“殿下快不要这样。有什么,便对老臣直说无妨。”朱棣说:“我已经病得不行了。”张信便把建文帝的手谕拿出,以实相告。于是,燕王急召军师道衍入室,共商救急之计。当晚设宴,预作埋伏,将内奸谢贵及葛诚一并擒住。燕王朱棣忿忿地说:“如今在籍的普通百姓,尚且知道兄弟、宗族互相体恤;我身为皇叔,性命却朝不保夕。朝官如此待我,遍天下还有何事干不出来?”他扔掉手中拐杖,长叹一口气说:“我哪里有病,都是你们这帮奸臣逼出来的!”于是令人把谢贵等人斩首。朱棣随即起兵,直向南京讨伐建文帝。经过四年征战,终于获胜,登上皇位,定都北平。这就是历史上的明成祖。对于精明的做人高手而言,他们能以掩饰真相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怎样才能给别人制造一番假相呢?那就要看你对自己境况的估算,并采取什么样的方略了。

第十二节 精明露骨,是自己害自己

客观的经验告诉我们,做人不要过于“精明”,太精明露骨会遭人讨厌。如果做人过于精明露骨,就不能在交际方面获得人心。

一味耍小聪明,那往往是招灾引祸的根源。有一种情况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自逞聪明,引火烧身。三国时代的杨修,就是因为“聪明”过了头,结果引起了曹操的忌恨,最终被杀。刘备亲自打汉中,惊动了许昌,曹操也率领40万大军迎战。曹刘两军在汉水一带对峙。曹操屯兵日久,进退两难,适逢厨师端来鸡汤。见碗底有鸡肋,有感于怀,正沉吟时,有将官入帐询问夜间号令。曹操随口说:“鸡肋!鸡肋!”人们便把这作号令传了出去。行军主簿杨修即令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众将大惊,请杨修至帐中细问。

杨修解释说:“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来日魏王必班师矣”。大家信服,营中诸将纷纷打点行李。曹操知道后,怒斥杨修造谣惑众,扰乱军心,便把杨修斩了。后人有诗叹杨修,其中有两句是:“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这是很切中杨修之要害的,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曹操曾造花园一所。造成后曹操去观看时,不置褒贬,只取笔在门上写一“活”字。

杨修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翻修。曹操再看后很高兴,但当得知是杨修猜透了他的心思后,内心已忌恨杨修了。又有一天,塞北送来酥饼一盒,曹操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放在台上。杨修进来看见了,竟敢拿来与众人分食。曹操问为何这样?杨修答说,你明明写“一人一口酥”嘛,我们岂敢违背你的命令?曹操虽然笑了,内心却十分厌恶。凡此种种,皆是杨修的聪明犯着了曹操:杨修之死,植根于他的聪明过度。

杨修终于结束了他聪明的一生。如果杨修知道他的聪明会给他带来灾祸,他还会耍小聪明吗?所以他的愚蠢处就是不知道耍小聪明会带来灾祸。这样的人算聪明吗?显然不算。多少年来,他被提拔得很慢,显然是曹操不喜欢他的缘故,这他没有意识到。曹操对他的厌恶、疑心越来越深,他也没有意识到,这就是说,该聪明时他反倒真糊涂起来了。如果他迎合曹操,不{L-End}表现他的小聪明,那么他很可能会成功的。人们也许会说,杨修的死,关键在于曹操的聪明和多疑,但是,换了谁,作为上级也不大愿意让部下全部知道他的心思,他的用意。显然,杨修最终非失败不可,这可算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

罗贯中说他“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也只是说对了一半。他的才太外露了,从谋略来看,尚不是真才,不是大才,至少他不知道韬光养晦,不知道大智若愚,不知道保护自己。那么,除了灾祸降临,他还会有什么结果呢?曹操是何等聪明之人,在他跟前,笨蛋当然不会受到重用,才能太露也有“功高盖主”之嫌,所以,真正聪明的人会掌握“度”。

“过犹不及”,就是说,太聪明了反倒不如不聪明,实在是至理名言啊!明代大政治家吕坤以他自己丰富的阅历和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洞察,提出了“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的结论。他在《呻吟语》中说了一段十分精辟的话:“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乃所以为愚也。”这就是说,真正聪明的人会使用自己的聪明,那主要是深藏不露,不到火候时不要轻易使用,一定要貌似浑厚,让人家不眼红你。一味耍小聪明,那往往是招灾引祸的根源。无论是从政,还是经商,是做学问,还是治家务农,都不能耍小聪明。耍小聪明的人有两种灾祸,一个是被人猜忌防范而招祸,一个是自己会把事情办坏而不能成功。它可以使人得意于一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然而终究还是自毁,永远不会取得真正的、伟大的成功。从政的人耍小聪明会早早被扼杀在摇篮里,一个处处被人防范的人怎么能真正取悦于上司和同事呢?也就是说,做人要精明,但不能精明露骨。

同类推荐
  • 聪明男人要读女人心理学:女人那些不想让你知道的秘密

    聪明男人要读女人心理学:女人那些不想让你知道的秘密

    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女人世界:这是一本为男人量身定做的女性心理书,它不仅对女人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最全面、最深刻的挖掘,而且总结了最实用、最有效的应对女人的技巧。有了它,即使不会读心术,你也可以轻松掌握女人的所思所想,并在交往中赢得主动。
  • 每天懂一点挖坑心理学

    每天懂一点挖坑心理学

    《每天懂一点挖坑心理学:人人都会遇到的心理陷阱》内容简介:我们都不希望被别人左右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却又强烈地想和生活,却又强烈地想左右他人。但事实上,我们常常不知不觉地滑入对方精心没置的心理陷阱。当我们和大部分人交往愉快的同时,有时候也感觉和某些人交往很不舒服,甚至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似乎掉进了对方设置的陷阱之中。这样的人际交往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游戏”,即一系列的互补、隐藏式的沟通,会发展至一个明确的、可预见的结果。
  • 跟乐嘉学性格色彩

    跟乐嘉学性格色彩

    《跟乐嘉学性格色彩》这本工具书简便、实用、易学、能触动人心最底部。让你可以搞定一切你想搞定的人。文雅点就是,与谁都能友好相处并且可以达成你的目标。乐嘉首先带你进入性格色彩的世界,告诉“性格”与“个性”的区别,“行为”与“动机”的不同。然后依次带你进入性格色彩的情感世界、帮你分析性格色彩的职场关系、然后把握生活,最后教你性格色彩的钻石法则。当女人说“我不要你管”的时候,你知道她心里真正的想法吗?当你想和老板谈加薪的时候如何能顺利谈成。不同性格色彩如何理财……
  • 战胜自己:顺其自然的森田疗法

    战胜自己:顺其自然的森田疗法

    本书对森田疗法及其发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运用森田疗法探讨了诸多当代人所关注的人生困惑,并提出了运用心理调节战胜自己的方法。
  • 儿童人格教育

    儿童人格教育

    本书可以让家长和教师更重视儿童的人格教育,让他们学会分析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从中获益,以寻求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具有良好人格的孩子,一定也是勇敢、自信、独立的孩子。
热门推荐
  • 鹿晗之风花雪月

    鹿晗之风花雪月

    夏梦是个孤儿,但是有一天,她的命运转变了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神伐天元

    神伐天元

    十年前,一代强人司马凌峰进阶失败,元帝国分崩离析,诸强林立。十年后,波涛暗涌,动荡又起。乱世里,世家公子梁卓,一人远赴蜀国青莲学院修行,从此注定一生波折......无心结识佳人,一不小心,他却一睹芳颜;有意撇清关系,百般巧合,却得糊涂姻缘。群雄相争,烽烟四起,各路人马逐鹿中原,纸上谈兵,书生意气,年少也能临危不乱……翩翩少年,不杀伐也可雄霸天元!卓尔不群,天废体亦能另类逆天!关注本书,关注梁卓如何逆境成长,玩转一寸乾坤!
  • 盛世烟消

    盛世烟消

    哎,说什么作品介绍←_←新手来冒泡。喂你为啥还看介绍,对于什么介绍好纠结,那就不要写了。不写了你就不要看介绍了,介绍那么长你看着有撒雷用,文文才是主题!快随我去一起看!
  • 英雄联盟之五五开传奇

    英雄联盟之五五开传奇

    韩服排位,最强王者的眼中有三大腿:Faker、Dopa、Wh1te3zZ。Faker被誉为韩国电竞守护神,世界第一中单。Dopa被誉为世界第一路人王,登顶多服第一。Wh1te3zZ则不知何许人,只知道是一名中国玩家。Faker当道,Dopa出世!英雄联盟的大时代来临!石台小城,少年因一句我与Faker五五开,被身边的小伙伴戏称为五五开。搞笑?我可是认真的!称呼伴随着少年,一段电竞旅程就此开启。倚栏凭剑问苍天,敢为华夏万人先。联盟千载若流世,当记传奇五百年!
  • 来自天堂的笑声(原创经典作品)

    来自天堂的笑声(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玄论

    玄论

    拥有混元天体的叶云穿越到鸿蒙,拜虚无为师,开始通往道之尽头
  • 我们终将要逝去

    我们终将要逝去

    我们都在慢慢的变老,终将有一天我们会逝去。或许等到我们白发苍苍的时候,蓦然回首,其实人生在世,浮图百载光景,有什么是放得下的,有什么又是放不下的呢?我不断地思考人生的真谛,可是我又无数次的迷惘。我不知道生命的意义到底何在,或许正如我想的那样:我们大抵都是只为了活着而活着,而我活着唯一的目的就是简单的活着,我人生的意义只是告诉我我还不想离去。
  • 剑侠情缘之仙月痕

    剑侠情缘之仙月痕

    “我以为你你对我万般呵护是对我的爱,原来这是你对我犯下的错”“八年的相处我以为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原来这八年是你对我最大的惩罚”“太音断琴弦毁,你我恩断义绝,从此仙月无痕。黄泉路上不再有我的足印”我枉死城一百八十条人命你都杀了、为何留下我?你若还有一丝怜悯就杀了我别再让我痛苦下去本文转载自网络原创文学门户—起点中文网:http://www.*****.com/?Book/3557059.aspx
  • 九世等待换来一世情

    九世等待换来一世情

    喝了九碗孟婆汤,还是不能忘掉对方。就连阎王爷都不忍心拆散他们,他的九世等待是否能夺得一世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