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74300000005

第5章 文武兼用

乐毅

乐毅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代名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以及胆识和魄力被历代军事战略家们所肯定。史书上虽没有记载乐毅在军事理论上有什么建树,但他指挥燕赵联军,连克齐国七十余城的不凡业绩,证明他是一位有杰出才能的军事家。

名门出身,明主器重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把自己比为“管仲、乐毅”,以显示自己的大志,大多数人对管仲并不陌生,但对乐毅却很陌生,以下我们就来讲讲乐毅充满戏剧性的一生。

《史记·乐毅列传》记载: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乐毅,具体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战国中期,赵国灵寿人。他从小在一个富有武学和兵法渊源的贵族家庭长大,他的先祖曾是战国初期魏国的名将乐羊。魏文侯四十年,乐羊曾统帅魏国大军攻灭中山国,因军功卓著而被封于灵寿。乐羊死后,就葬在灵寿,他的后代子孙们就在那安了家。后来中山复国了,到赵武灵王的时候又灭掉了中山国,而乐家的后代出了个有名人物叫乐毅。在这种特殊家庭中长大的乐毅,从小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他品行端正、聪颖好学、嗜好兵法,这就为其日后走上戎马倥偬的征战道路,笃行其建功立业的抱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战国时期,战火连天,各诸侯国为了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占据主动,并最终夺取胜利,都纷纷招揽人才,进行改革;同时也积极开展争取与诸侯国的外交攻势。在这种特定环境之下,上阶层的地位迅速提高,出现了“邦无定交、士无定主”的局面。有才华的人士怀着建功立业的夙愿,纷纷向明主投奔而去,以求在历史舞台上一展身手。乐毅也走上了这条道路。

乐毅因为是赵国人,所以先在赵国做官。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前299年),武灵王在沙丘行宫被围困饿死后,他就离开赵国到了魏国。在魏国,他担任大夫的官职。后来他听说燕昭王因为子之执政,燕国大乱而被齐国乘机战败,因而燕昭王非常怨恨齐国,不曾一天忘记向齐国报仇雪恨。燕国是个弱小的国家,地处偏远,国力是不能克敌制胜的,于是燕昭王降抑自己的身份,礼贤下士,他先礼尊郭隗借以招揽天下贤士。就在这个时候,乐毅为魏昭王出使到了燕国,燕王以宾客的礼节接待他。乐毅推辞谦让,后来终于向燕昭王敬献了礼物表示愿意献身做臣下,燕昭王就任命他为亚卿,主持军国大事,佐助燕昭王演出了一场克齐兴燕的历史话剧。

乐毅一生曾出仕赵国、魏国和燕国,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段丰富的政治生活经历,才使他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最终的叱咤风云、匡建功勋无一不与这些经历有关系。这种机遇的出现固然与当时人才自由流动的环境有关,因为当时出国游历,无需持有护照,不必办理签证;但他出仕燕国,同多年来齐燕矛盾激化的形势更息息相关。换句话说,燕国求贤、图强,是乐毅成为一代军事奇才的历史契机。燕王哈三年(前318年),燕国因燕王啥“禅让”的事件引发了内乱,齐国乘机出兵攻打燕国,很快攻下了燕都蓟城,对于当时来说,已算是控制了整个燕国。不过,齐国境内并不好,当地烧杀抢掠的残暴行径已经到了极为严重的地步了,因此激起燕国民众的强烈反抗,其他诸侯国也纷纷向齐国施加压力,齐军无可奈何,不得不撤离燕国。但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在两国之间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一旦时机成熟,矛盾势必激化。燕昭王即位后,表面上维持同齐国的关系,暗中却积极备战,发愤图强,准备伺机攻打齐国,报仇雪恨。为改变燕国积弱的局面创造克齐的机会,他特地建造一座“黄金台”网罗天下文武之才。在当时,乐毅是一个有名的奇才,所以当他刚出使到燕国,燕昭王就对他优礼备至。燕昭王的器重,使乐毅很受感动,而燕国欣欣向荣的气象,又使乐毅备受鼓舞。他认定燕国就是他梦寐以求的建功立业场所,于是主动请求留燕效力。从此,乐毅一面训练燕军,一面辅佐燕昭王进行政治改革。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终于使原本积弱的燕国变得民众殷富、国库充盈、士卒乐战,这为进攻齐国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乐毅本人也在这一过程中大展身手,脱颖而出成为战国名将。

智勇双全,联军破齐

《史记·乐毅列传》记载:当是时,齐愍王强,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已而复归之。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愍王自矜,百姓弗堪。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乐毅对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说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愍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淄。齐愍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莒。乐毅独留徇齐,齐皆城守。乐毅攻入临淄,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燕昭王大说,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

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

在乐毅的一生中,最主要的军事实践活动就是统帅燕、韩、秦、赵、魏五国联军攻破齐国,大获全胜。这场战争,史称五国伐齐之役。乐毅的卓越军事才能也在这场战役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其最大的特色是,总揽全局,牢牢把握战争主动权,综合分析敌我双方的基本情况,制定适宜的战略决策和作战指导方针,并根据战场情势的变化,随时对自己的战略战术进行合理的调整。

当时,齐愍王很强大,南边在重丘战败了楚国宰相唐眛,西边在观津打垮了魏国和赵国,随即又联合韩、赵、魏三国攻打秦国,还曾帮助赵国灭掉中山国,又击破了宋国,扩展了一千多里地的领土。他与秦昭王共同争取尊为帝号,不久他便自行取消了东帝的称号,仍归称王。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可是齐愍王自尊自大很是骄横,百姓已不能忍受他的暴政了。

此时,燕昭王觉得这是攻打齐国的最佳良机,于是他便同乐毅商量如何进攻齐国。乐毅向燕王建议道;“齐国系霸主之余业,地广人多,根基较深,且熟习兵法,善于攻战。对于这样一个大国,虽有内患,仅由我们一国单独去攻打它,恐怕很难取胜。如果大王一定要去攻伐齐国,必须联合楚、魏、赵、韩诸国,使齐国陷于孤立的被动地位,方可制胜。”这就是所谓“举天下而攻之”的伐齐方略。

燕昭王接受了乐毅的建议,便派乐毅去赵同惠王盟约攻齐,并请赵国以伐齐之利诱说秦国,予以援助。又派剧辛为使节分别到楚国和魏国进行联络。当时各国都因厌恶齐愍王骄暴,听说联兵伐齐,均表赞同。

乐毅深知取得初战的胜利对于主宰战争全局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他先发制人,予敌以出其不意的打击。乐毅返燕后,公元前284年,燕昭王调动全国兵力,任命乐毅为最高军事统帅。秦国派将军斯离率兵与赵国的军队会合,赵国国王索性将赵国相国大印交给了乐毅,让他指挥赵国军队。就这样,乐毅率领燕、赵、秦、韩、魏五国大军,浩浩荡荡,大举伐齐。

齐愍王得知乐毅率领着五国大军前来攻伐,便任命将军触子为统帅,调集齐国兵马,沿济水一线设防,进行抵抗。但在齐愍王的心中,却没有半点的把握,只怕齐国战败,于是对将军触子下了一道死命令说:只准打胜,不准打败,如果打败了,就要掘你家的祖坟。齐愍王这种昏庸残暴的做法,不仅没有激励齐军将士的斗志,反而涣散了军心。结果,齐军刚刚与乐毅的五国联军在济水以西接火后,第一战就失利了。齐国将军触子见战事毫无希望,只好丢下千军万马,独自逃脱,最后齐军大败。

齐军主力被打败后,乐毅便让秦国和韩国的军队返回,而让魏军和赵军去攻占他们打算攻占的城池,自己则率领燕军向齐国的腹地进击。这时,一位叫剧辛的谋士对乐毅说:“这次齐国失利是因为五国联军的力量大,从长远考虑,燕军应及时占领齐国边境的城池,不该再向齐国内地进攻了。”乐毅对剧辛的看法却不是很赞同,他说:“齐愍王已不得人心,我们继续进军,齐国必然大乱,燕军正好征服齐国。如果我们不乘胜追击,齐国就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到那时,我们不但难于取胜,反而会被齐军打败!”

于是,乐毅抓住战机,亲率精兵直取齐国国都临淄。临淄很快被攻破了。乐毅将齐国宫室中的财物、珍宝全部运回燕国,献给燕昭王。燕昭王十分高兴,亲自到城外去迎接乐毅率领的凯旋大军,并封乐毅为昌国君。

为减少齐人的敌对情绪,以利夺取全部齐地,乐毅严申军纪,禁止掳掠,减轻齐民赋税,并以官爵、封地笼络齐吏,争取民心。随即分兵出击:左军渡胶水,攻取胶东、东莱(今山东半岛东北部);前军沿泰山山麓东至黄海,夺占琅琊(今山东半岛东南部);右军沿河水、济水间,进据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山东鄄城北);后军沿北海(今山东淄博东北沿海一带)攻占千乘(今山东高青东北)。乐毅率中军镇守齐都,指挥各军。燕军势如破竹,半年内攻克七十余城。随又集中兵力围攻仅存的莒和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二城,可是持续三年都没有攻下。有人向燕昭王献谗言说:“乐毅能在半年内,攻下七十余城,为什么费了三年还攻不下两座城呢?实际上不是他没有这个能耐,而是想收服齐国的人心,然后自己当齐王。”

燕昭王回答说:“乐毅的功劳大得没话可说,就是真的当了齐王,也是应该的。”从而派使者到临淄,要封乐毅为齐王。乐毅十分感激燕昭王的厚意,但宁死也不肯接受封王。

在中国历史上,乐毅是一个很少见的人才,他擅长军事,强于战略,在有限的时间内攻破强大的齐国,使燕国威震诸侯。他以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将燕国迅速推向强盛的顶点。

就在齐国走向政局动荡的境况时,燕昭王向乐毅表示了乘时伐齐的主张,乐毅欣然受命,被拜为上将军,率倾国之兵,杀奔齐国,他在济水之西击溃齐军,乘胜追逐,攻取齐都临淄,攻下七十余城,齐国几乎可以说败灭了。

那么,乐毅为什么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辉煌的战绩呢?其实,这与他高超的具体战略部署有着很大的关系:

第一,当燕昭王征求他对伐齐的意见时,他表示说:“齐国地大人众,士卒习战,未可独攻也。王欲伐之,必与天下共图之。今燕之比邻,莫密于赵。王宜首与赵合,则韩必从。而孟尝君相魏,方恨齐,宜无不听。如是,而齐可攻也。”他向燕昭王提出了联合三晋一同伐齐的主张,并具体分析了组成这种军事联盟的必要性及可能性。其实,虽然当时齐国的势力很大,但却有许多败亡的象征,如果单凭燕国的力量盲目去攻打齐国,那么必然不能迅速置其于死地。如果联合了赵、韩、魏的力量,那么就会加强自身兵力上的优势,并能对齐国形成一种战略包围的态势。后来,乐毅进入齐境后,在济西依靠联兵的力量一举击溃齐军,由此可见,乐毅这一主张是正确的。

第二,济西一战,把齐兵打得落荒而逃,秦及三晋之兵各自收取边城,只有乐毅率领燕军长驱直入,向齐国纵深进兵,燕军势如破竹,直捣临淄,齐愍王田地出逃,乐毅将攻取的所有齐城皆编为燕国郡县,又将齐都的宝物祭器全部收取,载归燕国。可以看到,乐毅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并不是以掠地为战争目标,他在战略上抓住了乘胜灭齐这一要害。事实上,割取齐国边城只能算是一个小小的胜利,而齐国整顿恢复后必会前来争夺,尚有得而复失的可能,而灭掉齐国则是一个大大的胜利,就会使燕国有更大的收益,又消除了对方恢复争夺的可能,这是一种十分高明的战略方针。乐毅能够以灭齐为出兵目标,这足以证明了乐毅不凡的军事胆识和勇气,同样也显示了他比联军其他将领更高超的战略远见。

第三,当齐国被乐毅打败后,齐愍王田地向楚国求救,他在莒城封楚将淖齿为相国。但淖齿见燕兵势力强大,知道齐国早晚都会被燕国所灭。于是就私自派人通于乐毅,表明自己要杀掉田地,与燕平分齐国,希望燕国能支持他立为齐王。乐毅回报他说:“将军诛无道,以自立功名,桓文之业,不足道也。所请唯命!”当即答应了他的请求。不久淖齿处死了田地,积极着手立王。在这里乐毅及时抓住有利的机会,以支持立王为条件,诱使淖齿处死田地,这一措施似乎含有以毒攻毒的策略,除掉了齐国的君王,造成敌方群龙无首的境况,同时又瓦解了齐楚联盟,使齐国陷入孤立无援的处境,这为自己日后灭齐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第四,在伐齐过程中,乐毅认为单靠武力,破其城而不能服其心,民心不服,就是全部占领了齐国,也无法巩固。乐毅充分地认识到人心向背对于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而他本人也善于妥善处理军事打击与政治攻心的相互关系,做到双管齐下,事半功倍。在伐齐之战中,乐毅在坚决实施军事进攻的同时,十分重视开展争取人心的工作。如攻克齐都临淄之后,乐毅即注意约束将士,严明军纪,禁止军士掳掠。所以他对莒城、即墨采取了围而不攻的方针,对已攻占的地区实行废除暴政,减赋税,废苛政,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保护齐国的固有文化,优待地方名流等收服人心的政策,欲从根本上瓦解齐国;同时他还用官爵和封地笼络齐国当地有影响的人物,从而争取了相当一部分齐国的地主、贵族和名士的拥护支持,并亲自到临淄城郊的齐桓公、管仲庙去祭拜,赢得了众多齐人的好感。

所有这一切都有力地保证了军事活动的顺利进展,也充分显示了乐毅足智多谋、文武双全的将军风范。

遭人误解,弃燕降赵

《史记·乐毅列传》记载:始齐之蒯通及主父偃读乐毅之报燕王书,未尝不废书而泣也。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臣公,乐臣公教盖公。盖公教于齐高密、胶西,为曹相国师。

任何名将的军事天才的施展,都是受种种条件所限制的,在这方面乐毅也不例外。在他伐齐的最后阶段就遇上了很大的困难。他在齐地戎马倥偬,前后征战五年,基本上平定了齐地,然而唯独有莒城和即墨两城殊死坚守,久攻不下。在这种情况下,乐毅放弃了强攻坚城的做法,改由政治“攻心”为主,以军事围困为辅。为此,他把围城部队后撤到距两城九里的地方构筑营垒,规定燕军不抓捕从城中出逃的齐民,齐民难以维持生计,则予以赈济,希望通过这些行动,瓦解对手的抵抗意志,争取莒、即墨两城守军放下武器,自行出降。应该说乐毅这一方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

不过,就在战局处于最微妙的关头,燕国国内的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一贯信任支持乐毅的燕昭王在此时遽然去世,其子燕惠王继位。这位新国君,在当年做太子时就与乐毅有矛盾,这时见乐毅久攻莒城和即墨两城不下,便对乐毅产生深深的怀疑。齐国大将田单得知这个情况后,立即乘机进行反间,派人到燕国散布说;“除莒城和即墨两处之外,齐国大片土地全在燕国军队手里。乐毅能在短时之内攻下齐国70余城,难道用几年工夫还打不下莒城与即墨吗?其实他是想用恩德收服齐人之心,为他叛燕自立做准备。”燕惠王本来就对乐毅有些猜忌,听了这些话后更信以为真,于是下令派骑劫为大将去齐接替乐毅。乐毅深知燕惠王收回他的兵权,意味着听信谣言,欲加罪于自己。他认为“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决定拒绝回燕而西向去赵。赵惠王见乐毅归赵,隆重地接待了他,并封他为望观津(在今河南省商丘东),号望诸君。赵王这般尊崇乐毅,是借以警惕燕、齐,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骑劫寡思少谋而又骄狂自大。乐毅奔赵后,他来到齐国,一反乐毅原来的战略部署和争取齐人的正确政策,而施之以残暴,激起了齐国军民的强烈反抗。田单设谋诳骗燕军,在即墨城用火牛阵大破燕军,杀死骑劫,转而追歼燕军到黄河边上,收复齐国所失之城邑,将燕军逐出齐境,从莒迎齐襄王(愍王死,襄王立于莒)归临淄。

燕惠王后悔派骑劫代替乐毅,导致痛失齐地,又埋怨乐毅投奔赵国,恐赵国用乐毅攻打燕国。于是惠王派人责难乐毅,而且向他道歉说:“先王曾以举国之兵托付将军,将军为燕大败齐军,报先王之仇,天下人为之震动,我也时刻记看你的功绩。可是刚逢先王去世,我又初立,听信于左右而误国。我之所以派骑劫代替将军,为的是将军长年累月地暴露于荒郊野外,怕你太辛苦,所以请你回来调息,并想同你共议国事。将军却误听传言,和我产生怨隙,弃燕降赵。将军为自己打算,这样做是合宜的,可你如何报先王的知遇之恩呢?”乐毅回信说:“我虽然不才,可是怕您听信左右不实之言,因此斗胆献上此信,望大王明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报燕惠王书》,此书想表达的主要有两点:

一、有才能的人要靠君王的知遇,才能建功立业。乐毅表明自己对先王的一片忠心,与先王相知相惜,并抒发功败垂成的愤慨,也以伍子胥“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的历史教训,申明自己不效愚忠、不愿屈死。

二、主张为人要宽容,与人为善。燕惠王托词误会,他不揭短,依旧礼尚往来。末段以“臣闻古之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这段话是告诉燕惠王:你错了,但我不怪你,对你也没有恶意;虽然我很冤枉,可是我不会为去申冤而坏了你的名声。乐毅说到做到,不但没有挟怨报复,反而经常走动两国之间,互通往来。

于是,这才打消了燕惠王对乐毅的某些偏见,便封乐毅之子乐间为昌国君。

无情的岁月流逝,将一代名将的双鬓染白如霜,乐毅终于垂垂老矣,怀着事业未竟的隐痛和惆怅,寂寞地走到了自己人生之旅的尽头。

乐毅是历史上的军事奇才,是战国时期卓越的将领,他指挥燕赵联军,连克齐国七十余城。他的军事才能被智圣先师诸葛亮所崇拜,他的《报燕惠王书》中提出的国君用人的思想,一直受到封建社会的贤人志士的向往。其充满色彩的一生就这样在历史的篇章上跃然起伏!

同类推荐
  • 素质的打造

    素质的打造

    有些人将旅行视为生活,有些人的生活就是旅行。生活在京都的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是旅行,每天都在发现。曾几何时,我们都被庸庸碌碌的生活磨损了敏锐的感性,忘记了这世界的许多美好。偶尔沉淀下来,想写下一点什么,才发现很多值得留恋的东西。将每天见到的事物记下,或摄影、或涂鸦,一把茶壶、一扇窗,点滴记下,都是生活。生活的味道就此氤氲地发散。
  • 坚定信心(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坚定信心(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本丛书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增强心智、鼓舞斗志、指导成功的作用。这套书系是当代成功励志著作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成功的奥秘,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付佳精品。
  • 人生路上遇到禅(小和尚释然为您解读禅的世界)

    人生路上遇到禅(小和尚释然为您解读禅的世界)

    《人生路上遇到禅》通过小和尚释然的视角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禅的世界,引导读者怎样和这个世界打交道,帮助读者不断丰富对人生和生活的看法,确立与人相处和与自然相处的方法,培养出一颗善心,直面人生,引导读者的内心,使之能够处理好人际关系和生活琐事,及时调整好自我状态,在迷惑退缩的时候找到一个方向,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 一生三和

    一生三和

    这本《一生三和》阐述了人生三和,功德无量;人生三和,功力无穷。背离三和,春雨偏落邻家,浇开梨花千万朵,香风不向这边刮;拥抱三和,旭日独照当头,映出金辉满地锦,风水不竭度年华。三和出富贵,三和出功业,三和出明星,三和出人杰。人生难买是自由,觅得三和方潇洒。三和是脱离苦海之舟,三和是超越平庸之翼,三和是安身立命之本,三和是改写人生之径。有人风华绝代,辉映古今,有人黯淡无光,凄寂终老,明晦相照,判然有别,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是否掌握了天地人三和这一人类的生存大典。
  • 中外名家心理教育格言与故事

    中外名家心理教育格言与故事

    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将教育与格言、故事结合起来,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能够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为此,我们特别编辑了《中外名家教育格言与故事全集》,包括美德、修养、爱国、性格、心理、处世、理想、习惯、言行、成功等方面的教育格言与故事。
热门推荐
  • 删情集

    删情集

    何谓删情?即在作者的诗歌总集中,删去亲情和爱情两个大分类,余下的部分编为此书。亲情和爱情的篇章,各有单册发布,此书不再贴赘。剔除了亲情和爱情的文字,即是剥离了感情的吗?或者,没有亲情和爱情的吟咏,便都无动于情、无关乎情吗?当然不是的。但我不是逻辑家,也不想做此逻辑的考量。无论如何,诗是抒情的。人类的情感乃是一个小宇宙,除了亲情、爱情,还有众多各具千秋的优美情愫,比如友谊、乡愁、对理想和幸福的向往之情、对大自然和人生自由的热爱之情,以及无往不在的快乐与忧伤等等。最最淡漠的诗,也不曾脱光了感情的蛛丝汗衫。如果读者朋友将这“删情”讹解为“煽情”,我也只能一笑置之。
  • 天杀体之阵道崛起

    天杀体之阵道崛起

    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倒下的。第二个倒下的,是人类自身。人类自2300年走出地球后,再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和平。千年的黑暗时代,百年的智能人战争,又百年的天杀体之乱,无一不是书写着关于人类的一切希望、斗争和受难的历史。历史是一出没有结局的戏,每个结局都是这出戏的新情节的开始。在这场足够渊源悠久的历史大戏中,天行容若历经重重生死考验,与神斗,与人斗,与过往斗,与未来斗,只为揭开一个个天杀体背后的历史大幕,还人类一个本正源清的世界。
  • 嗜血复仇

    嗜血复仇

    曾经的她们每天开开心心,无忧无虑,天真活泼,有着父母的关爱,就在某一天,一些事情的改变,不得不让她们步入黑暗的复仇之路,,,
  • BOSS大人,您的妻子是双面魂

    BOSS大人,您的妻子是双面魂

    从我遇见你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我的心已经沦陷了,可是我却身不由己,想爱却爱不了......男子痛苦的说道‘为什么你要拒绝我,你不是说过你喜欢我吗,我们之前不是好好的吗,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因为,我,不,爱,你,我只是想玩玩你。’女子轻佻的说道。‘不...’
  • 须弥江湖

    须弥江湖

    以金古梁人物为铺垫的新态武侠。在当下武侠小说低迷的环境当中,此书用新态的方式让大家回味一下曾经的经典武侠,曾经的江湖。
  • 林肯(名人传记丛书)

    林肯(名人传记丛书)

    “平民总统”林肯(1809~1865),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深受人们的爱戴与敬仰。从平民走向总统后被暗杀,其传奇的一生熠熠生辉中伴着无数常人不及的坎坷与曲折。
  • 千元世界

    千元世界

    “风,水,土,木,金,雷,爆,冰,光,熔……”千元世界,群雄割据,万族林立,一位位大能者创造各种印诀法术,阵法傀儡,在这元素汇集的广袤世界,运用天地,融合新生,变异统御......创造出令人神往的一段段神话,追求着无上的巅峰。“不死炎族,焚尽天下万物!”“雷光宗,速度天下第一!”“天机堂,阵法天下独步!”“龙凰阁,统御天下万兽!”更有那传说中融合天下元素的“阴、阳”双宗……少年由“阴阳而生”,融暴君龙渊,收炼天妖狐,一步步揭开元素力量的奥秘,走向从未有过的巅峰。千元世界,化阴阳,破天地!
  • 极品剑尊

    极品剑尊

    决心靠武道改变命运的坚强少年想要考取天宝国著名的学府,却不料卷入阴谋纷争,逼上风口浪尖,在物竞天择的残酷法则下,在自命不凡的天才贵族子弟打压中,又该如何脱颖而出?借着残缺记忆里万古大能的秘密,却误入魔途,背后忍受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痛苦。但,谁说七尺重剑不能无锋自利,斩苍穹、笑红尘,热血人生、快意恩仇、武破天下!
  • 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

    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

    各种怪癖,怪事,为了成名成功养小鬼,家长对孩子的执念,等等请客官们慢慢看。
  • 鬼道浮生录

    鬼道浮生录

    身入鬼道,终生与鬼相伴,克己克人。何为生,何为死,浮生如梦,一切皆是寻常。一位跳脚青年,不经意间卷入了一张弥天大网,等待他的将是传奇而又艰辛的道士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