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36300000043

第43章 离娄章句上(凡)(5)

[疏]“孟子曰事孰为大”至“可也”。正义曰:此章指言上孝养志,下孝养体,曾参事亲,可谓至矣。孟子言之,欲令后人则曾子也。“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至“吾未之闻也”者,孟子言人之所事者何事为大?以其事父母之亲为大者也;人之所守者何守为大?以其守己之身为大也。不失其身,而为能事其父母之亲,则我尝闻之矣;如失其身,而能事父母之亲,则我未之闻也。盖以己身尚不能守之,况能事其父母乎。“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者,言人谁不为所事,凡有所事於彼者,是皆为所事也,然而事父母之亲,是所事之本也。夫人谁不为所守,凡有所守於我者,是皆为所守也,然而守身,是所守之本也。所谓身安而国家可保,事亲孝,故忠可移於君,此之谓也,岂非事亲、守身为事为守之本者欤?“曾子养曾”至“事亲若曾子可也”者,孟子又言昔日曾子奉养其父曾,必有酒肉,将欲彻去,曾子必请所欲与者,如曾问复有馀剩,曾子必应曰有馀剩。曾已死,曾元奉养其曾子,曾元,曾子之子也,必有酒肉,将欲彻去,曾元不请所欲与者,如曾子复问有馀剩,曾元乃应之曰无矣,遂将以酒食复进曾子也,如此,是谓养其父之口体而已。必若曾子之养父,乃可谓养其父之志也。如事其亲,若曾子之事亲,则可矣。盖曾子知父欲有馀者与之所爱之子孙,故徇而请其所与,问有馀,故复应之曰有。是其遂其亲之志意,而不违者也,故曰养志也。曾元反此,盖有违逆其亲之志意,但为养口体者也,非养志者也。故孟子所以言事亲若曾子,则可以为之孝子。

孟子曰:“人不足与也,政不足与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过也。《诗》云:“室人交遍我。”,非。格,正也。时皆小人居位,不足过责也。政教不足复非讠尤,独得大人为辅臣,乃能正君之非法度也。)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正君之身,一国定矣。欲使大人正之。)

[疏]“孟子曰”至“一正君而国定矣”。正义曰:此章指言小人为政,不足间非;贤臣正君,使握道机。君正国定,下不邪侈,将何间者也?“孟子曰:人不足与也”至“为能格君心之非”者,孟子言小人在位,不能事君,不足责之也,所行政教亦不足间非也,惟大人之为臣而事其君,故能格正君心之非也。注“《诗》云室人交遍我”。正义曰:盖《诗·国风·北门》之篇文也,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谪我。笺云:“我从外入,在室之人,更迭遍来责我,使己去也。言室人亦不知己志也。”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虞,度也。言人之行,有不虞度其时有名誉而得者,若尾生本与妇人期於梁下,不度水之卒至,遂至没溺,而获守信之誉。求全之毁者,陈不瞻将赴君难,闻金鼓之声,失气而死,可谓欲求全其节,而反有怯弱之毁者也。)

[疏]正义曰:此章指言不虞获誉,不可为戒;求全受毁,未足惩咎:君子正行,不由斯二者也。孟子言人有不虞度其功而终获其名誉,又有欲求全其行而终反受其人之毁者。以言其君子之人,於毁、誉不容心於其间,但务为善之实而不期人之誉,务去其不善之实而不愠人之毁,是皆行义以俟命而已矣。注尾生与陈不瞻之事。正义曰:此皆据《史记》之文而言之也。其事烦,故不重述耳。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人之轻易其言,不得失言之咎责也。一说人之轻易不肯谏正君者,以其不在言责之位者也。)

[疏]正义曰:此章指言言出于身,驷不及舌,不惟其责,则易之张。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人之所患,患於不知己未有可师而好为人师者,乃惑也。)

[疏]正义曰:此章指言君子好谋而成,临事而惧,时然后言,畏失言也。故曰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不慎则有患矣。言君子之患,在好为人师也。“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者,孟子言人之有患,非他,特在其好为人之师也。盖在人患在於不知己,未有可师耳,如务在好为人师,则惑也。

乐正子从於子敖之齐。乐正子见孟子。(鲁人乐正克,孟子弟子也,从於齐之右师子敖。子敖使而之鲁,乐正子随之来之齐也。孟子在齐,乐正子见之也。)孟子曰:“子亦来见我乎?”(孟子见其来见迟,故云亦来也。)曰:“先生何为出此言也?”(乐正子曰:先生何为非克而出此言也。)曰:“子来几日矣?”(孟子问子来几日乎?)曰:“昔者。”(克曰:昔者来至。昔者,往也。谓数日之间也。)曰:“昔者,则我出此言也,不亦宜乎?”(孟子曰:昔者来至,而今乃来,我出此言,亦其宜也。孟子重爱乐正子,欲亟见之,深思望重也。)曰:“舍馆未定。”(克曰:所止舍馆未定,故不即来也。馆,客舍。)曰:“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後求见长者’乎?”(孟子曰:子闻见长者之礼当须舍馆定乃见之乎?)曰:“克有罪。”(乐正子谢过服罪也。)

[疏]“乐正子”至“克有罪”。正义曰:此章指言尊师重道,敬贤事长,人之大纲。乐正子好善,故孟子讥之,责贤者备也。“乐正子从子敖之齐”,乐正子从子敖往齐,而见孟子。“孟子曰:子亦来见我乎”,孟子见乐正子来迟,故曰子亦来见我乎?”“曰先生何为出此言也”,乐正子问孟子,何为於我而出此言也。“曰子来几日矣”,孟子又问乐正子从子敖到齐以几日乎?“曰昔者”,乐正子曰:往日来至,若数日之间也。“曰昔者,则我出此言也,不亦宜乎”,孟子又言子到数日,而今乃来见我,则我出此言,是其宜也。“曰舍馆未定”,乐正子又曰:为客馆所止未定,故不能即来也。“曰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後求见长者乎”,孟子又言子曾闻见长者之礼,必待舍馆定然後乃见长者乎!“曰克有罪”,乐正子於是无所答,乃对孟子曰:是克有罪也。以其待舍馆定然後见,非尊师重道者也。宜孟子以此责之。

孟子谓乐正子曰:“子之从於子敖来,徒啜也。我不意子学古之道,而以啜也。”(子敖,齐之贵人右师王者也。学而不行其道,徒食饮而已,谓之啜也。乐正子本学古圣人之道,而今随从贵人,无所匡正,故言不意子但啜也。)

[疏]“孟子谓乐正子曰”至“而以啜”。正义曰:此章指言学优则仕,仕以行道,否则隐逸,啜沉浮,君子不与。是以孟子咨嗟乐正子者也。“孟子谓乐正子曰:子之从於子敖来,徒啜也。我不意子学古之道,而以啜也”者,孟子谓乐克曰:子随右师来至齐,是徒以食饮而已。我不意有如子本学古圣人之道,而且今随右师之游,而以徒为其饮食也。孟子所以言此,盖谓子敖我未尝与之学古者,而今子乃随之游,是诎道以从人之谓也。注云“子敖,齐之贵人右师王者”。正义曰:此盖以经文推而为解也。《公孙丑》篇云:“孟子为卿於齐,出吊於滕王。使盖大夫王为辅行,王朝暮见,反齐、滕之路,未尝与之言行事也。”下卷言:“公行有子之丧。右师往吊,入门,有进而与右师言者,有就右师之位而与右师言者。孟子不与右师言。右师不悦,曰:‘诸君子皆与言,孟子独不与言,是简也。’孟子闻之,曰:‘礼也,子敖以我为简,不亦异乎?’”是知为齐之贵人右师王者也。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後为大。(於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後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後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舜惧无後,故不告而娶。君子知舜告焉不得而娶,娶而告父母,礼也;舜不以告,权也:故曰犹告,与告同也。)

[疏]“孟子曰”至“君子以为犹告也”。正义曰:此章指言量其轻重,无後不可,是以大舜受尧二女,夫三不孝,蔽者所暗,至于大圣,卓然匪疑,所以垂法也。“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後为大”者,言不孝於礼有三,惟先祖无以承,後世无以继,为不孝之大者,而阿意曲从,陷亲於不义,家贫亲老,不为禄仕,特不孝之小而已。“舜以不告而娶,为无後也,君子以为犹告也”,故孟子乃言此,以谓舜受尧之二女,所以不告父母而娶,是为其无後也,告之则不得娶故也。君子於舜不告而娶,是亦言舜犹告而娶之也。以其反礼而合义,故君子以为不告犹告也。注“尧二女”。正义曰:案古史云:舜有二妃,一曰娥皇,二曰女英,并尧之女。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事皆有实。事亲、从兄,仁、义之实也。知仁、义所用而不去之,则智之实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礼义之实,节文事亲从兄,使不失其节,而文其礼敬之容,故中心乐之也。)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乐此事亲从兄,出於中心,则乐生其中矣。乐生之至,安可已也,岂能自觉足蹈节、手舞曲哉!)

[疏]“孟子曰”至“足之蹈之,手之舞之也”。正义曰:此章指言仁义之本在于孝弟,孝弟之至通于神明,况于歌舞不能自知,盖有诸中、形於外也。“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至“知斯二者弗去是也”者,孟子言仁道之本实在事亲是也,义之本实在从兄是也。以其事亲,孝也;从兄,悌也。能孝、悌,是为仁、义矣。智之本实在知事亲之孝、从兄之弟而弗去之者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言礼之本实使事亲从兄者是也。由此言之,则事亲之孝,为仁之实,凡移之於事君者,则为仁之华也。从兄之悌,为义之实,则知凡移於从长者,是为义之华也。知义为智之实,则知前识者是为智之华也。礼之实,在仁义,则威仪为礼之华也。乐之实,在仁义,则节奏为乐之华也。凡此是皆从而可知矣。“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言由仁义之实充之,至於乐则流通而不郁,日进而不已,是其乐则生,生则乌可已。乌可已,则得之於心,而形之於四体,故不知手舞足蹈之所以者也。盖当时有夷子不知一本,告子以义为外,故孟子宜以是言之,而救当时之弊者也。

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己,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也,惟舜为然。(舜不以天下将归己为乐,号泣于天。)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豫。瞽瞍豫,而天下化。瞽瞍底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舜以不顺亲意为非人子。,致也。豫,乐也。瞽瞍,顽父也。尽其孝道,而顽父致乐,使天下化之,为父子之道者定也。)

[疏]“孟子曰”至“此之谓大孝”。正义曰:此章指言以天下富贵为不若得意於亲,故能怀协顽器,豫而欣,天下化之,父子加亲,故称盛德者,必百世祀,无与比崇。“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己,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也,惟舜为然”者,孟子言天下之人皆大悦乐而将归向己,视天下悦而归己但若一草芥,不以为意者,惟大舜为能如此也。“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至“此之谓大孝”者,孟子又言人若不得事亲之道,则不可以为人;若得事亲之道,而不能顺事亲之志,故不可以为人之子。惟舜能尽其事父母之道,而瞽瞍顽へ,且亦致乐。瞽瞍既以致乐而先天下,而天下亦从而化之。瞽瞍致乐,故天下父子者亲亲之道定,此所以为舜之大孝矣。故曰此之谓大孝。注“瞽瞍顽父也”。正义曰:瞽瞍者,案孔安国《尚书》传云:“无目曰瞽。”舜父有目,不能分别好恶,故时人谓之瞽。配字曰瞍,瞍,无目之称。顽者,《左传》云:“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提高社交礼仪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提高社交礼仪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交际能力。通过社交,人们可以沟通心灵,建立深厚友谊,取得支持与帮助;通过社交,人们可以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对取得事业成功大有获益。并且社交礼仪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本书讲述了很多在社交礼仪上需要注意的方面,内容详尽,通俗易懂。
  • 铲屎君的日常

    铲屎君的日常

    家有5岁汪星人,说说铲屎君与汪星人的日常
  • 创界之戒

    创界之戒

    路飞;可恶,影天,总有一天我会搞死你的。南宫问天;哥哥,我们现在打谁呀!旋涡鸣人;天老大,为什么你总要打我呢?……天影;不是我不低调,而是我低调不起来。即不能低,那我就高死你们。天哥你在干嘛呀!一个害羞的声音说……帮你们锻炼身体呢?
  • 娜斯比亚的方舟

    娜斯比亚的方舟

    为了保护失去了双亲的妹妹,男主角林雷决定以管家的身份与身在豪门的妹妹林沐雨相依为命,两人不但要寻找双亲逝世的真相,还要面对因家族、种族等关系所造成来自各方面的攻击,以及连存在本身都是迷的十二座人工岛屿。围绕着是非之地的十二座人工岛屿所展开的阴谋论,正在悄然浮出水面。
  • 哭泣的碑文

    哭泣的碑文

    冰冷的碑,孤寂的坟,一段不为人知的爱情。诉说一个命运多曲折的女孩,鸳鸯蝴蝶死后埋藏在冰冷孤寂的碑坟下。
  • 幽灵鬼泣

    幽灵鬼泣

    一次旅游让南宫灵意外发现古堡和赵娜的冤屈,从而拯救了赵娜,却不料这只是事件的开端,鬼泣的出现让她更的迷惑起来,为了能够解开千百年三人的冤孽,他们应该何去何从呢!魔王祖神是否是真的那么难以消灭吗?月正华的出现能否成为他们的转折点吗?本书纯属虚构,请勿模仿,喜欢的朋友们赶紧推荐,收藏,点评吧,么么哒,三世坐等大家的收藏
  • 疯狂鬼变淑女(淘气小子好事坏事一火车)

    疯狂鬼变淑女(淘气小子好事坏事一火车)

    《淘气小子好事坏事一火车》系列,是一套校园幽默小说,包括《疯狂鬼变淑女》、《胆小鬼也疯狂》、《滑头鬼栽了》、《聪明鬼就是牛》四本书。作家在这四部作品里,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成功地刻画出周大齐、侯洋、李晓果、巴奇这四个小主人公的形象: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有爱心,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想助人为乐做好事,却常常把事办砸;他们好心却办了错事,闹出一个个笑话……孩子们读着这样的小说,在捧腹大笑的同时,常常能够从文字中读出自己或同伴成长的影子,产生共鸣。
  • 妖竹

    妖竹

    破竹而出的妖童,带着与生俱来的灵韵,被一个贫寒却温暖的家庭接纳。血染村庄,面对拥有灵力的冷酷刽子手,他要如何复仇?走出村庄,面对广阔的大陆和强大的修者,他又该何去何从?戚戚之世,万灵生长,世人有父母,刍狗有老犬,求我一家,心亦止悲!
  • 冷妻难宠,霸道总裁请绕道

    冷妻难宠,霸道总裁请绕道

    一夜惊变,母亲的一纸遗书非要让她嫁给陌生人。她忍,百般求着他娶她,甚至不惜偷他的户口本找人顶替结婚!差了一点点就能成功,他却说她太廉价根本不配做总裁夫人。大梦一场她选择放弃,他却蓦然回首,死缠烂打吃干抹净,女人想走?下辈子吧!
  • 异界男神:她在家里养了一条龙

    异界男神:她在家里养了一条龙

    有一天,易小凡突然向父母提出了那个经典的问题,“我是从哪里来的”。作为生物老师的易爸爸,决定用自己的方式给女儿上一堂生物课。他找来孵化箱,准备在家里孵化小鸡,结果小鸡没孵出来,却出来一条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