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38100000017

第17章

言得非得等下破不相应行。除经量部及一说部但破所余。何以故。经部得等皆是假有。如俱舍论破有部。明一说部者。既说诸法但有能诠无实所诠一切法体。故亦不立不相应行。故此说除 然要集云。此中大乘.经部共破萨婆多师者。理必不尔。岂可小乘共护法等造唯识耶。虽可与彼俱舍论中破义相似。此非共造。今此下破但依比量破。彼所立无有现量及至教量破。彼实有故。正理十三云。又此诸相岂如瓶等有现比量。或至教量证体假有。既遮实有故彼定应许生等相体是假有。第三法有理必无故。此意不许生等实有。即应定说生等假有以必不许有第三法。亦实亦假故广如彼说。由此二家现量.至教都无诚证。但可比量各为立破。故彼小乘虽引圣教。今此论主云经不说异色.心等有实体用为证不成。但比量破。于中本说此文有三。初难实有别举体相及作用因。二此定非异下合难体用。三或心心所下别难实有 西明释云。此定非异下。初量释上体用非实。次后二量重释前失。初破实有。后立假有者 此不应尔。文自立量直是破他。何须释上及重释失。既言重释。何故复言初破实有后立假有。又后二量准文破实。未是立假。但且破他。以他立云不相应行异色.心等有实体用。故今对破遮他为论。未即反成不相应假。下述正中方立假故 集云此定非异色.心.心所有实体用。许蕴摄故。如色.心等者 此与外宗作比量相违。然此比量即有过失。若别立二量各有不定。谓不相应行异色无实体用。许蕴摄故。如色异心无体量可准知。此即不定。若合立者。即法自相相违失。及法差别相违因失。自相相违云。不相应行异色.心等有实体用。许蕴摄故。如色.心等。此喻有二义。一色外无别色体。心外无别心体。二色外有别心体。心外有别色体。如色心等。言含二义。故论主取前义。外人取后义 又法差别相违量云。不相应行。定是实有。详蕴摄故。如色.心等。直言定实有体。不言异色心等。故非言显差别中收。且前云有法自相相违过者不尔。既合立量双为因.喻若外人云异色.心等有实体用。即色.心等是异法喻。许蕴摄因既于异转。是彼自成法自相相违过。何得云论主相违。论主既云定不异色.心有体。即心.色等为同法喻。因于彼转。色.心等不异色.心等有实体用。乃正同喻。是故无过。又法差别过亦不成。既云定实有许蕴摄故。心.色为喻。大乘心.色通有假实。有他不定。瓶盆等假亦蕴所摄。有共不定。不可说瓶等非蕴所摄故。以非无为复非全无。定蕴所摄。又如眼等必为他用。意含真假。成真他用名法差别。今云不相应行必定异色心等有实体用。即言中显立彼意许不相应行异色.心等有实体用。与谁为差别。又复必定不异色.心.心等有实体用。合名为法。今但别取定实有体为法差别。岂得成过。又因不定。故此分别徒设劬劳。余准可知。

言十无学法。名如疏列体。八圣支道。正见谓后得智。有宗见道超。大乘修道超。故是后智。中边论云分别支故 若尔既法轮体亦见道中何但后得 答为二解。一云诸无漏法皆名法轮。不唯八道故。于见道虽无八道亦名法轮。二云中边据显胜说在于修道。瑜伽论说在见道故。若依前解。瑜伽随转说在见道。二说任情 正思惟者。以思为体。准十地论云净觉人即谓觉者是寻。捡梵本不以寻.伺为体。如第七卷论疏辨 无嗔痴所发身.语名正语.正业。无贪所发名为正命 解脱者胜解数。智者缘无为智。余体如名 杂集第十云。十无学法依无学戒蕴。乃至智见蕴。无学正语.业.命是戒蕴。正念.正定是定蕴。正见.正思惟.精进是惠蕴。此二依自性及眷属说。正解脱是解脱蕴。正智是无学解脱智见蕴。

论亦说轮王成就七宝岂即成就他身非情。西明云。有部许尔即违自宗。外难云。大乘假得如何一立一不立。例同所破。解云非例。实得有用应通内外皆有实得。我立假得。故王成宝假亦不成非自身故 今谓此释不尔。大乘得等既是假立。通情非情自他何过。以经说有成就言故。不尔同他不能离难 问若尔殊轮可说成就。自识变故。余有情等依何假立说成就耶。答亦许变他扶尘受用故亦自识。又由业感依业假立亦复不违。

言未得已失应永不生者。未得可知。已失之法。未来应生阙缘不起。亦名已失。此定不生。得非择灭故。如易界地等已舍之法。名为已失。即许可生。此无前得。今约此类既无前得应永不起。

言若待余因得便无用者。有解心待四缘。色待二缘足得生法。何繁得起。故得无用。此破不尔。可非增上法得生起。然要集云。得非四因及生等五其理易知者。当捡俱舍引文具注 又具善恶无记得者。此中总难。过去已舍虽无后得。有法俱得。未来已失及无前得。并有俱得。难令得生亦得。然准本意。唯难不失现成前得。三性之法应顿现前。所以下云。若待余因得便无用。若难已舍及未来世缘阙不生。虽有俱得。他许无用不能生故。便成相符故难不失现成得者。此虽二说。准俱舍云。谁言此得作法生因。正理论中。唯有不失无能生因。故彼论云。由所许得是已得法不失因故。婆沙二说。正义亦唯为不失因。

论。故得于法俱为无用。二云识所变不离有情。即非情法亦不离有情。无法名离有情法。初说有得。后即无得。问既说无法即是无体。复说何法得名为离 答以彼无法假名为离。非有无体名离有情。谈无本性不约识变为无名离。

释三种成就。且法有二。一者有体。二者无体但于有法立于成就不于无法。无法无体无可成故 有法之中复有二种。一有为。二无为 且有为中复有二种。一者自识变。二者他识变 自识变中复有二种。一者种子。二者现行。种子隐而难知。所以分之为二。一种子成就。二自在成就。现行显而易了。所以总合为一。名现行成就 种子之中复有三种。一者善。二不善。三无记 善中有二。一无漏。二有漏。有漏善中复有二种。一方便。二生得。前无漏善及方便并名自在。以成就此者必于生死当得自在。又当引生必加功用方始起故即通本.始。余义准思。生得善者生便即得。因循而生。无胜功能所有种子但名生得。不善之法亦但名为种子成就。以有此法沈于生死。于解脱分无胜堪能故。虽解深密经云十地菩萨所起烦恼。胜二乘人所起无漏。彼由菩萨无漏悲智。非彼烦恼自堪能。故不名为自在成就 无记法中复有二种。一者有覆。二者无覆。有覆性者同烦恼说。无覆无记复有四种。一异熟。二威仪。三工巧。四变化。异熟无记唯种子成就。威仪.工巧各具二种。如象行鹿骤。营田织薄等。名种子成就。若象王行。鹅王步。雕文厕画等。名自在成就。加功始得非因循起故。变化无记唯自在成。必功用起故。又成此者得自在故。故瑜伽论云。若加行所生善。及一分无记增盛种子。名自在成。对法亦云。加行善法。谓世出世一切功能。一分无记。谓工巧处变化心等 故上说自识变亦通非情。有说成七宝故。若他识变准第二中。变他根尘。论自二说。第七卷中解所缘缘。亦许缘他所变之种。复说轮王成就七宝。虽他所变不得名成。自识杖变。亦可假说三种成就 然西明云。准扬论云。一诸行种子所摄相续差别性。二自在生起相续差别性。三自相生起相续差别性云。与瑜伽别。种但立一。现即分二。加行善等。名自在生起相。非加行生起。但名自相生起 今又解云。与瑜伽同。云二自在生起相续差别性者。以加行等善法种子。有胜功能起现行已而得自在名自在生起。若二现行名自相生起。以起现行名自相起。无为之法立成就者。如本疏说。又助解云。准第二云。无为有二。一依识变。二依如立。并立得不。亦有三不。答既假立得二种俱有。亦有种子自在等别。且依识变无为立得。各依彼见种子上立。种为能起无为相故。或依现见以心起时变彼相故。三差别者。方便善心变熏成种名自在成。现行心变即现成就。所余心变种子成就。不名自在。若依如立据能证说。依种即自在。现证即现行。若后得缘。即同前依识所变者说。然非择灭虽非智证。若暂伏惑得非择灭。同后得智说。若非伏惑但缘阙显。依不起种义说得彼。自在种等准性可知。

又辨于得所依之中。大小不同。如本疏述。然言二属所依。谓第八识。如毕竟得非择灭法。及佛身中邪理不生等 问既云毕竟邪理不生。应名择灭。何名非择 答若由智断毕竟不生。即名择灭。佛身邪理不由智断。但由断彼无明等故。邪理不生。如入见道。北洲等身。得非择故 又解此等现行虽复毕竟不生。种子犹在。亦障所摄。镜智生时方始种子灭。即得择灭。得属镜智。若尔镜智应能离染。如实义者镜智起时非彼所依。有漏皆舍。非作意断。不名择灭。亦不可说观察智断。非无间故。名妙觉故。若犹断染。应同无间名为等觉。既不如是。故镜智生彼等自灭得非择灭。得属镜智。然疏言属第八识。据所依王。通因果说。若在佛果即依镜智。此释亲闻故抄记也。

又辨大小得所属别。且萨婆多得有二种。一有为法得。二无为法得。若有为法得。定属所得。若所得是三性。能得亦三性。三界.九地.色.心.不相应。亦随所得判属界地等 无为得者。无为有三。如本疏判 然通漏无漏。若六行道得唯有漏。见道得唯无漏。修道通二。许于修道亦有漏断故。无学无漏。断非想惑唯无漏道。得果舍向故。舍前漏起无漏得。所得无为一向无漏。非择灭得唯是异熟无记性摄。以为.无为二有体法。若起得得属行者。以有体故。随其所应。得属所得及能得道。今此非择阙缘不生。法既不生。故不可属所不生法。非有情故。但属所依众同分也。若其非得。唯属所依众同分立。定唯异熟无记性也。然若得择灭法。犹可重生也。如退果者。若得非择。毕竟不生。以阙缘故 若依大乘。有为法得。亦同萨婆多定属所得。诸性界地。若色若心。及漏无漏种子现行。随其所应。皆随所得判属彼法。以依此等诸法之上假建立故。若择灭得。同彼有部属能得道。然唯无漏。不许六行是断道故。唯依圣道永害种子。得择灭故。又六行道唯依未至。非根本地。伏惑非断。种子在故。得非择灭 又约道起得择灭时分。大小不同。如萨婆多。苦法智忍为无间道。虽断烦恼与惑得俱。未断得绳未名得择灭。苦法智起。为解脱道方断得绳虽未缘证择灭无为。依斯解脱立择灭得。悬起于得得彼择灭。故择灭得属能得道。以苦忍智但缘苦谛而未缘灭。以此择灭是灭谛故。证此无为唯灭下智。虽灭下智。灭法智忍正无间道。亦未起得得彼无为。灭法智时断彼迷灭烦恼惑得。始得无为时方起得得。以解脱道重即证故。余皆准知 若大乘宗。苦法智忍无间道中未立择得。虽正断惑证未曾得。本断惑种。于解脱道方起得得。依斯假立择灭得故。故下云。断惑证灭期心别故。或依无间亦假立得。以证灭故。下约期心今据实得。然大乘宗苦等四谛。四谛皆有事理实三。实虽无多。依诠施设故言四也。初苦法智忍。即于苦谛事理别证。然所证如四谛无别。何不即名证于灭谛。以于灭谛事理两证未别证故。法智解脱证彼二障不生解脱。非是此位方始证真。自后诸心类此准知。此上相见拟真见道义谈四别。据实真见四谛俱时证无前后。

翻此假立不成就者。于染法中略为六对。依杂集论。若伏功能亦名不成。种子体在。亦即名成。一见修对。二世间出世对。三现行种子对。四六识七识对。五烦恼所知对。六种子习气对。初见修对者。三乘见道三界分别所有二障。随其所应。若种若现名不成就。三界修断随其所应名成不成。二乘见道随先所伏。修道烦恼断名不成。未伏不断即亦名成。非对治故。不障见故。修道准知。

二世间出世对者。世道但伏俱生迷事别头所起贪.嗔.痴.慢令不现起。名为不成。迷理及细并非所伏。即名成就。出世如前。

现行种子对者。一切现行若未生起皆名不成。若生起时即名成就。二障种子若未损伏即名为成。若已断除即名不成。若在凡位体在名成。或有伏者损伏用故亦名不成。若在二乘所知种成。菩萨随应有成不成 六七识对者。且烦恼障如二乘人在于见道。六相应惑分别不成。俱生通二。第七名成。设起果者不断七惑。修道之中八十一品随其所应有成不成。若第七惑成。断八十一方名不成。断前八十犹名为成。据有种说。若约功能世道名成。出世不成。若约菩萨六识分别见道不成。俱生名成。无超果故。在修道中第六识身见等四地永伏名为不成。已前名成。据功能说。若约种子体在名成第七我见。金刚无间名为不成。已前名成。据种子体不约用说。约用说者有成不成且略说尔 烦恼所知对者。所知之障。二乘名成。菩萨成不成。以彼二乘虽断定障。现行不起种子在故。地上菩萨二障分别。见道不成。修道俱生烦恼障种。金刚无间已前名成。不断种故。若所知障所摄。种现俱成不成。金刚无间二障种现俱名不成 种习对者。二乘习气二障俱成。不断习故。菩萨之人烦恼种子俱生名成。二障习气及所知种。名成不成。以十地中随分断故。解脱道位二障种习俱名不成。略说如是。细辨恐烦。

同类推荐
  • The Messengers

    The Messeng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六趣轮回经

    六趣轮回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上保真养生论

    太上保真养生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小窗自记

    小窗自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你若盛开,芬芳自来

    你若盛开,芬芳自来

    《你若盛开芬芳自来》以清新淡雅的笔调讲述了如何以淡然的心态面对生活,让人们学会在喧嚣中静下心来,应对繁杂的情绪,淡然面对得失,豁达应对成败,享受生活中的苦与乐,抚平都市人的烦躁与困惑,从容行走人生。作者夏云,擅长抒写人生的文学青年,颇受欢迎的情感、心灵励志作家。
  • 阴阳捕快

    阴阳捕快

    十五年前,采花大盗米石峰被处决,十五年后他借助灵异手段复活,并重现江宁,制造了一桩桩血案。这一切都操纵于一个巨大的幕后黑手,这支黑手在江宁布下了一个局,一个看似毫无破绽的迷局。江宁府捕快段一飞等人历尽屠杀和血腥,抽茧剥丝拨开层层迷雾,他们惊奇的发现,幕后黑手竟然是他……
  • 九劫帝途

    九劫帝途

    大道无边,无尽帝途,玄天三千九百界,吾只取一界,还世界无尽道途。掌生死,去七情,断六缘,大道者无穷孤寂,愿世人能活的愉快。
  • 那三年的疯狂

    那三年的疯狂

    班主任的爆炸头,奇怪的伪男,搞笑的转学生,whatwhatwhat???什么情况,为什么我的班级会有这样的奇葩?
  • 亲爱的,我独宠

    亲爱的,我独宠

    慕蜜晗遭受了一次失恋,偶遇总裁韩墨羽,和韩墨羽意外的结了婚,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快来看吧
  • 另外的世界

    另外的世界

    嗯,我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大概就是一个普通人穿越到一个其他的什么什么世界,经历了这样那样的事的故事吧。大概吧,哦,有一点可以确定,该作品会不定期更新,水平渣,望大家体谅。
  • 补汉兵志

    补汉兵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三十六门阴阳秘术

    三十六门阴阳秘术

    天地自古有灵韵,尽纳百川。望星宿,以罗盘掌握八方。晓阴阳,观天下龙脉走向。二者合一,谓之《三十六门阴阳秘术》
  • 笙歌幽 剑光寒

    笙歌幽 剑光寒

    宇文浩天,异于常人,一生被五个“寒”所包围。初出茅庐,遇见俏佳人寒影笙,与她携手天涯。身中剧毒,明知世上无药可解,又是如何得以续命?马语华,娇柔妩媚,清若百合。在二者之间,宇文浩天又是如何选择?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浩天的心已渐渐入魔。正与邪的较量,孰能成功?人性之泪,究竟能否温暖那已冰冷的心?重出江湖,与狼腾镖局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棺材里的人究竟是谁?到最后,浩天才得知,自己的身世竟然是……
  • 万道诛魔录

    万道诛魔录

    远古大地战士纵横九州海洋战士遨游四海星空战士傲视苍穹更有那传说中的神战士,脚踏九州,俯视四海,遨游苍穹,弑神戮魔。而如今,远古湮灭,唯有练气士呼啸,武者纵横遭逢惨变的少年,无意中觉醒了沉睡的血脉,大地为之颤动,四海因之而沸腾,神话随之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