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78400000004

第4章

第五乘教開合至三諸教相收。

釋曰以乘附教優劣自殊以教攝乘機心不惑是以合之為一本末鎔融開之為二為三淺深展轉開合徧收理無不盡依此亦可總判言教故知如來聖教意趣無邊不可局執故以此門通會乘教耳。

初約教者至有其五義。

釋曰示意總標也謂本末更收漸次融會從一至五亦會取諸說。

一或總為一至謂如上說。

釋曰或總為一等者謂根本枝末法輪唯是如來一大善巧攝生方便一音所演則菩提流支立一音教者不共道理或開為二者諸別教一乘直顯本法一向不共眾典之洪源故二末教謂前之四教小乘名同始教存三乘也終頓二二教明一乘由是對三顯故同前始教亦入屈曲之數則前四教皆屈曲收別教一乘方是平道此同印公平道屈曲又名究竟者一乘也普解普行故及方便者三乘也別解別行故則信行禪師以四乘為二教亦與此相順或開為三者謂一乘則是露地大白牛車三乘是臨門三車小乘是臨門所引故此正順四乘則光宅判四乘教亦有理在又梁論云如來成立正法有三種一立小乘二立三乘三立一乘第三最勝亦同此說但彼一在後此一在初耳或分為四者謂小乘同愚法約歷位無位開漸及頓故分為四總合二三以為漸教餘皆如名或散為五者如上約義正判此上會取諸師之教多順清凉有不同者文勢別故故轉義而會方見今宗從微至著曲盡幽玄統收諸說也。

二以教攝乘至此約始教(云云)。

釋曰別教一乘者十十法門逈異諸宗故同教一乘者同頓同實該收諸教故以別該同皆圓教攝絕想一乘如楞伽者是彼明五法空寂之義何者謂迷如以成名相妄想是生悟名相之本如妄便稱智則無名相妄想故云絕想唯如智矣智因如立智體亦空如假智明本來常寂故曰一乘約佛性平等為一乘者涅槃云佛性者名第一義空則是佛性中道統收真妄謂之平等一乘耳密義意一乘如八意者義見上文一乘中也。

二明三乘至菩薩道等故(云云)。

釋曰小乘中三乘者如小乘論說自有聲聞法緣覺法及佛法此中佛法但慈悲愛行等異於二乘故云始別又如律中說佛度五人已即云通佛有六然羅漢出世間又同坐等故曰終同以俱羅漢故始教中三乘者始則諦緣六度各修終則同觀性空而各證道果故云始終俱別有入寂故者定性聲聞定性緣覺也終教中三始終俱同者謂定性二乘無性闡提悉當成佛故頓教中三始終俱離者三乘本絕一性幽靈故圓教中三始終俱同者謂會三歸一開方便門示真實相同教之圓若論別教杳絕三乘故非此所說然茲一乘三乘勝劣五義皆約教而相顯故上云以乘附教優劣自殊。

三諸教相收至皆準上知之。

釋曰或唯一圓教以餘相皆盡者謂別教一乘圓融具德無別異相故具五教以攝方便者同教一乘該收諸教何以故前四教為此教之方便既圓趍一實故此攝之頓教中唯一頓教者唯是絕言故毀相泯心故云以餘相盡或具四教以攝方便者良以依言漸次為離言之先容故亦云攝熟教中或一或三者大乘之終調練既久故名熟權小同歸迴三入一故初教中或一唯一本教或二引攝愚法故小乘中唯一無可攝具但是本乘故。

二以末歸本至皆準上知之。

釋曰小乘內或五等者謂冠五教之初諸乘之首一道竪論邐迤涉入故云於後四教皆有為方便後之三教約自宗并開涉方便等義準此思之。

是諸教下至準此思之。

釋曰所明義理交絡分齊者且如一緣起之法小乘說之萬法虗偽緣會而生始教說之生法本無一切唯識終教說之識如幻夢但是一心頓教說之心寂而知圓教說之德用無邊上文以本收末以末歸本本末相濟例此而解故云準此思之。

是則諸教至無不周盡。

釋曰諸教本末句數者應成六句謂一小乘唯相二頓教唯性三法相宗相多性少四終教相少性多五空宗中非性非相六圓教中全相全性是以性相相參六句交織故云結成教網以此攝化不墜含靈故云無不周盡。

是故此經至岸此之謂也。

釋曰證上善巧法喻則大聖張大教於生死中化導人天置于涅槃譬彼魚翁張大網於海中漉取鯤魚安置岸畔故此經中法喻並舉耳。

第六教起前後至明逐機末教。

釋曰初成正覺稱性極談為眾典之洪源故云本教迹後化霑忍土漸被三根善巧隨機故稱末教。

初者謂別教至並同時顯現。

釋曰第二七日謂覺樹道成一七日中自受法樂思惟因緣行等故第二七日頓說此經表所說如其所證故不起樹王羅七處於法界故論云此示法勝故在初時及勝處說也猶如日出等者出現品云譬如日出先照須彌山等諸大高山如來應正等覺亦復如是成就無邊法界智輪常放無礙大智光明先照菩薩摩訶薩等諸大山王而彼如來大智日光不作是念我當先照菩薩大行等海印定中等者釋名如上故經云如海普現眾生身以此說名為大海菩提普印諸心行是故正覺名無量非唯智現物心亦依此智頓現萬像故賢首品云眾生形相各不同行業音聲亦無量如是一切皆能現海印三昧威神力故云同時演說等於十十法中力用更資便成主伴時因法立法必涉時法既圓通時亦無盡所以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故云該於九世十世九則每一世有三世十則不離一念則前九為別一念為總故名十世盡因陀羅者以無盡之時窮無盡之處則塵含剎土彼一一微塵既各攝無邊剎海即此剎等復有微塵彼諸塵內復有剎是則塵塵不盡剎剎無窮如帝網珠重重互入故云微細境界因果理事則十對中二對前後法門則隨宜漸次也流通舍利入般涅槃耳此等諸法既延促無礙前後際而無違故於海印定中炳然齊現故云並同時顯現若以十玄說者同時演說等同時具足相應門主伴具足主伴圓明具德門也九世十世十世隔法異成門因陀羅則因陀羅網境界門此四文具餘六義含以意取說若配八相則文具成道轉法輪入涅槃之三相據其微細每一相中皆具八相是故八相亦以備矣下文當引。

何以故卷舒至無二相故。

釋曰徵釋無礙所以也同一緣起者法界大緣圓通無礙無二相矣。

經本云至廣如經說。

釋曰於一塵中者華藏品云華藏世界所有塵一一塵中見法界寶光現佛如雲集此是如來剎自在又云如於此會見佛坐一切塵中亦復然又離世間品云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甚微細何等為十所謂在母胎中示現初發菩提心乃至灌頂地在母胎中示現住兜率天在母胎中示現處王宮在母胎中示現出家在母胎中示現苦行在母胎中示現詣道場成等正覺在母胎中示現轉法輪在母胎中示現般涅槃在神力無量差別門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在母胎中十種微細母胎一相八相皆具萬德斯圓故云於一念中。

是故依此至準以思之。

釋曰通方之說故曰普聞一時後者圓融不礙行布下句返此準以思之者約喻思法也。

二逐機末教者至一三乘二小乘。

釋曰同時者皆二七日故異處者仙苑覺場故異時者三七等別異處與上解同初義是同教故者三乘之教同彼初時表本末相濟故三乘之教會經兩處示非別教故此約化儀表示同別非論化法耳後義本末相分故者謂時處俱異隔歷不同則本末差別門也此二各有下分其權小。

初者如密迹至一時成佛。

釋曰密迹力士者此經即大寶積密迹力士會第三卷當第八為竺法護所譯七日思惟已謂法樂既畢即於鹿園正當第二七日時同處異言載斯經加以眾寶莊嚴法座揀非隔歷三乘安庠草座同教化儀言必有中也得大小等果者三乘各證不同法華同歸一實若約化法而判當于始教耳大品經即般若八部中一數轉四諦法輪者謂有三轉則示相勸修作證四諦則苦集滅道生滅四諦觀此經中既被三乘四諦之談不可一准思之餘文可解。

解云以此教至同時說也。

釋曰結引教文指定儀式也。

小乘者彌沙至同時說也。

釋曰初成道竟入三昧者則大定智悲受諸法樂當初七日乃於鹿苑顯是二七日故云亦與一乘同時。

又普曜經至同時說也。

釋曰佛與授記等者經云汝於來世當得作佛皆同一時名曰齊成雖通三乘亦攝人天等者提謂經說如來成道七日無人知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唯提謂波利此二居士明究陰陽攢龜易卜知佛成道名為樹神提謂獻麨四天王捧鉢如來受已始為提謂說世間因果此約小乘相不妨為大謂彼經文云五百賈人得受五戒先自懺悔五逆十惡謗法等罪得四大本淨五蘊本淨六塵本淨五根本淨提謂長者得不起法忍三百賈人得柔順忍二百賈人得須陀洹果四天王得柔順忍三百龍王得不起法忍自餘天等無量眾生發無上菩提心此則世間因果與得受五戒等是人天法須陀洹與諸忍無上菩提心是三乘法也。

問說時既同何故說處別耶。

釋曰時處相乖故成斯問意在答示顯出化儀。

答為約時處至須同異也。

釋曰約時表同教本末無礙故約處示別教逈異法門故。

故地論云至顯非本也。

釋曰示時處之相也或曰同時異處如來之身還有去來耶無去來耶若有去來焉得同時若無去來何經兩處答曰性普智周不動而徧時處無違也其猶澄江朗月三舟共觀南者見月千里隨南北者見月千里隨北停舟之者見月不離中流。

第二時處至時處俱別也。

釋曰時移處異漸逐機興本末差別故。

或三七日至一年同也。

釋曰或三七日後說等者法華云我始坐道場觀樹亦經行於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乃至如諸佛所說我亦隨順行思惟是事已即趣波羅奈以方便力故為五比丘說自後六七等時異者但隨眾生見聞故也。

以此等教至餘可准知。

釋曰結成前後差別隨機也。

第七決擇其意至分別其意。

釋曰此之十門正明如來化儀前後與其大疏四門屬辭引例皆同但其間開合前後之異試辨之曰前四門者一本末同時門二依本起末門三攝末歸本門四本末無礙門初門攝四彼文云始終一類各無異說然有三位一若小乘中則初度陳如後度須跋中間亦唯說小益小如四阿含經及五部律同此初門二若約三乘則始終說三通益三機如密迹經等同此第六門三若約一乘則始終唯為圓機說於圓極如華嚴等其中不通小乘復說九世該於前後更無異說同此第九第十兩門皆是華嚴但因果分二門故然此三類依於此世根性定者常聞如上一類之法故佛所演各通始終更無前後三攝末歸本門者依無量義初時說小次說中乘後時說大故法華亦云初轉四諦深密玅智雖後二時三一不同皆先小後大攝此第二第三兩門為三時指二經故四本末無礙門者謂初舉照山王之極說明非本無以垂末後顯歸大海之異流明非末無以歸本故本末交映與奪相資方為攝生之善巧矣是故通論總有五位一根本一乘如華嚴經二密意小乘三密意大乘四顯了三乘上三如深密五破異一乘如法華正攝此中第七第八兩門雖入同參別之異皆法華故兼收二三以指上三如深密故亦收後二指華嚴故也其第二依本起末門此有五類謂初為菩薩說大二為緣覺三為聲聞四為善根眾生五為邪定如出現品日照高山及三千初成喻中廣辨其相皆明先大後小約法名從本起末以於一佛乘分別說三故十八本二皆大乘出故約機各是一類之機非約一機前後大小此却攝前第六教起前後中稱法本教與逐機末教故上文疏中約此義說矣此上四門是賢首立但攝此中八門辨教起前後中二門亦成於十其有四五二門彼不攝者故清凉於四門之後傍收異義以顯玄奧更足六門五隨機不定門六顯密同時門七一時頓演門八寂寞無言門九該通三際門十重重無盡門總成於十故彼第八寂寞無言門云從初得道乃至涅槃不說一句却收此中第四第五二門何以故指經義相悉皆同故皆云彼攝者為克體相收故此義細詳方見吾祖判教化法化儀廣大周悉矣。

一或有眾至大乘者是。

釋曰從初得道迄至涅槃同此類教則初度陳如後度須跋中間亦唯說小益小如四阿含經及五部律言於此世中者揀濫也恐有執言小乘始終定者豈非定性聲聞故今云於此世中非約一人耳世間聞一類之法以容轉根器故故非定性亦非通收不定性人但要約一世一類定者耳。

二或有眾生至等說者是。

釋曰此上二門皆從小入大前門同玅智經次門同深密經故大疏云深密玅智雖復二時三一不同皆先小後大法華亦云昔於波羅奈轉四轉法輪分別說諸法五眾之生滅今復轉最玅無上法輪是則二門通有三位一密意小乘二密意大乘三顯了三乘前門具二後門具三皆攝末歸本也。

四或有眾生至為究竟者是。

釋曰謂諸菩薩以無二遣二則是以言顯法似有不二可說便是對二明不二非絕待也文殊以言遣言明無不二可說令亡言會旨竝墮言詮故屬於漸未為究竟維摩詰以無言顯理謂本自無言不須更遣方是於頓故為究竟。

五或有眾生至具足多聞等。

釋曰機性既異化儀亦殊如楞伽經說者第三經云大慧白佛言如世尊所說我從某夜得最正覺乃至某夜入般涅槃於其中間不說一字涅槃等者等大般若彼經四百二十五云我從成道已來不說一字汝亦不聞思益第三云如佛所說汝等集會當行二事若聖說法若聖默然何謂說法何謂默然答言善男子因四念處而有所說名聖說法於一切法無所憶念名聖默然斯正說時心契法理則不說也時非緘口名不說耳此上二門雖從漸入頓與頓悟之殊皆宗頓旨離言故屬第八寂寞無言門。

六或有眾生至經說者是。

釋曰始終說三通益三機如密迹力士經者經說佛初成道竟七日思惟已即於鹿苑中以眾寶等莊嚴法座廣集三乘眾為轉法輪廣益三乘眾得大小等果及大品經者經云佛初在鹿野轉四諦法輪無量眾生發聲聞心無量眾生發獨覺心無量眾生發菩提心等始終一類更無異說此亦本末同時門也。

七或有眾生至同時說者等。

釋曰本末無礙門也即是至阿含施設謂初舉山王之極說明非本無以垂末也是故至如會三歸一等謂後顯歸大海之異流明非末無以歸本故本末交映與奪相資方為攝生之善巧矣又如上所引等者亦是從本流末但闕攝末歸本故別成一義耳阿含此云教也。

八或有眾生至如作會三歸一等。

釋曰文云堪可進入別教一乘後却結云如法同教說者豈不前後相違耶答曰此乃由三乘根調諫既久故法華會三歸一故結云如法華同教以同參別以別該同故云堪可進入別教一乘此門躡前第七而來七但入同此方參別是故亦屬本末無礙門收然上二門通論總有五位一根本一乘如華嚴經二密意小乘三密意大乘四顯了三乘上三如深密五破異一乘如法華為彼所目者教義全虧故。

九或有眾生至及解行處說。

釋曰亦本來同時門中第三位若約一乘則始終唯為圓機說於圓極如華嚴等其中不通小乘故云本來不見說三乘小乘等復說九世該於前後故云自在演說無盡等此約普賢教分者謂緣起因門普賢融通境界也見聞及解行者解行生與見聞生餘義前文累釋。

十或有眾生至餘可准知。

釋曰此亦本末同時門中第三一乘位也但前門約見聞解行二生此約證入則觀果海難思因果圓融炳然齊現竝為別教一乘耳性海隨緣者謂性起一多之緣更無異事者竝為德用故是故諸教等者就此門中緣起亦成性起故難思而不可說也此上十門起亦有緒初小乘定性次迴小入大大屬於權迴權入實實通於漸迴漸入頓頓由帶漸然後頓悟幽靈未免形對三乘故列三乘定性次之遂乃會三歸同以同參別別因具足別果圓彰起意既然未審以此十門化儀對于化法五教通局如何答曰或一門而具多教則門通而教局或一教而具多門則教通而門局是以化儀約通相從始既終或無異說化法約別相指法逗機隨根悟入若約喻者化儀如醫方化法如良藥准以思之。

第八施設異相至何者十異。

釋曰標章總徵也然相依法現法既融通相非一准故曰繁多總其機要為此十門十十圓收故顯無盡便揀三乘事儀定相耳。

一者時異至及聖處說也。

釋曰若據心冥至道混一古今法界無生本亡時分今以無時之時以顯一乘三乘之時異也猶如日出喻初時先照高山喻被上機等者更等餘文謂次照黑山平原等却屬三乘之喻故此不引此示法勝者一乘殊特高玅法故在初時即第二七日及勝處說者不離覺樹稱所證而極說也。

若爾何故至一切劫等也。

釋曰若爾下躡上論文在初時勝說也思惟因緣行者據受法樂觀機而答釋也又此即是時因陀羅網等者亦通伏難恐彼難云況大經無涯之說念劫圓融何局第二七日耶故此通云耳欲明時因陀羅網之相具有十時初唯一念二盡七日三徧三際四攝同類劫五收異類劫六以念攝劫七劫念重收八異類界時九彼此相入十以本收末於此十時恒演此經又此十種隨一圓收重重無盡故云時因陀羅網等即攝一切時若前若後三乘等不爾者時劫不融故時不定故者或三七日或六七日或一年等隨見聞故。

二者處異至一切處等。

釋曰夫智窮真際能所兩亡假說依真而非國土況真非事外不壞所依以上無時之時徧非處之處故論處異要在蓮華藏界則華能含實故云藏類依中含正耳眾寶莊嚴菩提樹下者謂菩提樹摩尼為幹寶葉扶疎等則攝七處八會者謂此閻浮七處八會而周法界故攝人間三處天上四處故七晉經但有八會若約唐經則菩提場一處為能攝餘八會為所攝不動道樹徧昇六天等者六欲天也謂此舍那法界身雲無障礙故常在此處即他處故遠在他方恒住此故身不分異亦非一故同時異處一身圓滿皆全現故又此華藏世界通因陀羅等者應具十處初此閻浮二周百億三盡十方四徧塵道五通異界六該別塵七歸華藏八重攝剎九猶帝網十餘佛同此上十處共為緣起舉一全收方見重重涉入如帝網之交光故須具十方明其相矣周側諸塵同第四徧塵道也三乘等在娑婆界者謂染淨不融故或曰華藏既能重重涉入豈容娑婆在外而不融通耶答感華藏者對娑婆而現華藏感娑婆者對華藏而現娑婆雖法本融通機性優劣故也。

問若爾何故至淨土中說耶。

釋曰躡上融通而難受用也。

答彼經但至餘義准知。

釋曰彼經至受用土中分染淨也此三乘下約教相也若此華嚴下明染淨融通故不分內外之異十八種圓滿者謂如是顯示清淨佛土顯色圓滿形色圓滿分量圓滿方所圓滿因圓果滿圓滿主圓滿輔翼圓滿春屬圓滿任持圓滿事業圓滿攝益圓滿無畏圓滿住處圓滿路圓滿乘圓滿門圓滿依持圓滿。

三者主異至餘義准知。

釋曰盧舍那此云光明徧照身智二光徧照法界故亦云廣大生息十身佛者融三世間以為十身及無盡三世間謂智證覺眾生器世間此三圓融故云無盡剎說者盧舍那品云諸寶羅網相加摩演佛音聲常不絕眾生說者彼品云以一切眾生言音入佛音聲法門教化一切說者以一切法中皆出聲說法故。

四者眾異至大小二眾等。

釋曰眾異者嚴會眾也普賢等是同生眾有一諸神王眾是異生眾有三十九一一眾類各過世界微塵數等竝是道力隨緣殊形異現俯同世間現隨類生身即是生世間之身莊嚴盧舍那佛大眾法會故云及佛境界中也不同三等眾此約引攝以大引小故列二眾也。

問若爾何故至聲聞眾耶。

釋曰躡前嚴會眾唯同異二眾竝絕聲聞故異三乘及乎第九逝多林重閣會中却有聲聞豈不前後相違耶故有斯問。

答彼中初列聲聞至故作是說也。

釋曰列此聲聞但是菩薩示現有其二意一寄對顯法如聾盲者彰其絕分警餘眾故二會外所攝六千比丘者知可迴心故亦通當機但是迴心羅漢與菩薩無殊未乖列眾耳。

五者所依異至後得智出。

釋曰謂此定體包含無外德用齊彰故一乘經依此而說三乘後得智出者謂依勝流真如出根本智從根本智出後得智從後得智流出三乘十二分教或更流出大悲心於大悲心中方流聲教。

六者說異至該通等也。

釋曰此方說等者如說性起品竟十方一一各有八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菩薩同名普賢各從本國來此作證皆云我等佛所亦說此法與此不殊性起既爾餘會餘品例然故云多文多句亦皆徧等三乘等教無結通之文者蓋隨宜所談非通方之說也。

七者位異至餘如下說。

釋曰聖人之大寶曰位若無此位行無成故此有二種一行布門立位差別故云上下二圓融門一位即攝一切位故云皆齊仍一一位中攝一切位然有二門一諸位相是門則一切位是一位故十信滿處即便成佛二諸位相資門則一位中具一切位如十信中有十住乃至十地又十地云在於一地普攝一切諸地功德餘如下者行位分齊中明之。

八者行異至餘如下說。

釋曰謂隨下約位明行如東下依處顯修又一下圓融無礙三乘下漸次修證六位者前開十信後開等覺定散者入定出定之殊謂定散二善也雖狀其名非同三乘之隔歷故竝一時修如東方常入定者東方入正定也西方常供養佛者西方從定起也隱顯俱成故云亦不分身一時皆徧滿矣更無優劣者良以此宗修證一時故地前地上不分淺深之異又一行即一切行等者謂若起一普賢行時即徧一切行位一切德一切法一切處一切時一切因一切果窮盡法界具足一切涉入重重故通因陀羅網三乘地上各有分齊者前地不知後地功德何以故分破分顯故況地前者以深而況淺以斷而況伏也。

九者法門異至廣如經說。

釋曰此上所列十門法者葢以增減者為三乘之權圓彰者為一乘之實何以故謂三乘宗中以無窮為過故局增減一乘宗中宗尚無盡故談十十以顯無窮其於名相慮繁不載也。

十者事異至餘準知(第八門竟後有所詮義理矣二門成中下二卷畢十門)。

釋曰隨有舍林等者謂華香雲樹即法界之法門剎土眾生本十身之體所以逝多林重閣忽然廣博三種莊嚴園林重閣虗空也以此三種之現相答彼海會之疑問豈非法門耶故云皆是或是行位者令彼海會頓證法界故或教義等普賢文殊依此開發故而不壞其事者壞相而作非不思議故仍一一塵中皆具足法界者經云華藏世界所有塵一一塵中見法界即斯義也隨一事起皆悉如是者例餘一切也則法法皆彼此該收塵塵悉包偏互入者矣三乘但可說即空者幻有也則真如等妙有也幻有為三乘之權妙有為三乘之實並非一乘故不同此也又若以神通等者此顯示三乘果門業用故云神通暫現此如楞嚴塵含寶剎淨名芥納須彌是也非是彼法自恒如是者揀非德相法爾如然也言後有所詮義理二門成中下二卷者觀此之文則所詮差別在前應為中卷義理分齊屬後合為下卷清涼亦云約所詮辨異然賢首義分齊內第二卷中廣明由是徑山寫本海東印章皆以所詮差別居第九為中卷義理分齊居第十作下卷與夫清涼指文同于一揆若究賢首之意既以華嚴一乘標題故以一乘之義理貫其初後今之偏文從於古也近見題卷不根祖訓輙有遷移紊亂列章義門失緒得不謹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梦之岛屿vol.1

    梦之岛屿vol.1

    这是关于青春梦想的努力,我们不管结局如何,都希望《D.I.》梦岛可以一直走下去,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自己的不悔青春,如果你也有一个文学梦,加入我们吧,虽然我们的文笔还显稚嫩,虽然我们的资源还是不足,但是我们会一步步成长的,愿,成长之路,有你相伴
  • 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

    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巧夺天工 岩画(文化之美)

    巧夺天工 岩画(文化之美)

    那些埋藏在大地之下的石砖瓦砾、珠宝器物……是记载先人讯息的密码。它们静静地、默默地守候着远古的秘密,等待着后人去发现,去破译。看人类祖先是如何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的。
  • 映秀的月

    映秀的月

    《映秀的月》记述了一个美丽年轻的母亲在5?12大地震之后,从成都奔向汶川找女儿和亲人的真实经历。在通往汶川的路上,作者和沿途加入的各类寻亲的人们历经了强烈的余震和各种生死考验,虽然最终没能进入汶川,但是他们却在映秀参加了志愿者的队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遭受地震灾难的家乡父老尽自己的所能,献出自己的爱。在离开映秀的前夜,一轮上悬的明月升起来了!
  • 一嫁成名:甜心乖乖受宠

    一嫁成名:甜心乖乖受宠

    “你胸前那软绵绵的是什么东西?呵……你这个丑八怪也有胸?”“你……混蛋!”5岁,她以私生女的身份进入谭家才得以生存,并且还要扮作丑女。19岁,一次宴会她被迫卸下丑女的面具,惊艳全场,却也在那晚一夜误入他的房间,失身于他。而他,谭家独子阔少谭泽恺,生性孤傲冷僻,最恨的人就是家中的那个私生女!老死不相往来的两个人,可却在他的生日宴上突然浪漫求婚:“嫁给我吧,做我的谭太太。”可她要怎样告诉谭泽恺,其实自己就是他最恨的那个私生女外加丑八怪呢?
  • 断桥边的一抹残雪

    断桥边的一抹残雪

    女主,三流大学毕业,带着对未来的向往,步入社会。本命年的她,经历了各种不顺,成了一名花艺师,有了自己喜欢的工作。相亲路上的她,对爱情和婚姻充满希望,却又没有勇气去触碰。婚姻生活里的她,一塌糊涂,磕磕绊绊……她到底会经历什么样的爱情婚姻呢?这就要问男主了!干净帅气的他,智商高点,情商高点。年龄小点,成熟少点,听父母的多点。这是一场怎么样的姐弟恋、闪婚、裸婚呢?还是先结婚,后恋爱的!如果大家有兴趣,就关注、收藏吧!
  • 禅家龟鉴

    禅家龟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年少也疯狂

    年少也疯狂

    在万般无奈中,在庞大家族中,因为彼此的猜疑与自私,贫穷伴随着这个善良的少年逐渐成长,但是没有人知道在这样一个懦弱就要遭人欺负的村落里,活着就是为了变得强大,我在黑道和白道中一步步做着艰难的选择……
  • 邪王盛宠腹黑小娇妻

    邪王盛宠腹黑小娇妻

    前世被陷害致死来到异世,不巧放出了大魔王,好心救他一命却被缠上,被一个灵力不定的大魔王一路坑着还怎么报仇?只能帮他四处找药以求解放。却不想等凡尘事了,大魔王却又狠狠地坑了她一笔,谁来告诉她,为什么她要帮一个大魔王去对付神界的天帝?“这种杂碎,何须卿卿动手,本尊一个手指便能捏死他!”“你忘了,今天的你连我都打不过,你竟然还敢给我招惹这种凶兽我特么灭了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美女复仇记

    美女复仇记

    自然灾害夺去了她的花季年华,穿越进入一具6岁女孩的身体之时,却是在经历被狂徒强、暴的过程。复仇成为她活下去的唯一理由。在这个历史上没有的朝代,她要如何复仇呢?面对无数各怀心事,暗藏玄机的美男,她会如何选择,又如何自保呢?当她真正的面对仇人,却发现,竟是自己的亲人!她要如何抉择?好戏不断的上演,保证让亲们,爱不释手!多多支持西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