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90300000024

第24章

古来只有禅让、征诛二局,其权臣夺国则名篡弑,常相戒而不敢犯。王莽不得已,托于周公辅成王,以摄政践阼,然周公未尝有天下也。至曹魏则既欲移汉之天下,又不肯居篡弑之名,于是假禅让为攘夺。自此例一开,而晋、宋、齐、梁、北齐、后周以及陈、隋皆效之。此外尚有司马伦、桓玄之徒,亦援以为例。甚至唐高祖本以征诛起,而亦假代王之禅,朱温更以盗贼起,而亦假哀帝之禅。至曹魏创此一局,而奉为成式者且十数代,历七八百年,真所谓奸人之雄,能建非常之原者也。然其间亦有不同者。曹操立功汉朝,已加九锡,封二十郡,爵魏王,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然及身犹不敢称帝,至子丕始行禅代。(操尝云,若天命在吾,吾其为周文王乎?此可见其本志,非饰说也。又《魏书》,魏国既建,诸将皆为魏臣,独夏侯尚为汉臣,上疏不敢当不臣之礼,操曰:“区区之魏,而敢屈君为臣乎。”是操为魏王时,犹与汉臣为同列也。)司马氏三世相魏,懿已拜丞相,加九锡,不敢受。师更加黄钺,剑覆上殿,亦不敢受。昭进位相国,加九锡,封十郡,爵晋公,亦辞至十余次,晚始受晋王之命,建天子旌旗,如操故事,然及身亦未称帝。至其子炎始行禅代。及刘裕则身为晋辅而即移晋祚,自后齐、梁以下诸君莫不皆然,此又一变局也。丕代汉,封献帝为山阳公,未尝加害,直至明帝青龙二年始薨。炎代魏,封帝奂为陈留王,亦未尝加害,直至惠帝大安元年始薨。不特此也,司马师废齐王芳为邵陵公,亦至晋泰始中始薨。司马伦废惠帝,犹号为太上皇,居之于金墉城;桓玄废安帝为平固王,迁之于寻阳,又劫至江陵,亦皆未尝加害,故不久皆得返正。自刘裕篡大位而即戕故君,以后齐、梁、陈、隋、北齐、后周亦无不皆然,此又一变局也。去古日远,名义不足以相维,当曹魏假称禅让以移国统,犹仿唐、虞盛事以文其奸。及此例一开,后人即以此例为例,而并忘此例之所由仿,但谓此乃权臣易代之法,益变本而加厉焉。此固世运人心之愈趋愈险者也。(按刘裕后亦尚有循魏晋故事者。高欢在东魏,封渤海王,都督中外诸军事,进位相国录尚书事,犹力辞不受。因玉璧之败,并表解都督,其九锡殊礼乃死后追赠者。宇文泰在西魏,累加至左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师、大冢宰,封安定王不受,以安定公终其身。是尚能守臣节者。又曹操奉献帝都许,而身常在邺。高欢亦奉孝静帝都邺,而身常在晋阳,与曹操相似。司马懿父子常随魏帝在洛,宇文泰亦随西魏诸帝在长安,与司马氏相似。)今撮叙各朝禅代故事于后。

案裴松之《三国志注》引魏略,曹丕受禅时,汉帝下禅诏及册书凡三,丕皆拜表让还玺绶。李伏等劝进者一,许芝等劝进者一,司马懿等劝进者一,桓楷等劝进者一,尚书令等合词劝进者一,刘е等劝进者一,刘若等劝进者一,辅国将军等百二十人劝进者一,博士苏林等劝进者一,刘е等又劝进者一,丕皆下令辞之。最后华歆及公卿奏择日设坛,始即位。此虽一切出于假伪,然犹见其顾名思义,不敢遽受,有揖让之遗风。至司马炎既受禅,陈留王迁居于邺,以事上表,炎犹下诏曰:“陈留王志尚谦冲,每事上表,非所以优崇之也。”自后非大事皆使王官表上之。及元帝南渡,营缮宫室,尚书符下陈留王出夫,荀奕奏曰:“陈留王位在三公之上,坐在太子之右,答表曰书,赐物曰与,岂可令同夫役。”以前朝残裔而臣下犹敢为之执奏,可见是时尚有虞宾之意。案山阳公居河内,至晋时始罢督军,除其禁制,又除汉宗室禁锢,是逊位后魏仍有人监之也。(案《后汉书》,东海王强、沛王辅、东平王苍之后,至魏受禅,犹皆封为崇德侯。)陈留王逊位后,晋令山涛护送至邺,琅琊尝监守邺城,是晋于陈留王亦有监制之法,然皆未尝加害也。刘裕急于禅代,以谶文有“昌明之后,又有二王”之语,遂安帝而立恭帝,未几即令逊位。有司以诏草呈帝,帝曰:“桓玄之时,天命已改,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今日之事,固所甘心。”乃出居于秣陵宫,裕封帝为零陵王。帝常惧祸,与褚妃自煮食于床前,裕使妃兄褚淡之往视妃,妃出与相见,兵士即逾垣入,进药于帝。帝不肯饮,曰:“佛教,自杀者不得复为人身。”乃以被掩杀之。

萧道成以宋废帝无道,使王敬则结杨玉夫等弑之,迎顺帝即位。甫三年,即禅代,封顺帝为汝阴王,居丹徒宫,使人卫之。顺帝闻外有驰马声,甚惧。监者杀之,而以疾告,齐人赏之以邑。

萧衍以齐东昏无道,举兵入讨,奉和帝以号令。既围京师,东昏为黄泰平等所弑。衍入京,迎和帝至姑熟,使人假帝命以禅诏来,遂即位,封和帝为巴陵王。初欲以南海郡为巴陵国,使帝居之,因沈约言不可慕虚名而受实祸,乃遣郑伯禽进以生金。和帝曰:“我死不须金,醇酒足矣。”乃引饮一升,伯禽就而摺杀之。

陈霸先既禅代,使沈恪勒兵入宫害梁敬帝,恪辞曰:“身经事萧家来,今日不忍见如许事。”霸先乃令刘师知入,诈帝令出宫。帝觉之,绕床走,曰:“师知卖我。陈霸先反,我本不须作天子,何意见杀。”师知执帝衣,行事者加刃焉。既而报霸先曰:“事已了。”

高洋将禅代,使襄城王昶等奏魏孝静帝曰:“五行之运,迭有盛衰,请陛下法尧禅舜。”帝曰:“此事推挹已久,谨当逊位。”又曰:“若尔须作诏书。”崔︱等曰:“诏已作讫。”即进帝书之。帝乃下御座,入后宫泣别,皇后以下皆哭。帝曰:“今日不减汉献帝、常道乡公。”遂迁于司马子如宅。洋行幸常以帝自随,竟遇而崩。

宇文泰在西魏,以孝武帝宫闱无礼,使人之,而立文帝。文帝崩,立废帝。帝因泰杀元烈有怨言,泰遂废之,出居雍州廨舍,亦以崩。(《北史》不载,事见《通鉴》。)泰复立恭帝,即位三年,泰死,其从子护当国,使帝禅位于泰子觉。觉封帝为宋公,出居大司马府,寻崩。(诸书皆不载其死状,然正月封而二月即殂,盖亦非善终也。)

杨坚因周宣帝崩,郑译等矫诏使坚受遗辅政,立静帝,年八岁,坚即诛戮宇文氏。未几,亦假静帝禅诏夺其位。封帝为介国公,邑万户,上书不称表,答表不称诏,《北史》谓有其文,事竟不行。是年二月逊位,五月即殂,《周书》云《隋志》也,则亦不得其死也。

唐高祖兵入长安,立恭帝。次年亦以恭帝诏禅位,封恭帝为阝国公。至明年五月始殂,《隋书》、《北史》、《通鉴》俱不言其死状。

朱温逼唐昭宗迁洛阳,使蒋玄晖弑之,而立哀帝。帝封温爵魏王,以二十一军为魏国,备九锡。温怒不受,使人告蒋玄晖与何太后通,遂杀玄晖,弑太后。哀帝使宰相张文蔚等押传国玺、玉册、金宝、仪仗、法物至汴,劝进,温遂即位,封哀帝为济阴王,次年正月弑之。

魏晋禅代不同

曹之代汉,司马氏之代魏,其迹虽同,而势力尚有不同者。曹操自克袁尚后,键队于邺,天子所都之许昌,仅留长史国渊、王必等,先后掌丞相府事。其时献帝已三四十岁,非如冲主之可无顾虑也,然一切用人行政、兴师讨伐,皆自邺出令,莫敢有异志。司马氏辅魏,则身常在相府,与魏帝共在洛阳。无论懿专政未久,即师、昭兄弟大权已在手,且齐王芳、高贵乡公髦、常道乡公奂皆幼年继位,似可不必戒心,然师讨毋邱俭,留昭镇洛阳,及病笃,昭始赴军。师既卒,魏帝命昭统兵镇许昌,昭仍率兵归洛,不敢远在许下也。诸葛诞兵起,昭欲遣将则恐其不可信,而亲行又恐都下有变,遂奉皇太后及高贵乡公同往督军,是可见其一日不敢离城社也。尝推其故,操当汉室大坏之后,起义兵,诛暴乱,汉之臣如袁绍、吕布、刘表、陶谦等能与操为敌者,多手自削平,或死或诛,其在朝者不过如杨彪、孔融等数文臣,亦废且杀,其余列侯将帅皆操所擢用,虽前有董承、王子服、吴子兰、种辑、吴硕,后有韦晃、耿纪、金衤韦,欲匡汉害操,而皆无兵权,动辄扑灭,故安坐邺城,而朝政悉自己出。司马氏则当文帝、明帝国势方隆之日,猝遇幼主嗣位,得窃威权,其时中外臣工尚皆魏帝所用之人,内有张缉、苏铄、乐敦、刘贤等伺隙相图,外有王陵、毋邱俭、诸葛诞等相继起兵声讨,司马氏惟恃挟天子以肆其奸,一离京辇,则祸不可测,故父子三人执国柄,终不敢出国门一步,亦时势使然也。然操起兵于汉祚垂绝之后,力征经营,延汉祚者二十余年,然后代之。司马氏当魏室未衰,乘机窃权,废一帝,弑一帝,而夺其位,比之于操,其功罪不可同日语矣。

九锡文

每朝禅代之前,必先有九锡文,总叙其人之功绩,进爵封国,赐以殊礼,亦自曹操始。(案王莽篡位已先受九锡,然其文不过五百余字,非如潘勖为曹操撰文格式也。勖所撰乃仿张竦颂莽功德之奏,逐件铺张至三五千字,勖文体载正相同。)其后晋、宋、齐、梁、北齐、陈、隋皆用之。其文皆铺张典丽,为一时大著作,故各朝正史及南北史俱全载之。今作者姓名尚有可考者,操之九锡文,据裴松之《三国志注》,乃后汉尚书左丞潘勖之词也。(以后各朝九锡文,皆仿其文为式。)曹丕受禅时,以父已受九锡,故不复用,其一切诏诰皆卫觊作。(《觊传》)晋司马昭九锡文,未知何人所作,其让九锡表则阮籍之词也。(见《籍传》。)刘裕九锡文,亦不详何人所作,据《傅亮传》,谓裕征广固以后,至于受命,表策文诰皆亮所作,则九锡文必是亮笔也。萧道成九锡文,据《王俭传》,齐高为太尉,以至受禅诏册皆俭所作,则九锡文是俭笔也。萧衍九锡文,据《任传》,梁台建,禅让文诰多所作,又《沈约传》,武帝与约谋禅代,命约草其事,约即出怀中诏书,帝初无所改;又《邱迟传》,梁初劝进及殊礼皆迟文,则九锡文总不外此三人也。陈霸先九锡文,据《徐陵传》,陈受禅诏策皆陵所为,而九锡文尤美,是陵作九锡文更无疑也。高洋九锡文,据《魏收传》,则收所作也。他如司马伦亦有九锡文,伦既败,齐王ぁ疑出傅,将罪之,后检文草,非所为,乃免。(《传》)又以陆机在中书,疑九锡文、禅位诏皆机所作,遂收机,成都王颖救之,得免。(《机传》)而《邹湛传》谓赵王伦篡逆,湛子捷与机共作禅文,则九锡文必是机笔也。桓温病,求九锡文,朝廷命袁宏为文,以示王彪之,彪之叹其美,而戒勿示人,谢安又屡使改之,遂延引时日,及温死乃止。(《彪之传》)桓玄篡位,卞范之及殷仲文预撰诏策,其禅位诏范之之词也,九锡文则仲文之词也。(见《范之》、《仲文传》。)此皆见于各史列传者。至于曹丕授孙权九锡,孙权加公孙渊九锡,刘曜授石勒九锡,石弘授石虎九锡,石世授石遵九锡,苻登授乞伏乾归九锡,姚兴授谯纵九锡,其文与作者俱不可考。然亦可见当时篡乱相仍,动用殊礼,僭越冒滥,莫此为甚矣。

《汉书 武帝纪》,诸侯贡士得人者,谓之有功,乃加九锡。张晏注曰:“九锡,经无明文,《周礼》以为九命,《春秋说》有之。”臣瓒曰:“九锡备物,霸者之盛礼。”然皆不言九锡出处。据《后汉书》章怀注,谓九锡本出于《纬》书《礼含文嘉》:一曰车马,二曰衣服,三曰乐器,四曰朱户,五曰纳陛,六曰虎贲,七曰斧钺,八曰弓矢,九曰鬯。案周制本有锡命之礼,如《诗》、《左传》所载“尔圭瓒,鬯一卣,彤弓矢千”是也,《纬》书仿之而演为九耳。

一人二史各传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九轮之末世轮

    九轮之末世轮

    末日降临,道德轮丧,丧尸围城,四处散益着刺鼻的血腥味,废墟中不时传来惨叫声,好文尽在不言中
  • 青春烈火:一吻天荒

    青春烈火:一吻天荒

    青春韶华的年纪我们都曾一脚一个节拍的踏过,挥舞着双手哼着不成调的曲子,笑着走过,笑得太猛以至于忘记了那些悲欢离合,欢声笑语的年华时光。你是否为一个人的欢喜在梦中笑醒?你是否为一个人的话语在墙角哭泣?你是否已经忘记那些吵过的架分开的人?你是否也和某个人约定着一起考上一所大学?你是否也为自己喜欢的男孩一吻天荒不顾一切?让我们重回这年少轻狂的时光,重温我们的青春烈火。
  • 易烊千玺,我喜欢你

    易烊千玺,我喜欢你

    “易烊千玺,你知道吗?我好喜欢你。”(原创作品)
  • 清史稿

    清史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龙之圣者

    龙之圣者

    这是一个东方的圣者大陆,一个平凡的龙族小子,灭族的打击使他崩溃,但也是这样才让他知道了龙族的秘密,儿女情长,爱恨情仇,塑造着一个突破顶峰的龙之圣者。
  • 末世之战神再生

    末世之战神再生

    忍冬重生回了末世第三年。不同于末世第十七年的悲怆,她带来的是变数与希望。世界早已荒芜,人性几近泯灭。她曾经也渴望一世安宁,却落得如此下场。重生归来,她不再是那个受人摆布的忍冬,她要活出她自己的未来!她不会再与前世一般,不会再重蹈覆辙。这一世,她要重临巅峰!
  • 幻世:倾世之城

    幻世:倾世之城

    【文已弃】他是一名孤儿,从小身上便佩戴着一块黑色宝玉。直至一天,黑玉破碎,一道灰光闪过,他陷入了昏迷,新来后发现,自己竟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幻世!这个世界与地球完全不同,这个世界以玄力来衡量地位,而这个世界分为三层,自己来到的便是第一层……
  • 豪门溺宠,薄性老公夺心妻

    豪门溺宠,薄性老公夺心妻

    新婚夜独守空房,新婚后,她要求离婚,却被他无视羞辱。一声离婚,彻底点燃了徐之墨心中的怒火,他步步紧逼,不断的行使自己丈夫的权利,离婚?休想。突如其来的女人,促使他们只能选择离婚,季小黎闭上眼睛,步步退入车水马龙的街道,以自己唯一的本钱威胁于他。离婚和她的生命之间,他没得选,“我答应你,离婚,这下,你满意了吗?”离婚后,本以为他们从此陌路,却不想他处处纠缠,“季小黎,我现在是你的老板,你还想逃到哪里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异界战皇

    异界战皇

    地球一个普通道士,渡劫穿越到异界,开启一个传奇之旅,美女,萌宠,搞笑,热血等一网打尽。
  • 天帝说

    天帝说

    太古时代,天柱断裂,无边的黑暗之中掉落下一个不详的囚笼。亿万生灵,重演开天,朦胧的混沌深处盛开了一株奇异的藤苗。古法已逝,今法强盛,错乱的新旧天地掀开了一段神秘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