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90300000026

第26章

八王之乱

惠帝时八王之乱,《晋书》汇叙在一卷,《通鉴纪事敝拴》亦另为一条,然头绪繁多,览者不易了,今撮叙于此。武帝临崩,欲以汝南王亮(司马懿之子,武帝叔父。)与皇后父杨骏同辅政,骏匿其诏,矫令亮出镇许昌。惠帝既立,贾后檀权,杀杨骏,废杨太后,征亮入,与卫同辅政。亮与楚王玮(武帝第五子,惠帝之弟。)不协,玮谄于贾后,诬亮、有废立之谋,后乃使帝诏玮杀亮、,又坐玮以矫杀亮、之罪,即日杀玮。后益肆淫恣,废太子,(惠帝长子,非贾后生。)弑杨太后。时赵王伦在京师,(懿第九子,惠帝之叔祖。)素谄贾后,其嬖人孙秀说以太子之废人言公实与谋,宜废后以雪此声,伦从之。秀又恐太子聪明,终有疑于伦,不如待后杀太子,而废后为太子报仇,可以立功。乃使后党讽后,后果杀太子,伦遂矫诏与齐王ぁ(齐王攸之子,惠帝从弟。)率兵入宫,废后幽于金墉城,寻害之。伦自为相国、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孙秀等恃势肆横,ぁ内怀不平,秀觉之,出ぁ镇许昌。伦僭位,以惠帝为太上皇,迁于金墉。于是ぁ及河间王、(司马孚之孙,惠帝从叔,时镇长安。)成都王颖(武帝第十六子,惠帝之弟,时镇邺中。)共起兵讨伦,伦兵败,其将王舆废伦斩秀,迎惠帝复位。伦寻伏诛,颖遂还邺,ぁ入京。帝拜ぁ大司马,如宣、景辅魏故事。ぁ大权在握,沉湎酒色,不入朝,坐召百官,恣行非法。有校尉李含奔于长安,诈称有诏使河间王讨ぁ。遂上表,请废ぁ,以成都王辅政,并檄长沙王为内主。(武帝第六子,惠帝之弟。)ぁ遣兵袭,径入宫,奉帝讨斩ぁ。本以弱ぁ强,冀为ぁ所杀,而以杀之罪讨之,因废帝立颖,己为宰相,可以专政。及先杀ぁ,其计不遂,颖亦以在内,己不得遥执朝权,于是遣将张方率兵,与颖同向京师。帝又诏为大都督拒方等,连战,先胜后败。东海王越在京,(司马泰之子,惠帝从叔祖。)虑事不济,与殿中将收送金墉,为张方所杀。颖入京,寻还于邺。表颖为皇太弟,位相国,乘舆服御及宿卫兵皆迁于邺,朝政悉颖主之。左卫将军陈不平,奉帝讨颖,颖遣将石超败帝于荡阴,超遂以帝入于邺。平北将军王浚起兵讨颖,颖战败,仍拥帝还洛阳。时遣张方救颖,方遂挟帝及颖归于长安。废颖,立豫章王炽(武帝第二十五子,惠帝之弟,是为怀帝。)为皇太弟。东海王越自徐州起兵迎大驾,又命颖统兵拒之。河桥战败,越兵入关,奉惠帝还洛阳。颖窜于武关新野间,有诏捕之,为刘舆所害。亦单骑逃太白山,其故将迎入长安。有诏征为司徒,入京,途次为南阳王模所杀。惠帝崩,怀帝即位。越出讨石勒而卒。此八王始末也。

赵王伦将篡时,淮南王允(武帝子,惠帝弟。)在京师,举兵欲诛伦,为伦所杀。又吴王晏(亦武帝子。)亦助淮南王允攻伦,兵败被废。后长沙王及成都王颖相攻时,晏又为前锋都督。此二王俱不在八王之内。

晋书所记怪异

采异闻入史传,惟《晋书》及《南》、《北史》最多,而《晋书》中僭伪诸国为尤甚。刘聪时有星忽陨于平阳,视之则肉也,长三十步,广二十七步,臭闻数里,肉旁有哭声。聪后刘氏适产一蛇一虎,各害人而走,寻之,乃在陨肉之旁,哭声乃止。又豕与犬交于相国府门。豕著进贤冠,犬冠武冠带绶,豕犬并升御座,俄而斗死。聪子约死,一指犹暖,遂不殡。及苏,言见刘渊于不周山,诸王将相皆在,号曰蒙珠离国。渊谓曰:“东北有遮须夷国,无主,待汝父为之,三年当来,汝且归。”既出,道过一国,曰猗尼渠余国,引约入宫,与一皮囊,曰:“为我寄汉皇帝。刘郎后来当以小女相妻。”约归,置皮囊于几,俄而苏,几上果有皮囊,中置白玉一方,题曰:“猗尼渠余国天王敬寄遮须夷国天王,岁摄提当相见。”聪闻之曰:“如此,吾不惧死也。”至期,聪果死。刘曜时,西明门风吹折大树,一宿而变为人形,发长一尺,须眉长二寸,有敛手之状,亦有两脚,惟无目鼻,每夜有声,十日而柯条遂成大树。石虎时,太武殿所画古贤像忽变为胡,旬余,头皆缩入肩中。此数事犹可骇异,而皆出于刘、石之乱,其实事耶?抑传闻耶?刘、石之凶暴本非常,故有非常之变异以应之,理或然也。他如干宝父死,其母妒,以父所宠婢推入墓中。后十余年,宝母亡,开墓合葬,而婢伏棺如生。经日而苏,言其父常取饮食与之,在地中亦不恶。既而嫁之,生子。此事殊不可信,然宝因此作《搜神记》,自叙其事如此。若果非真,岂肯自讦其父之隐及母之妒耶?则天地之大,何所不有也。至《晋书》所载怪异尚多,固不必一一为之辨矣。

东晋多幼主

晋南渡后,惟元帝年四十二即位,简文帝年五十一即位,其余则践阼时多幼弱。明帝二十四岁,成帝五岁,康帝二十一岁,穆帝二岁,哀帝二十三岁,废帝二十一岁,孝武帝十二岁,安帝二十二岁,至恭帝即位年三十二,而国已归刘宋矣。盖运会方隆,则享国久长,生子亦早,故继体多壮年,所谓国有长君,社稷之福也。及其衰也,人主既短祚,嗣子自多幼冲,固非人力所能为矣。然东晋犹能享国八九十年,则犹赖大臣辅相之力。明帝、成帝时,有王导、庾亮、郗鉴等;康帝、穆帝时,有褚裒、庾冰、蔡谟、王彪之等;孝武时,有谢安、谢玄、桓冲等。主虽孱弱,臣尚公忠,是以国脉得以屡延。一桓温出而宗社几移,迨会稽王道子昏庸当国,元显以狂愚乱政,而渝胥及溺矣。国家所贵有树人之计也。

晋帝多兄终弟及

晋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魏政,是开国时已兄弟相继。后惠帝以太子太孙俱薨,立弟豫章王炽为皇太弟,即位,是为怀帝。成帝崩,母弟岳立,是为康帝。(皆庾后出。)哀帝崩,母弟奕立,是为废帝海西公。(皆章太妃出。)安帝崩,母弟德文立,是为恭帝。(皆陈太后出。)以后惟北齐文宣、孝昭、武成,亦兄弟递袭帝位,然孝昭废济南王而自立,武成废乐陵王而自立,非晋之依次而立也。

愍元二帝即位

晋怀帝,永嘉五年为刘曜所掳。次年,贾疋等已奉秦王邺为皇太子,都于长安,然犹未即尊位,直至永嘉七年,怀帝崩问至,始称帝,是为愍帝。愍帝,建兴四年降于刘曜。次年,元帝称晋王于建康,亦未即尊位,又明年,愍帝崩问至,始称帝。流离倾覆中,尚有不忍其君之意,可谓合乎礼之变者也。

僭伪诸君有文学

晋载记诸僭伪之君,虽非中国人,亦多有文学。刘渊少好学,习《毛诗》、《京氏易》、《马氏尚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史》、《汉》、诸子,无不综览。尝鄙隋、陆无武,绛、灌无文。一物不知,以为君子所耻。其子刘和亦好学,习《毛诗》、《左氏春秋》、郑氏《易》。和弟宣师事孙炎,沈精积思,不舍昼夜。尝读《汉书》,至《萧何》、《邓禹传》,未尝不反复咏之。刘聪幼而聪悟,博士朱纪大奇之,年十四,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工草隶,善属文,著述怀诗百余篇,赋颂五十余篇。刘曜读书,志于广览,不精思章句,亦善属文,工草隶。小时避难,从崔岳质通疑滞。既即位,立太学于长乐宫,立小学于未央宫,简民间俊秀千五百人,选朝廷宿儒教之。慕容尚经学,善天文。即位后,立东庠于旧宫,赐大臣子弟为官学生,亲自临考。自造《太上章》以代《急就》,又著《典诫》十五篇,以教胄子。慕容俊亦博观图书。后慕容宝亦善属文,崇儒学。苻坚八岁,向其祖洪请师就学,洪曰:“汝氐人,乃求学耶。”及长,博学多才艺。既即位,一月三临太学,谓躬自奖励,庶周、孔之微言不坠,诸非正道者悉屏之。自永嘉之乱,庠序无闻,至是学校渐兴。苻登长而折节,博览书传。姚兴为太子时,与范勖等讲经籍,不以兵难废业。时姜龛、于岐等皆耆儒硕德,门徒各数百人,兴听政之暇,辄引龛等讲论。姚泓博学善谈论,尤好诗咏。王尚、段章以儒术,胡义周、夏侯稚以文学,皆尝游集。于岐疾,兴亲往问疾,拜于床下。李流少好学。李庠才兼文武,曾举秀异科。沮渠蒙逊博涉群史,晓天文。赫连勃勃闻刘裕遣使来,预命皇甫徽为答书,默诵之,召裕使至前,口授舍人为书,裕见其文曰:“吾不如也。”此皆生于戎羌,以用武为急,而仍兼文学如此,人亦何可轻量哉!

九品中正

魏文帝初定九品中正之法,郡邑设小中正,州设大中正,由小中正品第人才,以上大中正;大中正核实,以上司徒;司徒再核,然后付尚书选用。此陈群所建白也。然魏武时,何夔疏言:“今草创之际,用人未详其本,是以各引其类。宜先核之乡闾,使长幼顺序,无相逾越,则贤不肖先分。”(《夔传》)杜恕亦疏言:“宜使州郡考士,必由四科,皆有事效,然后察举,试辟公府。”(《恕传》)此又在陈群之前。盖汉以来本以察举孝廉为士人入仕之路,迨日久弊生,夤缘势利,猥滥益甚。故夔等欲先清其源,专归重于乡评,以核其素行。群又密其法而差等之,固论定官才之法也。然行之吸睹,夏侯玄已谓中正干铨衡之权。(《玄传》)而晋卫亦言:“魏因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此法,粗具一时选用。其始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其余遂计资定品,惟以居位为重。”是可见法立弊生,而九品之升降尤易淆乱也。今以各史参考,乡邑清议亦时有主持公道者。如陈寿遭父丧,有疾,令婢丸药,客见之,乡党以为贬议,由是沉滞累年,张华申理之,始举孝廉。(《寿传》)阎亦西州名士,被清议,与寿皆废弃。(《何攀传》)卞粹因弟裒有门内之私,粹遂以不训见讥被废。(《卞传》)并有已服官而仍以清议升黜者。长史韩预强聘杨欣女为妻,时欣有姊丧吸董旬,张辅为中正,遂贬预以清风俗。(《辅传》)陈寿因张华奏,已官治书侍御史,以葬母洛阳,不归丧于蜀,又被贬议,由此遂废。(《寿传》)刘颂嫁女于陈矫,矫本刘氏子,出养于姑,遂姓陈氏,中正刘友讥之。(《颂传》)李含为秦王郎中令,王薨,含俟葬讫除丧,本州大中正以名义贬含,傅咸申理之,诏不许,遂割为五品。(《含传》)淮南小中正王式父没,其继母终丧,归于前夫之子,后遂合葬于前夫。卞劾之,以为犯礼害义,并劾司徒。及扬州大中正、淮南大中正,含容徇隐。诏以式付乡邑清议,废终身。(《传》)温峤已为丹阳尹,平苏峻有大功,司徒长史孔愉以峤母亡,遭乱不葬,乃下其品。(《愉传》)是已入仕者,尚须时加品定,其法非不密也。且石虎诏曰:“魏立九品之制,三年一清定之,亦人伦之明镜也。先帝黄纸再定,以为选举,今又阅三年,主者更铨论之。”是魏以来尚有三年更定之例,初非一经品定,即终身不改易,其法更未尝不详慎也。且中正内亦多有矜慎者,如刘毅告老,司徒举为青州大中正,尚书谓毅既致仕,不宜烦以碎务,石鉴等力争,乃以毅为之。铨正人流,清浊区别,其所弹贬,自亲贵者始。(《毅传》)司徒王浑奏周馥理识清正,主定九品,检括精详,褒贬允当。(《馥传》)燕国中正刘沈举霍原为二品,司徒不过,沉上书谓原隐居求志,行成名立,张华等又特奏之,乃为上品。(《李重传》、《霍原传》。)张华素重张轨,安定中正蔽其善,华为延誉,得居二品。(《轨传》)王济为太原大中正,访问者论邑人品状,至孙楚,则曰:“此人非卿所能目,吾自为之。”乃状曰:“天才英博,亮拔不群。”(《楚传》)华恒为州中正,乡人任让轻薄无行,为恒所黜。(《恒传》)韩康伯为中正,以周勰居丧废礼,脱落名教,不通其议。(《康伯传》)陈庆之子暄,以落魄嗜酒,不为中正所品,久不得调。(《庆之传》)此皆中正之秉公不挠者也。然进退人才之权,寄之于下,岂能日久无弊?晋武为公子时,以相国子当品,乡里莫敢与为辈,十二郡中正共举郑默以辈之。(《默传》)刘卞初入太学,试经当为四品,台吏访问(助中正采访之人。)欲令写黄纸一鹿车,卡不肯,访问怒言于中正,乃退为尚书令史。(《卞传》)孙秀初为郡吏,求品于乡议,王衍将不许,衍从兄戎劝品之。及秀得志,朝士有宿怨者皆诛,而戎、衍获济。(《戎传》)何劭初亡,袁粲(晋臣,非宋袁粲。)来吊,其子岐辞以疾,粲独哭而出,曰:“今年决下婢子品。”王诠曰:“岐前多罪时,尔何不下,其父新亡,便下岐品,人谓畏强易弱也。”(《何劭传》)可见是时中正所品高下,全以意为轻重。故段灼疏言,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即当途之昆弟。(《灼传》)刘毅亦疏言,高下任意,荣辱在手,用心百态,求者万端。(《毅传》)此九品之流弊见于章疏者,真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选举之弊,至此而极。然魏晋及南北朝三四百年,莫有能改之者,盖当时执权者即中正高品之人,各自顾其门户,固不肯变法,且习俗已久,自帝王以及士庶皆视为固然,而无可如何也。

六朝清谈之习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仙界书馆见闻录:阳明传

    仙界书馆见闻录:阳明传

    天神‘道’开辟下界神秘消失,第一位成仙之人来到天界后阐述自己艰辛旅程。没有过强的主角光环加身,他磨练心性,一步步跨上高手之列。儿女情长悸动人心,鬼知道作者经历了什么?
  • 守望的夏纪

    守望的夏纪

    岛树、孟瑶、北冰用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更加深入接触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少年。故事温暖而真实,生活在南方偏远小镇上的少年,虽然物质匮乏,但正是因为这些,他们依然保持着最质朴的品质,他们珍惜友谊,不故作悲伤,相互温暖,他们渴望追求个性,有着各自的理想……然而,他们却被留守在一座空城。这些少年孤独、苦闷,彼此都无法温暖,青春如荒野般敞开着……
  • 那一年我喜欢过的女孩

    那一年我喜欢过的女孩

    主要写在校园里我喜欢一个女孩,与她发生的事
  • 燕礼

    燕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掠天

    掠天

    “徒儿,为师有事,要去自己的世界一趟。”“师傅多久回来?”“具体不知,最少也是二十年吧,到时候回来为师自会找你,你自己先下山去吧。”“好。”少年看着那凭空消失的青年,脸上略微有些无奈,他的师傅,总是这么神秘……“回家吧,也不知道父亲和母亲见着我,会是何等的惊讶,毕竟七年前,他们或许都以为我死了吧!”少年喃喃自语,随即捡起一旁的方天画戟,向着山下走去。……
  • 柯南之光与暗的阴影

    柯南之光与暗的阴影

    光与暗都有阴影所以这个世界不存在真正的好与绝对的坏.光可以变成黑,暗可以变成明与君相识,与君相聚,不求长命无绝衰,只求情见天尽(作者:怎么变修真了)小星这是第三本书请多多指教,柯南四部曲的第一部
  • 寒门孤儿的商业帝国

    寒门孤儿的商业帝国

    他出身寒门,却又生于传说中的风水宝地,童稚少年,确真表现出高奇才气,从小就被家族寄予厚重的寄托与希望,历经一次次奇遇,受到一次次培育,所有的历练都是极大人生财富,长大后势道却一次比一次衰落,成功、失败,再成功、再失败,起起伏伏,朋友的背叛、亲人的离散、敌人的打压,一次又一次的算计,一个又一个圈套,令人目不暇接,防不胜防!但是………
  • 热血之兄弟传奇

    热血之兄弟传奇

    那年,我们兄弟几个凑到一起。商量着,出去走走吧,不然就被社会埋了。于是,社会上就多了这样一群人:你狂,他们比你还狂。你暴,他们比你更暴。你拽,拽是他们的代名词·····最是男儿霸气,却又有着似水柔情……真爱面前,他们至死不渝一无所有,却敢于挑战权威!经历失败,却毅然从头再来!历尽艰难,毫不退缩!万般努力,只为最终出人头地!
  • 复活的古城(上)

    复活的古城(上)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沧桑的岁月冲逝了多少陈年旧事,历史的尘埃淹没了多少远古文明,厚重的黄土尘封了多少悠久文化,古城遗迹中又隐藏了多少千古秘密,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凭着考古学者手中的铁铲,人们试图破解历史的密码。
  • 破境之永恒誓约

    破境之永恒誓约

    这是一个后神话世界,全新的修仙世界,全新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