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90300000059

第59章

唐诸帝能诗者甚多,如太宗、玄宗、文宗、宣宗,皆有御制流传于后,而尤以德宗为最。《刘太真传》谓,帝文思俊拔,每有御制,辄命朝臣毕和。今案本纪,贞元二年,宴群臣于麟德殿,赋诗一章,令群臣和。四年,赐百寮宴曲江亭,赋《重阳赐宴诗》六韵。六年,又宴曲江亭,赋《中和节赐宴诗》七韵。上巳节,又宴,赋《上巳诗》一章。九年正月,朝罢,赋《退朝观仗归营诗》。十年,曲江九日赐宴,又赋诗。十一年,赐宰臣两省供奉官宴曲江,赋诗六韵。十二年,御制《刑政箴》一首。又制《中和乐武曲》,于御殿奏之。是年仲春,赐宴麟德殿,九日,赐宴曲江,皆赋诗。十七年仲春及重阳,赐宴曲江,亦皆赋诗。十八年,九日宴马嶙山池,亦赋诗,皆命群臣属和。此见于本纪者也。贞元四年九日之宴,帝亲为诗序,令朝官和进,帝亲考其诗,以刘太真、李纾等四人为上,鲍防、于邵等四人为次,张、殷亮等二十三人为下,李晟、马燧、李泌三宰相之诗不加优劣。(见《太真传》。)韦绶在内直,帝作《黄菊歌》,顾左右曰:“不可不示韦绶。”即遣人持往,绶即附和进。(《绶传》)又尝制《宸》、《台衡》二铭赐马燧。(《燧传》)杜希全赴镇天德,献《体要》八章,多所规讽,帝制《君臣箴》赐之。(《希全传》)张建封入朝将还镇,帝赋诗饯之。(《建封传》)此皆见于列传者也。今载其数首。贞元四处《曲江赐宴诗》曰:“早衣对庭燎,躬化勤意诚。时此万机暇,适与佳节并。曲池洁寒流,芳菊舒金英。乾坤爽气澄,台殿秋光清。朝野庆年丰,高会多欢声。永怀无荒戒,良士同斯情。”其赐建封诗曰:“牧守寄所重,才贤生为时。宣风自淮甸,授钺膺藩维。入觐展遐恋,临轩慰来思。忠诚在方寸,感激陈情词。报国尔所尚,恤人予是资。欢宴不尽怀,车马当还期。谷雨将应候,行春犹未迟。勿以千里遥,而云无己知。”

褒贬前代忠奸

式闾表墓,为新朝激扬首务,所以表是非之公,新天下之耳目也。唐武德元年,诏隋高、贺若弼、薛道衡、宇文[A102]、董纯等,并抗节怀忠,陷于极刑,特赠官加谥。贞观元年,诏齐崔季舒、郭遵、封孝琰,以极言蒙难,褒叙其子孙。则不惟赠恤死者,且官其后人矣。麟德元年,又诏访周宇文孝伯子孙,授以官。此皆褒忠令典也。贞观元年,追论隋臣裴虔通手弑炀帝之罪,削爵流州。七年,又诏宇文化及、及弟智及、司马德戡、裴虔通、孟景、元礼、杨览、唐奉义、牛方裕、元敏、薛良、马举、元武达、李孝本、孝哲、张恺、许弘仁、令狐行达、席德方、李覆等弑炀帝者,其子孙并禁锢,勿得齿叙。此亦足昭瘅恶之公。然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化及等已死,锢其子孙是矣,裴虔通尚在,而徒以前代之事,不复正以诛殛,仅配流遐裔,尚不免失刑也。武后圣历元年,又追贬隋杨素子孙,不许仕京官及侍卫。

谥兼美恶

唐制,三品以上皆得请谥,而其人之贤否不同,则必核其生平以定之,盖犹存古道也。皇甫无逸官于蜀,其母卒于京。无逸奔丧归,在途而死,太常谥曰“孝”。王驳之,谓无逸赴官,不与母偕,不可称孝,乃更谥“良”。萧卒,太常谥曰“肃”,太宗以其多忌,改谥“贞褊”。裴矩卒,初谥曰“恭”,刘洎以其侈肆驳之,乃改谥“纵”。封俭卒后,奸邪事发,改谥曰“缪”。许敬宗卒,博士袁思古议,敬宗弃子荒徼,嫁女蛮落,谥曰“缪”。敬宗孙彦伯请改谥,博士王福执不可,诏尚书省更议,以既过能改为恭,乃请谥曰“恭”。(《新书》谓更谥“蔡”。)韦巨源卒,太常谥曰“昭”。李邕以其附武、韦为相,不当得美谥,虽不听而议者是之。杨炎卒,谥“肃愍”,孔驳之,改谥“平厉”。高璩卒,博士曹邺议其为相时交游丑杂,请谥为“刺”,从之。皆见各本传。是俱能存彰瘅之公,不专以美举阿人者。然其时已多请嘱失实之弊。李虞仲奏言,古者将葬请谥,今近或二三年,远或数十年方请,人殁已久,采诸传闻不可考信,取诸诔状亦多浮词。请自今凡应得谥者,前葬一月,请考功太常定谥。在京者不得过半期,在外者不得过一期,若不请者,许考功即察行谥之。(《虞仲传》)盖唐犹详慎谥法如此。后世惟赐谥者始得谥,既邀恩赐,自必其人履行无亏,故谥皆有美而无恶也。

唐追赠太子之滥

子帝而追帝其父,礼也。弟而追帝其兄,兄而追帝其弟,已属过当。如玄宗追册中宗子襄王重茂为帝,以重茂本韦后所立为帝,后退封襄王,故薨而仍以帝号还之,尚不失为厚。玄宗又以兄宪让己为太子,得立,宪薨,追赠让皇帝。肃宗以长兄琮早薨,追赠奉天皇帝。代宗以弟亻炎有功,被谗死,追赠承天皇帝。皆礼之过者,然犹有说以处此。至太子而追崇为帝,必其子即位而追帝之,如金世宗太子允恭,以子章宗即位,而谥为显宗。元世祖太子真金,以子成宗即位,而谥裕宗是也。乃唐高宗之太子弘薨,而赠孝敬皇帝,则以父而追帝其子,不经之甚矣。若追赠太子,必其曾为太子,或早薨,或不得其死,则仍复其旧称。如中宗子重润,在高宗时已立为皇太孙,后为武后杖死,神龙初赠懿德太子。宪宗立子宁为太子,薨,赠惠昭太子。文宗立子永为太子,后废,死,赠庄恪太子。此父之追赠其子也。(太宗立子承乾为太子,后废,薨,不追封。高宗立子忠为太子,后废,死,封燕王。昭宗立子德王裕为太子,后刘季述废昭立裕为帝,反正后,仍以裕为德王。)中宗立子重俊为太子,后起兵诛武三思,败死,睿宗追赠节愍太子。此以叔而赠其侄,亦以其曾为太子也。高祖立子建成为太子,太宗杀之,即位后,仍赠隐太子。高宗立子贤为太子,为武后废死,睿宗追赠章怀太子。玄宗立子瑛为太子,以谗死,肃宗仍赠太子。此以弟而赠兄,亦以其曾为太子,还其旧物也。敬宗子普,文宗时薨,赠悼怀太子。懿宗子倚,为刘季述所杀,昭宗赠恭哀太子。此以叔而赠其侄,亦以普、倚本应为太子,特以年幼未得立,而还其旧物,尚不失为厚也。至未为太子而死后追赠者,如玄宗子琬,薨,赠靖恭太子;代宗子邈,薨,赠昭靖太子;宣宗子汉,薨,赠靖怀太子。此则其人本不应为太子,而殁以太子之号荣之,已不免紊于礼,然此犹父之赠其子,于名分尚顺也。若玄宗赠弟申王为惠庄太子,岐王范为惠文太子,薛王业为惠宣太子。此三王者,将以为睿宗之太子耶,则睿宗自有太子宪,(睿宗在武后时为帝,先立宪,后玄宗平内难,宪让玄宗为太子。)继又以玄宗为太子。此三王初未身为太子,则加以大国荣封可矣。太子之称,究属以子继父而言,非同官爵之可加赠也,而以施于未为太子之弟,转似下侪于己子之列,此则苟欲以追崇见其友爱,而不知转失礼甚矣。后穆宗子凑,文宗时以谗死,文宗赠怀懿太子。穆宗已有太子敬宗为帝,凑未为太子也,而文宗以从兄赠之为太子,亦同此失。(顾宁人《日知录》内但举秦文公太子卒,赐谥为公,及代宗追谥弟承天皇帝二事,尚未备。)

帝号标后谥

以帝号标后谥,乃范蔚宗《后汉书》追书之例,非当日本制也。光武阴后本谥“烈”,以光武谥合之,故曰“光烈”。明帝马后本谥“德”,以明帝谥合之,故曰“明德”。章帝窦后之称“章德”,和帝邓后之称“和熹”,安帝阎后之称“安思”,桓帝窦后之称“桓思”,炅帝何后之称“炅思”,献帝曹后之称“献穆”,皆仿此。其桓帝梁后谥“懿献”二字,不便合帝谥并称,则曰桓帝懿献梁皇后,此可以见范史牵合之书法也。后世不察,乃遂于皇后定谥时,即系以帝号。如唐高祖崩,合帝谥曰太穆神皇后。文德皇后崩,始谥“文德”,及太宗崩,合谥曰文德圣皇后,是反以夫从妇矣。睿宗窦后之谥,太常初谥曰“大昭成”,或援范史例,谓宜引“圣真”冠谥,以单言配之,应曰“圣昭”,或“睿成”,以双方配之,应曰“大圣昭成”,或“圣真昭成”。(以睿宗谥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故也。)谓此后汉“光烈”等谥例,且本朝“太穆”、“文德”故事也。太常驳之曰:“蔚宗以帝号标后谥,是史家记事体,妇人非必与夫同也。入庙称后,义系于夫,在庙称太,义系于子。文母生号也,文王谥也,周公岂以夫从妇乎。《后汉书》不可为据。”诏曰:“可。”(俱见《皇后传》。)

《后汉书 皇后纪论》曰:“汉世皇后无谥,皆因帝谥以为称。中兴明帝始建‘光烈’之称,其后定以德配,故马、窦二后俱称‘德’焉。蔡邕始追正和熹之谥,其安思、顺烈以下皆依而加焉。”案蔡邕《谥议》曰:“汉世母氏无谥,至明帝始建‘光烈’之称。自是转因帝号加之以‘德’,上下优劣,混为一体,殊非礼制,谥法有功安人曰同,帝后一体,礼亦宜同。大行皇太后谥宜为‘和熹’。”据此则后之有专谥,始于明帝之谥阴后,继成于蔡邕之谥邓后。又案魏道武追谥先世皇后,皆无本谥。《北史 后妃传序》云,皆从帝谥为皇后谥。今案如神元皇后窦氏、桓皇后惟氏、平文皇后王氏之类是也,神元、桓、平文皆帝谥也,其皇后无本谥,故即从帝之谥也。至道武以后,则后自有谥,如道武宣穆皇后刘氏、明元昭哀皇后姚氏是也。“道武”、“明元”,帝谥也,“宣穆”、“昭哀”,后谥也,其曰道武宣穆及明元昭哀者,亦史家追书之例,以帝号标后谥也。

皇后哀册尊称

德宗昭德皇后薨,侍郎李纾撰册文,曰“大行皇后”。帝以为不典,命学士吴通元为之,又云“咨后王氏”。议者亦以为非。宜如贞观中岑文本撰文德皇后谥册,曰“皇后长孙氏”。(《旧唐书》)

葬变礼

招魂而葬,本起于东汉。光武姊元,为邓晨妻,起兵时元被害,后晨封侯,卒,帝追尊姊为公主,招其魂与晨合葬,此招魂葬之始也。唐中宗和思赵皇后,先为武后幽死,莫知瘗所。中宗崩,议者以韦后得罪,不宜葬,乃追谥赵为皇后,欲行招魂葬之礼。博士彭景直上言,古无招魂之礼,不可备棺椁,宜据《汉书 郊祀志》葬黄帝衣冠于桥山故事,以皇后衤韦衣于陵所寝宫,招魂置衣于魂舆,以太牢告祭,迁衣于寝宫,覆以夷衾而葬焉,从之。睿宗刘后、窦后,亦皆为武后所杀,莫知瘗所,后亦招魂葬之,盖亦仿赵后例也。然古不墓祭,惟以立主于庙为重。盖魂气归于天,体魄归于地,招魂而葬,是欲以归天之魂使之入地,理难强通。即葬衣冠而必先招魂于衣冠,然后葬之,是仍欲使魂入地也。既莫知瘗所,似不必复设葬之虚礼,但奉主庙可耳。案晋东海王越殁于项,其丧柩为石勒所焚,妃裴氏渡江归于元帝,欲招魂葬越。博士傅纯曰:“圣人制礼,设冢椁以藏形,事之以凶,主庙祧以安神,事之以吉。送形而往,迎精而反,此墓庙之大分,形神之异制也。室庙、寝庙,祭非一处,所以广求神之道,而独不祭于墓,非神之所处也。”遂诏不许。是晋人已有定议矣。

代宗沈后(德宗之母)陷贼,不知存亡。德宗即位,屡求不获。至宪宗时,群臣请仿晋庾蔚之议,寻求三年之后,又俟中寿而服之。乃以是年九月发哀,先令造衤韦衣一副,择日代宗陵。此亦无于礼者之礼也。案《晋书 李胤传》,胤祖繁避公孙度之命,浮海不知所终。胤父信追求积年不获,欲行丧又恐父尚存,有邻人与父同岁者死,乃以是时行丧。后因徐邈劝娶妻,既生子,遂绝房室。此亦一故事。《南史 沈洙传》,建康令沈孝轨门生牒称,主人父炅柩在周,主人奉使关右,因欲迎丧,久而未返。今月晦即是再期,主人弟息应以是月末除炅,抑或应待主人还除炅。江德藻云,礼久而不葬,惟主丧者不除,其余各终月数而除,此家内有事未得葬者耳。孝轨既在异域,虽迎丧而无还期,诸弟若遂不除,则永绝婚嫁,宜咨沈洙。洙议曰:“礼有正,有从宜,《礼小记》之文,礼之正也。但魏氏东关之役,失亡尸骨,葬礼无期,议者以为无终身之丧,故制使除服。晋氏丧乱,或死于北庭,无从迎柩,故又申明其制。今孝轨丧还未有定期,在此者应除服。若丧柩得还,别行改葬之礼。”《礼记》云,改葬之礼服缌。不忍无服送至亲也。

谥后于庙

顺宗王皇后崩,太常进谥,公卿欲告天地宗庙,礼院奏曰:“案《礼 曾子问》,古者天子称天以诔之。皇后之谥则读于庙。《江都集礼》亦曰谥皇后于庙,又曰皇后无外事,无为于郊也。准礼贱不诔贵,子不爵母,所以必谥于庙者,宜受成于祖也。故天子谥于郊,后妃谥于庙。”从之。

两太后并称

文宗即位时,敬宗母王太后尚在,而文宗自有母萧太后,乃号敬宗母曰宝历太后。又以两太后难于分别,乃诏以宫名别之,宝历太后居义安宫,称义安太后。后武宗即位,文宗母萧太后尚在,徙居积庆殿,乃称积庆太后。

皇太后不葬

穆宗久葬,其妃韦氏生武宗,亦已久亡,武宗立,欲以母葬于穆宗之光陵。宰臣奏,神道安于静,光陵葬已二十年,不可更穿,太后所葬之福陵亦崇筑已久,不宜徙,请但奉主庙穆宗,从之。

同类推荐
  • 广义法门经

    广义法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毛诗指说

    毛诗指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弘明集

    弘明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日本乞师记

    日本乞师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海槎余录

    海槎余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男神宠妻:偷吻101次

    男神宠妻:偷吻101次

    人前人后,暗恋她十年,再次重逢,她是娱乐圈的影后,他是娱乐圈的影帝,只想与她相伴一生,却发现她已为他人人妻,三年后,他与她牵手一起步入婚姻殿堂,“此生非你不娶。”“此生非你不可。”——男神宠妻:偷吻101次
  • 感悟智慧:历练人生的心灵鸡汤

    感悟智慧:历练人生的心灵鸡汤

    岁月推动着年华,伴着流水的脚步走过春夏秋冬。有一位先哲曾经说过:“我们能不能被一些东西感动得流泪,是检验我们心灵是否健全的PH试纸。”当你孤寂,彷徨,甚至绝望时,阅读一些感动的文字,能让你重新找回自己。当我内心烦躁时,我会放飞自己的思绪,去追寻那早已逝去的往事……
  •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的智慧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的智慧

    本书运用古代案例解读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是中华民族智慧宝库中的经典,并称为世界军事史上的“双璧”。《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兵书。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兵书。全书脉络清晰、结构严谨。不仅是一部不朽的军事着作,而且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作品,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 恋爱百分百:校草的宠爱

    恋爱百分百:校草的宠爱

    被妈妈“抛弃”后,竟然无语无辜的住进校草家,而且校草爸妈都很喜欢白清诺。“啊,你可不可以不要看鬼片啊,声音很恐怖啊!”“那我不看了……我们一起睡。”“滚蛋!”一场恋爱悄悄的开始了。QQ:1753614860
  • 变性少年

    变性少年

    一个不良少年误打误撞被一些变异生物做了变性手术,之后沦落了生不如死的生活,接连不断的困难来到他(她)的身边。他(她)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但是,一个突如其来的人,改变了他的一切。
  • 斯泰尔斯庄园奇案

    斯泰尔斯庄园奇案

    本书构思十分精巧,情节曲折离奇,往往使人感到异峰突起,天外飞来,却又丝丝入扣,合情合理。波洛严谨的逻辑推理,使案情分析令人信服,并能引人入胜。复杂的悬念布局,紧扣读者的心弦,让人不由自主随着书中的主人公观察、探索、分析和判断案件的发展,甚至还会误入“歧途”;而结局又出人意料,但偏偏论证确凿。
  • 迁徙的修行者

    迁徙的修行者

    杨初一意外进入到了一个叫做十方界的地方,又意外成为了长生学院的一枚新生。走在莫名其妙的修行路上,杨初一约过和尚、养过萝莉,偶尔还会谈一曲琴音、吟一首好湿,额,好诗!是的,这里是十方界,我这里修行,随红尘浮动!
  • 神州争锋

    神州争锋

    神州大地,正道五府、魔教三宗,正邪相争不休,争锋剑出世,将一名少年的命运引入这盛世洪流……
  • 弑风吟雪传
  • The Turn of the Screw

    The Turn of the Screw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