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45800000010

第10章 风华正茂(8)

张笃庆对蒲松龄的“神仙”之称还不止一次,另一次来自诗情画意的夜游。康熙四年(1665)秋天一个夜晚,张笃庆及其弟张锡庆、张履庆,与蒲松龄、李尧臣泛舟昆仑山旁的西溪。“西溪”即淄川西门外的孝妇河。清风习习,水波涟漪,一望无际的天上挂着一轮皎洁的明月。轻舟穿过,片片荷花溅落在秀才们的衣襟上,小船惊起几只水鸟,孤零零落在沙汀上。远望昆仑山,黑苍苍一片。张笃庆派人到堤头沽来美酒,与蒲松龄、李尧臣饮酒赋诗。风轻舟快,小船在清流漂来漂去,秀才们兴尽归来,月亮已落,菱歌亦歇,唯见白浪冲激石岸。张笃庆有《同留仙、希梅及锡、履两弟月夜乏舟西溪,分韵得“洲”字》三首,其中一首:

清霜又到白洲,愁病惟我载酒游。

鸥鹭梦寒江蓼晚,芙蓉花落碧天秋。

苧衣云冷千岩下,桂櫂风轻两岸头。

自是神仙人不识,同舟李郎本风流。

最后两句写张笃庆对两位挚友的认识,“李郎”是李尧臣,“蒲兄”没直接说出,而是说“自是神仙人不识”。魏晋时期有游仙诗,蒲松龄因为写神仙题材小说给挚友张笃庆留下“神仙”印象。

那么,是什么事情给张笃庆造成蒲松龄是“神仙”的印象?

是因为蒲松龄写了有关神仙的小说。

在各种《聊斋志异》版本都排在卷一第六篇的《画壁》最具资格。

第四节 确立为人要则——王永印家坐馆

本章内容与前一章后半段同步。蒲松龄青年时代,有段相对优裕的塾师生涯,对其创作有较重要影响,这就是康熙四年(1665)开始,蒲松龄到王永印家做其子侄的老师。王家在淄川城里、王村、苏李村都有住宅,苏李村是其老宅。

一 王永印其人

王永印,字八垓,其原名应为“永荫”,因其兄弟名字都带“荫”字。其父王所须,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举人,授南皮知县,后升应州知州,卒于任所。王所须有三个儿子做官:王鼎荫,字六符,顺治三年(1646)进士,曾任职北直东安知县;王昌荫,字七襄,明崇祯十年(1637)进士,曾巡按山西,提督北直学政;王新荫,顺治五年六年(1648—1649)联捷武科,任怀来卫守备。王永印是贡生。这位富家翁和穷秀才蒲松龄成为肝胆相照的挚友,友谊维系半个世纪。王永印是何等样人?蒲松龄的《寄王八垓》《为八垓王公八十大寿序》描写相当传神:

香山酒客延高龄,七十颜色如儿婴。

昔日倔强犹不减,对客豪饮能千觥。

我性疏狂君磊落,相逢不觉肝胆倾。

王公八垓,夙世仙人,志趋豪上,昔与余垂髫相戏,每见其肝胆廓落,辄已倾倒。虽生于华胄,而文章词赋,英迈不群……家虽落,固不贫:田数顷可耕,楼阁数架可栖,子孙可给指使,岁十余酿可供酣饮……公自飓风骇浪中来,其视世之调调刁刁者,秋蝇之过耳,无所动吾心,故以亦无所动吾气,以享修龄,所谓人事,非天命也……

前一首诗与后一篇序相隔十年,蒲松龄都在王家坐馆。前诗是王永印七十岁时写的,后序是王永印八十大寿时写的。前首诗描绘王永印七十高龄却身体健康、心情愉快、面如婴儿,仍像年轻时那样倔强豪饮。后一篇序传达更多信息:其一,蒲松龄与王永印相识于“垂髫”。蒲松龄还是十来岁童生时,就与王永印相识,且为其豪迈性情而倾倒。其二,王永印屡遭家难,这家难是什么?父亲死于任所、兄弟扶枢还乡?战乱中宅第被占被抢?王家兄弟罢官、出事,甚至被杀?都应算他遇到的不幸。其三,王永印是性情中人,文学中人,虽没有功名,却颇有才气和豪气,光明磊落,喜欢喝点儿小酒,率性而为,不拘小节。因为他见过世面,经过家难,承受能力很强,小打小闹的变故骚扰不到他。其四,王家的家境相比于王所须在世时虽已走下坡路,但仍有几百亩地收租,家中楼阁连亘,酒肉不缺。

蒲松龄“垂髫”即和年近四十的王永印相识并带崇拜之情,六十岁再给王永印祝贺八十大寿,时间跨度半个世纪,称他们终生挚友不为过。

蒲松龄在王家坐馆,苏李村离蒲家庄约二十五公里,蒲松龄得住在馆东家,因而有了与王永印风雨之夕挑灯饮酒聊天畅谈的机会。王永印把蒲松龄当作有才气的读书人、知心朋友看待,绝对不像《闹馆》里的馆东礼之用,将家庭教师当奴隶。这段时间蒲松龄心情较愉快,而且,到既有文化又较阔绰的缙绅之家坐馆,给蒲松龄增加不少见识。

王永印家坐馆能对蒲松龄写作产生影响的,主要是:

给王家子弟写《为人要则》;

替王永印代笔《与程县公书札》;

写作聊斋小曲;

爱情婚姻话题;

奇异突兀的《鬼哭》;

与时局相关的话题。

二 为人要则

《为人要则》是应王永印要求撰写的“命题作文”,前有小序:

王八垓兄有感于世情之薄,命十二题属余为文,以教子弟,亦见其忧患之心也,遂率撰之。

《为人要则》分正心、立身、劝善、徙义、急难、救过、重信、轻利、纳益、远损、释怨、戒戏,凡十二题。

蒲松龄认为,人生在世,首先要卓然自树,于仇怨之丛,立得身牢;于风波之中,立得脚定。交往则皆正人,所为则皆正事。这种立身牢的人,才值得人爱重。他具体阐发孟子“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的话:人与禽兽的区别,在于人有“正气”,丧失正气的人,便奸盗邪生,乃至骨肉相残,同室操戈。众人视之如盗贼,这样的人“尚得为人乎哉”?

他把择友、交友看作人生十分重要的事。“不视人而视其友”,有好友朝夕相处,可言道义,读诗书,讲孝悌忠信,济困扶危,弃淫佚而习勤苦(“劝善”)。因此,人应当弃饮博酒徒之友,就道义之士(“徙义”)。朋友之间,须恪守道义,不辞劳,不避怨,生死不二。“平居可与共道德,缓急可与共患难。其人在,我扶其困危;其人不在,我抚其儿孙”(“急难”)。除困窘时互相扶持外,蒲松龄认为朋友要成为诤友、良友,对迷于声色的朋友,忠告善道,不可隔岸观火,不关痛痒,更不应阿谀唯诺,以取容悦(“救过”)。

蒲松龄主张,一个人要在社会上受人尊重,必须加强道德修养,要重信,重季路之一言。要轻利,不要因小利计算锱铢。受人之利,没齿不忘,与人之利,漠然处之。要谦虚自重,对一切劝善规过的忠言要言听计从(“纳益”)。对一切奇技淫巧,赌博游荡,无赖之徒,避而远之(“远损”)。对乡里故旧间的鹅鸭之争、睚眦之恨,平心静气,息事宁人(“释怨”)。朋友之间,以道义为重,戒嘲骂喧阗,鄙俚取笑之语。“不惟交道可全,亦免祸之一端也”(“戒戏”)。

《为人要则》以格言形式写给弟子们,以利于他们学习。蒲松龄自己正是这样做的。《聊斋文集》保留数篇对好友如王甡、孙蕙直言进谏的“诤文”。我们还可以把《为人要则》看作蒲松龄创作的“主题揭示”。《聊斋志异》和俚曲正是按照这样的道德标准,塑造心目中美好的形象,鞭挞不齿于人类的败类。这些道德当然是从孔孟之道出发,却包含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社会生活中所宝爱的美好品德,用现在的话说,是传达正能量。

我们不妨按图索骥,甚至带点儿胶柱鼓瑟,从《聊斋志异》寻找与《为人要则》有明显联系的篇章:

首当其冲的是在任何《聊斋志异》版本皆占首篇的《考城隍》。海涅曾说:“诗人总是按照自己的肖像来创造他的人物。”《考城隍》的主人公,是蒲松龄按照“为人要则”要求,按照“自己的肖像”创造出来的理想人物。小说中写:其姐夫的祖父宋焘病死,参加冥世考试,因写出有见解的文章,被派作城隍。他申诉“老母七旬,奉养无人,请得终其天年,唯听录用”。冥王检查生死簿,其母还有九年阳寿。“今推仁孝之心,给假九年。及期当复相召。”九年后宋焘果然死了。《考城隍》写阴司按照“德、才、仁、孝”选拔人才、录用官员,表现的是蒲松龄本人的期望。

《王成》是个懒汉致富的故事。懒汉岂能致富?因为讲信义守道德。王成捡到一股金钏,不贪财,等失者来取,结果等来祖父的情人,成为帮他从懒汉迈向小本经营致富的狐祖母。王成在旅店丢了银子,不怨店主,结果店主成为帮他用一只小鹌鹑换来六百两银子的幕后诸葛亮。

讴歌友情的《王六郎》。水鬼王六郎和渔翁许某因爱喝酒成了朋友,王六郎不忍心看代自己做鬼的女人丢下孩子,宁可继续做鬼,因此感动上帝,任命他做城隍。许某跋山涉水看望已成神的故友,嘱咐王六郎善待百姓。蒲松龄用他们的故事讽刺一旦做了高官就不再理当年“戴笠之人”的势利眼。

调侃教育“造孽者”的《仙人岛》《辛十四娘》。以“中原才子”自居的王勉来到远离人世的仙人岛,炫耀自己的“冠军之作”,受到世外仙女的尖刻嘲笑,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改过自新。喜欢跟人生口舌之争的冯生,娶狐女辛十四娘后恶习不改,与贵公子楚某争论短长,结果被陷害入狱,差点儿被杀头,幸亏“室有仙人”,帮他跳出囹圄。

教训轻薄者的《瞳人语》。长安名士方栋行为轻佻,尾随美女,被灰尘迷目,眼睛长了厚厚一层膜,什么也看不到。念佛悔过一年多,有只眼睛复明。这很有哲理:对轻薄好色者的惩罚,就是让他眼睛瞎了。

……

这些篇章是不是写于王家坐馆时期,并无确证,但它们的思想意蕴,与蒲松龄为王家子弟写的《为人要则》一脉相承。

话又说回来,天才作家蒲松龄果真完全按《为人要则》写小说,《聊斋志异》岂不成了新二十四孝或新烈女传?作家天马行空的想象如何展开?丰富多彩的人生画面如何绘制?逾越封建道德的爱情故事如何产生?所以,更确切地说,《为人要则》是给《聊斋志异》提供一条为人底线。因为,虽然现实永远是创作的土壤,是想象的源泉,却绝对不能将小说家的创作,特别是天才小说家的创作当成客观世界的简单拼凑,当成现实生活的忠实剪裁。因为小说家总会从人生发现新的东西,予以提升,达到质的飞跃。聊斋最擅长写神鬼狐妖,它们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然而却比现实真实存在的人更深刻、更有哲理、更有诗意,也更重要。

三 代王八垓与程县公

程县公何许人?据乾隆《淄川县志》:“程观颐,字我生。山海卫人,进士,(康熙)三年任,五年劾去。”

在王永印家坐馆,替王永印处理来往书信成了蒲松龄的“内务”之一。《代王八垓与程县公》是篇激扬文字的“反贪檄”:

里甲之事,丁地少者,难于应役,原银少者,难于当差,故邑中里甲,至有逃散殆尽者。其初由一二人开自便之端,而其后之夤缘尤效者,非尽得己,势有所不能支耳……故黠者纷纷如鸟兽散。若孙某则准归“忠五”矣,王某则准归“丰泉”矣,生不自揣,欲援两家之例,老父母不允归里,乃赐併甲。老父母只知肉糜之可餍饱,不知蝼蝈之为公私也。盖不併则七岁一差,併后则年年应役,不併则各甲当各甲之差,併后则一家应全里之役,其害尚可言哉?即不肯推孙、王之例,使之移重就轻,何遂以朝三暮四相愚也?过里之举,生既不得蒙恩,併甲之旨,生亦不能从命,惟仍守故辙,按甲当差。其能当者当之,不能者,其谴责之惟命,赦宥之惟命,并于生无与也。此非一家私议,愿老父母平气听之。

里甲制度是清朝保证朝廷赋税如期完成的制度,当时不仅平民百姓要纳各种苛捐杂税,富户也难逃横征暴敛之苦。故有些担任里甲之职的富户干脆弃家出逃,《狐谐》里的万福就是为逃里甲之役从博兴跑到济南。面对这种情况,知县如何办?并甲。让没跑的承担更多责任、花费更多金钱。王永印就摊上这“美差”,要较平常数倍付出。“孙某”和“王某”能幸运地不受此害,自然少不了孔方兄保护。王永印向知县要求“过里”,被程知县拒绝,就让蒲松龄代写这封信。这封以当地士绅名义写给“灭门知县”的《代王八垓与程县公》,写得毫不客气,有点儿像“爱的美敦书”,虽然没直接指出程知县劣行,但“老父母只知肉糜之可餍饱,不知蝼蝈之为公私”,“以朝三暮四相愚”,讥刺入骨。信末宣布:我就不听你这一套,想整我,你只管整!何况这事牵涉朝廷公器,根本不是什么个人恩怨!王永印能对知县持如此强硬的态度,自然因为王家是县官惹不起的士绅之家。也因为蒲松龄疾恶如仇的个性,才能将一封普通书信写成刺贪刺虐的妙文。

这封书信起到什么效果?不得而知。蒲松龄康熙四年(1665)到王永印家坐馆,康熙五年(1666),程知县就被罢官。至于程知县是否因为得罪了王永印等这样的“巨室”才罢官,无史料可证。

由这封书信可以联想:在王永印家坐馆,做王永印的兼职秘书,让蒲松龄了解不少缙绅之家和官场内幕。对穷秀才蒲松龄来说,坐馆是为谋生路不得不抛家舍业、为糊口而耘人田,对作家蒲松龄来说,却成了难得的开拓视野、搜集写作素材的机会。人生双刃剑就是如此。

四 聊斋小曲

十六世纪时,时调小曲在民间流传很广,【山坡羊】、【银纽丝】、【耍孩儿】、【罗江怨】、【打枣杆】,不分南北,不论老少,家传户诵。内容以情曲为主。这种时调小曲,是不受格律所限的诗歌形式。蒲松龄在王家坐馆期间也写了些小曲。

聊斋小曲国内多散佚不存。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医生平井雅尾在淄川购得些“蒲松龄遗墨”,其中聊斋小曲达百首之多。尽管平井雅尾声明他的收藏得自天山阁主人王敬铸,而王敬铸手中确实有珍贵的聊斋抄本。实际上平井雅尾的藏品既有珍贵手稿、抄本,也有故意作伪、糊弄日本人的赝品。这些玉石共存的“聊斋遗稿”,由某日本企业家高价收买,捐赠庆应义塾大学。前野直彬教授日文版《蒲松龄传》引用了庆应义塾大学收藏的部分聊斋小曲。一九八〇年,日本汉学家藤田祐贤教授访问山东大学时,曾向笔者提供过聊斋小曲的目录。一九九二年马振方教授日本访学,带回聊斋小曲复制件,将考证成果写进《聊斋遗文七种》。

同类推荐
  • 光新之路

    光新之路

    本书是自传性质的回忆录。该书以纪实的笔法,记述了主人公雷光新从一个来自甘肃农村的青年成长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再由一名军人逐步成长为一位优秀企业家的艰难历程,充分体现出主人公作为一名军人的坚强意志和作风,体现出浓浓的乡情、亲情和战友情,对于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和一般群众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 默克尔传:创造德国奇迹的女人

    默克尔传:创造德国奇迹的女人

    默克尔是一个谜。她在世界政坛呼风唤雨,举足轻重,但人们对她的过去、她的内心几乎一无所知。这个女人很少透露关于自己的信息。她在民主德国的过去,她突然迅速地攀上德国权力顶峰的内幕,一概讳莫如深。默克尔的人生经历和从政生涯如同一部悬疑电影。她总是出人意料地转变立场,在对手的阵营里猛冲,让人措手不及;她采取多种策略和战术,一次次赢得德国选民的信赖与支持;必要时,她会毫不犹豫地为权力而献身。本书是通往默克尔世界的一次旅行,为您解开德国“铁娘子”身上的斯芬克斯之谜……
  • 明朝一哥王阳明

    明朝一哥王阳明

    在汲取中外王学研究的基础上,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将王阳明几起几落的人生历程娓娓道来,力图全景式地展现阳明先生荡气回肠的一生。作者不止步于写一本通俗历史人物传记,而是举重若轻地将阳明心学的三大命题“心即理”、“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的形成、发展贯穿其中,使心学思想的脉络有迹可循。
  • 中国古代皇帝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皇帝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的皇帝,不管是雄才大略的“英主”,也不管是一辈子嘴边流着哈拉子的白痴;不管是草菅人命的暴君;也不管是弱如绵羊的傀儡,当他们一坐上“龙椅”,他们就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头子”,是“万乘之尊”,“家天下”的封建格局就决定了他们具有生杀予夺的至高无上权力!本书从秦始皇起,至溥仪止,涵括中国的全部皇帝的传记。每个皇帝独立成传,每篇既带有浓厚的传记色彩,也不乏神奇的趣闻、生动的细节。而每传(主要是大传)前的一段议论性文字,即是编撰者力求用现代人的眼光审视历史,以新的价值观念评判历史人物之所为,相信对读者是有所裨益的。
  • 穿过爱情的漫长旅程:萧红传

    穿过爱情的漫长旅程:萧红传

    离乱的时代,演绎着一曲人世悲歌;火热的青春,谱写着一段爱情传奇。——它的主人公,名叫萧红。作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萧红有着惊采绝艳的才华,也有着坎坷流离的爱情,无论是她的文还是她的情,都是值得后人一再品味、一再忆及的传奇。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亦玉堂稿

    亦玉堂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琉璃梦子风之地狱无门

    琉璃梦子风之地狱无门

    你有没有,莫名其妙地被一个人恨上?那种恨意,来的强烈而汹涌。你有没有,被报复的莫名其妙,被打击的全身无力反抗?那种无助,悲伤而痛苦?你有没有,一个竹马爱你如生命,却躲不过命运的捉弄,惨淡分手?纵然情深,奈何缘浅。她从来不知道的是,他的底线,只有她。其它的,都可以为了她改变。前世种种,因果循环。地狱无门,执念成空。
  • 盛世危情:征服亿万赌王

    盛世危情:征服亿万赌王

    为救亲人,她闯入了“大世界”赌场,挑衅了上海滩赫赫有名的赌王——荣家四爷,荣琛。“跟我赌?五万大洋的筹码,你有?”男人眯起眼睛打量一身寒酸的她。“没有。我赌命。”顾小贝的表情视死如归。“赌命?凭什么认为你的命值五万大洋?”男人嘴角泛起嘲讽的冷意。“我命贱,不值钱!但荣四爷的命绝对是万金难抵!难道四爷怕输给我?”一场没有赢家的豪赌,她输了自由,他却输了爱情。三十年代初的上海滩,华灯未灭,战火已起。
  • 虚拟现实之末日余生

    虚拟现实之末日余生

    如果虚拟世界能够完全模拟现实,那么生活在虚拟世界中又有什么问题呢?如果靠着游戏能够生活下去,何必再日日过着看人脸色的生活!丢下笔拿起武器!忘掉现实的不愉快,加入到《末日余生》的世界中来!
  • 眸上天

    眸上天

    这是一颗由人类及各种族凶兽共同生存的星球,该星球以元力的修炼为主旋律。主角棠小生自出生就因天赋惊人而触及宇宙外的禁忌,从而被至强大能封印修炼资质及五感。且看棠小生在亲情,友情,爱情下冲破封印,战世界最强者,闯荡星系,最终探寻至外宇宙的秘密。PS:简介是餐前小碟,正文才是大餐,请君细观。
  • 错过Miss

    错过Miss

    一个花季少女在阴差阳错遇见了高智商“大叔”,可正当少女爱上“大叔”以后“大叔”又消失了......ps:现在很多小说华而不实,我只想用我的世界观来写一本小说
  • 神女别走:我错了

    神女别走:我错了

    他和她在想带相遇,在古代别离,等他回过头,却发现风景依旧,佳人不在.....
  • 我为道友锻神器

    我为道友锻神器

    号称帝都第一名打的易水寒,真名云寒,每天过着日入百万的生活,某天游戏更新,发现自己穿越至了游戏里面,修为从零开始,但是锻造的熟练度还在。由此开启了开挂修仙之旅。“这位道友,我看你骨骼惊奇,天资聪慧,我这里有把神器,见你我有缘,我就卖给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