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76400000059

第59章

後正顯中十句。初一句總。餘句別。總云得此等者。總顯偏加由得此定。餘無此定。故不得。如。言法如是者。無有得此定不得者。如善惡因苦樂果等。別中九句。准論得定法有二種。一本願所起。謂金剛藏宿願成就現前故。二三昧身攝。功德有八種。前四自利。後四利他。一善淨深心者。因淨也深心。趣菩薩地盡清淨故。深心者。謂信樂至極。即是一切善法根本因故。二善淨智輪者。輪是圓滿義。此智淨也。謂趣菩薩地盡脩位真如觀。內智圓滿。普照法界。如日輪光遍世界故。三善積集助並者。身轉淨也。謂生生輪勝善行圓滿故。四善脩治所作者。心調伏淨也。謂善斷煩惱習故。五念其無量法器者。聞攝淨也。謂堪能受持一切如來所說祕密法故。六知其清淨信解者。通淨也。謂得勝通自在故。七得無錯謬總持者。辨才淨也。謂善知陀羅尼門。巧說法義。於一一字。中攝無量名句字身。前後無違故。論中舉悉曇初音攝一切書字數說等喻此總持者。至脫月第三請處。當廣分別。八法界智印善印者。離慢淨也。謂真智教授不異故。論主引教配前四句自利因云。一精進因。二不忘因。三勢因力。四彼不染因。配後四句利他因云。一斷疑因。二敬重因。三轉法理因。謂法若壞時。假餘尊法誦持故。四教授出離因。可知。

第三身加中。一十方佛者。顯加所為十方同故。二各由者。顯法界身此彼體用非即非離不離本處而摩此故。三右手者。表加所說皆稱順故。四摩頂者。表授與力至心頂故。

第四起分中二。先牒前。後金剛下正顯。顯有四義須起。一三昧事說。謂受加竟故。二得勝力加堪說法故。三說法時至故。四定無言說故從定起也。

第五本分中三。一明六決定以彰地。二佛子何等下標列地名。三佛子我不見下顯地要勝。

初中二。先總。後無雜下別。何故此中不待請說。若不自說眾則不知出定說法為不說法。又復不知欲說何法。是故自說十地名體。歎勝令請。總中二。先告眾。後諸菩薩下正顯。言願善決定者。願是初地中說發菩提心。即此本分中願。簡地前願。故云決定。決定即是證智真實。是故決定即是善。善即是決定。依地持說決定有三。一種性地決定為佛種故。二解行決定能發心故。三初地已上決定證智故。今是第三也。後別中六。一不雜者是觀相善決定。謂真如觀一味相故。此即正體緣如境智一味不帶相觀。故云不雜。二不可見者。真實善決定。謂非一切世間境界。出世間故。此即超世可壞法。故名真實。三廣大如法界者。是勝善決定。論中兩解。先別釋廣大二字。後合釋二字。前中以真如法界有廣大二義。此證真之智亦然。故云廣大如法界。一法界體大包含平等不增減故。故云大法界。故二法界用廣能令一切眾生厭生死求涅槃故。云一切佛根本故。後合釋二字中二。先約訓釋字義異名一體。以顯合釋。後引例證成。前中謂法界有大義。此大即廣。廣即大故。此智亦爾。故云廣大如法界。勝及以高字。訓義皆然。訓釋道理法爾如是。後引例證成中三。一引法界大真如觀勝。諸凡夫二乘智等淨法法爾故。此大真如觀等大字。亦得名廣名勝等。以此名法爾如是通故。二引法界大方便集地。謂說大乘法。此中大字。亦同前。通廣勝等爾如是。三引法界大白法界善法此大字。亦同前。通廣勝等法爾如是。是故廣大或同。皆言復者。於一所證法界中。具三義故也。四究竟如虗空盡未來際者。是因善決定。此有二種。一成無常愛果因。此因如虗空。生諸色。色不盡故。二常果因。得涅槃道故。謂由此智。脩起一切波羅蜜行故。成報化身因。對治一切惑障盡故。成涅槃因。經宗報化。豈無常乎。隨彼於報化身愛無常者。所現影像。故作是說。彼是誰耶。謂凡夫二乘及大乘權教根器。所以知愛彼聞有為無為非即非離不信愛故。聞四智菩提有為無漏。生歡喜故。見佛久住不能生於難遭想故。見佛入滅。便生悲感戀善根故。不爾世親造論違經。依空生色。色雖不盡。非不生滅。真智證會法性之色本非有生。故亦不滅。取其無盡少分為喻。則可然矣。遠法師云。諸佛菩薩得大涅槃。不捨世間是無常愛隨世生滅。故曰無常。大悲作用理是可樂。名為愛果。二種涅槃是其常果。釋曰。此解但會化身隨世生滅。而未會報身也。五遍一切佛剎救護一切眾生者。是大善決定。謂隨順作利益他行。即次前常果因善是即悲之智故。雖得涅槃。非一向住。前無常愛果因善與此行是即智之悲。雖得菩提。亦非一向住。既其俱是非一向住故。此二文亦得互言爾。其非一向住言。乍謂俱住。不如云不住生死不住涅槃。斯言無濫。六為一切諸佛所護入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智地者。是不怯弱善決定。謂入大地菩薩證佛無漏聖性之分佛無分別智明所照故。名諸佛護。由此護故。名入三世諸佛智地。即復由此入佛智地。得諸佛護故不怯弱。

第二標列地名中四。一寄問發起。二佛子菩薩摩訶薩智地下。舉數歎勝。三何等下依數列名。四佛子此菩薩下結名顯勝。歎勝者。以此地是成佛根本故。三世諸佛及今同說。三依數列中二。先牒前起後。後一者下正顯。顯中依十地論等。略釋其相。初歡喜者。論云成就無上自利利他行。初證聖處。多生歡喜故。此有三義。一二利創成。二真理初證。三聖位新得。遂本期心。故多喜也。二離垢者。謂離能起悞心犯戒煩惱垢。清淨戒具足故。此亦三義。一離悞起犯戒惑。二離悞起犯戒業。三離悞犯戒果。謂具淨戒故。三發光者。論經名明。成唯識云。成就勝定大法總持發妙慧光。名發光地。十地論云隨聞思脩。照法顯現。故名明地。依成唯識。有三義。依十地論。有二義。謂三慧是能照明。所聞等法是所照明。合一明名也。四焰慧者。不妄煩惱薪智火能燒故。此唯一義。謂根本智火燒前地所起聞持慢障故。問餘地豈亦不有燒惑薪邪。

答各依一相。不可例難。若准下文。更有一義。謂上彼智法明摩尼寶光明中放阿含光明。入無量法門義。光明智處。普照示現見故。此地釋名為焰。此約後得安立教說。五難勝者。得出世間智方便善巧。能度難度故。此有二義。一得出世智者。緣真智也。二方便善巧者。緣俗智也。能度難度者。度由達也。即正智了真時達俗。後得了俗時違真。真俗二智行相交徹。非即非離。於斯難達。而能達故。餘莫難勝。故名難勝。莊嚴論云此地有二難。一勸化眾生心無惱難。二生不從化心無惱難。此菩薩能退二難。於難得勝。故名難勝。問豈不餘地亦有難度能度及退二難。答望前此勝。望後此初故。六現前者。般若彼羅蜜行有間大智現前故。此唯一義。謂摩訶般若證真行相。有間現前。非如七地已上常現前故。七遠行者。善脩無相行。功用究竟。能過世間二乘出世間道故。此有二義。一此地善脩離有無相行故。云善脩無相行。此釋行字也。二功用究竟等釋遠字。於中三義。一功用至極後邊故云究竟。二望前三地起隨有行相同世間。今此望彼為己超過故。云能過世間。三望四五六地。脩道品諦觀緣起相。同二乘出世間位。今此過彼故。云能過二乘出世間道故。八不動者。報行純熟。無相無間故。此有三義對劣顯勝。一勝前功用故。云報行純熟。謂智任運起。不待加行。如報所得。純熟現前。二勝前有相行故云無相。三勝前有間斷故云無間。即此無間通於二行。無功用行無間故。非功用所動也。無相行無間故。非相所動也。九善慧者。無[得-彳]力說法成熟利他行故。此有二義。一德。二位。前中二。謂一此菩薩成熟四無[得-彳]解智。善能說法。名為善慧。二即由此善說法故成熟利他。名善慧也。十法雲者。得大法身具足自在故。此亦二義。一能受諸佛雲雨說法。名大法身。二能雨法雨。無限量故。名大法身。後位者此菩薩因位究竟受佛智職。具足自在。勝前菩薩故。論云如是受法王位。猶如太子於諸王子而得自在。若廣分別。具如別章。四結名顯勝者。以地是成佛根本。准前可知。

第三顯地要勝中三。初標舉同說。謂但是佛土無問報化必說此法。說此為令機渴仰故。二何以故徵。意云地前教亦是說菩提行。何唯顯此為要勝故。三此是下釋。於中二。先總釋。後所謂下重明。前中兩句。上句云此是菩薩等者。謂菩提行法雖通地前。然此於彼。是其最上。下句云亦是等者。謂非但此能親生佛果。望前最上。亦是證相大乘。超彼教相。此能顯彼趣無分別。故曰清淨光明法門。後重明中二。先所謂分別業者。再明前地前教相大乘故。論云顯示世間智所知故。後佛子此處不可思議所謂諸菩薩隨證智。再明前證相大乘故。論云顯示出世問智故。

第六請分中二。先明金剛藏說已嘿然待三家五請。後爾時金剛藏菩薩觀察十方下。明請說儀畢剛藏許說示說分齊。

前中三。一請說所因。二是時下眾起疑念。三解脫月菩薩知眾下正顯請詞。

初中二。先牒前說名。後嘿然下彰不解釋。論云何故嘿然。欲令大眾渴仰請。說故。復增菩薩尊敬法故。此句應云復何須請此略故也。

二眾疑念中二。先顯聞名不聞釋起念所因。後作是下正明疑念。於中兩說。一云何因者。內因也。謂剛藏但知名不知義故不釋耶。何緣者外緣也。謂聽法眾不堪聞故不釋耶。二云何因者。謂因何說名耶。何緣者。緣何不釋義耶。

三正請中三。初明解脫月請。二爾時諸大菩薩下。明大眾請。三爾時世尊下明諸佛同於光明雲網臺中以頌勸說。問此說十地正是答前第二會初所問。何故此中乃問耶。

答此中但為說名。不釋生疑。致請非更別問。問何故脫月先請。答論云彼眾上首故。餘問則亂眾調伏故。何故偈請。少字攝多義故。諸讚歎者。多以偈頌故。

就初解月請中三。一騰眾疑請。二爾時解脫月聞是下歎眾重請。三爾時解脫月菩薩重問下歎法重請。初中二。先脫月請。後爾時大智下剛藏答。前中二。先標請所因。謂知眾心念。後何故下正顯。顯中五頌。大意顯示說聽無過應說。於中分二。初兩頌讚德徵嘿。後三頌讚德請說。前中初頌明說者淨覺無過。後頌明聽者無過。

前中二。謂上兩字及下兩句徵嘿中間淨等八字讚德。德中二。先歎有說因。後功德具下歎離諸過。前中論云何故唯歎淨覺。淨覺是說因故。覺觀是口言行既有淨覺。何故不說。故云何故淨覺人等。問二禪已上尚無尋伺。八地已上無思成事。何故剛藏有尋伺耶。

答二禪已上無尋伺者。是地法無。非永無也。八地已上無有思者。顯無加行純無分別。非無任運無分別思。不爾佛果十八不共無不擇捨意業智導皆非有故。擇捨是慧意業。業是意俱思故。歎淨覺有二種。一攝對治。二離諸過。前中二種。一對治雜覺。二對治雜覺因。憶想分別故。雜是不淨。即執之異名。因法執有人執故。人執但名雜。法執名雜覺因。即是其不淨尋伺。金剛藏。先具念處生空觀。對治凡夫常等四例雜覺故。真如無相智法空觀。對治二乘無常等四雜倒覺因故。故云念智。具翻彼。即讚淨覺也。後功德等者。顯離諸過則不能說。既離過則能說。何故不說。離過有三。一具無嗔貪善根功德故。離嗔嫉他勝己及貪惜法不說之過。二具精進善根功德故。前說十地名離懈怠不說過。三前不待請說地名故。有樂說辨力功德故。離不樂說過。既具諸功德。不應不能說。上來歎能說者無過竟。

後頌約聽者無過。徵讚中。論云此歎同法決定。同法即是同生眾。簡末後兩頌彼異生眾故。決定之言。明有根器異。第三頌彼但欲樂故。

就初頌中分二。上半歎德。下半徵嘿。前中決定者。於此法中一向信故。勇猛者。能為法不惜身命等故。無怯弱者。堪聞深法無所畏故。一切減言通其三處。下半可知。若依論經。再釋稍別。彼經第二句云。菩薩大名稱。論釋云決定者。黠慧明了故。決定有三種。一上決定願大菩提故。二名聞決定他善敬重故。三攝受決定彼說者善知故。偈言菩薩故。大名稱故。說地名故。如次三句應知。後三頌歎德請中。初頌顯有欲樂故。論云前雖有決定堪受法器。心不欲聞。亦不說。謂有欲無根。雖樂聞聞不能解。若有根無欲。聞時雖解然不樂。今既根具足。願為分別。請意如是。文中二。上三句歎德。下一句請說。前中上二句歎有欲。下一句歎具二智。前中論云有阿含決定。非證決定。有非現前決定。無現前決定。如是決定。法器不滿足故。不能聽受者。謂此眾有證相大乘宿根現欲。正能聽受十地妙義。願為分別。現前是欲。非現前是根。互闘不能聽。如前頌釋。餘文可知。下句歎具二智云。其心無怯弱者。論經云佛子智無畏。今此心言即攝彼智智心所故。或此心言即是彼智智心法故。論云智有二種。一證法故。二現受故。釋曰。此眾皆根本後得二種智故。聞此地義。能受能證故。願分別。上來歎聞法眾德請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末世迷惘

    末世迷惘

    灾难最终还是降临到了全球.丧尸潮的爆发,虫兽的异变,植物的崛起.人性,道德,秩序,法则,一夜之间全部瓦解。面对种种困难,阴三到底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 情到水穷处

    情到水穷处

    三年前,他和她是校园最佳情侣,三年后,她只是他情人之其一。青春为爱时,莫离:“阿昱,遇上你是我的缘,我很庆幸遇见你,爱上你,我一定不会离开你。”当情到水穷时,莫离:“阿昱,遇见你是我的缘,更是我的劫,逃不掉,躲不过。”当爱已背叛命名,穷途末路,至死方休,终将何去何从!?唐昱:“阿离,你可知道,就算已是末路,爱你已是我一生的宿命。”
  • 对不起:我不该不爱你

    对不起:我不该不爱你

    从小就相识夏千落这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就是嫁给慕斯辰,但是比起夏千落的这个愿望她更希望慕斯辰幸福,十八岁那年夏千落打算和慕斯辰告白时,慕斯辰牵着一个女人来到夏千落的面前告诉她,这是他一生最爱的女人,他可以为她付出一切。这句话从那时开始狠狠印在夏千落心中……三年后夏千落从国外回来,,,,从此她因为他事业的跌落嫁给一她不爱的人,因为他的一生最爱眼睛失明把眼角膜给她,因为她的一生最爱有危险不顾自己的安全去救她,,,最后的最后那个她永远沉睡不起…………《对不起:我该不爱你》
  • 凯千之龙妃凤舞

    凯千之龙妃凤舞

    “只傻这一次。。。。。。这一辈子,就这一次。不顾后果,不计付出,只这一次。我心甘情愿傻到底。”
  • 呓梦传

    呓梦传

    龙珠守护逝去,龙子被杀,龙魂流落凡人世界再寻命运,完成自己的使命。
  • 独衣堂

    独衣堂

    我欲天下贼人灭,灭?笑话,天下贼人怎会不抓自灭?而我就是解决你们贼人的工具,万古山洞一枝梅。
  • 刘备霸三国

    刘备霸三国

    五虎上将?恩,一起出来吧!吕布、典韦....哪个做保镖?这猛将多了也不是个事情啊!
  • 瓢泉吟稿

    瓢泉吟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战灵王者

    战灵王者

    这里没有绚丽的魔法,没有磅礴的斗气,没有玄妙的道术,有的只是和战灵一直战斗下的情谊,不胜则战,战之必胜的精神,扫尽天下不平,荡除天下罪恶,战灵师之使命。
  • 全能杀手:王牌校草太大牌

    全能杀手:王牌校草太大牌

    “顾暮烟!你那么固执所以才姓顾的吗!”“那你是因为像黑夜才姓夜的吗!夜千殇!”“喂!宣墨宸,你看,漫天的流星雨,就是我们哦!”“为什么这么说?”“你看,宣墨宸的“宸”,就是深蓝的天空下的星星,千逸的“千”就是数以千计,深蓝的天空下数以千计的星星,不就是流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