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21100000009

第9章

阳明经上篇 【凡外邪初入阳明地界,未离太阳净尽者,谓之太阳阳明,列于此篇。】

【喻昌曰:伤寒之证,无如太阳一经,风寒参错,表里差殊,难于辨认。昌分三篇,先列鄙语以引其端,后随仲景原文,阐其立言精意,俾学者得其门而入,庶足以窥其富美也。而阳明一经之病,治之尤难。盖胃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之大源,多气多血之冲,乃吉凶死生所攸关,仲景着论精详,后人读之愦愦,今僭为《尚论》,请得而要言之也。夫阳明者胃也,阳明以胃实为正,胃实则皆下证也。然阳明之邪,其来路则繇太阳。凡阳明证见八九,而太阳证有一二未罢,即从太阳而不从阳明,可汗而不可下也,其去路则趋少阳。凡阳明证纵见八九,而少阳证略见一二,即从少阳而不从阳明,汗下两不可用也。惟风寒之邪,已离太阳,未入少阳,恰好在阳明界内之时,用药亟为攻下,则涣然冰释而不再传他经,津液元气,两无亏损,何快如之!此等机会,间不容发。庸愚无识,妄守颛门,必俟七日传经已尽,方敢言下,纵不危殆,而津液元气所丧滋多矣。况太阳一经,早有十余日不解者,若不辨经而但计日,其误下仍在太阳。至阳明二三日内,即显下证,反以计日,当面错过;及阳明已趋少阳,又以计日妄行攻下,乃至少阳复转阳明,更全不识其证,以致热邪在胃,烁尽津液,轻者重而重者死矣,所关顾不巨耶!谨将阳明之证,亦比太阳之例,分为三篇,俾观者了无疑惑,斯临病不致差误耳。其太阳与阳明两经各半谓之合病,两经连串谓之并病,另自名篇于三阳经后,不在比例。此乃邪入阳明,而太阳将尽未尽之证也。】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注仲景此二条之文,前条云风未解,后条即不云寒未解者,互文也。前条云宜发汗,后条云发汗则愈者,亦互文也。盖外邪初入阳明,用桂枝汤解肌,则风邪仍从卫分出矣;用麻黄汤发汗,则寒邪仍从营分出矣。营分之邪深于卫分,且从外出而愈,则卫分更不待言矣。论中每用互文处,其妙义大率若此。】

阳明病,能食者为中风,不能食者为中寒。

【注风则伤卫,寒则伤营,一定之理。是则足三阳经,太阳行身之背,阳明行身之前,少阳行身之侧,皆可言营卫受邪,何仲景于阳明经,但以能食不能食分风寒,而不以营卫分风寒耶?盖营卫交会于中焦,论其分出之名,则营为水谷之精气,卫为水谷之悍气;论其同出之源,混然一气,何繇分其孰为营孰为卫哉?惟风为阳,阳能消谷,故能食;寒为阴,阴不能消谷,故不能食。以此而辨风寒之邪,庶几确然有据耳。仲景析义之精若此,如习矣不察者何?】

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也;汗出多者,为太过。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

【注阳微者,中风之脉,阳微缓也。阳实者,伤寒之脉,阳紧实也。阳绝即亡津液之互辞。仲景每于亡津液者,悉名无阳。本文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甚明。注家认作汗多而阳亡于外大谬。按伤寒发太阳膀胱经之汗,即当顾虑阳气,以膀胱主气化故也。发阳明胃经之汗,即当顾虑阴津,以胃中藏津液故也。所以阳明多有热越之证,谓胃中津液,随热而尽越于外,汗出不止耳。然则阳明证不论中风伤寒,脉微脉实,汗出少而邪将自解,汗出多则阴津易致竭绝,医者可不谨持其柄,而用重剂发汗以劫人之津液耶?观仲景于太阳发汗之重剂,以青龙名之,可见亢旱得之则为甘霖,若淫雨用之则沉灶产蛙,伤禾害稼,有载胥及溺已耳。此阳明所以有桂枝、麻黄汤证,而无大青龙汤证也。噫!微矣哉!】

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注以此辨阳明中风之外证,正兼太阳也。】

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注以此辨阳明中风之里证。按此属正阳阳明可下者,当置中篇,以全文不便分割,读者识之可也。】

问曰:病有一日得之,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

【注以此辨阳明伤寒之外证,正兼太阳也。】

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注以此辨阳明伤寒之里证。按此属正阳阳明可下者。已上八条,见仲景于太阳传入阳明之证,其辨认之法,即少变太阳之定例矣。盖太阳有营卫之两路,风则伤卫,寒则伤营,而阳明则营卫难以辨别,辨之全借于脉与证。风邪之脉,传至阳明则缓去而迟在;寒邪之脉,传至阳明则紧去而浮在。风邪之脉轻高而上前者,风邪本微,殊无内向之意,虽汗出少而不为过也。寒邪之脉已至于实,则将去太阳而成可下之证,故发其汗太多反为过也。至其辨证则以能食不能食为谛,盖阳邪能化谷,阴邪不能化谷之义也。又设四问以辨风寒之在表在里,而定汗下之权衡,何其明且尽耶?繇是推之,病已传经,而太阳邪有未尽,其用桂枝、麻黄二汤,即当狭小其制,不可使太过明矣。太阳邪已尽,其用承气诸汤,即当竭蹶从事,不可使不及又明矣。或问:经言一脉分为二病,谓营卫不同也,是则十二经脉中,以营卫之故,分为二十四病矣,乃仲景于阳明一经,独以能食不能食分营卫,至于少阳以后,更不申营卫之辨,其义何居?答曰:明哉问也!道之原也。叔和以后,诸贤俱有未彻,果识各经皆有营卫,曷为将仲景少阳经之文,编入太阳经中乎?后人更添蛇足,谓邪至阳明,则已过营卫,无复可言。果尔则邪至少阳与三阴,其过营卫不更远乎?《灵枢》谓营气起于中焦,卫气起于下焦,而行至中焦,胃中正是营卫所趋之源,混然未分,而外入之风寒,自难辨别也。至于少阳以下诸经,《内经》明有一脉分为二病之旨,仲景可以不赘。况始先中卫,其传经必不转中于营;始先中营,其传经必不转中于卫。然则能食为中风,不能食为中寒,自可繇阳明而类推三阴各经矣。此等处须细心体会,略一卤莽,谬迷多矣。】

本太阳病,初得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

【注发其汗,兼解肌发汗二义。汗出不彻,则未得如法,故邪不服而转入阳明也。】

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

【注表未解而腹大满,则里亦急,故用小承气汤。】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注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皆是邪渐入里之机,故用小承气汤和之,少变不可下之例。然曰和,则与用下之意不同矣。】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注吐后而腹胀满,则邪不在胸,其为里实可知。然但胀满而不痛,自不宜用急下之法,少与调胃承气可耳。此亦和法,非下法也。观正阳阳明篇中,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如是之急者,止言当下,自可类推。】

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注心下硬满,邪聚阳明之膈,正兼太阳也,故不可攻。攻之利不止,则邪气未尽,真气先脱,故主死。利止则邪去,而真气犹存,故自愈也。】

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注呕属太阳,呕多则太阳未除,纵有阳明诸证,在所不计,故戒攻下。】

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注此条复辨呕有太阳,亦有阳明,本自不同。若食谷欲呕,则属胃寒,与太阳之恶寒呕逆原为热证者相远,正恐误以寒药治寒呕也。然服吴茱萸汤转剧者,仍属太阳热邪,而非胃寒明矣。】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注此条阳明中风,俱该伤寒而言,俱太阳未除之候,但以腹满一端,知为热入阳明,然终与大实大满不同。若悞下则外邪乘虚内陷,而腹愈满矣。小便难者,亡津液也。】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讝语。若加烧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注发热以上,与前条同。而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四端,则皆阳明之见证。所以汗下烧针,俱不可用。而舌上胎则膈热甚,故涌以栀子豉,而彻去其膈热,则治太阳而无碍阳明矣。若前证更加口干舌燥,则宜用白虎汤以解热生津。更加小便不利,则宜用猪苓汤以导热滋干也。】

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注太阳证中,有用五苓散两解表里一法矣,而太阳入阳明证中,复有猪苓汤导热滋干一法。然汗出多而渴者不可服,盖阳明胃经主津液者也。津液充则不渴,津液少则渴矣。故热邪传入阳明,必先耗其津液,加以汗多而夺之于外,复利其小便而夺之于下,则津液有立亡而已,故示戒也。】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注寸缓关浮尺弱,发热汗出,复恶寒,纯是太阳未罢之证也。设非误下,何得心下痞结耶?如不悞下,则心下亦不痞,而太阳证必渐传经,乃至不恶寒而渴,邪入阳明审矣。然阳明津液,既偏渗于小便,则大肠失其润,而大便之硬,与肠中热结,自是不同,所以旬日不更衣亦无苦也。以法救之,救其津液也。与水及用五苓,即其法也。夫五苓利水者也,其能止渴而救津液者何也?盖胃中之邪热,既随小水而渗下,则利其小水,而邪热自消矣。邪热消则津回而渴止,大便且自行矣。正《内经》通因通用之法也。前段汗出多而渴者,不宜用猪苓汤,重驱津液。此段仍有汗仍渴,但汗出不至于多,而渴亦因热炽,其津液方在欲耗未耗之界,故与水而用五苓为合法也。今世之用五苓者,但知水谷偏注于大肠,用之利水而止泄,至于津液偏渗于小便,用之消热而回津液者则罕,故详及之。】

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

【注阳明脉之浮紧,即太阳寒伤营之脉也;单浮,即太阳风伤卫之脉也。但传至阳明,仲景不欲以营卫辨证而姑变其文耳。至于太阳证有未罢,各条虽悉,尚恐未明,再举潮热及盗汗阳明之必至者辨之,确然无疑矣。从前注解,皆是断章取义,而不会其大意。不知脉紧与潮热,脉浮与盗汗,非的对之证也,不过借以辨阳明八九,太阳一二之候耳。至谓浮为阳盛,阳盛则阴虚,阴虚则盗汗出,节外生枝,几于说梦矣。】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注此条阳明中风之证居七八,而中寒之证亦居二三。观本文不得汗,及用麻黄汤,其义自见也。然此一证为阳明第一重证。何以知之?太阳证既未罢,而少阳证亦兼见,是阳明所主之位,前后皆邪,而本经之弥满留连,更不待言矣。盖阳明脉本大,兼以少阳之弦,太阳之浮,则阳明之大,正未易衰也。腹满鼻干嗜卧,一身面目悉黄,潮热,阳明之证既尽见,兼以少阳之胁痛,太阳之膀胱不利,乃至时时哕,耳前后肿,则阳明之诸证,正未易除也。所以病过十日,外证不解,必审其脉证。或可引阳明之邪从少阳出,则用小柴胡汤;或可引阳明之邪从太阳出,则用麻黄汤,方合法。若不尿腹满加哕,则真气垂尽,更无力可送其邪,故知药不能治也。】

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瘅,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注脉迟则表证将除,似乎可下,然得食而微烦,仍是外邪助其内热也。热蒸食而上攻,故头眩。小便必难者,湿热上攻,水道必不顺也。欲作谷瘅者,水谷之湿,得热蒸而四迄,遍身发黄,势所必至。下之腹满如故,病既未除,其脉之迟者,愈益难复,故以为戒。注谓下之则外邪内陷,殊不切要。盖腹满已是邪陷,宁俟下之始陷耶?所以然者,脉迟则胃不实,徒下其糟粕,不惟无益而反害之耳。然则脉复其常,然后膀胱之气化行,湿热自除,谷瘅自退,又不言可知矣。】

阳明病,若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鞕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注注谓固为坚固,瘕为积聚,大谬。盖大便初鞕后溏,因成瘕泄,瘕泄即溏泄,久而不止,则曰固瘕也。】

阳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然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绝品配角

    绝品配角

    这个世界英雄辈出,强者为尊;这个世界有古武仙侠,也有魔法斗气;这个世界东西大陆分立,诸国争霸天下。林山很幸运,因为他穿越了;林山又很倒霉,因为他不是天命主角。且看林山这个世界如何发奋图强,默默崛起,创造一个配角的精彩与传奇!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残酷总裁的穿越娇妻

    残酷总裁的穿越娇妻

    他是风靡全球的南氏集团总裁,他帅气多金,他是万众名媛心仪的对象,她是南越国穿越而来的美女,她前世命运坎坷,爹不宠,姐妹陷害死于非命,她和他因为仇恨而在一起,经过重重的误会和折磨,他们相遇会有……
  • 定世之珠

    定世之珠

    一个神奇的珠子,改变了一个少年的一声,从普通到不普通,仿佛一切都是顺理成章,可是这其中有多少惊险,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也只有这个少年才最清楚。评定了魔族的动乱,稳定了世界的,这一切都让人尊敬,却又让人热血沸腾,这就是传奇。
  • 迷茫修仙

    迷茫修仙

    修道是为逆天。即为逆天,何为正邪?修仙六派各显神通,在纷乱的修真界,一个小小的书店老板又该何去何从?当一个游戏中的11C来到古老的东方,又将掀起怎样的狂潮?
  • 浮生一梦,唯似千年

    浮生一梦,唯似千年

    入梦不醒,梦醒唯回。世人恐我惧窝,唯你真心待我。
  • 媚师人间

    媚师人间

    狐、龙、蛇,最精彩的故事,总是发生在人间。
  • (全文)爆笑冤家:我的恶魔少爷

    (全文)爆笑冤家:我的恶魔少爷

    (幽默搞笑+微微感动)一个调皮的痞子女,一个腹黑的大少爷。一个活在地狱,一个生在天堂。两个天差地别的人撞到一起,却产生了相同的感情,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样令人笑破肚皮的事情呢?最终,两人是否能有完美的结局?敬请耐心阅读!!~
  • 修仙日历

    修仙日历

    接受了一个护佑人类命运的使命,开启了一段纵横万界的星域历程。携远古星帝后裔,创万世不朽传承。一本日历,一段人生,一个强势崛起的故事。
  • 睡修

    睡修

    一个尘世的九世善人,自出生时便被陈抟老祖选中.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老祖特有的本领:睡觉!当然.此睡非彼睡.这睡觉是老祖特有的睡功法.一个不知不觉学会仙法的少年,两个半吊子的道士,几个三流货色的世家子弟,再加上几个高手后人.一系列修行路上的故事就此展开.鬼王钟馗,判官崔钰,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云台高卧的陈抟,倒霉的姜尚,阴险的魔王.这些人究竟会对几位少年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他们的修行之路又会走向何处?一切尽在:睡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