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瞬时记忆到底有什么用处呢?我们为什么需要瞬时记忆?你现在可能正坐在靠椅上,眼睛不自觉地扫描着每一行字。你知道我们在向你讲些什么,同时你也能隐隐约约感觉到周围的动静。你听得见翻书的声音,你感觉得到靠椅的舒适,你还能估计今天的温度跟昨天差不多,说不定你还闻到了早上刷牙后留下的清香……所有这些感觉在你看书时都是存在的,只是你在书上投入太多的注意而几乎没有意识到它们。但是如果有人突然推门进来,你可能会不自觉地抬起头,或者你已经从脚步声中听出来者是何人,为何事而来,总之你是停下手中的书了。这说明你确实随时都意识到周围的变化,瞬时记忆的作用就在于它暂时保持了你接受到的所有感官刺激以供你选择。我们需要它,因为在判断周围环境的刺激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并选择对我们有意义的刺激的过程需要时间,而且这段时间不能太长,否则,我们就可能丢失下面更重要的信息。
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抑郁质——气质不同,表现各异
经典案例
有一对孪生兄弟,一个出奇的乐观,一个却非常悲观。
有一天,他们的父亲欲对他们进行“性格改造”。于是,他把那个乐观的孩子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屋子里,把悲观的孩子锁进了一间放满漂亮玩具的屋子里。
一个小时后,他们的父亲走进悲观孩子的屋子里,发现他坐在一个角落里,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在哭泣。父亲看到悲观的孩子泣不成声,便问:“你怎么不玩那些玩具呢?”“玩了就会坏的。”孩子仍在哭泣。
当父亲走进乐观孩子的屋子时,发现孩子正在兴奋地用一把小铲子挖着马粪,把散乱的马粪铲得干干净净。看到父亲来了,乐观的孩子高兴地叫道:“爸爸,这里有这么多马粪,附近肯定会有一匹漂亮的小马,我要给它清理出一块干净的地方来!”
心理课堂
一对孪生兄弟何以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这是因为他们的气质不同。
我们常说的气质,指的是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注意和情绪控制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质与量方面的个体差异,即平常我们所说的脾气、秉性。人的气质是先天形成的,孩子一出生,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差异。气质是人的天性,它只给人们的言行涂上某种色彩,但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也不直接具有社会道德评价含义。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不同气质的人经过自己的努力可能在不同实践领域中取得成就,也可能成为平庸无为的人。
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里特(公元前460~公元前377年)很早就观察到人有不同的气质,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希波里特根据人体内的这4种体液的不同配合比例,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抑郁质4种不同的类型。这四类气质的特征分别如下:
1.多血质
灵活性高,易于适应环境变化,善于交际,在工作、学习中精力充沛而且效率高;对什么都感兴趣,但情感兴趣易于变化;有些投机取巧,易骄傲,受不了一成不变的生活。
代表人物:韦小宝、孙悟空。
2.黏液质
反应比较缓慢,坚持而稳健地辛勤工作;动作缓慢而沉着,能克制冲动,严格恪守既定的工作制度和生活秩序;情绪不易激动,也不易流露感情;自制力强,不爱显露自己的才能;固定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
代表人物:鲁迅。
3.胆汁质
情绪易激动,反应迅速,行动敏捷,暴躁而有力;性急,有一种强烈而迅速燃烧的热情,不能自制;在克服困难上有坚韧不拔的劲头,但不善于考虑能否做到,工作有明显的周期性,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事业,也准备克服且正在克服通向目标的重重困难和障碍,但当精力消耗殆尽时,便失去信心,情绪顿时转为沮丧而一事无成。
代表人物:张飞、李逵。
4.抑郁质
高度的情绪易感性,主观上把很弱的刺激当做强作用来感受,常为微不足道的原因动感情,且有力持久;行动表现上迟缓,有些孤僻;遇到困难时优柔寡断,面临危险时极度恐惧。
代表人物:林黛玉。
心理视点
气质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因为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有其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例如,多血质的人灵活、亲切,但是轻浮、情绪多变;黏液质的人沉着、冷静、坚毅,但是缺乏活力、冷淡;胆汁质的人积极、生气勃勃,但是暴躁、任性、感情用事;抑郁质的人情感深刻稳定,但是孤僻、羞怯。因而,我们要注意发扬气质中积极的方面,克服消极的方面。
人心如面,各不相同——学会与不同性格的人共处
经典案例
小A和小B性情爱好各不相同,但他们同处一室,因而常常为一些事情争论不休。
一天,小A从外面回来,由于在外面赶路觉得燥热,一进门便嚷着屋里太闷太热,随手将门窗全都打开。小B在家待了一天,哪里也没去,正觉浑身发冷,便责怪小A不该打开门窗。两个人互不相让,一个要开,一个要关,一个说闷,一个说冷,为一点小事闹了好半天,都认为只有自己才是对的。
又有一次,小A从地摊上买了几件廉价的衣服,被小B看见了,小B责怪小A没眼光,他认为地摊上的衣服样式不好,而且质量很差,根本比不上专卖店的、大商场里的衣服。小A则认为地摊上的衣服便宜,穿几次不喜欢了可以丢掉,而且专卖店、商场的衣服都太贵了。小B说专卖店的衣服虽然贵但质量好、耐穿……双方争得面红耳赤。
心理课堂
这个世界上的人形形色色,没有任何两个人的性格特征完全相同。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看到,有的人谦虚好学,有的人狂妄自大;有的人公而忘私,有的人自私自利;有的人喜怒形于色,有的人则遇事不动声色;有的人和蔼可亲,有的人蛮横无理。而故事中的小A和小B,不过是性格不同的两个人凑到了一起。但是性格不同是不是一定意味着矛盾和争执呢?
其实大可不必,我们既然理解了人和人本来就不同,就应该放开心胸,不必强求别人和自己一样。在一些非原则性的小事上强求别人,其实是在自寻烦恼。如果都像小A和小B那样,只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看问题,固执己见,强人所难,我们的生活将不得安宁。和不同性格的人求同存异、和睦共处,其实是一种处世艺术。
心理视点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性格问题与他人产生冲突、误解等,那么,我们如何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呢?
第一,要能够平等待人,不要有等级观念。倘若你觉得他们粗俗、缺乏修养、文化层次低,看不起他们,在任何场合都不与他们接触,这便是不平等的心理在作怪,那样只会导致相互间的隔阂和对立。事实上,一个看不起别人的人,也一定会被人看不起,甚至遭人唾弃。所以,当你不喜欢他人的生活方式或习惯时,最好是尊重他们并平等相待,切不要鄙视,不要认为与比自己身份低的人交往有失体面。其实,“布衣之交”最贴心、最牢靠,也对自己最有益处。
第二,要学会对对方感兴趣。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夫·阿德勒曾经说过:“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他一生中困难最多,对别人的伤害也最大。”事实正是如此,一个你不感兴趣的人,你是不会跟他和睦相处的。因为不感兴趣就会导致感情疏远,感情一旦疏远就会产生隔阂,有了隔阂便会格格不入,这样就会使你越来越受到孤立,你就会失掉别人对你的关心和帮助,成为一个无关紧要的孤家寡人。因此,要摆脱孤独,与人和睦共处,就要学会真诚地对人感兴趣,要从一些生活小节上表现出对别人的极大热情和关注。
第三,要对人表现出宽容。《孔子家语》中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往往一个心地纯真、修养颇高的人却容易缺乏容人的雅量,因为自己道德自律严,便由己及人,对别人的短处和缺点就难以容忍。倘若过于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就难于与人和睦相处,事业也会随之遭受挫折。
第四,要善于尊重和理解对方。在人际交往中,理解是交际的基础,只有相互间的充分理解,才能彼此心心相印、情投意合。当然,理解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缺乏尊重就谈不上理解,甚至会产生曲解。
尊重别人,首先是尊重别人的意见。能直言规过者,可谓诤友。能当面提意见是相互理解和信任的表现,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放言无忌。所以,在交往中要善于听取对方意见,互相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能使交道越打越深。其次,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是自幼形成的,是受家庭的教育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潜移默化的结果。生活习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很难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对社会和他人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它只是由各自不同的性情决定的。一般来讲,什么样的性情,就会养成什么样的生活习惯。所以,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就等于尊重别人的人格。
江山易改,本性难易——人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征之一
经典案例
从前,有一个地方住着一只蝎子和一只青蛙。一天,蝎子想过一条大河塘,但不会游泳,于是它就央求青蛙道:“亲爱的青蛙先生,你能载我过河吗?”
“当然可以。”青蛙回答道,“但是,我怕你会在途中蜇我,所以,我拒绝载你过河。”
“不会的。”蝎子说,“我为什么要蜇你呢,蜇你对我没有任何好处,你死了我也会被淹死的。”
虽然青蛙知道蝎子有蜇人的习惯,但又觉得它的话有道理,它想,也许这一次它不会蜇我。于是,青蛙答应载蝎子过河。青蛙将蝎子驮到背上,开始横渡大河。就在青蛙游到大河中央的时候,蝎子实在忍不住了,突然弯起尾巴蜇了青蛙一下。青蛙开始往下沉,它大声质问蝎子:“你为什么要蜇我呢?蜇我对你没有任何好处,我死了你也会沉到河底。”
“我知道,”蝎子一面下沉一面说,“但我是蝎子,蜇人是我的天性,所以我必须蜇你。”说完,蝎子和青蛙一起沉到了河底。
心理课堂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里的“本性”是就人格而言的。人格是一个心理学术语,类似于我们平常说的个性,是指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也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征之一。因此人格就表现在思维能力、认识能力、行为能力、情绪反应、人际关系、态度、信仰、道德价值观念等方面。人格的形成与生物遗传因素有关,但是人格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所以也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人格很复杂,它是由身心的多方面特征综合组成。人格就像一个多面的立方体,每一方面均为人格的一部分,但又各自独立。人格还具有持久性。人格特质的构成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稳定的有机系统。张三无论何时何地都表现出他是张三;李四无论何时何地也都表现出他是李四。一个人不可能今天是张三,明天又变成李四。
人格具有稳定性。在行为中偶然发生的、一时性的心理特征,不能称为人格。例如,一位性格内向的大学生,在各种不同的场合都会表现出沉默寡言的特点,这种特点从入学到毕业不会有很大的变化。这就是人格的稳定性。
心理视点
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人格是一成不变的。人格变化有两种情况:
第一,人格特征随着年龄增长,其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同是焦虑特质,在少年时代表现为对即将参加的考试或即将考入的新学校心神不定,忧心忡忡;在成年时表现为对即将从事的一项新工作忧虑烦恼,缺乏信心;在老年时则表现为对死亡的极度恐惧。也就是说,人格特性以不同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内在秉性的持续性是有其年龄特点的。
第二,对个人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和机体因素,例如移民异地、严重疾病等,都有可能造成人格的某些特征,如自我观念、价值观、信仰等的改变。不过要注意,人格改变与行为改变是有区别的。行为改变往往是表面的变化,是由不同情境引起的,不一定都是人格改变的表现;人格的改变则是比行为更深层的内在特质的改变。一个人如果想改造另一个人,应该明白,这种改变是有限的,因为一个人的人格具有稳定性,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