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40100000026

第26章

关于“是什么”,我曾经在“2000年高考命题研讨会”上,与大家讨论了一个问题:对孩子的教育,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教材和考试题,问“是什么”的时候,不能轻意问,也不能轻意教,为什么呢?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举了一个例子:

一个刚刚懂事的小孩,对蓝蓝的天发生兴趣了,很好奇,这个时候问到大人:“天是什么?”大人怎么答?或者手往上一指,说天在上面。天上有云,有太阳,有月亮,有星星,等等。实际上,我认为这有一种误导,古代人认为天在上面,地在下面,天圆地方。现在科学发达,你还认为天在上面,上面是什么?上面就是天?你还是这样去教导,孩子初记忆时,第一次给他的概念太深刻了,以后很难去改变这个先入为主的东西,可能好长时间还误认为天在上面,地在下面,甚至还想着天像一个锅,地呢是平的、方的,给他这么一个思维,让孩子这么去思维,有误导之嫌。天上有太阳,有星星,有月亮,不错,但仅此而已吗?连大人都讲不清楚的东西,你为什么要跟孩子去说这些,去限制孩子的思维呢?应该让他自己去观察,教他去数天上的星星,让他去体会、观察月亮怎么运行,怎么在云里走路,为什么离开了云她就不走路?问这些问题,让孩子自己去思索,不给他一个具体的答案。不要告诉他1+1=2。不给一个答案,而是让他自己去观察,自己去思考。你们认为,这样是不是好一些?

“是什么”是唯一的答案吗?

我当时提出,无论你是家长、老师,还是教育部出题的,你给学生的答案不能太机械化,或者是只给一个答案,考题中“是什么”的内容比例不能太多。当时只讨论高考出题的问题,总结2000年的高考题,考生答题以后,出现哪几种倾向,然后又提出一些2001年高考命题的方向。我就提出我的观点:凡是概念化的东西,答案往往只有一个,错一个字都不行,一个字一错,整个题就会错,就被判零分,有多机械?这样是不是有些抑制孩子的思维?我认为,出题的时候要考虑一下,不是说这个题不能出,而是出的时候不应该去限制学生的思维,不能误导。误导那就不是一般的问题。因为高考命题是方向,是中学教育的方向。以前,我教过毕业班,整个毕业班的老师实际上就是跟着上一年的高考命题走。前一年高考的命题就是毕业班老师的镜子,就是对着那个镜子来教学生。这样就形成了全国或全省一个模子,就照着这个模子画瓢,这是不行的。

有些学生答题能超出出题和判卷教师的想像,在所有答卷中间可以说有些特色吧。凭这个得高分,但是在“是什么”这个题上呢,往往丢分。丢分虽然不是好事,但说明了一种考试方向问题:是鼓励学生多背一些是什么,还是多想一些为什么。会答“是什么”是知,会答“为什么”是智,会答“怎么办”是能。知识、智慧和才能构成立体的人格魅力。所以我认为,求学的时候不能放弃这些“是什么”,要搞清楚这些“是什么”。在搞清楚“是什么”的时候,你不能把这些“是什么”都当成唯一答案,这是求学应该注意的问题。你把这些“是什么”都当作唯一的答案的话,就没有创新,没进步了。那么社会不会进步,历史不会进步,科学技术也不会进步。所以说,我们搞教育的要引导学生多问一些“为什么”。

第三部分为道的反省之讨论为道——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同样是一个问号,但是这个问号与前面的那个问号相比,它的外延与内涵都有很大的区别了。首先,它的空间大。给谁的空间大?给你这个问的人的空间大,给回答的人的空间也大。”是什么”的空间相应小一些,弹性小一些。我这里有这么几个例子:

《淮南子》里面有一篇《人间训》。《人间训》里面问了好多“为什么”。你看:

“为什么有时想减少它,反而会使它增多了?为什么有时努力增加它,却使它减少?

“为什么有人想危害别人,却反而有利于他人?为什么有人想帮助他人,反而加害于他?”

“为什么夺取别人,反被别人夺取?为什么要先给予好处然后再夺取?”……

这些“为什么”有来历,也很有意思。你看“为什么减少它,反而使它增多?”这里有这么个故事。以前,有这么一个功臣,皇帝就想加封他,他一直不要皇帝给他加封。后来,他知道自己要去世了,就嘱咐他的儿子,说:“我死后,皇上肯定要加封你。其他地方都别要,只要某某地方。那个地方最偏僻,最荒凉,而且经常闹鬼,很不吉祥。谁都不要的地方,你就要这个地方,其他地方都不能要,肥沃的地方不能要。”后来,他儿子听从了父亲的话。皇上封给他非常肥沃的土地,非常繁华的地方他都不要。他还真的就要那个地方。皇上想,你自己愿意的,其他大臣也很高兴。以当时的眼光看,这是一种减少。以后新的皇帝继位,朝庭有新的规定:凡是有功之臣,只封一代,到下一代就不给封了,已经封了的全部收回。其他的都收回来了,唯独他那块地没有收回。因为那是不毛之地,谁都看不上眼,收回也等于没收回,那就不收了,永远不收了吧,永远都作为他的封地。这不是反而增加了吗?

为什么想帮助他人反而加害于他人?有一位国王带领一位将军去作战,第一仗就打败了,这位将军非常困惑,本来冲锋陷阵都是很卖力的,国王在后面做主帅,谁不卖力?这位将军喜好酒,他身边有位卫兵就将酒留着。一般情况下,留酒是打胜仗喝,打败仗不喝。但这时候,他实在是疲惫得不得了,卫兵也确实是为了他好,就拿出酒让将军先喝一口,解解乏。这将军喝了一口,又想喝一口,结果喝得酩酩大醉。第二天一早,国王催着第二次出战,都说将军生病了。国王亲自来探视他,掀开帐篷一看,酒气冲天,这还得了。国王亲自出征,打败仗本来就不好交待,这下将责任全推到将军身上,训斥说:“原来是你在玩忽职守,这仗不打了,班师回营。”国王自己也下了台,还找了一个替罪羊。卫兵可没想到,明明是为将军好,结果反而让将军丢了性命。为什么?有一些东西,我们现实生活中间也很多,多问个“为什么”,会使人少犯错。

第三部分为道的反省之讨论为道——为什么(2)

再追问几个“为什么”

科学上的“为什么”,那就更多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有套科普丛书叫《十万个为什么》。你们看我书架上还有一本《千万个为什么》,是前几年编的。如果现在要编的话,那可能就是《亿万个为什么》,“为什么”就太多了。1997年,赵朴初会长指示佛教文化研究所编一本《佛教科学常识问答》。朴老的意思,是让现代的年轻僧人在学习佛法的同时,也要学习科学知识。当时,佛教文化研究所的李家政先生就将这个任务交给我。编了十几万字,一问一答,都是“为什么?”。最后,交给叶至善先生审核。朴老还亲自写了前言,作了这么一本小册子。从这本书的目录上能看出来有好多“为什么”。比如:为什么水星上没有水?为什么宇航员能在太空迈步?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物体对我们的引力?为什么会发生泥石流?等等,好多“为什么”,科学上的“为什么”是问不尽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的“为什么”,就有了讨论、研究、实验的课题,不断有新的课题。有了这些课题,就会有新的研究成果、科学成果。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成果,并将这些成果付诸运用,所以就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

在求学的时候,就是“什么是”,“是什么”;到为道阶段就要多问“为什么”,多去研究“为什么”。两个人在一起讨论,也是围绕一个“为什么”。搞研究也要围绕“为什么”。”为什么”给人的智慧和启发是很大的,所以,这个“为什么”的问号画起来是很有份量的。从古问到今,从这个学科问到那个学科,有人到国外求学,又从中国问到国外,从孩子懂事的时候起,一直问到老,都是没有穷尽的。

使老专家童心不泯的“为什么”

上面讲了一个好奇心,人到老了,还有好奇心,还有童心。但这时的童心不一样,孩提时的童心是问“是什么”;老年人的童心多半是问“为什么”。正是一个“为什么”,引起许多老专家、老科学家童心不泯,还在那里孜孜以求,如果没有“为什么”的话,他们也该退休了。你看,老专家、老学者、老科学家,这些国家级的“国宝”他们有退休年龄吗?没有。国家不让他们退,他们自己还不想退呢,为什么?他们满脑子的“为什么”还没有解答完,还没有找到答案,甚至到最后临命终时,还有好多“为什么”没有向后人交待,还觉得很遗憾。

季羡林先生,是北大的老教授,原副校长,当代文坛的泰斗。他满脑子“为什么”,至今已九十高龄了,仍然坚持每天三点钟起床。干吗?写作。他写什么?都是回答一些“为什么”的,都是给后人一些启示,启示一些“为什么”。这些“为什么”在激发他的兴奋中心,激发他的好奇心,唤醒他的童心。他这样废寝忘食,这样辛勤地耕耘,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并不是说季老,他那么刻苦,那么勤奋,这不仅仅是用“勤奋”两个字能说明问题。也不仅仅是想多为社会做一些事,是他脑中的那么多的“为什么”激发他要这么做。他就是睡不着觉,到时候就要起床,就要辛苦地去耕耘。

南怀瑾先生曾经风趣地说过:“我这个人有高血压,但我闲不住,就是要写作,有时候写起来还没完没了。万一哪一天,我写得激动了,血压高了,就这么趴下去了,倒下去了。那我的弟子肯定会为我描写一番:我先生是为了弘法而捐躯的,以身献法;甚至还要说呢,我是在写作台上立化的。这样,会把我越传越神,但实际上不是我境界高。不知道的人还认为,哎呀,这人道学高!但实际上是我的血压高。”但为什么他明明知道自己的血压高还要写作?他不也是有好多“为什么”来激发他而停不下笔吗?到了一定阶段,他就必须要这样去做。

第三部分为道的反省之评判为道—不二法门(1)

不二

有“是什么”,就有“不是什么”,就有是与非、肯定与否定;问“为什么”的时候,里面就有正方和反方,这实际上是将事物打成了两截,分成了是与非、红与黑、阴与阳、动与静、刚与柔,这些东西都是对立的,一下子把事物一劈两半。但是,我在这里要讲个“不二”,一劈两半的东西,不是两个东西,还是一个东西。

怎么来理解“不二”?“不二”怎么成了一个法门?这是自然的现象,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事物本身就是这么回事。就像伸出一只手,站在这边的人看到的是手掌,站在那边的人看到的是手背,你能说这是两只手吗?一个人往那儿一站,从前面看到的是他的脸,从后面看到的是他的背,你能说是两个人吗?

再举一个例子:通常情况下,水在摄氏零下的时候结成了冰,在零上的时候,冰又化成了水,到摄氏100度以上时又变成了汽。你们能说它是三个东西吗?实际上,它还是H囗O,还是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它的分子式没有变。它还是一个东西,变为两个时还是一个,变成三个东西时也还是一个东西。

刚才讨论的天上的云这个问题。《易经》里面的坎卦,是象征水的,在地上是水,到了天上就是云。”云上于天”,乍一看,地上的水、天上的云是两个东西。科学家们认为它还是一个东西,云是由水蒸气化合而成的。云,它不是海绵,不是青霉素,它还是二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分子式还没变,它还是水。

一个人小时候非常聪明,但是他慢慢地向相反的方向变,不是变聪明,而是变坏了。有这么一句话:前后叛若两人,实际还是一个人,“若”是像的意思,是像两个人,实际上还是一个人,这就是“不二”。

再讲善和恶,这明显是两个东西呀。你讲把它变为不二,变为一个东西,怎么解释?当然魔术师能变,但自然法则不需要魔术师想点子去变,也不需要化学品,它就是一个东西。为什么说没有善就没有恶,没有恶就没有善?没有恶哪来的善?它本身就是一个东西。对于我们求学的人,做学问的人,如果不懂得不二法门的话,就不能使知识上升为智慧。无论哪一个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尽管他不是佛教徒,也不认可佛教理论,甚至于反对,但是他还在不二法门之中。除非他不是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如果他是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他的研究全在不二之中,不然他没法研究,他所研究的东西就不是东西。为什么说不是东西?不符合自然法则。因为自然就是不二的。

自他不二

当然,真正按佛教来理解“不二”,那就更深奥了。有“自他不二”,意思是“我”与“你”、与“他”都不二。这样讲,你们可能就糊涂了,“我”与“你”两个人怎么不二?那我又问你,怎么是两个人?从大自然来说,从整个人类来说,不都是人吗?人体的属性是物质的,人的身体里面都是由四大组成的:地、火、水、风。”水”表示一种流动性,“火”表示一种暖性,“土”表示一种硬性,“风”表示气体。人身上为什么说是四大组合?人到死以前,是四大分离,最后分离是气。所谓“咽气为死”,气一咽为死,不就是风分离了吗?人的身体都是四大组合而成的,难道能说人是两个吗?是一个。

同类推荐
  • 裨海记游

    裨海记游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历代崇道记

    历代崇道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台湾海防并开山日记

    台湾海防并开山日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乘宝要义论卷

    大乘宝要义论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布萨文等

    布萨文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风起的宇宙

    风起的宇宙

    在一片沧桑,充满混沌的宇宙中,竟然神奇的存在着九颗星球,它们拥有着单纯而不失绚丽的颜色,正是红,橙,黄,绿,青,蓝,紫,黑,白。其中生活在黑色星球墨乌星中的一个小国皇帝刘天凡,又会与着庞大的宇宙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 忘川碧落曲

    忘川碧落曲

    EXO王道文,CP勋鹿。本文延续了果子上部(未完结,暑假续更)《在天国的那边》的风气继续清水,剧情继续虐虐虐,长篇连载ING,表示不会弃更,并且尽量在6月14日开始一直到8月20日这段时间中更完。果子这次不会负重望,中途消失地无影无踪。这是校园剧情向,由果子自己的经历撰写,希望看官们喜欢O(∩_∩)O
  • 英雄联盟之逐梦中原

    英雄联盟之逐梦中原

    一名十六岁的代练少年,和一群普通却怀有电竞梦想的少年们,一起组建了巅峰战队,经历了许多的坎坷,终于登上了世界的舞台,向亲人们证明了自己,让国民看见自己,让世界看到中国
  • 花开半世

    花开半世

    她本是妖族中令人唾弃的存在,因为一直守护自己的姐姐她成为妖族圣女。他是神魔之子是不堪的存在,没有人可以容下他,他大闹六界,被封印在千年寒潭被历代圣女守护。他和她本是对立,却因爱而在一起,当天下人都反对时,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 神极天域

    神极天域

    命轮倒转,一切重头,逍遥神侯赵寒重生少年时,得稀世珍宝灵武源,持上古神兵,夺尽天地之造化,坐拥珍宝无数,以傲世之姿,鏖战各路高手,碾压四方强者!怒则风云惨变,笑则我自癫狂,叱咤风云,威震八方,征战这无尽天域!
  • 冥域龙刃

    冥域龙刃

    英雄和神,如何势不两立?源大陆,究竟因何而分裂成哈里拉和诺亚两块碎片?这片大陆,曾经经历过怎样的创伤磨难?冥域征服者为何要毁灭世界?龙刃守护者和混沌守护者又凭何捍卫和平?命运舞者最终能否复苏?一切尽在上古世纪前传冥域龙刃!英雄史诗,神灵篇章,敬请期待!!!
  • 爱有几种语言

    爱有几种语言

    因为某人,锦婵舍弃了自己的梦想,只身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度,给东林集团当起了高级翻译,成为万千女性爱慕的亚洲人气组合pjc的外语老师。原本带着偏见的她,不知何时起,也不知道是被他的舞蹈,他的音乐,还是仅仅被没有任何包装的他的真诚吸引,慢慢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为“报复”她之前对其告白的拒绝,小气的他要求锦婵用10种语言进行倒追,起初她以为这对精通16国语言的她来说是小菜一碟。可真正爱上一个人的时候,她才发现,爱只有一种语言,听从心底的呼唤,她会告诉你怎样去爱,去付出,去希望,去体味,彼此给予的幸福的感觉……
  • 不朽帝座

    不朽帝座

    以毒入武成就不朽帝座,一场灾难,满门尽屠。吞毒药,练毒经。他从炼狱中归来,只为复仇。双手鲜血,只为攀上不朽王座!
  • 送别

    送别

    《送别》是一本文学作品集,收录了李叔同先生在封建时期、民国时期及抗战时期的不同作品以及李叔同先生本人对绘画、书法、篆刻的认识,并提出相关的学习方法。其作品主要包括诗词,如《春风》、《醉夜》、《无题》等;谱曲如《送别》、《祖国歌》;文赋如《悲智颂》、《李卓吾像赞》等,表现了这位大师出尘脱俗的艺术魅力。“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先生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
  • 城市岛屿

    城市岛屿

    偌大的国家像一片海洋,每个城市像岛屿一样漂浮在海上,岛上的人们演绎着各种爱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