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67300000008

第8章 形而上学的确立(4)

在后来的形而上学的发展中,一般都认为上帝(神)是全智、全能、全善的,而上帝的这三个特征其实最早是亚里士多德用“纯形式”、“不动的推动者”和“最高目的”来表示的,所以亚里士多德的理性神学的对象上帝是真与善的统一,正因为如此,上帝才既可以称作理性又可以称作善。同时,一方面,神作为“纯形式”是最高本质,所以它是最真的对象;另一方面,善则既可表现为事物之内的秩序,又可表现为这个秩序的安排者,而神就是这个安排者,是绝对的善。因此,神是绝对的真与绝对的善的统一。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实体的内涵在于真与善的统一,而这是以真为核心的。因为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所谓真,就是真实、本质,它是真知识的对象;所谓善,就是事物追求的目的,这个目的也就是表现为事物秩序或秩序的安排者的形式。因此,目的因同时也就是形式因,善同时也就是真。正因为如此,亚里士多德认为,“求知是人的本性”,人类从感觉开始,经过记忆、经验、技能,最后形成理论知识;只有不以实用为目的的理论知识才是智慧,第一哲学则是最高的理论知识,最高的智慧。因此,形而上学是求知的产物,也是求知的学科。

所以,亚里士多德在讨论“四因”时,把目的因归结为形式因;他在理性神学中谈最高实体的善时,认为愿望(信念)和理性都可以达到它,但愿望达到的只是“像善的东西”,只有理性才能认识真正的善,所以愿望必须服从理性,之所以如此,因为最高的善是知识对象。这是对苏格拉底“美德就是知识”的命题在形而上学意义上的发挥。

我们看到,亚里士多德首先对实体的本性问题作了详尽的研究,前此的哲学家在探讨本原问题时乃侧重于探讨世界的形成问题,即后来沃尔夫所规定的“宇宙论”的问题。而亚里士多德虽然在《物理学》中也认真讨论了这个问题,但他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实体的本性问题上,也即后来沃尔夫所规定的本体论问题上。由此我们可以说,亚里士多德把研究世界总体的侧重点从所谓的“宇宙论”问题方面转到了所谓的“本体论”问题方面,这对形而上学的发展是一个贡献。当然,亚里士多德的实体思想有不少困难和混乱,尤其在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上。

(三)实体学说中一般与个别的矛盾

在一般与个别的问题上,相对地说,亚里士多德的看法要比柏拉图正确一些。他对柏拉图的理念论作了颇多的批判,并在批判中指出,理念(形式)只能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柏拉图的根本错误就在于认为在个别事物之外还独立地存在着一种与之相对应的理念,并企图用这种理念来解释事物,这实际是徒然地把本来要解释的事物又增加了一倍,所以,柏拉图的论证不过是一些“诗意的比喻”。

但是,由于一般和个别及其关系问题本身的复杂性,由于亚里士多德所面临的哲学史上(特别是柏拉图)关于一般和个别的理论的混乱性,所以,亚里士多德在这个问题上也难于避免错误、矛盾。

首先,就对一般的理解而言,亚里士多德把一般理解为本质。但是,第一,他的一般(形式)源于柏拉图的理念。“理念”的希腊文原文是“看”的意思,转为名词就是所看到的东西;看到的是事物的形状,亚里士多德讲的“形式”也就是这个词,它相当于中文的“形”、“相”。柏拉图用这个词来表示一般,本身就没有摆脱形象的特点,亚里士多德用这个词来表示一般,也(至少在一般实体中)具有形状的意思。第二,他的形式因同时也就是动力因和目的因。他批判柏拉图理念论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如果把一般理念与个别事物分离开,那么理念(形式)就既无动力因的作用,又无目的因的作用,这样,它对事物的生成与存在就毫无帮助了。

其次,就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而言,在《范畴篇》中,亚里士多德认为个别事物是第一实体,种和类是第二实体,到了《形而上学》中,他更倾向于认一般为第一实体,只有这样,他才能导向作为最高实体的“纯形式”。这表明了他在究竟一般是第一实体还是个别是第一实体的问题上的动摇性。此外,在普通的(即非最高的)实体中,亚里士多德认为形式与具体事物是不可分割的,他正是据此去批判柏拉图的理念论的;然而,他又认为在“纯质料”和“纯形式”中,形式与具体事物是分割的,这无异于又回到柏拉图那里去了。

三、关于实体的认识理论和认识方法

(一)关于实体的认识理论

亚里士多德不仅系统创立了形而上学的本体论,他也初步提出了形而上学的认识论。他关于一般和个别问题上的混乱也表现在认识论上。在认识论上,他把最高、最普遍的实体(纯形式、不动的推动者、绝对现实)与一般的实体(个别事物、质料、形式)分别看待,认为最高实体之外的一般实体不是能动的理性的对象。

美国哲学家罗蒂(Rorty)认为西方的思维特征是视觉思维,对亚里士多德来说,这有某种道理。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所谓认识的主体就是灵魂,它分为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两种,理性的灵魂又分为被动的理性和能动的理性;认识的对象是形式,因为理性所能“看”到的只能是作为一般的“形式”,感觉所能“看”到的也只能是具有“形状”的形式。他认为认识主体的内部与认识对象的内部都存在有区别,根据这种区别,他实际上提供了两套认识理论。第一,感觉和被动的理性都是一种认识能力。感官是“能够撇开事物的质料而接纳其可感觉的形式”的东西,“心灵(即理性思维———引者)是灵魂用来进行思维和判断的东西”。感官和身体是混在一起的,它依赖身体,心灵虽然被称为“潜在的形式的所在地”,但身体死亡了,它亦消散了。感觉和被动的理性都以外界的事物为对象,实际上是以一般的实体中的形式为对象。在认识过程中,首先由感觉提供感性认识,然后理性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运用思维和判断去认识事物的一般本质,产生理论知识。这样,也就有了科学和哲学。这里,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认识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

第二,能动的理性并不依附于身体,不随身体的死亡而消逝。它是神圣的、永恒不朽的,其实它也就是“神的理性”。它虽然是一种认识能力,但它不以外物为对象,也不依赖于感性认识,它只是以自身为对象,这里,理性与其对象是同一的。其实,亚里士多德在这里表达的思想就是:理性是进入灵魂的最高实体,它以最高实体善为对象,它本身也就是善,所以它以自身为对象,先天地与自身同一,理性和善也就是神。显然,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人们去认识最高实体的时候,知识是先天的。这种认识理论就是一种唯理论或先验论了。

(二)关于实体的认识方法

亚里士多德是形式逻辑的创始人。他提出和研究了十大范畴,制定了逻辑思维的三大基本规律,确定了判断的定义和分类,制定了三段论推理的主要规则和形式,着重阐明了演绎法以及它与归纳法的关系。

就亚里士多德对形而上学方法理论的贡献而言,我们看到,他认为演绎法和归纳法都是认识真理的手段,两者互相渗透,即演绎中有归纳,归纳中亦有演绎。对人来说,经验的个别事物先于它的类,所以主要用归纳法(这与他的第一套认识理论相应)。而对最高的类即上帝来说,应用的则是理性演绎法(这与他的第二套认识理论相应)。这样,他就为形而上学制订了一套认识方法。同时,亚里士多德对形式逻辑思维规律的制定,也为其理性演绎法提供了可以依据的逻辑规则。

亚里士多德的第二套认识理论和认识方法,属于较典型的形而上学的认识理论和认识方法,它们没有构成亚里士多德关于形而上学研究的重点,但在形而上学史上仍有重要地位,因为它们为以后形而上学唯理论的认识理论和认识方法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不仅形而上学的学科地位得到了明确的确立,而且形而上学的本体论也得到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再加上亚里士多德所叙述的形而上学的认识理论和认识方法,可以说,这时形而上学的完整意义得到最终确立。亚里士多德之后,中世纪经院哲学用本体论证明、宇宙论证明和目的论证明等理性神学的方式进一步论证了上帝的存在,并在究竟是一般先于个别,还是个别先于一般的问题上形成了实在论和唯名论两个派别。从整体上说,中世纪经院哲学虽然在形而上学的意义方面基本没有超出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但它对形而上学的对象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对形而上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节形而上学对象研究的深入化

中世纪经院哲学在古希腊哲学所确立的形而上学的意义的基础上,以其特有的方式,进一步深入研究了形而上学的对象,并为形而上学的对象注入了更多的神学因素。

所谓经院哲学是指8世纪时最后形成的、在教会的“经院”里制订出来和进行传授的天主教哲学,其目的是为教父们所制订的信条和教义作理论论证,使之理论化和系统化,其采用的方式是一种极端烦琐的形式主义方式。从理论的渊源说,在12世纪以前,它利用的主要是柏拉图主义,在12世纪以后,它利用的主要是亚里士多德哲学。

由于经院哲学不是面向自然和社会,而是在经院里论证宗教教义,所以它所论证的问题大多是一些文字游戏。但是,从哲学特别是形而上学的发展来看,在它所讨论的问题中,主要的两个问题都影响重大。第一是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它对上帝作为形而上学的对象作了专门而系统的论证。第二是关于个别和一般及其关系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它进一步探讨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遗留下来的本体论问题。

一、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安瑟伦和托马斯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最为著名,本节主要讨论他们俩人的证明。

(一)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

安瑟伦(Anse lmus1033—1109年)是早期经院哲学的著名代表,被称为“最后一个教父和第一个经院哲学家”,他以所谓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而闻名于哲学界。

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就是所谓关于上帝存在的“先天的证明”。它由本质推导出存在,由原因推导出结果,由上帝的概念推导出上帝的实在性;它所依据的是奥古斯丁主义和柏拉图的理念论。安瑟伦论证道:我们心中有一个上帝的观念,这个观念的意思就是指上帝是一个绝对完善的存在物;最完善的观念决不仅仅是存在于心中的东西,否则我们就能设想现实中的存在物可能比它更完善;所以,上帝观念作为最完善的存在物的观念,必然既存在于理智中,也存在于现实中。

安瑟伦的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虽然对形而上学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但其不正确性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当时就遭到了很大的反对,托马斯的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正是为了弥补它的不足而提出来的。

(二)托马斯的宇宙论证明与目的论证明

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约122 5—1274年)是经院哲学的最大代表,他构建了最为系统的天主教的思想体系,1323年,教皇追封他为“圣徒”。

托马斯认为,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原因的先天的证明,一种是利用结果的后天的证明;由于认识结果比认识原因更容易,所以我们最好是通过熟知的结果来证明上帝的存在。所以他提出关于上帝存在的“五种后天的证明方法”,或者说五种通向上帝的途径。

同类推荐
  • 菜根谭全鉴

    菜根谭全鉴

    《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该书融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人生处世哲学,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催人奋发向上的读物。本书在原典的基础上,增加了精准的译文、生动的解读,联系当下诠释经典,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塑造与人为善、内心安适、刚毅坚忍、处世恬淡的健康人格,探寻现实生活的智慧。
  • 道家哲学智慧

    道家哲学智慧

    在战国时代,儒墨并称“显学”。韩非说:“世之显学,儒墨也”。道家是隐者之学,故不在显学之列,而其理论之湛深,思想之缜密,实超过了儒墨两家。孔子罕言天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孟子虽说过“圣人之于天道也”,但也未多讲天道。道家老子不但谈论天道,而且提出“先天地生”的永恒性绝对性的“道”。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总结了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成就,墨子“背周道而用夏政”,老子则揭示了有史以来文化的流弊,对于文化发展提出批评意见。儒家虽反对苛政,而肯定区分贵贱上下的等级制度。墨家虽然宣称“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而仍承认贵贱之分,以“贵不傲贱”为理想。
  • 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

    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

    本书面对人生挫折时如何坚定世界观的思维选择,《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尼采的人生劝诫)》给人带来正能量的心理暗示,从容地面对生活。
  • 传习录

    传习录

    本书是中国明代哲学家、教育家代表人物王守仁流传最广的著作。王守仁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其精通儒家、道家、佛教各家学说,且具非凡的军事才能和精深的文学造诣。本书是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集,包含了王守仁哲学思想的主要精华,是研究王守仁思想及心学发展最重要的资料,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 纵横家语录

    纵横家语录

    纵横家是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最为入世,而且也是对当时的国家政治生活影响最大的一家。他们既是卓越的说客和谋士,又是国家关系的润滑剂。“合众弱以攻一强,事一强以攻众弱”的“纵横之术”,即使以平民寒士之身,仍能跻身于庙堂之中影响众多国家的治国方略。这种能清洗掉诸侯列国国家机器的斑斑锈迹,让其越转越强力的现实是诸子中极为少见的。纵横家又是时代的推进器,他们将“春秋无义战”的无序纳入或“纵”或“横”有序的轨道,同其他诸子学派一起完成了中国大一统的宏图伟业。虽然,纵横家远离我们两千多年,他们活动的舞台后世已不存在。但是他们的思想、策略和游说技巧却总是被后人从不同的方面发掘效仿,并引起国外学者浓厚关注。
热门推荐
  • 天纵少年

    天纵少年

    西天之上,佛祖佛号响彻诸天欲境东方天界,天帝禹皇统领大罗天仙南魔之地,太古魔祖威能震古烁今九幽冥界,不死冥王暗窥苍生大地平凡少年,逆天修真,看他如何搅乱天地,再造角亢《本书群号:542312221》
  • 完美优化

    完美优化

    王戈,一个获得了只能优化物品,或许不能无敌的系统能做什么?
  • 拥抱黑暗吧

    拥抱黑暗吧

    本文只是讲述一个死后才发现自己很屌的杀手在次元中穿梭,之后不断找回记忆,重回自我并将无数妹纸收入水晶宫中的轻松故事(某神:这算不算狗血?)
  • (完结)囚奴皇后大翻身:凤凰劫

    (完结)囚奴皇后大翻身:凤凰劫

    本该是足不出户养尊处优的千金小姐,命运的驱使曾一度堕入风尘,女扮男装逃离了火坑又落入叛军的军营成了一名微不足道的小兵。终于等到苦尽甘来,就在她即将要登上皇后的宝座之时却遭人掳走。眼睁睁的看着爱人惨死后,她沦为他的阶下之囚,成为了这皇宫中最卑贱的宫女,今生的命运她还能够改变吗?
  • 进击的天道

    进击的天道

    十年废柴,仍逃不了被截杀的命运。武技强大,在灵者面前却一文不值。垃圾,只能依靠女人的废物?笑话,他乃天道传承者,岂会被砂砾埋没?不能修炼?那就修给你看!炼药很难?那就炼给你看!没有功法?那就造给你看!【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火爆狂兵

    火爆狂兵

    一双铁拳,缔造一个旷世兵王传说!一群粉色红颜,谱写婉转的爱情!兵王叶泉携带秘密任务返回都市,一双铁拳,纵横驰骋,战一切不服!征服一切女人!
  • 死灵现世

    死灵现世

    一款游戏《死灵》与现实世界融合,神魔鬼怪现世,末世的生存,末世的混乱,末世的人性,一路走来,考验和着血泪,情感混着无奈。你是我创造的主角,去完成你的使命吧!末世类文,非种马,加入了部分游戏的特色,副本则是无限的形式。本人最喜欢字母大和东哥的文文,一切向大大看齐,但也只能说是尽量
  • 寂静岭之寻妹之路

    寂静岭之寻妹之路

    寂静岭可以说是一个旅游圣地,我和我的妹妹还有死党小东一起去旅游。可是却出现了意外,里面变的怪物重重。几番周折,我和小东逃出了寂静岭,而我的妹妹却死在了里面。三年后,我的妹妹给我来信了,不管是生是死,我都要一探究竟。再次重返寂静岭。
  • 官德

    官德

    怎样为官?怎样才能做好官? 本书从《资治通鉴》《史记》《左传》《论语》《孟子》等中华传统典籍中精选了320余则历史故事,旨在为官员提供向历史学习的资料,向历史要观念、要经验、要成果。 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历史比作一面镜子,说它照出了兴衰更迭。其实兴衰不仅是朝代,也包括个人命运。读历史,联系自己,可以达到正衣冠的效果。 习近平同志指出:“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
  • 无尽生死途

    无尽生死途

    天道与世界意志的抗争,是世界意志更强,还是苏醒后的天道更加恐怖……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风景,欣赏别人的忧愁,品味自己的感悟,度过因果劫成为天道棋子的昕木,将成为一个怎样的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