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李斯在死的时候却没有说任何一句有关“沙丘”阴谋的话,却说了很多其他的话。
当时赵高为了置李斯于死地,第一步先是将李斯抓起来。第二步,他亲自出马,担任李斯专案组的组长,专门负责审讯李斯。说是审讯,其实是根本不恰当的,因为当时的赵高早就给李斯定好了罪名。对于这些莫须有的罪名,李斯当然不承认了。但即使不承认,赵高也有办法,赵高就重刑拷打李斯,“榜掠千余,不胜痛,自诬服”。最后,李斯实在不能忍受痛苦的折磨了,终于屈打成招。
李斯在临死之际列出了自己的七条“罪状”,说是罪状,其实是变着法儿地夸自己为秦国建了多少功,立了多少业,他希望秦二世能对他网开一面,希望二世能觉悟过来并赦免他。于是李斯在狱中向秦二世写了一封信。
李斯在信中,历数了自己在担任丞相后犯下的种种“罪行”,这罪行当然是加引号的。所以,罪行根本不是罪行,而是功绩。
李斯在信中写到,我担任丞相治理百姓,前后已经三十多年了。先皇在世的时候,秦国的土地还很狭小,不过千里,士兵不过几十万人。在这期间,我鞠躬尽瘁,小心谨慎地执行法令,暗中派遣谋臣,资助他们金银珠宝,让他们到各国游说,暗中准备武装,整顿政治和教化。任用英勇善战的人为官,提高功臣的社会地位,给他们很高的爵位和俸禄,所以终于威胁韩国,削弱魏国,击败了燕国、赵国,削平了齐国、楚国,最后兼并六国,俘获了他们的国王,拥立先皇为天子。这是我的第一条罪状。
在南方平定百越,以显示我大秦国的威严和强大。这是我的第二条罪状。
尊重大臣,并且对他们加官晋爵,把他们紧紧团结在先皇周围。这是我的第三条罪状。
建立社稷,修建宗庙,以示先皇的贤明。这是我的第四条罪状。
更改尺度衡器上所刻的标志,统一度量衡和文字,颁布天下,促进大一统事业。这是我的第五条罪状。
修筑驰道,兴建游观之所,以彰显先皇的功德。这是我的第六条罪状。
减轻刑罚,减少税收,以满足主上赢得民众的心愿,使万民百姓都拥戴先皇,至死都不忘记先皇的恩德。这是我的第七条罪状。
李斯想通过给自己故意栽赃,唤起秦二世的良知与怜悯,他想让胡亥知道,原来李斯是一个大功臣,这样一个功臣怎么会谋反,这样,李斯便可以免去一死。
李斯也就是怀着这样的侥幸心理,写下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篇文字。但是让李斯没有想到的是,这封信秦二世没有看到,赵高倒是一字不落地全部看完了。
赵高为了让李斯彻底交代所谓“谋反”的罪行,派他的门客十多人假扮成宫中监察百官的御史、谒者、侍中,轮流反复审问李斯。李斯在这些人的威逼利诱下,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了。有时实话实说,拒不承认与儿子谋反,赵高就让人对他严刑拷打,刑讯逼供,李斯被打得皮开肉绽,不得不招。
后来当真是秦二世派人去验证李斯的口供,李斯为了避免皮肉之苦,干脆也就承认了自己谋反的事实。
至此,李斯也就走到了人生的尽头。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七月,仅仅在沙丘政变的两年之后,七十二岁的李斯被判死刑——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腰斩是用铡刀将人犯从腰部斩杀,使之一分为二。也就是俗称一刀两断。
荣耀一生的秦朝丞相李斯,却没有想到,最后自己连个全尸都没有落下。
前前后后的过程,李斯说了为自己辩解的话,但是关于沙丘政变的事情却始终只字未提。
如果沙丘政变如历史记载的那样,那么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当时的盟友,在完事儿之后要踢开自己,并且是非常卑劣地置自己于死地,那么我们一般人会怎么做,更不用说精通法家之道的李斯。一般人的做法是,如果你要置我于死地,那么我就将我们的秘密公之于众,弄个鱼死网破,而李斯没有,李斯一句话也没有说。
疑点之四——蒙恬兄弟之死
蒙恬兄弟在始皇死后,一个手握重兵,一个管理内政,一外一内,权力极大。赵高和李斯当时就算是不可一世,想要帮胡亥篡位,难度也可想而知。
扶苏自杀之后,如果继承人的问题有悬疑,胡亥当皇帝出人意料,他们兄弟二人完全可以联手为扶苏做一些事情,而他们没有。赵高在朝堂上指出蒙恬当时反对立胡亥为太子的时候,蒙恬没有反驳,并且是一句辩解的话都没有。扶苏死后,蒙恬兄弟更是没有任何的举动,一直到被逼自杀。这种反常的举动既不合逻辑,也不合常理,为什么?
因为他们认为胡亥当皇帝是意料中的事情,他们出师无名,闹事无据。
以上四个疑点是当时人们在对于这件事情上的种种表现,这或许就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历史之所以好看,就是因为我们从蛛丝马迹里能找到真相。
“沙丘政变”是否确有其事,需要进一步证实。
无论如何,“沙丘政变”是那个时期中漏洞百出的一段历史,有人想掩盖一些事情,或者有人需要这个政变的存在,让自己的造反更加合理,让自己的权力更加稳固。
我们来做一个更加大胆的猜测,注意了,以下内容不是历史,是猜测。
刘邦夺取天下,他需要一个理由,所谓要出师有名。我们用现在生活的例子来说明当时人们的心态,如果一个家庭,非常和睦,一个女人勾引、破坏这个家庭,这个女人是要遭到社会谴责的;但是反过来,如果一个家庭充满暴力、充满争吵、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不满……这时候,一个女人推翻这个家庭,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建立了一个家庭,虽然不期待得到大家的褒奖,但是却也不会得到大家的指责……
而当时的刘邦政府或许就是这种心理。
推翻了人家的天下,紧接着要做的就是告诉大家之前那个政府是多么的腐败,多么的昏庸,多么的民不聊生等等形容词吧,用泼脏水的办法是最有效果的,而大家现在脑子里对秦始皇的一些认识,对秦朝的一些认识,有些就属于脏水的范畴。
要想更好地起到这个效果,还有一个更好的办法,就是给大家揭秘,告诉大家一些真相:
其实胡亥是不该当皇帝的,是赵高等人协助他篡权的,该当皇帝的人早就被这群该杀的人杀死了,他们残害忠良……
这所有的一切当中,最大的污水就是质疑前皇帝继承权的合法性!
这是一套组合拳,而这招显然是最致命的。
“沙丘政变”或许就是这么产生的。
疯狂的死亡名单
我们先来看一份疯狂的死亡名单,而这份名单便是出自赵高之手。这个时候距秦始皇病逝只有短短两年时间。
死亡名单
扶苏,秦始皇的钦定继承人。
蒙恬、蒙毅,秦始皇的重臣。
秦始皇二十多个儿子和十几个女儿,秦始皇的亲骨肉,胡亥的亲兄弟姐妹。
李斯,秦朝的丞相。
一堆大臣。
秦二世胡亥,秦朝的二世皇帝,赵高的主子。
赵高的发家之作就是整倒了李斯,为胡亥立了大功,在这之后这位秦后主把丞相的位置给了赵高,这也就是说,当时秦朝的朝廷和禁卫大权已经全部掌握在赵高手里了。所以,在秦二世耳朵里的东西也都是经过了赵高的过滤。如果不随赵高的心思,轻则被穿小鞋,重则抄家灭族。
此时的大秦国已经完完全全掌握在赵高手里了。这个状况也正是遂了秦二世胡亥的心愿,当初赵高撺掇胡亥当皇帝的时候不就这样引诱他吗?——当了皇帝以后,整天就可以吃喝玩乐了。
主子整天吃喝玩乐,那么朝廷的政事自然就全部交给赵高打理。这正合赵高的心愿。而胡亥每天只知玩耍享乐,把所有政事都推给赵高!
对秦二世胡亥的洗脑课,赵高是一天不落,而胡亥也是非常配合。按理说当上了皇帝,如果长时间不处理朝廷政务的话心里一定会内疚,毕竟,这么大一个国家是你说了算。但是通过听赵高的洗脑课,胡亥成功地为自己的享乐主义找到了理论依据。这两个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配合得相当默契。
然而秦二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和自己合曲的臣子图谋的其实是取而代之,也更加没有想到,日后自己会栽在这个一手把自己扶起来的人手里。
赵高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赵高原本是赵国贵族的后代,他的父亲是赵国君主的远房本家。战国时期,天下合纵连横,各国间结盟换约,相互间以王室公子作为人质。
既然是人质,那就不是什么公子都能做的,这些作为人质的公子,大部分都是不被国君喜欢的孩子,这些孩子本来都应该是富贵命,但是当了人质之后长期滞留异国他乡,有的人甚至贫穷潦倒终生,到死的时候都不能葬在自己的故土。
赵高的祖上大概就是当时赵国到秦国作人质的这一类公子,在国内得不到宠爱,在国外得不到支持。
赵高有兄弟数人,但能说的上名字的只有他的弟弟赵成,其余的兄弟都出身于隐官。一般带官字的即使不是官也是一份不错的差事,可这“隐官”就不同了。
秦朝有很严格的身份等级的规定。在秦代的身份等级规定中,隐官就相当于刑满释放人员,地位在普通庶民之下,他们所能拥有的土地和住宅只能是普通庶民的一半。
赵高的父亲,当时大概就是在隐官工作的下级文法官吏,通晓法律,精于书法,这也是日后为什么赵高能当胡亥法律部老师的原因。赵高父亲在隐官任职时结识了赵高的母亲,组建了家庭,生下赵高兄弟。
日后,赵高当然是子承父业,从文法的道路入仕,成为当时秦国第一流的书法家和法学家。
由此可见,赵高的出身是卑微低贱的,但历史不仅一次地告诉我们,只要马步扎得稳,任何人都能练成绝世武功。
正是赵高这样的一个人,最后却扮演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奸雄的角色。上演了一出以邪压正,以丑盖美的惊魂大片。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就进入了封建法治国家。这个时候社会地位比较高的就是军人了,如果你是军人出身的话,那么民众就会崇拜你;如果你只是官吏的话,那么人民只是惧怕你。
所以,秦国的男子想要成功,不外乎就是从军和当官。秦朝的男子成年的年纪是在十七岁,这个时候就必须开始承担国家的各种徭役和赋税了,还可以应征参军,立功杀敌,或者是通过考试来出任官吏。
由于自己的勤勉和天赋,公元前242年,十七岁的赵高入学室成为史学童,仅仅过了三年,二十岁的赵高又通过考试成为史官,到了二十三岁的时候,赵高已经成为尚书卒史而进入秦宫了。
由于赵高表现优秀,而且精通律法,他很快就入了秦始皇的眼,但是始皇嬴政怎么也不会想到,入了自己眼的是一枚定时炸弹。
秦始皇任赵高为中车府令,也就是掌管秦宫之内的车和马。闲暇之余还要教秦始皇的儿子胡亥一些律法,也就是在当胡亥老师的这段时间,赵高拿走了这位小主子的全部信任。
也就是这个时候,赵高找到了一条通向最高权力的捷径。
既然这么肆无忌惮,那么就只能越加疯狂。
秦二世这个时候也被赵高伺候得舒舒服服,整天只顾着享乐了。
按理说,赵高现在没了对手,应该能安心下来处理处理国家大事了吧。但是他没有,他把全部心思和力量放在了权力独裁的争夺上面,秦国最后到底能成什么样子根本就不是他所关心的。
赵高要展开疯狂的杀戮。
虽然现在他坐上了丞相这个位置,但是大家当真服他吗?对于这个疑问,赵高很快就想了一个法子。
一天,赵高让许久不上朝的秦二世上朝,说是有人来献礼,而且是一匹千里良驹,面对一辆“超级加长版的大奔”秦二世当然动心了。
想不到出现在朝堂上的却是一头鹿。
更让秦二世想不到的是,丞相赵高竟然一直说这是一匹马。
胡亥虽然糊涂,但不至于白痴吧,马和鹿他还是能分辨出来的。所以胡亥只当这是丞相与他开的一个玩笑,就笑着说道,丞相,你是不是在逗我啊!这明明是鹿呀!
赵高就是摇头不答。
胡亥有点儿急了,难道自己错了,只得询问手下,问他们看到的是鹿还是马?
有的人说是鹿,有的人说是马,这么一个明显的问题,朝堂上竟然出现了两种回答,胡亥挂不住了,不是自己疯了,就是这些臣子疯了。好了,这朝不上了,这马或者鹿也不要了。胡亥赶紧回到寝宫。
这件事情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笑料“指鹿为马”。
但是笑料历史的结局却让人笑不出来,就在这件事情过后,那些在朝堂上指鹿为鹿的官员一个不落的全部遭到了赵高的毒手,与其说他们死在一道弱智问答题上,不如说他们死在了赵高极度夸张的狼子野心上。
赵高没有停下疯狂的脚步,此时他却不知道,大秦帝国早已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也正是这一事件,竟然帮助了后来的反秦起义军,因为有点能耐和良知的官员全部被赵高杀死了,剩下的就只有一些溜须拍马、苟延残喘的无用官员了。
就这样,赵高为秦朝的灭亡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