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44300000013

第13章 附 弘一法师说经悟佛及格言别录(1)

弘一法师说经悟佛

⊙若失本心,即当忏悔。忏悔之法,是为清凉。(《金刚三昧经》)

本心即禅宗讲的真如本性,教下讲的菩提心,《大乘起信论》讲的直心、深心、大悲心,《观经》讲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儒家讲的诚意、正心。大乘佛法通常讲的四弘誓愿、六度——布施心、持戒心、忍辱心、精进心、禅定心、般若心,这都是大乘菩萨的本心。净宗所讲的清净心、平等心、觉心是本心。就净宗总括来说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心。这个心要是失掉,立刻就要忏悔。忏是忏摩,悔是悔过,此梵华合一名词。忏摩是发露,悔是改过自新。真心悔改,心地即清凉。我们的心若不清净不平等,觉心就失掉了,应立刻忏悔。祖师大德劝我们老实念佛,这一句阿弥陀佛包括宗门教下所讲的本心统统在内,一个也没有除外。佛号断掉了,立刻提起来即是忏悔。忏悔不是叫你天天想已做的事,这个错了,那个错了,如再这样想就是再造罪,每想一次即再造一次。已做的过失知道了,以后不再做叫忏悔,至于究竟圆满彻底的忏悔就是念一句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五逆十恶的罪业都能彻底铲除,怎能不清凉呢?

⊙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学佛同修对佛菩萨都愿意随顺供养尊重承事,而对于众生则忽略了。试想泥塑木雕的佛菩萨像只是一个象征,启发我们的本性,见到佛要尊重。《华严经》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无量寿经》说:“一切众生皆成佛。”所以随顺供养尊重承事一切众生就是随顺供养尊重承事诸佛。现在问题来了,假如这个众生无恶不作,思想行为都是违逆本性的,也要随顺吗?佛在世时弟子们已经代我们请示,佛说不可以随顺,善行善事应随顺,恶行恶事不随顺。见其作恶,以真诚慈悲心劝导之,如其不听即随他去,不再说,佛法称之为“默摈”。佛教我们隐恶扬善,心中只记好事,不记恶事,如常记恶事,心就不清净了。我们从佛所学,可以完全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所以它是世出世间最好的教育。

普贤行是建立在六度基础上,如盖一栋大楼有五层,普贤行是第五层,第四层是大乘菩萨六度,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般若度。六度的基础建立在三学戒、定、慧上,三学的基础建立在十善上,十善是人天乘,十善的基础建立在五德上。五德以孔夫子为典范,当年孔门学生谈到夫子的德行有五项,即温、良、恭、俭、让,以五德的基础修十善,以十善修三学,以三学修六度,以六度修普贤行。我们净宗学会在行门上提倡的德目即由此而来。另外还加了一个六和,六和最重要,家和万事兴,不和没有前途,个人与团体都要毁灭。果能照以上步骤修行,能使一切众生与一切诸佛欢喜。

⊙我若多嗔及怨结者。十方现在诸佛世尊皆应见我,当作是念: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嗔恚及以怨结?此愚痴人。以嗔恨故,于自诸苦不能解脱,何由能救一切众生?(《华严经·修慈分》)

此段经文值得我们每天随时警惕。嗔恚是三毒之根,起了嗔恚心必与众生结怨。平时对人对事对物常犯此病,必须深自悔责。为什么自己智慧不开,功夫不得力没有进步,其主要原因即是贪嗔痴未断。《华严经》是佛对法身大士所说,菩萨立志存心是自度度他,如还有嗔恚,结怨于人,则自度度他的目标就达不到了。佛菩萨对于多嗔的人在想,此人欲求菩提为什么还会生嗔恚心与人结怨?这与他的心愿恰恰颠倒,有嗔恚即不能断烦恼,也不能证解脱得自在。怨结另有一解,佛说:十善厚友,十恶冤家。怨结亦可以指十恶而言。

⊙迦叶白佛:“我等从今,当于一切众生生世尊想。若生轻心,则为自伤。”佛言:“善哉快论。”(首楞严三昧经依宝王论节文)

此文是把一切众生都看作佛,其效果生平等心。有人问我如何修平等心,我说你家里一定有佛堂供有佛像,把你最恨的人写一长生牌位供在佛像旁边,每天香花供养他如佛。他说这样不行,我见到他就讨厌。此乃功夫不够,应再用功修,几时见到此人不觉讨厌,还要尊敬他,自他平等,心就清净了。清净、平等、觉是三而一,一而三,一个得到了,其余两个也得到了。

⊙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梵网经》)

《梵网经》是大乘菩萨戒经,也是一个大部头的经。传到中国来只把其中之一品翻译过来,即心地戒品,上卷心地观法,下卷讲戒律。学作菩萨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要能承受代众人之毁辱。一切过错自己承当,好事让与别人,可以消除我们无始劫以来的贪嗔罪业,这与世间人恰好相反。如非真正觉悟,很难做到,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锻炼。

⊙离贪嫉者能净心中贪欲云翳,犹如夜月。众星围绕。(《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台湾有单行本流通。一切众生大的烦恼是贪嗔,嫉妒是嗔恚之一。佛在一切经论中,常常劝我们把贪、嗔、痴三毒烦恼断掉,这是修行的根本。心中有三毒才遇到外面的毒害,假如心中无三毒,喝毒药如饮甘露,因心内无毒,它不起作用。若遇毒虫咬伤,应生惭愧心。民国初年印光大师住的寮房中有臭虫跳蚤蚊虫等,都不驱除。小侍者欲为大师清理,大师不许,并说:我的德行不够,留著它们叫我改过自新。大师70岁以后,所住的房间没有一个臭虫跳蚤。大师是作一个样子给我们看,他可以做到,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晚间没有浮云,可以看到星星月亮清清楚楚,比喻人若离开贪嫉,则心中清净,见事不逡。

⊙生死不断绝,贪欲嗜昧故。养怨入丘冢。虚受诸辛苦。

生死是大事,能真正知道了生死才算是一个觉悟的人,如不知了生死,学任何法门都脱离不了轮回。就法门说,一律平等并无高下。贪是贪爱,欲是欲望,嗜是嗜好。在这个世间,还贪爱这样,贪爱那样,想离开娑婆就难了,我们生生世世都在修行而没有能出三界,仍在轮回,就是因为贪欲嗜味。若不离开,如养冤家,一生修行全落空。这个偈子就是我们生生世世的写照,始终没有离开辛苦。特别在这个时代,第一,同修贵精不贵多,志同道合,真修实练,不是人多凑热闹。第二,道场重实质,有学风道风,不重形式,香火鼎盛没有用。第三,修行在修清净心,其他神通感应都不重要。

⊙是身如掣电,类乾闼婆城,云何于他人。数生于喜怒?(《诸法集要经》)

此从比喻说,人命无常,如闪电之刹那生灭。《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乾闼婆城是幻象,非真实。世间万法无常,如执著有我有常就痛苦了。起心动念,顺自己意思,生欢喜心;不合自己意思,生嗔恚心。不知道一切事都是假的,一场梦而已。

⊙嗔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佛遗教经》)

世尊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常常提到嗔恚之害。嗔恚对于修行有莫大障碍,如佛门中说:“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又说:“火烧功德林。”火为嗔恚之火,一发脾气,功德就没有了。功德与福德不同,功德是定慧,一发脾气,定就失掉了,跟着慧也没有了。福德不会失掉。名闻是荣誉,为社会大众所尊重赞叹者,虽有好名闻,也会被嗔恚所破坏,因为人不喜见也。

⊙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佛遗教经》)

人生在世都希望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生活,然幸福快乐由哪里来呢?绝不是由修福而来,今天的富贵人或高官厚禄者,他们日日营求,一天到晚愁眉苦脸,并不快乐。修福只能说财用不虞匮乏,修道才能得到真幸福。少欲知足是道,欲是五欲六尘,生活不缺,受用够了就行,不必贪多,吃得饱,穿得暧,住得舒适就行了。生活悠悠自在是真幸福,绝不在乎有多少财富与产业。无忧无虑,没有牵挂,所谓心安理得,道理明白,事实真相清楚,心就安了。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迷,处世待人接物恰到好处,自然快乐。

⊙身语意业不造恶。不恼世间诸有情。正念观知欲境空,无益之苦当远离。(有部律周利槃陀伽尊者,三月不能诵得,即此伽陀也。)

世尊的弟子中有一位名周利槃陀伽者,根机很钝,其兄教他读诵上项偈子,经过三个月之久都背诵不出来,认为不可造就,令其回家,他哭泣不肯去。世尊见到,教他两句偈,后来他证得罗汉,大开圆解,辩才无碍。世尊说周利槃陀伽前生是一位三藏法师,会讲经说法,但是吝法,教人总要留一手,所以今生得愚痴报。身语意三业不造恶不恼害众生。正念观察人生享受五欲六尘与外面境界都是空的,欲属心法,境属色法,二皆非实。《心经》与《百法明门论》都讲到这个问题。百法中前面九十四种属有为法,心法属“欲”,色法属“境”,一切法归纳起来不外心、色二法,亦即此偈中所说的欲、境二字。《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叫我们观想,为什么不要造恶,不要恼害有情,因为万法都是空的。缘生体空,而因果不空,造恶必受恶报。另外还叫我们不要修无益的苦行。小乘人著相修苦行,有时修得很冤枉,大乘则否。但是佛在戒经中常常赞叹苦行,因人肯吃苦,才能断绝一切贪嗔痴慢,不取奢华享受。生活平淡,可以激发道心。佛教利槃巢陀伽两句偈是:“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生。”教了上一句,下一句又忘了,教了下一句,上一句又忘了。以周尊者之钝才尚能证到罗汉,我们比他总好一点,若今生不能成就,毋乃太自弃了。

⊙名誉及利养,愚人所爱乐,能损害善法,如剑斩人头。(《有部律》)

自古以来世间人为了名利,不择手段,不怕因果,造了许多罪恶,此迷惑颠倒之人所喜爱,真正觉悟的人不要。纵然得到也不要,为避免祸害,成全功德,有利与大家享受,仔细想想道理不难明白。人在世间一切享受够用就行了,衣服够穿就行了,吃能吃多少?住房能遮避风雨就行了,不必大厦别墅。在美国我见过很大的住宅,设备豪华,我在里面坐坐很舒服,喝喝茶,享受享受,但是主人苦了。为收拾房子,操心受累,受很大压力,所为何来?聪明人应不做糊涂事。

⊙世间色声香味触,常能诳惑一切凡夫,令生爱著。(智者大师)

“色、声、香、味、触”是五尘,属于物质,再加上一个“法”,名为六尘,法属于知识。眼所见者为色,耳所闻者为声,鼻所嗅者为香,舌所尝者为味,身所接触者为触。这都是外面的环境,容易迷惑人,令人生起贪嗔痴慢。为了追求物欲享受,使人生起爱著,一爱一执著,毛病就来了。心被境界所转,即是凡夫。佛在一切经论中。常常提醒我们要修行,行是生活行为,在生活行为中难免发生很多错误,修正错误的行为谓之修行。五尘都是虚假的,可以受用,不可以爱著。佛菩萨对五欲六尘亦享受,但不执著,没有爱、取、有,没有分别执著,永远在定。

符按文内提到法字,法师解释为知识,甚为恰当。仍恐初机对于法字之含义,究何所指,尚有疑惑,兹略补充之。法字梵语为达摩,乃通于一切之谓,包罗万象,一切事事物物,不论眼见耳闻,即看不见,听不到,有形无形,真实虚妄,而为心思所想及者均称为法。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均包括在内,故又称一切法。

⊙嗔是失佛法之根本,坠恶道之因缘,法乐之冤家。善心之大贼,种种恶口之府藏。(智者大师)

佛在《楞严经》上讲到世间现象比其他经典讲的详细,其他经只讲六道,而《楞严经》讲七趣,多一个仙道。七趣经文很长,讲地狱道几乎占了一半,特别详细,叫我们小心谨慎,不要堕地狱。嗔恚是地狱道之业因,贪爱是饿鬼道之业因,愚痴是畜生道之业因。佛法是什么?佛是觉的意思。法是一切万法,对一切万法觉而不迷就是佛法。嗔恚心一起来就迷了,觉性就丧失了,故称失佛法之根本。我这次在圣荷西讲经,有人提出学佛总是进进退退的问题,这是因为在修学过程中,功夫不够,没有得到法喜。古人学佛,最初五年学戒,遵照老师的教诲,依照老师指定的课程用功,第一个阶段成就,即能得到法喜。精神饱满,不易疲倦。俗语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我们看古今大德,修学不疲不厌。吃的是粗茶淡饭,睡眠时间很少,修持不懈,勇猛精进,其精神是由法喜中来的。心里很想修善行,行善事,但被三毒障碍,不能自主。种种恶口之府藏乃是口业的来源,修行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处世、待人接物,时时刻刻要警惕,回光返照,此之谓觉察,也是禅宗的观照工夫。

⊙凡夫学道法,唯可心自知,造次向他道。他即反生诽。谛观少言说,人重德能成,远众近静处,端坐正思惟。但自观身行,口勿说他短,结舌少论量,默然心柔软。无知若聋盲,内智怀实宝,头陀乐闲静。对修离懈惰。(道宣律师)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3

    圣经故事3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的潜质,具有成佛的力量;佛是觉悟者,法是认识宇宙人生,走向觉醒的方法; 认识人生,改善人生,觉悟人生!《觉悟》是济群法师历年弘法的理念和核心思想,特别是他在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人生佛教,用佛法的智慧来指导人生。本书分三篇:“有所思”,讲述人生佛教的提出和思考过程;“有所行”,讲述佛教教育、弘法的具体实践;“修学之旅”则是济群法师本人的修学经历和体会。
  • 向释尊问佛

    向释尊问佛

    本书通过释加牟尼和底子阿难的对话,以问答的形式阐释佛法世界中的生命意义。
  •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今天,当我们在经卷典籍中参禅问道,向佛陀提出种种要求,试图接近佛陀的慈悲恩泽时,其实我们已经离佛陀越来越远了。现在,就让我们用《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这本书脱下佛陀的金装外衣,让佛陀不再凌空飞翔于只有香烟缭绕的地方,让佛陀不再端坐于无人可及的莲花法座上,让佛陀不再安住于壁画、吟唱、礼拜和世人的景仰中。让佛陀的双脚重涉人间,和我们一起去哭、去笑、去失去、去得到、去释怀、去拥抱、去明心见性、去尽情尽兴……执心执意执着,华音流韶过。因缘聚散,光阴荏苒。我们是否,还在踽踽独行的路上步履蹒跚?静思静穆静坐,花雨曼荼罗。刹那清净,一世安宁。我们是否,还没看见自己心头的天澈地明?
  •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大忙人的清心咒,听佛学高僧揭秘不忙碌的智慧, 老百姓的草根禅,随禅宗大德参悟不烦恼的人生。 谈佛论禅,于五行方外观自在; 修心养性,在红尘俗世悟禅机。
热门推荐
  • 镜像宇宙

    镜像宇宙

    齐星的精神能进入另一个宇宙。这里有地球、有太阳系、有银河系……一样的天体,一样的运行轨迹,它像现实宇宙的一面镜子。这里的金星是金子做的,这里的木星是一棵巨树,这里的水星全是水,这里的人类骑着自行车在星空中遨游……它有着和现实宇宙不一样的生态和文明。这是懒神的传承。——当现实宇宙中的人类怀着征服星辰大海的梦想踏上征途,哈木斯虫族用灭族之战为人类启蒙。家园危在旦夕,少年何去何从?不屈的意志,血与火的洗礼。这是强者的征途。
  • 剑噬空明

    剑噬空明

    无尽大陆,万朝林立,种族不一,皆以剑气为根基。有得者,剑气下蕴于丹田,上蕴于神海者,为剑气剑修。有得者,剑气蕴于浑身经络皮肉骨骼,为剑气体修。穿越腹黑宅男柳如枫,得神剑,启神体,剑体双修。且看,少年柳如枫何以负剑九绝,斩虚妄,灭痴心,力证大道,以身破万法,以剑噬空明!
  • 生命密码

    生命密码

    掀开未曾展现的一面,挖掘隐藏在性格深处的东西。阿拉伯数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沟通交流作用,其实每个稀松平常的数字背后都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不同的人看来,大不相同。这本书通过一组生日数字分析人的个性、情感、工作、人际交往、沟通要领、情感派对、子女教育、健康状况等。通过分析了解自己,认识他人。旨在帮助你怎样与自己相处,如何与周围人和谐相处。对调整自我,调节与他人的关系提出很多指导性方法。
  • 傻七的小日子

    傻七的小日子

    傻七不是真的傻,只是有时候会较为小白一点,会较为真诚一点,不会掩饰自己的真是情绪一点......傻七的小日子,不是傻里傻气的生活,而是傻七面对生活的态度,或许并不积极向上但却处处流淌着温情......
  • 龙神复苏

    龙神复苏

    一个有些流氓气质的龙神帝国的后裔能否拯救他的国家,人类是否在他的带领下会走出被奴役的命运
  • 天女泪

    天女泪

    前世葬身火海,今世重生到了废材无颜嫡女身上。千年的羁绊,能否换来最终的白首偕老?天书的预言,她又该如何选择?她跨过时空来到这里到底是久别重逢的喜悦还是刻骨铭心的伤痛且看她如何选择来结了千年的爱恋!
  • 送君千里

    送君千里

    “你可知孤是谁?”他半眯着双眸,微笑地看着面前十三、四岁的女孩,和气地问。“不清楚,但看大哥哥长这么清秀,应该不是坏人吧!”程舞蝶说完,从衣袖里取出一串糖葫芦,自顾自的吃了起来。“你多大岁数了?”“为何要跟你说?”“因为孤比你老啊!”“十四!大哥哥你呢?”“小屁孩,孤……”他没说完,程舞蝶就不见了,他暗想:她竟然不知孤是何人!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御界踏歌行

    御界踏歌行

    世界二分,曾经的主宰天宇帝族与荒宇帝族纷纷消失踪迹。而今,宇内远古四枭傲视古今,宇外群雄并起五大天震慑天下。古月寒涛,一个从四枭宗族走出的绝世少年将踏天而行,超越先祖傲立于这一世之巅!御界而行,不为称雄,只为观那世间可否真的有仙?踏遍万丈红尘,世上若无真仙,那我便化身至尊羽化为仙,傲笑天下数万年!至尊者,就算高处不胜寒,也一样可以守得亲友共长生!
  • 丧尸入世

    丧尸入世

    一个普通的屌丝,在丧尸横行的末日,且看他是如何带领一群辣妹来拯救天下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