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语言交际中要表达某一事物或道理时,可以运用联想或想象,往往引进另一种事物或道理,以便把要表达的事物或道理反映得更生动贴切一些,显得更富有感染力,使听者爱听,听得明白,从而留下深刻印象。
比喻的运用方式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以彼物比此物。具体说,当人们在语言交际中要表达某一事物或道理时,运用联想或想象,引进另一种事物或道理,以便把要表达的事物或道理反映得更具体、更贴切、更生动、更富有感染力,使听者爱听,听得明白,从而留下深刻印象。
刘向的《说苑》中有这样一个生动的故事。
有人对梁王说:“惠子这个人说话善于打比喻。假若大王您不让他打比喻,那么,惠子就没法说话了。”
于是,梁王对惠子说:“希望你今后说话时不要打比喻了。”
惠子回答说:“假若有个人不知道‘弹’为何物,您告诉他弹就是‘弹’,他能明白吗?”
梁王说:“当然不明白了。”
惠子说:“我要把我知道的事物告诉不知道这事物的人们,您说不打比喻行吗?”
梁王说:“不打比喻是不行的。”
从上面的故事里,可以得到:本来梁王意思是不让惠子再打比喻,然而他的惠子又悄悄地打了一个比喻,最后说服了梁王。
比喻一般由本体、喻体和喻词3部分组成。本体是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是用来作比的事物或对象;喻词则是标明比喻关系的词语,如“好像”“恰似”“像……一样”等。比如,毛泽东曾说,有些人写文章长而空洞,就像“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这里,长而空的文章就是本体,臭而长的“裹脚布”是喻体,“就像”是喻词。
一次有一个人问爱因斯坦相对论是什么,爱因斯坦解释说:“你同你最亲爱的人坐在火炉边,一个钟头过去了,你觉得好像只过了5分钟;反过来,你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坐在热气逼人的火炉边,只过了5分钟,但你却像坐了一个小时。这就是相对论。”爱因斯坦用了一个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切体验来解释说明高深玄妙的相对论原理,让普通人也能明白和理解。
人们说话的目的是为了描绘事物,或是为了阐述道理,或是为了表述情感等,要把这些东西表述得既生动又具体,使别人印象更深刻,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能够运用贴切的比喻,就能变难为易,话半功倍,具有更好的说服力。
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一生都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一天,庄子家里一点粮食也没有,万般无奈,只好拎个袋子到朋友监河侯那里借点粮食。
监河侯正收拾行装要外出。庄子见了他,讲了借粮的事,监河侯满口答应:
“好说,好说,不过我正要进城收租金,等我回来,一定借给你300两银子,好吗?”
庄子心想:你进城一趟,来回得半个月,等你回来,我一家人不就饿死了吗?
“老兄啊,刚才我见到一件事,很有意思,你不想听听吗?”庄子说。
监河侯问:“什么事,你快说。”
庄子说:“刚才我到你这儿来的时候,在路边听见求救的声音。我到处找,却没见人。原来在路旁的干河沟里,有一条小鱼,嘴巴一开一闭地在叫着。它说:‘我从东海来,现在快干死了,先生能不能给我瓢水,救我一命啊?’我说:‘那太少了!你再忍耐一下,等我去找赵国和吴国的大王,请他们堵住西江的水,然后开沟挖渠,把西江水引到这儿来,你就可以顺水游回东海了,你看这样好吗?’谁知那条鱼听了很生气地说:‘我现在已经快干死了,只要一小瓢水就能活下去。你的计划虽然很好,但等到西江水来的时候,恐怕我早已变成鱼干了,先生只好到干鱼摊上找我了。’”
监河侯听到这里,满脸通红,连声向庄子道歉,喊来家人,给庄子装了满满一袋粮食。
在这个故事中,运用了比喻来说理,语言就简洁、明了。喻体也非常广泛,与自己要说明的道理有共同点的,就可以信手拈来。
象征的运用方式
象征是比喻的延伸和扩大,它是借助于特定的具体事物,来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道理的修辞手法。
一位在医学院里任职的教授,正在给刚入学的新生们讲第一堂课。
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到海边散步。
沙滩上有许多被昨夜暴风雨卷上岸的小鱼,被困在浅水坑里,挣扎着,想要回到大海的怀抱。
走着走着这个男人发现远方有一个瘦小的身影,不知疲倦地忙碌着。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他正弯腰捡起水洼里的小鱼,然后再用力地扔回大海,一次又一次不停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
男人问道:“孩子,这海滩上有成千上万条小鱼,你一个人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着,但并没有停止动作。
“既然知道,干吗还干傻事呢?”男人又问。
小男孩只是默默地捡起小鱼,再把它们扔回大海,并不回答。
男人忍不住又问了一句:“你这么做,又有谁在乎?”
小男孩边扔边说:“这条小鱼在乎!这条,还有这条……”
讲完这个我们很早以前就听说的故事,教授接着说:
“今天,你们在这里开始了大学生活,从此每一个人都将在这里学会如何去拯救生命。虽然你们救不了所有的病人,但是你们可以救一部分人,为他们减轻痛苦。”
“因为你们的存在,人们的生活从此有所不同——你们可以使大家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是你们能够而且必须做到的。”
这位医学院里的教授在演说中,首先讲述一个富有哲理的小故事,然后再借助这个小故事所喻示的精神品质,来告诫他的学生们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一般来讲,象征可分为明征和暗征两个方面。一方面,明征就是象征客体、象征意义、联系词在话语中同时出现,这类象征意义较明显、固定。如:人民英雄纪念碑是用17000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它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寄托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另一方面,暗征则是只通过对象征客体的精细、巧变的说法来暗示其象征意义,以期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夸张的运用方式
夸张根据表达的需要,将对客观事物的某些方面故意的进行夸张,造成一种不协调的效果,而言过其实地将事实进行无限制的扩大或缩小从而引起想象力。夸张的幽默,还要同生活中错谬滑稽可笑之处相连,即通过对生活中事物的可笑之处极力的夸大,对生活中不合理、不和谐的事物进行善意的嘲讽,将结果极力夸饰变形,产生诙谐幽默的效果,并起到规劝作用。合理地运用夸张技巧,一是便于揭示事物的本质;二是能加强说话的感染力;三是能启发听者的想象力。运用夸张,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不能漫无边际,做到言过其实而又合情合理,不似真实而又胜似真实。
楚国大夫申无宇的守门奴仆因偷酒被发觉而畏罪潜逃,为了逃避申无宇的追捕,他投靠楚王,一跃成为细腰宫守卒。因为楚国的法律明文规定:任何人都不准到楚王宫里抓人。那名奴仆自以为有了尚方宝剑,整日嚣张狂妄。可是,没想到申无宇却在楚王不知道的情况下径直到宫里把那位奴仆提了回来。
楚灵王知道了之后非常气愤,命令申无宇把那个奴仆放出来。
申无字说:“天上有10个太阳,人分10个等级,上层统治下层,下层侍奉上层,上下互相维系,国家才能安定太平。如今臣下的守门奴仆畏罪潜逃,借王宫之地庇护犯罪之身。如果让他真的得到庇护,那么其他奴仆便会互相效法,盗贼公行,谁还能禁止得了!长此以往,社会不安,大王江山不保啊!所以,臣下才不敢遵奉王命。”
楚灵王细细琢磨了一番,觉得很有道理,便下令处决那个奴仆。
从上文中我们能知道,楚国大夫申无宇把窝藏一个奴仆这件小事与天上的太阳、社会不安、江山不保这些大事联系在一起,显然是夸大了事实,然而却收到应有的效果。由此可见他的机智与果敢。
夸张既然是在某些方面“言过其实”而在某些反方面又有真实性作为基础,这就有利于突出事物的特殊性,可以唤起人们的想象,收到突出个性形象的目的。如下面的例子:
有3个人在一起谈论如何才能够做到节约,其中一个人说:“我认识一个人,为了节约墨水,无论写什么,字都写得像芝麻粒儿一样大小。”第二个人说:“我认识一个人,为了减少手表的磨损,天一黑,就把手表给停了。”第三个人说:“你们说的都一般,我认识一位老先生,为了节约眼镜,连报纸都不看了。”
如果说有人为了节约眼睛连报纸都不看了,这还不为夸张,而有人为了节约眼镜连报纸都不看了,这就不能不是夸张了。当这位节约眼镜的人用节约精神去做其他事情时,该又是何等节约啊!
这还有一个笑话,说的是一个老人很健忘,去洗澡时竟忘了脱衣服,然而他的衣服一点没打湿,原来他是忘了开水龙头了。其实再健忘的人也不应该到这种程度。
夸张虽然言过其实,但它并不等于浮夸,它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并且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做到“夸而有节”“饰而不诬”,最后才能造成强烈的震撼效果。
比拟的运用方式
比拟,模仿套用已有的固定语言词汇来表达的一种方式,特点就是套用已有的词、句、篇等语言词汇来揭示所描述对象的内在矛盾,创造出一种新的意境。
苏轼有一位姓刘的朋友,因晚年患病,鬓发、眉毛尽皆脱落,鼻梁也快要断了。一天,苏轼同许多朋友相聚饮酒,这位姓刘的朋友建议大家各引古人语相戏。苏轼对这位姓刘的朋友说:“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壮士兮守鼻梁!”满座大笑。苏轼仿的是汉高祖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首尾两句,两相对照、趣味盎然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表达的一种修辞技巧。比拟能使人产生联想,以获得话语的形象感和生动感。
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拟人又叫“人格比”,就是赋予大自然、动物、抽象事物等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拟物即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比拟为彼物。
一位来自新加坡的老太太在游武夷山时,不小心被蒺藜划破了裙子,顿时游兴大减,中途欲返。女导游见状微笑着走近老人身旁说:“这是武夷山对您有情啊!它想牵住您,不让您离去,好请您多看她几眼。”
几句话,把使老人的不快消失的无影无踪。武夷山的热情好客是机敏的女导游所赋予的,这里就用了拟人手法,而且表达得十分得体。再如:
在一个欢迎日本青年代表团的宴会上,热情的中国朋友作为主人,他们用著名的“人参母鸡汤”来款待远道而来的客人。但这使在场的翻译可为难坏了,因为,他没有记住日语“母鸡”这个词。只见他机灵地站起来,指着汤,微笑着向日本客人介绍说:“这是用公鸡的太太和人参做的汤,请诸位品尝。”
这里的“公鸡的太太”用的就是拟人手法,显示了翻译的机敏和幽默。
借代的运用方式
三国时期,马家有五兄弟,这五个兄弟的名字里都有一个常字。五兄弟中,以马良的才学最高,刘备派马良去办理外交事务,他每次都不辱使命地载誉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