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开启自身的智慧之门。
敬其事,成其谋。
从吾所好,是至高的修道立德。
关于境界。
夫子的素描。
7.1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词汇——
述:记述、陈述,承传旧说。
作:创造,有所发明。
窃:私自,暗中。
成长与感悟——
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创新不是抛弃历史,更不是割断历史。
人物——
老彭:殷商贤大夫,好述古事。
7.2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词汇——
识:记住,存于心。
成长与感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才可继承往昔;诲人不倦,才有承继未来。
读本章,知万世师表、集大成者由此练就。
7.3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词汇——
徙:迁移,这里指按照义的准则改变自己的行为。
成长与感悟——
德必修而后成,学必讲而后明,见善能徙,改过不吝,此四者是日新之要。
孔子之忧,为道能否通达天下而忧,非忧个人得失好恶。
7.4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词汇——
燕居:闲居。
申申:舒展的样子。
夭夭:面容愉快、和舒、和睦。
成长与感悟——
当忧则忧,当乐则乐。从容不迫,舒展开怀。
7.5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成长与感悟——
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崇尚周政,继承历史文化。周公元圣,为周代礼乐文明的奠基者,孔子所日思夜想,魂牵梦绕,可见他受周公影响之深。
7.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词汇——
志:立志。
据:执守。
依:不迁不移。
游:涵泳其间。
成长与感悟——
本章是孔子自述为学之方,又为弟子开启法门。
人的成长之路,首先在“道”,“志于道”是人生信念的培养。
7.7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词汇——
束脩:束带修饰。古时男子十五岁要束发修饰。
成长与感悟——
凡年十五以上者,孔子总是倾力教诲。
孔子所教“穷理、正心、修己、安人”之学,是大人之学,需要具备明理的基本条件来学习。
7.8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词汇——
愤:心中渴望通达而未能实现。
启:开导。
悱:想说而未能恰当地说出来。
发:启发。
隅:角。
成长与感悟——
若非内心对学习的渴望十分强烈,若非突破迷雾的欲求十分强烈,不到“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就不启不发。
空杯,才可盛水;想学,才能学好。
教学之道贵在授人以“渔”和“欲”。掌握学习方法,激发学习欲求,开启自身的智慧之门。
7.9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成长与感悟——
临丧哀,不能甘。
尊重他人,基于一个人内在的素养与品质。
7.10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成长与感悟——
一日之内,余哀未忘,自不能歌。
一日之中,或歌或哭,亵于礼容。
为人中正平和,不偏不倚,亦不大喜大悲。
7.11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词汇——
暴虎:徒手搏虎。
冯河:徒足涉河。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当伸则伸,当屈则屈。
三军:上、中、下三军。周制,大的诸侯国可有三军,或称左、中、右三军,每军约一万二千五百人。
惧:谨慎小心。
成:取得成功。
成长与感悟——
拒绝无谓的牺牲。
解决问题需要临事而惧,需要好谋而成。
7.12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词汇——
执鞭之士:在古代,有两种人需要执鞭。一者为王公贵族出行执鞭开道,二者为市场执鞭守门。
成长与感悟——
君子非恶富贵而不求,以其在天,无可求之道。
唯有修道立德,在己可求,应该为己所求。
从吾所好,是至高的修道立德。
7.13
子之所慎:齐,战,疾。
词汇——
齐:通“斋”,斋戒。
战:战事。
疾:疾病。
成长与感悟——
斋戒,寓意信仰;战事,寓意保家卫国;疾病,寓意身体的安康与否。
在精神上有着至高的追求(信仰),在生活中需要最低的保障(身体健康),心身无时无处不在家国之中,家国之安危匹夫有责(战事)。故孔子慎之。
7.14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词汇——
《韶》:舜时之乐。
成长与感悟——
孔子是真善美的追求者,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是真善美的鉴赏者,他评价《韶》乐尽美又尽善。读本章,知孔子还是真善美的拥有者与享受者,他身心润泽其中,在至善至美的境界中物我两忘。
舜为孔子最为尊崇的圣王之一,孔子向往圣王之治。
7.15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词汇——
为:帮助。
成长与感悟——
求仁而得仁,则无怨。
有了心甘情愿,就有了超越,进退取舍无可无不可,贵在符合道义。
人物——
卫君:卫出公辄。卫灵公之孙,卫公子蒯聩之子。
7.1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词汇——
饭:吃。
疏食:粗粮。
曲肱:弯着手臂。
成长与感悟——
不义而富且贵,君子恶之,并非厌恶富贵,恶的是取之无道。
在纷争中坚定,超越一切无常的浮世荣华,人生便有了境界。
7.17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词汇——
大过:大的过错。或与《易·大过》之“大过”有密切关系。
成长与感悟——
洁静精微,《易》教也。
学《易》,明乎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故可以无大过。
7.18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词汇——
雅言:当时通行的标准语言。
成长与感悟——
《诗》以理情性,《书》以道政事,礼以谨节文,皆切于日用之实,当正言其音,为弟子所共闻。
《诗》《书》,当诵之、读之。礼当执守,非徒读诵,故言执礼。
7.19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词汇——
奚:为什么。
成长与感悟——
本章是孔子闻道、行道、布道全身心投入的最佳写照,觉醒的灵魂呈现出最初的欢悦。
无惧遥远艰辛,穿过山河林地,行进如驰,又心如止水,心无旁骛。
人物——
叶公:楚国大夫。沈尹氏,字子高。叶地的长官。叶,今河南叶县。
7.20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成长与感悟——
有敏以求之,就可有传之述之。
有学之,才有教之。
7.21
子不语怪力、乱神。
词汇——
怪力:指异乎寻常而用不适当之力。
乱神:指祀不当祀之神。
成长与感悟——
当有了求之、学之,便有了辨之、明之。有所言,亦有所不言。
圣人语常不语怪,语德不语力,语治不语乱,语人不语神。
7.2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成长与感悟——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7.23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成长与感悟——
圣贤之临患难,悠然处之,无忧无惧。
人物——
桓魋:宋国司马向魋。根据《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7.24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词汇——
二三子:门人弟子。孔子对弟子的称呼。
乎尔:一说是语末助词,一说当“于尔”解。尔,即你们。
成长与感悟——
夫子言传身教,人伦日用皆是教。
不言之教,不从耳入而从心受,根于心,见于行。
7.25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成长与感悟——
诗书六艺典籍辞义谓之文,孝悌恭睦谓之行,为人臣则忠,与朋友交则信。
文以发蒙,行以积德,忠以立节,信以全终。
7.26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词汇——
亡:通“无”。
虚:虚空。
盈:盈满。
约:穷困。
泰:宽裕。
成长与感悟——
圣人,无所不通。君子,才德出众。
有恒,恒守其常。君子在有与无,虚空与盈满,穷困与宽裕之间,执守如一。
7.27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词汇——
钓:用钩钓鱼。
纲:用网打鱼。
弋:用丝线系于箭而射。
宿:归巢之鸟。
成长与感悟——
非不取不用,是取之有时,用之有节。
7.28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成长与感悟——
多闻,择善而从;多见,博学而识,这才是学习、求知的方法和次序。
7.29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词汇——
互乡:地名。
难与言:难与言善,难与沟通。
唯何甚:如此有何过分?甚,过分。
往:以前。
成长与感悟——
教诲之道,与其进,不与其退;与其善,不与其不善。
人能洁己以进,则与其共进,不保他往日之不善、不洁、不进。
7.30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成长与感悟——
仁就在此时此地。不在外,在内;不在彼,在此;不在你和他,在我。我呼唤仁,仁就来了。
7.31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
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词汇——
党:偏私,偏袒。
成长与感悟——
不论他人过,自承己过,此乃心地光明,涵容广大。
人物——
陈司败:陈,陈国。司败,即司寇,官名。
昭公:鲁国国君,名裯,襄公庶子,继襄公为君。
巫马期:姓巫马,名施,字子期。孔子学生,少孔子三十岁。
7.32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词汇——
反:反复。
和:唱和有应。
成长与感悟——
使人复歌,欲得其详而取其善。而后和之,喜得其详而与其善。
上章言不播人之恶当那般,本章言不掩人之善当这般。
7.33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词汇——
莫:大约。
躬行:身体力行。
成长与感悟——
孔子谦恭,认为要认真地实践一个君子的德行,自己还没有成功。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贵在躬身奉行。
7.34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成长与感悟——
君子不夸大善,不以圣、仁自居。
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正是躬行君子的至佳表达。
7.35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词汇——
疾病:重病。
祷:悔过迁善祈求神之佑。
诔:当为“讄”。讄,施于生者以求福。诔,施于死者以作谥。
上下神祇:上下即指天地。天神曰神,地神曰祇。
成长与感悟——
身心、性情、作止、语默,无时无刻不悔过迁善,是平时之所以为祷,不待疾病而后祷。
感通在平时,不在临时。
7.36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词汇——
孙:通“逊”。
固:固陋。
成长与感悟——
固陋病在己,不逊则凌人。不逊之失更大。
7.37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词汇——
坦荡荡:坦然宽广的样子。
戚戚:蹙缩忧惧。
成长与感悟——
君子乐天知命,俯仰无愧,其心坦荡荡。
小人多私多欲,患得患失,其心长戚戚。
7.38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成长与感悟——
这是夫子的素描。
温者不厉,厉者不温;威者必猛,不猛者不威;恭则不安,安则不恭。两两相对之辞,常人有其一,难有其二。
看似矛盾的两端,向深处寻,则本质上透着高度的统一,唯有有修养、有境界的人方可把握、承载,且自然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