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巍巍长白山脚下,有个小村庄,名叫李家村。
这李家村整村才有三十来户人家,半数以上姓李,全仗着长白山养活,男子白天打樵种地,女子挖参采菜,家家自给自足,怡然自得。村户自感受此山厚赐,聚资盖起了一间山神庙,供奉起一座山神像,祈祷风调雨顺,六畜兴旺,庙中香火终年不断。
村子东头有一个李老爹,守着个老伴过日子。老两口年近六旬却无有子嗣,眼见得别人家人丁兴旺,自家却冷冷清清,不免终日唉声叹气。
这一日,李老爹从外面回来,手里拖着一只肥硕的獐子,兴高采烈地对老伴李大娘说:“赶紧把这畜生收拾了,再用红蘑炖上只老母鸡。”
李大娘未解其意,便问李老爹倒:“不年不节的,做这些干嘛?”
李老爹道:“俺今天打完猎从山上下来,路过山神庙时,隐约听见里面似有人声,问了声是谁也无人答应。于是俺就探头进去瞧瞧,庙里面竟空无一人。俺觉得奇怪,走进去再看,供桌上的点心少了大半盘,那山神老爷脸上满是油渍,这不就是他老人家肚饿,显灵来净坛了!俺连忙跪下,求道:‘山神爷爷,俺是村东头打猎的李老汉,平日里对爷爷没少孝敬。只是俺和老伴尚无儿女,求老爷显灵,让俺媳妇给俺生个小子,哪怕是个闺女也行啊!’我又磕了好些头,赶忙跑了回来,你莫说废话,赶紧下厨收拾打理,准备几样贡品,随我上香去。”
李大娘听了也欢喜无比,连忙生火做菜。
夫妇俩手捧菜肴果品,来到山神庙,恭恭敬敬把碗盘摆放在桌案上,在香炉里插上三只香,跪下虔诚地磕头祈祷。
第二天他二人来收拾碗盘,见菜皆以被吃去,知道山神是显灵,便欢天喜地,又叩了些头回家去了。
转瞬间两月过去,李大娘身子却仍无动静,李老爹心如火烧,暗想大抵是自己功业浅薄,山神不屑显灵,遂又杀了一只芦花鸡,蒸好去供山神。
且说李老汉上供走开后,那神龛里的山神现了真身,两旁的判官、小鬼也露了形。山神身长两丈,披着金盔金甲,浓眉阔口,器宇轩昂。他眼看着身前摆着的烧鸡,欲伸手却犹豫不肯去吃。
一旁的判官瞧见,说道:“爷爷,今日为何不吃那李老汉孝敬的贡品?”
山神皱眉叹气道:“本尊数月来多受他的讨求,然而始终未圆了他的愿望,是故今日不愿再吃他送过来的烧鸡。”
另一旁的小鬼摇晃着手里头亮闪闪的钢叉,对山神说道:“那厮搅扰爷爷不安,待小的今夜去取了他的性命为爷爷出气。”
“混账!”山神怒斥道,“那李老汉是善人中的善人,天理昭彰,自有六道轮回的因果报应,怎凭你定夺生死?”小鬼吓得连忙抛下钢叉跪下磕头求饶。
判官道:“小鬼愚钝,请爷爷暂息雷霆之怒。小的有所不知,李老爹和李大娘平日老实安分,虔心向善,爷爷何不允了祷告,赐他们一儿半女,给老夫妻养老送终?”
山神说道:“本座何不想让长白山子民安居乐业、老有所依?怎碍李老汉家的祖坟正巧安在长白山龙脉之上,时运一到,李家后代便有齐天洪福。我也只道他家出个丞相或大将军,怎料我掐指算来,不由得大吃一惊,倘使李老爹得子,其子日后必将震动寰宇,撼摇乾坤。那时天下巨变,福祸未卜。本座心系天下苍生,以致久久未赐他子女,这些年来倒似本座哄他酒食,白白听了他夫妻几千个响头,好生惭愧。”
判官道:“原来爷爷担忧他家儿子气数太旺,搅闹天下不宁,可如今这天下却也不是太平,倭寇袭扰海疆,朝廷奸佞贪赃乱政,游阆苑群魔作祟,岭南匪盗横行,北地胡虏侵占大片疆土,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自古安邦定国者必非凡人,李家后人想必应是个治国安邦之才,救民于水火。万一他助纣为虐,鱼肉百姓,凭爷爷的法力,铲除他也是易如反掌。”
山神点头道:“此言有理。”又转过头去,对小鬼说:“今晚将一粒金丹送予他家。”
小鬼领命,从身后大红葫芦里倒出一粒熠熠生辉的仙丹,夜间潜入李老汉家,将金丹放在饭桌之上,并附纸条一张,上书四字“食即得子”,化作一阵旋风离去。
第二天天明,老夫妻看见金丹和纸条,喜得手舞足蹈。李大娘吃了丹药,顿时觉得腹内热气升腾。此后她肚子一天大过一天,九九八十一天后果真诞下一子,重九斤二两。此子通体黝黑,肋骨竟然全部连在一起,状如两片木板。坠地之后大哭不止,声响传遍乡里。
邻人闻听李家夫妻老来得子,都来问询,得知是山神显灵无不惊奇赞叹,全村筹钱,请上等的泥瓦匠、木工、漆匠重修了山神庙。此后,山神庙里的香火更胜以往,连听说此事的外村人也来上香祈祷。
却说李老汉的这个儿子,刚有三,四月大的时候就长出了满口的的牙齿,能吃窝头大饼。十月能满地乱跑。长到三岁时显露出顽皮的天性,到处闯祸,不是踏死了张家的鸡仔,就是放火烧了赵家的狗窝。李老汉夫妻十分溺爱这娃娃,只是嘴上责骂,却不舍得动手去打,村人都知道这孩子是山神所赐,来历不凡,也无人敢管他。于是这孩子愈加无法无天,肆意妄为,横行乡里,人们都唤他作“小太岁”。
一日,小太岁偷偷从家溜了出去玩,在磨坊旁边看见了邻家的大花猫正在睡觉,觉得十分有趣,扑过去抱住花猫开始拔胡须。那大花猫惊醒,它也是十分厉害,平日里连村里的狗都惧它三分。它露出尖牙舞起爪子与那孩子撕咬起来,在地上滚成一团,一时胜负难分。这时李大娘来寻儿子,只见儿子身上脸上全是抓痕、身上衣服破烂不堪,身下压着的大猫,毛也被拔去了不少。大娘慌忙跑过去赶走了大花猫,抱起了儿子往家走。
那孩子虽然伤痕累累,满身泥土灰尘,但仍嘻嘻傻笑,弄得李大娘哭笑不得。
回到家中,李老爹正陪一位书生打扮的老者坐着,大娘看老者眼生,便问:“当家的,这老先生是从哪里来的?”
李老爹道:“这是县城里头教书的王先生,字正贤,是饱读了书的大儒。在县里听得我们有这样一个孩子,特地来瞧瞧。”
李大娘笑道:“原来就是教出过张举人的王学究,您若要看看我家的小畜生,他便在此处,我去做饭,今个中午就在俺家里吃了罢。”
王先生起身施礼:“老嫂子不必麻烦,老夫听闻令郎身世非常,带了些糕饼糖果,来此一见,请唤令郎过来,待老夫细瞧。”
李大娘让孩子走到王正贤先生近前,王先生手抚摸着孩子的头顶,由头至脚仔仔细细打量:这孩子方面大耳,面色赛炭黑,豹眼狮鼻,嘴阔唇厚,不禁叹道:“令郎果然相貌惊奇,异于常人,老夫开了眼界,不知如何叫他?”
老爹道:“还没取名,只有一个小名,叫做宝儿。”
王先生点头道:“原来是宝儿。噫?这脸上的伤痕是如何弄得?”
大娘笑道:“方才不知怎地惹了邻家三嫂的花猫,打了起来,弄了个满脸花。”
那孩子不怕生人,只是冲着王先生傻傻笑,看见王先生带来的糕饼,伸手抓两块塞入口中。
王先生手捻胡须,略微点点头,若有所想。原来这王先生得知李家村出了个身世奇特的孩子,心想如是个天赋异禀的孩子就作为关门弟子,怎料却是个好动不好静的娃娃,日后恐难安于案牍之上、笔墨之间。他心中颇有些失望,起身便要告辞欲离去,李老爹和李大娘盛情挽留,就在李家吃了一餐。
饭后,李老爹送王先生到村口,王先生说道:“李大哥请留步,宝儿天生聪敏,他日定当飞黄腾达,老夫今日无以相赠,唯有一名与表字赠予令郎,不知老哥肯否?”
李老爹点头道:“村里人读书少,给孩子起个名都是二狗、三猫的,先生是读过孔孟的书,给俺儿子起名是他一辈子的福分。”
王先生道:“若是如此,老哥记好了,我给这孩子起的名字单字一个霖,雨字头下双木,以示感激神灵的恩泽,表字为伏虎。”
老爹称谢,牢牢记住了王学究给儿子起的名字。他辞别王先生,回家将王先生赠名之事告诉李大娘,李大娘听后乐道:“这老先生给俺儿子的字叫做伏虎,莫不是说他打三嫂家的大猫?”
老爹哈哈一笑,“是了,是了,咱儿子往后就叫做李霖,还有字呢,书人讲的三国关羽还叫关云长,儿子,你记住了,你还叫李伏虎。”
李霖还不懂爹爹说的是什么意思,他这时刚吃完了王先生送来的点心,意犹未尽,正有滋有味地舔着手指头。
他自己不会料想到,也没人预料到得到他未来的传奇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