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69300000040

第40章 读书人为自己树碑立传

第四节、读书人为自己树碑立传

————兼谈鱼水关系及其他

读了《三国志》觉得诸葛亮并不怎么样,读了《三国演义》觉得诸葛亮特别牛,而且读到诸葛亮的故事,总有一种兴奋的感觉,如果是悲剧的,总会为他牵肠挂肚,为他担惊受怕,而且为诸葛亮能找到刘备这样的主人而高兴,为他们之间的鱼水关系而感动。不仅有感动,而且有羡慕,甚至还会想我能有如此的机遇,遇上一位如刘备那样的圣明君主该是多么荣幸啊!再有甚者,如果能像孔明与刘备一样演绎一段鱼水相依的传奇故事,那就千古留名了!可以肯定《三国演义》演绎的刘备与孔明的鱼水故事是感动过无数读者的,不过读了《三国志》,再去理性地读《三国演义》,你就会有另一种感觉。在我看来,诸葛亮之所以如此让人崇拜,那是《三国演义》塑造的艺术形象,是读书人倾注精力在为自己树碑立传。刘备与孔明的鱼水关系另有深意,诸葛亮被妖化的艺术形象更富深意,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对此的读书体会。

一、兼谈鱼水关系

二、名人谈艺术创作

三、《三国演义》及其他

现在,先谈第一个问题,兼谈鱼水关系。

读了《三国演义》,人们知道了刘备与孔明的鱼水关系,这鱼水关系也为人们崇拜与羡慕,实际上这里有误读的成分。为什么说这里有误读的成分呢?

首先,刘备说:“孤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这是孔明刚到荆州时,刘备以师礼待孔明,关、张二人不悦,刘备安慰关、张时说的一句话。即使刘备是说的真心话,也只是当时的感觉。古人讲“时位移人”,随着时间的变化,位置的变化,一切都会随之发生改变。如果说刘备待孔明以师礼,对孔明言听计从,这只是发生在赤壁之战前后的事。这时候,刘备身边有分量的谋士仅有孔明一人,这个时候的关系用鱼水关系来形容较符合事实。但等到有了庞统,有了法正,到了益州,再用鱼水关系来形容刘备与孔明之间的关系就不恰当了。到了益州,刘备做了皇帝,孔明做了丞相,两人因时间的变化,位置也因此发生了变化,两人之间的鱼水关系也发生了微妙变化。孔明虽然做了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实名不副实,刘备并没有把孔明当丞相对待。其理由是此时的丞相孔明,刘备将其留在自己的左将军府里,“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见《三国志.诸葛亮传》)。这虽然是刘备刚刚占领益州那会,还没有做皇帝的时候,可是这个安排一直到刘备称帝,孔明封丞相时都没有改变过。只是等到刘备驾崩,孔明自己做主才搬出左将军府,“开府治事”。所以刘备在益州那会儿,准确地说他们是池与水的关系。刘备修了个池子,叫“左将军府”。然后将孔明这股水蓄到了左将军府这个池子里,看管起来了。

其次,刘备去世后,孔明受到刘备托孤,辅佐刘禅,这时刘禅与孔明的君臣关系是怎样一种关系呢?如果套用前面的说法,这时孔明完全领会了刘备在益州那段时间对待自己的作法。他在刘备驾崩后,退出了左将军府这个水池子里,却照葫芦画瓢,为刘禅修了一个池子,把刘禅当水关在了皇宫。为了保证水不泛滥,专门派董允去照看皇宫这个水池子,照看刘禅这股水在皇宫这个池子里是否风平浪静,其他的一切“咸决于亮”。这样,刘禅与孔明的君臣关系实际上成为了池水关系。孔明是池子,刘禅是水。孔明这个池子将刘禅这股水围裹起来了!

其三,刘备与孔明称不上鱼水关系,只是先是鱼水关系,后是池水关系。刘禅与孔明也称不上鱼水关系。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水池关系。刘禅是水,孔明是池子。那么真正的鱼水关系是指什么呢?真正的鱼水关系是指统治者与读书人之间的关系,刘备是统治者的象征,孔明是读书人的象征。刘备与孔明关系的起起伏伏就是统治者与读书人之间关系的起起伏伏。统治者与读书人之间的关系的起起伏伏意在告诉统治者与读书人,统治者离不开读书人。统治者离不开读书人,就如鱼离不开水。读书人离不开统治者。读书人离不开统治者就如水离不开鱼。统治者的失败是没有或失去了为统治者效力的读书人的辅佐。读书人的失败是没有统治者为其支撑。读完《三国演义》,你就会明白《三国演义》所谓的鱼水关系就是讲的这个道理。为了让大家明白,我以刘备与孔明交往为纵线简单作个交代。

刘备起事之初,身边虽然有关羽、张飞。后来又有了孙乾、糜竺、简雍、赵云等。在刘备看来,可谓文武双全,可是就是一直没有安定过,不是被吕布抢占了徐州,就是被曹操追打得满地跑。什么原因呢?后来到了荆州,司马德操告诉他,身边没有个像样的读书人。关、张、赵云虽然是万人敌,却没有一个读书人摆弄。孙乾、糜竺、简雍虽是读书人,只不过是白面书生,不能算真正地读书人。这是告诉我们统治者不能没有读书人的辅佐。

刘备到了荆州,有了读书人孔明的加盟。由此,在读书人孔明的辅佐下,居然战胜当初打得自己满天下跑的曹操。这是告诉我们,统治者有了读书人的辅佐,就会取得很好的胜利。得了荆州之后,来了庞统。后来,刘备到了益州,又有了法正。读书人多了,刘备不但有了益州,而且打下了汉中,使曹魏震惊。这是告诉我们,统治者应该力求更多的读书人辅佐,只有得到更多的读书人辅佐,才能不断地开疆拓土。

后来庞统走了,法正也走了,孔明也失去了信用。刘备又因此丢了荆州,而且益州也危险,这是进一步警戒统治者,不要因为事业成功了,就看不起读书人,就想甩掉读书人,自己单独干是成不了事的。不但成不了事,反而得到的都会失去。

后来,刘备走了,刘禅是名义上的继承者。实际上的继位者是孔明,孔明这个读书人因为刘备走了,瞧不上新来的统治者,就撇开了统治者,单独干,结果怎么样?尽管天下人都认为孔明是最优秀的读书人,但就是这个最优秀的读书人,因瞧不起新来的统治者,要单独干,结果六出祁山,没有一次不是失败的,这说明什么?说明读书人不管多么优秀,终究只是个读书人,离开了统治者的支撑,也终究是一事无成。不但是一事无成,还会搭上卿卿性命。孔明这个读书人,年仅五十四岁,累死在北伐中原的指挥所里。这就是警告读书人,不要以为多读了几年书,就目中无人,这样会死得更惨!

以上如果你以为是我瞎掰的,那么你就去认真通读《三国演义》吧!

现在讲第二个问题,名人读文艺创作。

伟人******说,文艺为无产阶级****服务。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创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

****期间有一种“三突出”文艺创作理论,叫做“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文化巨匠鲁迅说,人物的模特儿也是一样,没有专用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起来的角色。

为什么要把以上三种关于创作的言论放在一起呢?这是因为以上言论正好体现了《三国演义》的创作风格。似乎是《三国演义》就是遵循以上创作原则而创作的。只是历史太不搭界了!要不人们真的会这样认为,也许是英雄所见略同吧!

******的讲话包括两个方面,文艺为无产阶级****服务是政治标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创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是艺术标准。

****期间时兴起的“三突出”创作原则是对文艺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具体补充。

鲁迅先生的模特儿也是一样,没有用一个人的等言论是对“文艺是为工农兵服务,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的艺术标准的具体补充。

下面将《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与以上创作原则作一个联系比较,看看其间到底有怎样的奥秘能联系在一起。

先从******关于文艺创作的政治标准说起。

******说,文艺为无产阶级****服务。****期间,“三突出”的创作原则说,在所有的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三国演义》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如汉献帝、董卓、曹操、袁绍、吕布、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法正、孙坚、孙策、孙权、周瑜、鲁肃等。在这些人物中,《三国演义》突出的是正面人物,如刘备、孔明、关羽、张飞、赵云、法正、孙坚、孙策、孙权、周瑜、鲁肃等。曹操、董卓等是反面人物,是《三国演义》用来抨击的对象,是用来作陪衬的人物。在以上正面人物中,《三国演义》突出的是英雄人物,如刘备、孔明、关羽、张飞、赵云、法正、孙坚、孙策、孙权、周瑜等。在这些英雄人物中,《三国演义》突出的是主要英雄人物,如刘备、孔明、关羽等。

“三突出”的创作原则是具体体现文艺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政治原则。对于这一点,《三国演义》表现得更充分,如《三国演义》塑造的主要英雄人物刘备与孔明,意在宣传封建社会的正统观念,意在宣传忠君思想,概括起来就是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以刘备为正统就是因为刘备的姓刘,当时的最高统治者也姓刘。告诉人们只有姓刘才有资质继承大业。尽管当时的刘备已沦落为平民,靠织席贩履为生,与汉高祖刘邦是八辈子也挨不着边的关系。但《三国演义》的作者还煞有介事搬出皇家族谱进行排辈,最后还推出刘备是时当朝皇帝的皇叔,这一切意在告诫天下,刘备是皇家血统,有资格继承大统,而孔明是作为统治阶级的忠臣榜样来宣传的。告诉天下,当官为臣,要向孔明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流芳百世。

而曹操呢,是当做反面人物来宣传的,是奸臣,是逆贼。他篡夺了刘氏汉家的天下。他的行径是大逆不道的,为了突出曹操的大逆不道,《三国演义》编排了很多故事。如曹阿瞒许田打围。在这次许田围猎中,曹操纵马直出,遮住天子之前,以迎众官高呼“万岁”的呼声,众官见此都大惊失色,不是刘备制止关羽,关羽要乘机杀了曹操,认为曹操“欺君罔上”。这些故事通过《三国演义》的传播,曹操的奸臣形象家喻户晓了。

曹操在当时看来于国家、于民族是有贡献的。******就这样评价过,曹魏统一了北方,结束了汉末豪强混战的局面,恢复了黄河两岸的广大平原地区,为后来的西晋统一铺平了道路。他还说,小说上说曹操是奸雄,不要相信那些演绎,其实曹操不坏,当时曹操是代表进步一方的。就因为曹操不姓刘,于封建社会的正统观念不同,被斥之为奸雄,被斥之为逆贼,为千夫所指,万世唾弃。直到今日,曹操仍是以篡国奸雄受人诟病。

这三个人物的宣传,有力维护了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统治,有力维护了封建统治的正统观念,毒害了底层人民群众。读书人受其迫害更深,如明朝,朱元璋的儿子朱棣抢走了朱元璋的嫡长孙子的皇位,社会还认为朱元璋的孙子是嫡长孙,是明朝江山最有资质的继承人,而朱棣不是长子,与朱元璋的嫡长孙相比,不具备继承资质,用武力夺取朱元璋嫡长孙的大位是大逆不道。由此,有读书人方孝孺还出面为此打抱不平,最后不但搭上了性命,还让朱棣株连九族。你说方孝孺值吗?人家朱元璋的儿子与嫡长孙争继承权,关你方孝孺什么事?可是方孝孺却偏要为朱元璋的嫡长孙鸣不平,不与朱棣合作。朱棣怎么请他出来做官,他都不搭理。其理由就是朱棣冒犯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文化,他为了这封建社会的正统文化不惜以生命相搏。可见这《三国演义》所宣扬的正统文化给封建社会的历朝历代子民毒害有多深。

再说艺术标准,******的艺术标准是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创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艺术形象。怎样创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呢?文化巨匠鲁迅先生作了具体补充说明:人物的模特儿也是一样,没有专用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起来的角色。你看《三国演义》塑造的主要人物——孔明,就是一个这样的人物。是拼凑起来的艺术形象。如草船借箭的故事是从孙权那里借接过来的。空城计的故事是从程昱那里借接过来。锦囊妙计的故事是从曹操那里借接而来,借东风、石门阵的故事是从神话故事那里借来的……《三国演义》的作者就是采取鲁迅说的这种拼凑的技巧,将孔明塑造成了一个“工农兵”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

在封建社会,由于统治者的奴役、压迫与剥削,特别是精神与文化奴役,使生活在底层的贫民精神麻木,他们面对封建统治****的奴役、压迫与剥削而无法摆脱时,孔明这个艺术形象无疑是他们的一片精神鸦片。他们会幻想,要是社会多一些孔明这样有智慧的忠臣多好啊!他们会由此少一些欺压,他们甚至会幻想变成孔明一样的人,利用自己的智慧去扶正祛邪,铲除人间不平事。据说******小时候对《三国演义》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的痴迷原因不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所能猜想的。但他最终还是人,也一定会有如同广大人民群众一般的痴情原因。不过,有点可以肯定:《三国演义》、孔明、曹操等对******产生过深刻与深远影响的,有人还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

为什么《三国演义》的创作思想和我们今天所提倡的一些创作理论如此吻合呢?我想来想去,突然明白了。这是文艺的阶级、社会的最本质属性决定的。抑或以上关于文艺的论述,解释了文艺创作的最本质的阶级、社会属性。

试想,文艺不为无产阶级****服务行吗?封建文化不为封建统治服务行吗?读书人说书不为封建统治服务行吗?那就会被封建统治者吊销执照,封闭说书场所,让你说不成书。要知道读书人沦落为说书人,是实在混不下去了。是为生活所迫,是靠此谋生的。如果封建统治者吊销了他们的执照,关闭他们的说书场所,他们的生活就会受到影响。为了生活,他们说书必须体现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这个原则,况且封建社会的文化管制,文化奴役是耸人听闻的,其发展史上不断有所谓的“文字狱”惨剧发生。想到“文字狱”,读书人就会不寒而栗,他们说书时,敢不为封建统治者服务吗?

再者,文艺不为工农兵服务,不为人民群众创造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艺术形象,行吗?说书人说书必须有故事,必须有人物,必须有说书技巧。这样才有人听,才有人愿意请你说书,才有人愿意出钱听你说书,要不然你说书就没有人听,没有市场,你就会从说书场所里自动消失!

由此可知,《三国演义》经久不衰,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为历朝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真正原因!

三、《三国演义》及其他

我们知道,《三国演义》是在宋代说书人的说话话本上经众人加工创作而成书的,所以提到《三国演义》就必须提一提宋代说书人说书的情况。只是这属于《三国演义》成书以前的事,或者说《三国演义》还没成书时的事。关于宋代说书人说书的情形,具体讲是说宋代说书人说有关三国故事的事情。对于这一点,宋代大文豪苏轼有过交代,他说:“闻刘玄德败,蘋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即唱。”可见有关三国的故事对当时的宋人影响多深。苏轼的这些文字告诉我们,《三国演义》在它没成书以前,宋代的说书人就赋予了曹操、刘备鲜明的阶级立场。曹操是作为奸臣来抨击的,来憎恨的。刘备是作为正统英雄来歌颂的,来热爱的。曹操之所以是奸臣,是因为他不姓刘,而姓曹,他的一切言行不问青红皂白被斥之为篡逆。刘备因为姓刘,是皇室后代,他的一切言行都不问理由,全部被歌颂为匡扶汉室的英雄之举。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是最早看破《三国演义》话本这一良苦用心的统治者,为什么说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是最早看破的呢?事实依据如下:

一是从赵匡胤开始,彻底改变了读书人的命运。在北宋以前的历朝历代中,读书人是地位不高的,都是作为师爷为各级官僚作智囊的,是没有资格担任主官的。从赵匡胤开始,一改过去的作法,由武将担任地方行政一把手的习惯,为文官担任地方行政一把手,武将改为文官协防地方统治。不过,有人说是赵匡胤这样做的原因是本人为武官出身,掌握兵权就轻而易举的夺去了别人的江山。他担心这样的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就用文官取代了武官。这样说,也有道理。但是,他的第二条行政主张就与此扯不上关系。他的第二条主张是不杀士大夫,这一手令使读书人有了至高无上的的社会地位。苏轼就是这一手令的受惠者。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后来皇帝几次要杀害他,就因为有赵匡胤的这条不杀士大夫的手令而不敢动手。

二是由于赵匡胤对读书人重视,宋朝读书人的士大夫精神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的那种人文情怀与社会担当为历代所称赞。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人胸襟不知激励多少仁人志士。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观不知感动多少仁人志士,使他们在民族危难之际,勇于献身。在南宋末年,还有二十万人为了一个不靠谱的南宋,集体跳海。有人说自崖山之后,中国没有了道义。由此点滴,管中窥豹,宋朝士大夫所表现的社会担当与民族道义最为传奇!

《三国演义》成书以后,不但改变了读书人的人生命运,社会地位,更加激励了读书人为报效社会,民族,国家而读书。清朝末年的戊戍变法,公车上书都是读书人的觉醒带来了社会的觉醒。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知识也是生产力成为共识。读书人从后台走到了前台,这一切似乎与《三国演义》扯不上关系,但这看似八辈子不沾边的事也不能说完全一点关系也没有。最少《三国演义》中所体现的读书人的重要性,在社会中有了共识。最少,儒家所宣扬的“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主张通过《三国演义》得到形象演绎。孔明等读书人的艺术形象对后代读书人既起到了激励作用,又具有借鉴意义。一部《三国演义》经久不衰地代代相传,读它的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读书人从中读出了自己的智慧。

讲到这里,曹操,刘备,孙权,孔明四个演员应该谢幕了。曹操世称奸雄,在我看来,是装在套子里的革命家。刘备世称枭雄,在我看来,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孙权世称英雄,在我看来,孙权早年是英雄,晚年是毒蛇。那么孔明呢?世世代代以为孔明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忠臣,在我看来,孔明本是一条变色龙。为什么说孔明是一条变色龙呢?欲知详情,请看下一章“卧龙本是变色龙”。

同类推荐
  • 被历史尘封的典籍

    被历史尘封的典籍

    ——混沌未名,族群在黑暗中蹒跚前行。中世纪末期,在东方陷入黄色的恐慌时,西方最深沉的黑暗将迎来曙光。最后两次十字军的东征,是西方封建统治者最后的挣扎,他们企图通过掠夺另一个古老帝国的国运来维持苟延残喘的统治。十字军陈兵塞浦路斯,只等时机一到,兵峰就将直抵古老国度埃及的喉咙,截断这个千年帝国的命脉。在这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在这即将席卷整个西方世界的漩涡旁,高加索地区偏北一点的地方,黄祸入侵欧洲的遗民,钦察汗国中的小小部族——尼鲁温,也正在为汗国的野心奋斗着。而这时他们还不知道,某种比黑暗更加古老的恐怖,正裹挟着东西方的灾祸,企图将历史引向另一个进程
  • 三国之学霸来也

    三国之学霸来也

    教曹操写诗,教蔡邕作画,教祢衡骂人,教张飞打架,教华佗行医,教左慈算卦,三国小学霸,搅动大风云。
  • 磐龙帝国之鸿轩战记

    磐龙帝国之鸿轩战记

    大陆流传着这样一段传说,人间有五股上古残存的气息,分别是:信仰之息、力量之息、生命之息、时空之息与勇气之息。相传获得其中任何一种气息的人类,都可以拥有毁天灭地的能力。善者得之愈善,恶者得之愈恶,就连灵魂获得,都可以拥有不死之身。本以为这只是个传说,谁曾想几千年后,真的会存在,而被称之为五息最强的信仰之息,竟然被一个名叫金君的将死之人得到,可笑的是,这人生平作恶多端,根本毫无信仰可言。当他在大陆上践踏着最后一寸土地时,唯一拥有本体的时空之息引导着其余三股气息,愤然的投向自己的传承者之体,这些人会在时空之息的手段下,去不同时空强加训练,但他们本身是不知的···
  • 公子凶猛

    公子凶猛

    这个年代将因他的到来而不一样。他的对手说:真心不希望和家伙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他的朋友:有他的世界真的很美好。他自己说:我很凶猛的你们小心了···
  • 新生帝皇

    新生帝皇

    穿越为皇,却受不了当皇帝的限制,于是逃出宫外,沾花惹草,阅女无数,一代泡妞高手,新的一代传奇
热门推荐
  • 英雄联盟之正义传说

    英雄联盟之正义传说

    当大陆开始加速它的崩坏,当大陆的魔法体系开始不断的混乱。遗失的魔法,神秘的部落,古老的遗迹,风雪中,暴雨中,他将坚毅的足迹留在了瓦洛兰每一个角落,或许是宿命,也或许是巧合,注定了他这场遥远的征程,谁也不知道,包括他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他最后寻找到的是希望还是最后的绝望。但,不管结局如何,他都终将成为,瓦洛兰的正义传说。
  • 亡国公主只为复此仇

    亡国公主只为复此仇

    悬崖旁,一女子笑得十分苍凉:你毁我国,杀我百姓,不止这些,你我还有杀父之仇!我想爱你,可我怎能爱你。我是有多可笑,爱上了自己的杀父仇人!“不要!”女子跳下了悬崖,眼泪从眼角滴下:我究竟为什么爱上你啊~江南河畔,女子童真的声音想起:哥哥,哥哥,你喜欢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男子笑着摸了摸女子的头:她啊,是一个不肯服输的傻瓜……
  • 王子的赞歌

    王子的赞歌

    魔兽世界账号,穿越到异界,成了布加洛王国王子。可惜容貌被毁,身份也被冒名顶替……
  • 史上最强小兵

    史上最强小兵

    我本仁慈,却屠戮苍生。我本愚蠢,却玩转天下。我本道德,却与恶起舞。我本卑微,却君临天下。“上天创造了我,那么由我来创造这个世界。”面对着战火纷乱的大陆,杨易咧嘴一笑。
  • 重生之吸血鬼大人请别吻我

    重生之吸血鬼大人请别吻我

    亲姐姐和安旭然搞上了床,原来渣男喂的补药是毒。前世是我太单纯,竟相信这世上会有所谓的至死不渝的爱情,殊不知竟是玩弄。一朝醒来,重生之躯,今生我定要你们付出代价。这个世界里居然存在着吸血鬼。“重生,呵呵…有意思。”成为我的宠物吧,女人。血之盟约,注定了一段异族恋情。“不,绝不,我还要报仇雪恨,你妄想。”当倔强的人类遇上霸道的吸血鬼大人,他们之间又会有怎么样的剧情?重生之后的她,又会如何抉择……
  • 追道永恒

    追道永恒

    芸芸众生,万事万物皆在道中运行,道为何?众生茫然不知。不知何时,出现了修士,修士逆天而行,其强者逆乱阴阳,得长生,挥手毁天灭地,称宗做祖,更有那先天之灵,生来就有大神通。道本无名无相,不知为何,修士中强者无中生有创出大道,故而万千大道存于世间,大道永恒者止于传说。玄元者,卑微竖子,蝼蚁之身,命运权柄掌握在他人之手,不甘于命运,愿以残躯,修邪典,破命运,追求心中之道,一切只为己身之道成于永恒。
  •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

    独家披露杜聿明、宋希濂、黄维、王耀武、沈醉、文强等一大批原国民党高级将领被俘及至获赦后复杂跌宕的思想嬗变和人生况味。堪称一部完整的“改造”史,也是一部真实的人性史。这是一部积淀了三十年才最终完成的作品。上部曾于上世纪80年代初出版,生动描述了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特务头子、党政要员等在功德林战犯管理处的“改造”经过。因突破了题材的禁区,写出了国民党人对民族的贡献,轰动海内外,影响深远。累计销售逾百万册。并于1991年改编拍成电影《决战之后》。
  • 青梅竹马:只对你暖

    青梅竹马:只对你暖

    初见女孩5岁,男孩8岁宴会上,女孩一人躲在墙角,不敢出去。男孩如王子一般向女孩伸出手。就这样。两人却不知这一遇见便是永远
  • 教书三月

    教书三月

    三个月前,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三个月后我舍不得你,你舍不得我!我其实只是个高智商的坏学生,综合我十六年的学习经验来说,老师是我最不想做的职业,又麻烦又心酸。可偏偏,为了一些事情,你又只能去做这个讨厌的老师!老师和学生……和学生家长……和其它老师……想想都觉得麻烦???
  • 呆萌丫头:脑袋灵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