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学阶段比较复杂,概括来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县城第二中学求学一年,第二个阶段是由于学习太刻苦被家长寄予厚望送到市里第五中学求学一年,第三个阶段是由于成绩太差劲被市五中退回县城第二中学求学两年。
小学给我的回忆显然是鼻涕一把泪一把并不怎么美好,记得小学毕业后有一次同学聚会,在餐桌上大家明显已经分道扬镳了。成绩好的同学都考上了市里的重点中学纷纷在打点行李,他们个个脸上都洋溢着无比的幸福和对未来的自信,不停的讲着他们考上的中学升学率有多高、宿舍楼有多高、在校生有多多、操场有多大以及外教有多黑。而还有一部分学渣已经决定了去散养式的乡镇中学,混完九年义务教育算是终极目标,比如曾氏家族的同学就是这样的。其实这个目标对他们来讲也是个挺大的一个挑战。而和我一样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同学一方面基础知识不牢靠而且成绩不也达标,很难在市里的中学跟上学习节奏。但是毕竟才小学毕业家长认为仍旧有很大的反超机会,所以很多家长不惜斥巨资托关系走后门把孩子送往市里重点中学,毕竟我上中学那会儿家里的孩子普遍都不多了而且家长都相信一句话那就是“知识改变命运”。但是上了重点中学的学渣绝大多数很难打翻身仗,甚至会被较快的学习节奏和较大的学习压力彻底拖垮。我庆幸在我上中学这件事情上我的父母没有激进的把我送去市里的中学也没有把我送去乡镇中学,而是选择了县里的第二中学,这算是个居中的选择也很符合我自己的定位。
说来也怪,国人总是相信离自己远的东西就是好东西。乡镇中学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师资条件其实都不比县城的中学差,但是人们总觉得镇里学校不如县里的学校,县里的学校不如市里的学校。这样一来学生上学择校就带有色眼睛是造成学校差异的主要原因,乡镇中学只有成绩差的学生选择去那里而市里的学校都是成绩很好的学生选择。即便在师资和硬件设施相投的条件下由此差异所造成升学率等各项差别也很大,越是差异大学生择校就越偏向市里的学校,由此形成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和择校的恶性循环,所以我觉得九年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是一个非常好的机制,只不过执行的很差劲!
我刚到县城二中的时候学校里绝大多数都是乡镇小学考试成绩不错被家长送来的的农村寄宿生,只有为数不多的走读生和我一样都是家住县城的。第一次到县二中报到的时候我就发现只有我的名字和其他几十个同学的名字被学校贴在了大门口,当时很是纳闷绝大多数同学都是有老师带走的,为什么只有我们几十个人没有老师带还是被挡在校门外面?后来才知道我们这些人是一个班的,而且全班都是家在县城的走读生。在校门口等了很久之后来了一个校领导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我们这几十号人的教室会安排在全新落成的新教学楼里面而且只有我们班在新教学楼,坏消息是我们将会被分配给一个极其苛刻严厉的班主任管理,是一个拥有三十年语文教学经验的郭老师,她的严厉和苛刻是全校都知道的。
就这样我们背着书包领了新书,搬着桌子来到了油漆味道很重的新教室。正当大家在互相认识的时候只见一个非常像我小学班主任的中年女性走了进来,她自我介绍说她就是班主任的郭老师。只见郭老师年岁在五十上下,脸上已经有了些许皱纹。穿着十分干净整洁,款式很老旧的衣服被熨烫过的痕迹很是明显。郭老师说话声音不大但是很有底气,她在黑板上很工整的写下自己的名字之后说由于自己年龄大了,教语文这样的主科身体有些吃不消,所以校领导安排郭老师教生物。生物在初中是很不重要的一个科目而且不是中考科目所以半个月才上一节课。这一安排实际上是大幅度降低了班主任和自己带的班级学生接触的机会,加上我们全班都是走读生没有午自习和晚自习更进一步减少了老师的管理和接触,这一切都为后来发生的惨剧垫定了基础。当然此时的我们除了新鲜之外没啥别的感觉。
见完了班主任也安排了座位,领到了教科书也就该放学回家了。只可惜学校距离我家距离很远,每天早上需要六点起床骑自行车去学校。大概需要骑行半小时以上才能到,中午十二点放学后骑自行车回家吃完午饭后在赶回学校,下午放学后再骑车回家。总的来算我一天至少骑行两个小时左右,也算是个不小的运动量了。这导致了一个额外的收获就是我的个头从初中开始开始猛长起来,几年间就窜到了一米七五以上。
上中学前是一个漫长的暑假有四个多月,在这四个多月的暑期我暗自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就是趁着上中学一定要重新做人,不能再默默无闻毫无建树!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把学习成绩搞上去。相信很多人在一个新阶段开始前都会希望抓住这个机会赢在起跑线上,每次开学的时候下定决心努力学习但是能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我颇为自豪的是我坚持了很久,尤其是在那时候我对文学和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对我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个暑假我也是第一次坐火车和刚考上大学的姐姐出了一趟远门,到了一趟省会的舅舅家。早些年的时候交通不便所以舅舅很少回家,舅舅的几个儿女我更是从未谋面。这次趁着暑假正好和姐姐来认认亲戚散散心,在省会我第一次见到了那么高的大高楼,怎么逛都逛不完的大商场和巨堵无比的大马路。心想原来大城市是这样子的,对于一个骑着自行车一下午能转县城好几圈的小镇青年来说省会的繁华除了新鲜之外还有点害怕,无尽的车流让我觉得时代和我之间似乎有了一些差距。我所知道的世界居然这么小!更主要的是万万没想到大我十几岁的舅舅家的哥哥姐姐竟混的如此牛逼。第一次见舅舅家的哥哥是在舅舅家小区门口,时年三十多岁的哥哥在省会自己创业做房地产生意赚得盆满钵满。那个下午的黄昏只见远处开来了一辆黑色的奔驰车突然停在我面前真的是很大的奔驰车!车上的就是我哥哥,寒暄几句之后到了哥哥家里,那富丽堂皇的装饰让我坐在巨柔软的沙发上一动不敢动。最惊人的是那尺寸巨大的电视我都不敢想象用来看动画片会有多爽,其实后来才知道也才五十寸而已,但是看惯了黑白电视的我第一次看见大尺寸液晶电视的那一刹那还是被清晰的画面和极高的屏幕亮度闪瞎了我的钛合金狗眼!
到了晚上舅舅一家人带我和姐姐去吃饭,坐在奔驰车的后座上听着哥哥讲述省会的各处好玩的地方。他说有空的话带我们去省会几个景点玩一玩(实际上他忙得要死根本没时间,吃完饭再见的时候已经是三年后了)。当时心里想我什么时候也能有这样的生活呢?到了吃饭的地方一下车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巨大的LED显示屏,上面播放着刘德华主演的金立手机语音王广告。那天吃的是什么现在已经记不清了,但是记得吃完后服务员说我们五个人吃了五百多块钱的东西。对于吃一碗当时两块钱的兰州拉面都觉得真他娘奢侈的我来说五百多简直不敢想象!吃完后我们又去了肯德基,那是我第一次去吃肯德基。如果不是哥哥带着的话我可能就学着之前吃饭的样子叫服务员点餐了,第一次不用筷子吃饭虽然觉得很尴尬但是看到大家都用手拿着啃觉得也就没啥了。当时心里还暗暗想这他妈西餐还挺好吃,当然这也是我第一次吃到撑的吐了一奔驰车。
从省会回来后大城市的各种繁华以及惊人的消费水平让我进一步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否则以后可能再也吃不到我喜欢的肯德基了!基于种种原因我刚上中学的第一周就制定了庞大的学习计划,其中包括每天晚上十一点之前不许睡觉而是要学习,而中午午休时间要研读文言文,每天早上至少背二十个英语单词,到了晚上背数学公式做数学题等轮番上阵,当时不管谁找我出去玩耍那都是一律拒绝。我坚持了差不多整整一年,成效来说主要是语文成绩突飞猛进,英语也还可以。但是数学已经把我搞懵逼了,因为我上初中的时候还是不会算小学分数。虽然我努力减少交际圈不让别人影响到我刻苦的学习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在学校还是出事了!
就像本章开篇时讲的一样,成绩比较差的同学会选择去乡镇学校而成绩好的同学会去市里的学校。所以留在县城上学的只有两种学生,一种是乡镇里面成绩比较好的寄宿同学还有一种就是县城里成绩比较差的走读同学。
如果一个班里面有几个成绩差的走读生也还好不至于影响全局,但是如果全班都是成绩差不好管的走读生的话那就不好办了。我们班就云集了几乎所有成绩比较差的走读生,当时学校执行了一个新的模式就是按学生成绩把学生分个快慢班,很多学校都执行过这种带有歧视性的分班政策而且可能现在还有很多学校在实行,所有的住宿生成绩好的都去了快班而成绩差的都去了慢班。由于我们全班都是走读生属于第三种情况(其实这第三种情况就是说成绩和纪律还不如慢班)我觉得学校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在我们那种小县城里学校领导也认识不少人,走读生的家长一般都是县城里的公务员或者商人算是有头有脸的人了。如果自己孩子在慢班家长肯定疯了一样托关系找学校领导把自己孩子弄到快班去,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校领导干脆就把所有走读生安排在一个班里省的家长骚扰,但是校领导显然太天真了。当家长知道了学校有快慢班之后疯了一样找校领导要求把自己孩子从走读班调到快班去,为此不惜让孩子在学校住宿。一个两个的慢慢的学习好一点的都走了,班里剩下的越来越多的是成绩很差的而且捣乱的问题少年,加上走读生没有早晚自习导致很多学生缺乏有效的管理所以很多同学和校外的小混混学会了上网、抽烟和打架。当时学校附近的网吧流行跑跑卡丁车和劲舞团这几款游戏,很多走读生凭借走读身份成天泡在网吧成了游戏高手。甚至有一些女生也染了头发在网吧彻夜不归,离家出走和外出打工的情况在班里也时有发生。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李霞的女生,当时刚上初中的时候我们是同桌,这个女生除了长得很是清瘦最大的特点就是稍微有点少白头,学习成绩可谓非常不错也写得一手好字。可是入学不久就有一个名叫张阔的富二代追求李霞,张阔送给了她一个当时非常流行的物件,是一个市场售价不足百元的磁带式复读机。我觉得俗话说女孩儿要富养是很对的,之所以女孩儿要富养其实就是为了防止以后在社会上被一些小恩小惠所影响。很显然李霞的家长没有执行富养策略,一直心仪复读机但是家长迟迟没有满足的的李霞被张阔的复读机彻底打动了,在之后的时间里小操场和学校后花园经常能看见他们两个听着流行歌曲漫步。李霞的学习成绩也慢慢地从远超我到和我齐平再到远不如我,作为同桌来讲我本来想劝劝她,因为他只不过是张阔众多女友中最普通平凡的一个而已,但是她自己并不这样认为反而觉得这就是爱情!在一次上课的时候张阔由于和其他男生扰乱课堂秩序被班主任揪了出来,火冒三丈的班主任要求张阔回家去把家长叫来。也不知道张阔是不是当时情绪不好居然问候了班主任的母亲。班主任郭老师这个温文儒雅鲜有大声说话的中年女性老师第一次失控了,可是张阔也是个半大小子了。两个人在讲台上从最初的争执发展到老师打学生再到双方互殴,班主任最后是被其他老师抬出去的,而张阔一直像我们这些穿棉袄的**丝炫耀的雅鹿牌羽绒服也被郭老师扯得鸡毛乱飞。
这件事之后张阔在也没出现在校园里面,因为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和老师发生这种冲突了,自从张阔离开之后李霞就像丢了魂一样每天给去外地打工的张阔写信,大概写十封能换的张阔回一个三言两语的信件。
后来李霞知道了QQ这个即时通信软件,她也知道张阔一直在用QQ。为了能时时刻刻和张阔说话她竟然答应和学校邻村一个种果树的老头发生关系换来了一个内置QQ软件的海尔彩屏手机,我之所以记得那么清楚就是因为一天下午李霞问我什么手机能上QQ?刚看完广告的我毫不犹豫的给她推荐了这款手机,直到后来她拿着手机问我是不是这款时我才见到了人生中第一部彩屏手机。后来她偷了父亲的身份证办理了手机卡注册了QQ号。加上了张阔为QQ好友后李霞第一时间去了张阔的空间,那是一个充了黄钻的空间里面全都是打了耳钉染了黄毛的张阔自拍的非主流照片,当然还有一个红头发的女生依偎在张阔怀里。李霞看到后哭了,哭的老师课都上不下去了,老师甚至叫来了120以为她病了。
第二天两个眼睛像铜铃一样的李霞问我喜不喜欢她的手机,我说很喜欢!她说二十块钱卖给我而我拒绝了她并没有买,不是因为别的原因只因为我身上根本就没有二十块钱。后来他把手机卖给了班上另一个女生,买手机的这个女生在班里有一个外号叫小喇叭,就是有点什么事儿她都爱到处宣传。卖手机的时候李霞显然忘了删掉聊天记录,李霞卖身换手机和张阔花心的事情就是小喇叭四处宣传的,这也解释了你们纳闷为什么我知道这些事情这么详细的原因。
卖掉手机之后李霞也染了张阔新女友一样的红头发打了耳钉,她认为她也能做到这一切可以夺回张阔的关注。由于李霞家里人实在忍不了李霞的打扮学校也责令她立即把头发染回来,就因为这几根红头发李霞离家出走了,走的倒是不远就在L县的网吧。在这个网吧谁也不知道她遇到了什么人,反正是和几个年轻人坐火车远走他乡了,据说是去了南方。她的家里人和学校几次把她抓回来她还是跑回去,最后无奈家里就把她嫁到了南方。
生活的环境以及接触到的人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叛逆期青少年影响其实是很大的,班里像张阔和李霞一样的少男少女越来越多,偏差的价值观也越来越严重。就这样班里像我一样的正常人也就越来越少,学校就把一批住宿生调到了我们班补充日益减少的人数。当然可以想象调过来的都是学习最差的的寄宿生,很快被这样一群狂魔也同化掉了。
到初一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班从入学时的七十多人锐减到不足三十人,但是这三十个人几乎个个身怀绝技了。毫不夸张的说除了我之外已经没有人在学习了,而再一次毫不夸张的说我学习最为刻苦努力。但是当时上课的时候就连最为严厉苛刻的班主任也镇压不住我们了,一节课四十分钟有三十五分钟是在维持纪律和处理捣乱的学生。之所以我没有离开这个班级就是因为我很惧怕住宿,我一直对于很多人在一个屋子里睡很抵触,但是不在走读班的话就必须住在学校。两周回家一次我实在不能忍,这就是俗称的矫情!
学校为了镇压我们班级越来越涣散的纪律决定采取罚钱的土鳖方法,违纪一次按严重程度罚钱一元到十元不等。其实就金额来说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罚的不少,但是这都是学生们管家长要的钱所以违纪学生自己不会对罚款心疼,最主要的是交了钱就完事儿会让所有学生觉得违纪后可以买过,会导致很多同学丝毫不会考虑反悔甚至变本加厉起来,因为无非是钱的事情而已!
后来学校又祭出了罚值日、开大会批斗和叫家长等一系列惯用手段,结果是对这群修炼成精的学生来说都以无效告终。就这三十号人到最后硬生生把拥有三十年教学经验的班主任郭老师搞得提前退了休,由于没有老师在上课期间能管得住撒泼的女生和黄毛吸烟的男生,所以学校决定由校长亲自带队担任班主任兼职这个班的数学老师、教研室主任担任英语老师、副校长教语文、校党委书记教地理、政教处处长教历史。
这个世上最强的大教师团队来到我们班之后涣散的纪律一度有了一些好转,主要原因是他们都是男的校领导所以舍得打学生!虽然我不认为打能教育人但是对于一些已经病入膏肓的学生来讲打一顿至少能让他认清楚是非。尤其是班主任兼任校长梁老师是一个个头不高的男老师,讲课自然没问题而且非常有力气,能一脚能把学生踹的很远。一些十分调皮捣蛋的男生被打的鼻青脸肿之后再次捣乱的情况少了很多,一些不守纪律的女生则被梁校长罚剪头发,违纪一次剪短五厘米头发。这一招简直就是直戳要害,那些爱撒泼爱嘚瑟的女生看着日益变短的头发瞬间就冷静了很多,甚至于都不愿意出门了。
好景不长的是由于梁老师和其他校领导管理越来越严格,要求我们不得过星期而且周六日全校放假唯独我们班补课,我们全班必须每天都在学校吃饭中途不得回家,同时晚上必须上晚自习。一部分男生和女生就密谋在一个冬天的早上把教室的门反锁起来不让老师进来,提出除非学校放松管理才会打开班里的门。这种幼稚愚蠢的行为一下彻底激怒了梁校长,梁校长正式决定彻底开除带头的五个学生并将其余二十多人全部解散按照成绩分拆到全年级十几个班里。
史上最能闹的班级就这样瓦解了,我则被要求强制住校。考虑到既然要住校加上整个初一基本上是看着打打杀杀结束的。我正式给父母提出想去市里上学,正好有一个亲戚认识市五中的一个姓届的副校长并答应帮忙介绍引荐一下,我当即便决定去大城市川达市发展一下,接受更好的教育是其次的最主要是想安安静静的学习一下。但是万万没想到这成了我人生中最大的错误抉择!这里我想插一句的是我们的班主任梁校长是一个很不错的校长,无论是教学技能还是管理技巧都是很有两下子的,而且自己一个人在学校熬到校长的职位上拼的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兢兢业业的精神。在任期间广受师生好评,经常办公室的灯亮到凌晨时分而且住在学校的办公室里面条件异常艰苦。在任期间梁校长实现了学校的地面硬化使得学校的扬尘成为了历史,除此之外还实现了教室的电子化等等。但是仅仅在卸任我们班主任一年之后年仅三十七岁的梁校长就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发脑溢血在工作岗位上憾然离世了。抛下了他热爱的校园和一双年幼的儿女,我曾经想他的离世和我们班级当年的淘气让他很生气可能也有脱不开的关系吧,现在都已经长大甚至已经为人父母的老同学不知此时对当年的幼稚有没有过哪怕一丝的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