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开帷幕,瞧一场黑白剧。“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盛况空前绝后,喧嚣四起,近而风云际会。宾朋满座,琴瑟之声不绝于耳;琳琅满目,笙箫之音动感于心。画面锁进了文字,得以避开厮杀与喧嚣,战火和争吵。美妙绝伦的空灵声乐遁入音符,让人无从寻找。时而沉寂,时而名噪。能吞吐日月于无形,越千年而锋芒依旧。
如果说他是英雄,却无气概;若叫她是美女,却没穿衣服,未免少点风韵。这是一场没有声音的电影,是一场没有人的战争,令人百看不厌。数一数天上的星星,如果嫌多就去看看月亮。不妨拉住月亮的手,让他和星星见个面,那个时候或许可以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渺小。王星大而无光,看似晦暗,实则避之;看似渺小,实则大之。月亮之所以能引人注目,不仅仅因为他可以在夜里发光。能发光的不止他一个,而且又是王星中的较小者,为什么偏偏月亮能占据人们的视野?因为王星中只有他离人的心最近,所以得到人们的青睐。
月亮是历史的见证者,呦呦鹿鸣,鼓瑟吹笙。一声鸣叫与月亮同步,月亮还自由自在的活在天上,鸣叫声却化身成文字,沉溺在书里无法动弹。声乐的寿命自古短暂,转瞬即逝,烟消云散。如果将月亮臆断为文字与声乐的守护者,这是不是有点匪夷所思?但是能历经千年而从不衰竭,除了月亮石之外也只有文字了。月亮默默无言,不是守护者又会是什么呢?想是因为臆断,二者本无关系,却生拉硬扯,逼他们在一起。这么做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想当然。
过去终究是过去,场景再美,歌舞声乐再怎么令人难忘,也只能固守在回忆里,出也出不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做一次没有人打扰的旅行,背上历史的行囊,绕过噩梦,只欣赏美好灿烂的文字场景。将不能再现眼前的黑白声乐咀嚼在口里,品味着浓厚香醇的黑白剧。这一刻,穿梭了时光的墙,刹那间重回春秋战国这一场黑白剧当中。
附:《诗经》之《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