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汉末曹魏》这本书中,讲到过一个依附于曹氏家族但是有最终取代了曹氏家族的家族,这个家族的带头人是从魏文帝的时候开始获得朝堂上的实权,然后经过魏明帝曹睿时期的官衔的曲折发展,最终在魏少帝曹芳的时候夺得了实权,而且这个实权可不是白夺的,因为这个实权的代价是杀死了曹氏家族最后的反抗力量,也就是曹爽。
曹爽是一个可以用“莽夫”一词概括的人物,他最大的悲哀就是遇到了司马懿。虽然司马懿相比于曹操还弱了一点,但是对付这个曹爽还是绰绰有余的。这个家族当然就是司马家族,而司马家族的兴起也是具有戏剧性的。下面就让我们抽丝剥茧的理解洗一下这样一个大家族是怎样的一种存在感。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中心人物,也就是司马懿。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司马家族是如何一步步的登上了至高的位置的。因为古代中国的皇帝一上台,就将自己以前的四代(高祖、曾祖、祖、父)都追封为皇帝。
司马懿的的高祖父司马钧是汉安帝时期的征西将军,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将军,但是大家如果看了后汉历史,就会知道,在外戚和宦官交替执政的时代,当一个将军已经是不容易的事情了。
史书上面记载司马钧的语句十分的少,所以我们也只好从中摘取了两段,为了能让大家都看得懂,我就将它们译成白话文:
①永初二年(108年)冬天,车骑将军邓骘派遣征西校尉任尚和从侍中郎司马钧率领各郡的部队,在平襄和羌族先零部落首领滇零率领的数万羌军交战,结果汉军失败,八千多人战死。
如果说惨败莫过于此,当时东汉周围全部都是野蛮部落,就像上面所说的那场战斗,汉朝虽然是最强大的王国,但是武备松弛,战斗力虽然强过那些野蛮部族,但是却被打了一个惨败,原因是什么呢?
大家请看这支汉朝部队的统率是谁?当然是邓骘。邓骘这个人我们在东汉那一个系列中就讲到过,邓骘是邓绥邓太后的哥哥,虽然邓太后是一位在东汉时期比较好的太后,而且辅佐了两代皇帝,可谓劳苦功高。
可是在劳苦功高的太后也有自己的算盘,邓太后在朝廷上面安插了自己的亲族,这些亲族为首的就是邓骘,邓骘虽然没有东汉窦太后(汉章帝刘炟的皇后,和帝和清河王刘庆的嫡母)亲族那么坏,但是也并没有像窦固窦宪那么的军事天才,他的指挥能力只适合打一些小的胜仗,所以即使有司马钧这样的人,也无法撼动他的位置。
东汉这一场仗完全失败了,而另一场仗又该从哪里打起呢?司马钧会不会就这样的送掉性命呢?当然会。
②七年以后,也就是公元115年(元初二年)的秋天,朝廷派屯骑校尉班雄驻守三辅。这里我们要贯彻解释史料的概念。上面我们所说的班雄,其实是我们很熟悉的西域开拓家班超的长子。三辅所指的是三个地区,分别是京兆、左冯翊、右扶风。
而担任左冯翊的正是司马钧,此时他还被任命了另一个军衔——征西将军。别看只是一个将军,他统领的官员都不小。依次序为右扶风仲光、安定太守杜恢、北地太守盛包、京兆虎牙都尉耿溥、右扶风都尉皇甫旗等。一共八千多人(如果每个人都知道名字,那么这本书的作者肯定会换上两三个人的,因为都累死了),另外还有护羌校尉庞参率领七千多羌胡兵,与司马钧分到并进,向北攻打先零部落首领零昌。
但是司马钧的部队还在行进当中,庞参的卫队却被杜季贡击败,并且开始溃退。司马钧的部队夺下了丁奚城,大获全胜。但是司马钧命令自己手下的仲光、杜恢和盛包等人收割羌族人的庄稼,仲光他们是急功近利,完全忽视了司马钧的命令。
司马钧的命令是让他们不要太分散,可是一遇见了战利品,人人都会有私心,所以这些家伙将自己完全的孤立了。
羌人拦腰攻击,并设下了埋伏,司马钧这个人十分的聪明,但是遇见这种情况觉得要让他们自己负责,所以不去援救他们。导致了自己的手下仲光等人全部战死,这是一支三千人的部队,司马钧这一次可算是赔的底儿掉。
上一次是有国舅的带领,所以他只负连带责任。这一次是他自己为总帅,所以再也找不到任何的理由搪塞。再加上太后还活着,皇帝也不敢再像后面一样堕落,所以司马钧自杀身亡。
司马钧死后,由于自己的罪过,祸及子孙,所以司马钧的儿子司马量只能作为一个豫章太守,而且司马量虽然是一个太守,但是他却成为司马家由武官变成文官士族的改道人,而且正是由于他,才保证了司马懿最后能够夺权成功,司马炎能够顺利的当上皇帝。
司马量从他父亲的罪中悟出了一个道理:汉朝的军事实力已经不足以抵抗来自四面强敌的骚扰,所以在汉朝末期的这个时代,千万不要当什么军事家。所以司马量选择当了一位较为安全的文官。
当然,对于司马量来说,这也算是最高的官职待遇了,毕竟能够获得如此大的转型也耗费了他不少的青春。而且历史上面对于这样的小官吏没有多少记述,我们就只能将司马量的仕途记述到这个程度。
司马量的儿子就是司马隽,这个人也不是很出名。担当的职位和他的父亲一个品级,都是太守,只不过他担当的是颍川太守,可以说司马家族最初都是做小官吏出身,没有什么建树,从司马家族的这两位太守来看,司马家族的前途堪忧啊。
但是转机往往就在一瞬间,当司马隽的儿子司马防走向仕途的时候,司马家族真正的成为了中级的士族家族。司马防所作的官职是京兆尹,那个时候的京兆尹虽然是三辅地区的官吏,但是和另外两辅不同的是他这个位置是文官担任,这就表明经过三代的变革,司马家族已经从一个军事带领者变成了文官士族。
当公元197年,司马隽(也写作儁)在六十七岁的时候去世之后,司马防经过奋斗得到了京兆尹的职位,因为他耿直公正,就连在宴会等娱乐场合,总是能保持比较威严的态度,由他父祖三代构建起来的颍川名门“司马氏”,成为了东汉末年的一大望族。
年老的时候这位司马防先生被转拜为骑都尉,而后隐居在巷子中,不问世事。不过这个老先生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那就是枝繁叶茂,儿子特别多。一共有八位,也就是后面我们着重要讲的“司马八达”。
这八个儿子里面,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三人是最出名的,司马朗是最长,司马懿是最强,司马孚是最长寿的一位。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司马家的那八个兄弟:
长男司马朗,字伯达,是最先被曹操任用的人,只不过未能看到曹丕建立汉朝和兄弟当上相国。217年,司马朗病逝,享年四十七岁。
次男司马懿,字仲达,是最后的赢家,司马朗是他的引路人。并且最后在第三任皇帝的时候窃取了国家的权力,最终为自己的后代称帝打下了基础。
三男司马孚,字叔达,是笑到最后的人。在他的一生中,经历了三个朝代,东汉时代是他的起始点,曹魏时代是他发展的过程。最有型的是看到自己的侄孙司马炎代替曹魏执政,最终获得了帝位。在建立晋朝后的七年,司马孚因病去世,享年九十二岁,被封为安平王。
四男司马馗,字季达,他没有撑到晋朝建立就死了。
五男司马恂,字显达,后代被封为济南王。
六男司马进,字惠达,后代先是被封为高阳郡王,晋朝灭掉吴国之后,自己的后代就被封为谯王。
七男司马通,字雅达(怎么和日语中“不要”的日语发音一样啊),后代被封为任城王。
八男司马敏,字幼达,书籍之中没有记载他最后被封的官衔和爵位。
讲到这司马家的八个兄弟,我们就有必要去看一下这之中最出名的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司马懿,因为他的世系建立了一个大王朝,所以我们就从他们还没见过的时候开始讲起。
既然司马懿的历史我们在《汉末曹魏》的时候就有所介绍,那么这一次就介绍一下司马懿的一生以及他的谋略亮点。
请看下一讲:看不起曹操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