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1500000005

第5章 其身正,不令自威——做个人品出众的教师(4)

从此以后,峰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之中,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很快,峰便成了远近闻名的教学能手,各种令人羡慕的荣誉纷纷落到峰的头上,在学生中的威信自不必说。

如今,峰已被调至自己颇为喜欢的中专学校任职。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是一句经典的广告语。是的,人生的舞台是靠自己构建的,哪怕在贫瘠的土地上,只要你有足够的理想,并坚持不懈地为自己垒砌一座舞台,你将最终炫一个精彩的自我。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也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大的主任。其实这都不重要,关键在于班主任自己怎样看待自己当下的这份工作,怎样瞻望自己明天的事业。保持积极的心态是班主任走向成功的起点。而以积极的姿态去面对自己的生活,和生活中的每一天,那么,当你收获学生成长时,你正在为自己的生命播下最宝贵的种子。

“文人相轻”要不得

在教师队伍中,存在着教师之间相互看不起、彼此不尊重的文人相轻现象,如教师之间“互相不买账”、“互相拆台”等。这种不良风气对教师团结合作共同育人风气的形成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它导致教师之间人际关系封闭、冷淡,甚至对垒,影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和威信。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

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朱熹和陆九渊的治学态度令人敬佩。他们的治学思想是对立的,曾在一次讨论会上唇枪舌剑,争得面红耳赤,十几天不见分晓。可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互相瞧不起,结下不解之恨,而是友情如常,互拜为师。后来朱熹主持白鹿洞书院,特意邀请陆九渊到学院讲学。陆九渊接到请帖欣然前往,作了生动深刻的演讲,使学生深受教育,朱熹也连声称赞讲得好,事后还把陆九渊的话刻在石碑上,立于书院门口,与学生共勉。

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不要文人相轻,要有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不同的观点,这样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对你肃然起敬的。

那么,如何克服文人相轻呢?

克服或避免文人相轻,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谦虚正直

所谓谦虚就是虚心、不自满,在自己取得成绩时,不孤芳自赏、目中无人;在他人取得成绩时,不挖苦讥讽,能承认并欣赏其他教师的优点和成绩。正直,就是富有正义感,实事求是,不徇私情,不谋私利,言行一致,不口是心非,不在人后议论是非。谦虚正直,你才会得到他人的信任和拥护,你才会在内心接受他人,你才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取长补短、互通有无。谦虚正直的品德,是教师之间团结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2.维护其他教师的威信

每一个教师都希望能够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但威信的树立不是你在学生面前贬低其他教师而抬高自己,而是靠你与其他教师一起共同树立教师群体的威信,从而在你的个性施展中树立自己的个性。要知道,维护其他教师的威信无形之中也会提高自己的威信,若贬低他人,无形之中也会贬低自己。所以,教育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要在学生面前贬低或谩骂其他教师,那样在损害他人威信的同时,也会让学生增添对你的鄙视和不屑。常言道:“敬人者,人恒敬之。”我们不妨多维护其他教师的威信、多尊重他人,这也是一种“双赢”。

我们用来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故事:

陶行知认为,如俗语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那样“不能团结协作之景况”决不应在教师间出现。他对旧社会“文人相轻”的旧传统和嫉妒型的人际关系深恶痛绝。他指出:“中国的通病就是没有组织力”,即不能“谋充分之协作”。这个弱点首先应当在教育界得到克服和纠正。

1943年10月,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曾形象地比喻说,培养学生好比塑像,“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于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是中伤整个的和谐。”由此可见,协作合群对于塑造人的教师工作是极其重要的。陶行知于1944年拟订的《育才学校创造年计划大纲》中,就把“以互助合作精神相待”作为一项办校方针规定下来,足见他对教师的合作互助精神的重视。同时,陶行知认为,“教育就是改造社会,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而社会改造“只有团结同志,共同去干,方能发生宏大久远的效力”。

必要的时候求助他人,关键的时候向他人伸出援手,教师的团结合作给我们的教育生活带来无限的魅力。团结合作不仅直接提高我们的教育行动能力,增强我们的教育自信,有助于我们摆脱教师职业的孤独感,增强教师职业的认同感;而且,团结合作是教育教学生活的催化剂,催发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和热爱。欣赏自我很重要,但也别忘了欣赏身边的同事,如果每个人都能走出小我,向周边的同事伸出双手,坦诚合作,开诚布公地交流,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共同见证,学校教师和谐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就不再遥远。

提升教师的德性修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良好的德性修养是一个人威信的基本条件。一个有教师德性的教师也就意味着具有创造好的教师威信的可能。对于学生而言,教师高洁的德性即表现为一种与正直同源的德性以及乐于为学生服务的态度,不断加强自己的德性修养,为教师树立威信注入源头活水。

教师德性修养的内涵主要包括:深刻而正确地认识与理解自己职业的责任与义务以及职业道德内涵,敢于肯定自己对职业的选择与承担;善于感受教师职业的神圣性,尊重自我,树立教师职业的尊严;能够领悟新时期的为师之道,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理性处理职业生活中的冲突并进行适当选择,为自己营造一个有利于发展的良好氛围。尤其要强调的是,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加强自己的人格感染力,对学生、对自己、对职业要有正确的态度与作为。

苏霍姆林斯基曾非常形象地将学校比作一种精致的乐器,能奏出一种人的和谐的旋律,使之影响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但他也指出,要奏出这样的旋律,必须把乐器的音调准,而这种乐器是靠教师、教育者的人格来调音的。同时,他认为,能够迫使每一个学生去检点自己、思考自己的行为和管住自己的那种力量,首先就是教育者的人格,是他的思想信念,他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他的道德人格的完美性。

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教育行为都应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一个教师,自己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才有资格去教育学生。人格是个人道德品质的综合体现。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他是生而自由的。这种自主意识和自主行为,构成了一个人的独立人格。教师的人格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教师的人格是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传的良好效果,也能使教师威信愈久弥坚。

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德性修养呢?

具体而言,至少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人格修养,提升生命境界

既要教书,更要育人,这是教师的天职。教育是以心灵荡涤心灵、以灵魂塑造灵魂、以情操熏陶情操的幸福事业,为此,教师必须加强人格修养,以德服人。

请看案例:

1997年12月5日9时45分,陕西泾阳发生4.8级有感地震,西安市在同一瞬间震颤。某大学校园四楼的一间教室里,一位白发的老教授正在给学生讲课。大楼摇了一下,教授的心一惊:“可能是地震。”开口时却说:“同学们有序离开教室,到教学楼前的空地集合。”学生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鱼贯而出。

另一间教室里,一位打扮入时的女教师正在给学生讲《人生哲理》。大楼摇了一下,女教师大惊,喊了一声:“地震啦!”率先冲向门口。至于她身后的学生如何乱作一团,她不得而知,只感到一股强大的力量推挤着她向下奔……

所有的人都集中到楼前空地上,学校领导清点人数:只有老教授未下来。正在这时,老教授出现在楼口,镇静得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同学们一起欢呼冲上来围住了他。细心的人发现:他手里还提着一双高跟鞋——那是女教师为便于逃跑踢脱在楼道的。事后清查得知:老教授和他的学生全部安然无恙,而女教师的那个班,有三名女生扭了脚,一名女生掉了鞋。

地震给学生上了一课,让他们学到了大学四年乃至一生都不易学到的东西:危难时刻,彰显人格。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为人师表,不仅是以身作则,更包括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德性。只有这样,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道德风范影响学生。

2.提升自我的职业认识,追求教师职业与人生的合一

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的职业意义,并将自己的生命意义与之联系起来。教师要了解自己的“天命”何在。换言之,没有体验过教育事业神圣性的人,无法体味教师的幸福。通俗地说,就是要以敬业为起点,以乐业为归宿,爱事业,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职业劳动和创造。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能够深入到学生的心灵,绵延于学生的终身,这是教师“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宽广胸怀和对学生终身负责的高度责任感使然,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和奉献使然。当教师把教育当做自己生活的艺术时,他就走进了职业生活的最高境界:职业与人生合一,职业价值与人生幸福的合一。

斯霞,出生于浙江诸暨盟泉畈一个贫寒的家庭,先后在浙江绍兴、萧山、杭州等地的小学任教,1932年进入南京师大附小工作后,她就再也没离开过小学教育这块土地。在70年的执教岁月里,斯霞老师不仅桃李满天下,而且为教育思想宝库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她的“童心母爱”论。用她的解释就是: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有童心,有母爱。要与孩子打成一片,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看待。这一理论在她退休后的很多年里仍一直坚持不懈地实践着。学生已成了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003年6月底,斯霞老师因为肾衰竭住进了医院,从那时起一直到她去世这段日子里,斯霞老师是在病床上与病魔作最后的斗争。期间,大部分时间里斯霞老师一直处于神志不清的状态中,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每当有学生来探望时,斯霞总能睁开双眼,准确地叫上学生的姓名,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十分感动。斯霞老师为什么能记起每个学生呢?据知情人介绍,斯霞老师在任教期间对她的每一个学生都十分了解,都要逐一进行家访,这些细致入微的工作给老人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

在教一年级时,孩子们还没来报到之前,斯老师会拿着学生的名单,一家一家去家访,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有什么喜好,所以当斯老师在开学时见到孩子们时,她对他们已经非常熟悉了。

斯霞老师70多岁时和孩子们玩老鹰捉小鸡、帮孩子们摇长绳。

退休后的很多年,90高龄的斯霞都坚持每天到学校看看,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她要走遍学校的30间教室,看看每个孩子;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大,斯老师的行动越来越不方便,她还是坚持每天“踱”到学校,再后来,斯老师由女儿扶着来学校看看。

由靠教育而生存到为教育而生存,这是职业境界的提升,这是教师对自身所从事的职业认识的不断提升。如今,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生存已不成问题,那么,能否获得幸福体验,关键是看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识、对自己心态的调试了。有人这样描述教师职业人生发展的三个阶段: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一种境界谓之立志。作为教师,当爱教师职业,而且三百六十行,独爱教师这一行。春来暑往,心无旁骛,披星戴月,一心奉献。勤勤恳恳传道,一丝不苟解惑,冰清玉洁育人,用人格魅力去影响一代又一代学生。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在教书育人的田地里辛勤耕耘。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二种境界谓之执著。爱上了教育工作,就要不懈地追求,不停地探索,为之倾情,为之献身,为之奋斗,即使“衣带渐宽”“人憔悴”,也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要在教师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日积月累地探索。一如既往,不懈不怠,孜孜以求。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第三种境界谓之成功。千思万思不得其解,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突发事件,令当教师的你,在学业传授或育人育心中突然得到灵感,接下来的事情,迎刃而解,得心应手。这“蓦然回首”,是“独往高楼”的积累,是“衣带渐宽”的硕果。

“但问耕耘,莫问收获”。当我们一步步在教育人生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脚步,我们就在一步步走向教师人生的辉煌,在成就学生发展的过程中找到自我实现的路径。

而这,同样是一条教师提升自我威信的途径。

名言警句之幸福篇

每一个人可能的最大幸福是在全体人所实现的最大幸福之中。

——左拉

真正的幸福只有当你真实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时,才能体会到。

——穆尼尔·纳素夫

有研究的兴味的人是幸福的!能够通过研究使自己的精神摆脱妄念并使自己摆脱虚荣心的人更加幸福。

——拉美特利

把别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把鲜花奉献给他人,把棘刺留给自己!

——巴尔德斯

只要你有一件合理的事去做,你的生活就会显得特别美好。

——爱因斯坦

创造,或者酝酿未来的创造。这是一种必要性:幸福只能存在于这种必要性得到满足的时候。

——罗曼·罗兰

幸福越与人共享,它的价值越增加。

——森村诚一

只有整个人类的幸福才是你的幸福。

——狄慈根

同类推荐
  • 生命伦理学:理论与实践探索

    生命伦理学:理论与实践探索

    全书共分十章,第一、二章涉及对生命伦理学原理、基本理念及重要范畴的理论思考,其他章节则分别从临床治疗、人体研究、疾病与健康、生育控制与生殖技术、器官移植、人类基因组研究、临终与死亡等方面介绍或探讨相关的伦理原则、规范及问题,最后一章粗略地阐述了卫生政策制订中的伦理影响与选择。作者通过对最新的生命伦理学理论的阐述,对上述问题加以探讨,试图找到能适合于中国国情、哲理的道路。
  • 受众反拨与媒介变局:党报群众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受众反拨与媒介变局:党报群众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从党报所处的发展环境入手,全面分析党报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及现实意义,探究党报群众工作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党报群众工作的改进思路。
  • 如何做一个智慧型教师

    如何做一个智慧型教师

    本书围绕如何成为一名智慧的教师展开了讨论。全书分为实践篇、理论篇、业务篇、感悟篇、语录篇进行阐述,包括:“春风”化雨“自我”悔悟“克敌”制胜关于班主任的修养等。
  • 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

    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

    《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这本书。书中列举的大量真实生动的案例,无不充满智慧,充满心与心的交流。书中的一幕幕校园闹剧,让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书中老师的“斗智斗勇”,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由衷叹服。不.禁感慨教育真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问!
  • 和谐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和谐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热门推荐
  • 诸子人才观与现代人才学

    诸子人才观与现代人才学

    《诸子百家与现代文化》一书概括了诸子百家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哲学性认识,努力探索先秦诸子学说中规律性的见解,一分为二地评介其为人处世的原则,实事求是地介绍了诸子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建功立业的方略。该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集中反映了人生哲理与智慧的结晶,对于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和思想文化素质有重要意义。
  • 云起星澜

    云起星澜

    地球上的落魄青年李富贵被神秘飞船劫持后,凭借着机智和运气成功化解了危机,还同劫匪成了好朋友。为了能在星空中立足,他们来到了星空中最著名的太空渔猎场,本想安安静静的做个三天晒网两天打鱼的悠闲渔夫,然后开着最豪华的飞船回到地球炫富。却不曾想一场意外的突发事件,让他从此真正的踏上了星空的舞台。飞船、机甲、星舰?这些过时的东西就别拿出来显摆了。领地、星球、星域?这个真没有,但哥的富贵天堂开遍了整个星空。天赋传承?五星秘法?哥没有传承的,只有原创的,据说叫什么专属秘法,十星级!
  • 巅峰羽翼

    巅峰羽翼

    他们是隔网相对的对手,也是并肩作战的搭档。经历过成功,也面对过失败;登上过世界之巅,也曾跌入谷底深渊。他们就像是一双翅膀,虽然有缘携手但却注定无缘相伴。童话里的故事总会有圆满的结局,而属于他们的童话或许在冥冥之中早已命中注定。时间是最好的证人,它似乎不存在,又似乎无处不在。在这个时代他们并不会给别人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但却在彼此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时光总会过去,故事属于他们,我们则都是看客,分享他们的故事,然后寻找我们自己的人生。
  • 北极熊不属于我

    北极熊不属于我

    直到你离开,我才知道,你是我的可遇不可求,可遇不可留,可遇不可有。如果我们的遇见只是遇见,那么当初我宁愿不要认识你!
  • 奇石传

    奇石传

    一颗来自异域星球的有思想的‘石头’,在地球经过几千年的浮沉,经历多少风云变幻,沧海桑田,在快要合灵之际。。。。。。。。
  • 星空之下的誓言

    星空之下的誓言

    身为宇宙中的强者,拥有强大权力的男主抛弃了权利。开始星际旅行,途中遇见了千年前他死死保护的情人,他开始一直在她身边,后面跟他有着情缘的几个女孩,全被杀害,从此开始了征服世界之旅......
  • 无欲成仙路

    无欲成仙路

    很多年以前,我也和那亿万生灵一般,只是那浩瀚星辰中的一粟,微乎其微...似是前世的宿命,似是命运的轮回;无欲成仙,却偏偏踏上这路...
  • 地隙

    地隙

    地隙是一个秘密的封印,穿越地隙可以到达星球内部的世界,一个玄妙的世界。统治者拥有无尚的法力,那无尚法力源于一颗巨大的火球,他们称之为三色太阳。在地下世界里只有白天,没有黑夜,只有修士,没有凡人。有一天,当冰封的地隙被无知的凡人打开时,战争必然爆发。而你已经猜到了,这场战争确实很不公平……可谁让他打开了地隙的封印呢?原本可什么都还不会发生。
  • 李想花开

    李想花开

    那一天,她着倒了不少汤水的饭盒,与他迎面相遇,温柔的问她,需要帮忙吗?她说谢谢,匆匆而过。再见,医院内,匆匆一瞥,她蓦然明白,他,不是她想的那个他。后来,她确定了他的身份,一句我们做好朋友吧,让他们彼此变得尴尬。他说,尽管我放任你自由,可是,倦鸟归巢,你总有回到我怀抱的那一天。她说,对不起,不要逼我,我需要时间。终归,他用实际行动打动了她。她热爱大自然,喜欢山水,她有个可能这辈子都无法实现的梦想——她希望自己的家乡山清水秀,不再乌烟瘴气,臭气哄哄,她将她幼稚的想法告诉他,他说,会有那么一天的。她只笑笑不语,然而她不知道的是,若干年后,他帮她实现了她的梦想,李想花开,只是当时已惘然。
  • 雨季的丝语

    雨季的丝语

    走过花季,来到雨季,扯不断一身的烦恼丝,在青春期,总有很多惊人的语言,总有许多难以忘怀的故事。雨季是苦涩的,雨季使我们走向苍老,我们即将成熟,但青春无错,爱情无罪。当我们再回首时,才发现曾经经历过的爱情,竟然那么值得我们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