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蝴蝶说道:“罢了,罢了!也是我花冲所行不正,所以惹起你等的义愤。今日被擒,正是我自作自受。你们意欲将我置于何地?”
蒋平说道:“大丈夫敢作敢当,方是男子。明早将你押解到县内,完结了勾乡宦家杀死更夫一案,便将你解赴东京,任凭开封府发落。”
花冲听了,便低头不语,最后花冲被斩首在东京汴梁。
一般大侠,杀富济贫,被人津津乐道,但是如果做了奸淫妇女这样的事,就会被整个江湖,甚至是社会所唾弃。所以,更是敬告那些有着歹心的人,千万不要用非法手段,侵害妇女的利益,这样的事一旦发生,即便你武功再高强,那也是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好勇斗狠的大侠们
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尚武的民族,在汉朝之后,一大批好勇斗狠的“恶少”出现了,这些恶少不是什么富二代,而是一些豪侠的代名词。他们凭着一身的武艺而洋洋自得,横行各地。
因为那个时候,各地豪强地主阶级,特别需要这些人来为自己维持社会的秩序,统治百姓,所以就特别爱笼络这些豪侠。这些豪侠几乎不受法律的辖制,该出手时就出手,特别爱出风头!
三国时的很多名将,都是这些豪侠出身,比如关羽、张飞、甘宁等,这些人在地方上或是跟人单挑失手杀了人,或是惹了大祸然后背井离乡,投靠到各路军阀的旗下,摇身一变就成了战场上的将军。
宋高祖赵匡胤手下就有一名豪侠叫刘荣祖,此人性如烈火,常年与人争斗,他见人就会说一句话:“单挑还是群殴?”
吓得对方,赶快走了。
结果,这个刘荣祖就被赵匡胤收入麾下了,他跟着赵匡胤上战场,赵匡胤明明命令三军没他的命令谁也不许放箭,结果,这家伙,骑着白马,左右开弓,对方的士兵应声而倒,从头到尾,他射死一百多人!
然后刘荣祖就跟街头打架一样,率先冲入敌阵,打了大半天,敌人见实在是打不过他,就退走了。
赵匡胤本来想要处罚他违反军纪的,没想到让刘荣祖这么横冲直撞,打赢了这场仗,不但没处罚他,还给他升了官。
这一升官不要紧,结果宋朝的尚武之风一下子就上去了,打架斗殴的事件屡屡发生,社会治安一度不稳定了。
豪侠们这种好勇斗狠,是比较有血性的,而且在战争时期,也比较需要这种习气,但是在和平时期,这样的游侠性格的人整天在大街上晃悠,那就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再到后来,这些豪侠又有点变质了,这些所谓“侠”者逐渐蜕变成了古代民间好勇斗狠的市井流氓,他们并无什么高尚情怀,只是有了所谓“义气”,只要有人请他们吃一顿,对他们说些吹捧的话,他们就会以身相许,替人打架杀人,虽死无憾。
当然,这些所谓豪侠的社会地位也在逐步蜕变,从一开始是各路豪强地主招募的对象,逐渐沦为了社会上最底层的人。
有些人会说,很多这样的人不都受了招安,到朝廷里去做事了吗?
这绝对是误解,社会上的平民中的一小部分会点武艺的人,做过一些打架斗殴的事情。他们在官府看来是不稳定因素,压制还来不及,哪里会请他们到官府做事?
另外他们处于社会下层,根本不可能有什么社会地位,即使偶然有人为官府所用,也是作为奴隶使用罢了。有些武侠小说作家把他们写成某些高官的朋友,或者如何受到器重,那也只是写手们的胡编乱造罢了,万不可信以为真。高官贵人如何肯与市井流氓称兄道弟?
后来逐渐有人写起侠客的小说故事,也不过是为了供人消遣。这种故事纯属虚构,好处是可以随意发挥,胡编乱造,死无对证,大家一起加入幻想,放胆想象,把在人世间不能实现的一些梦想,凭借这种虚构与编造,在幻想中实现一回,也算是对不完美的现实生活的一种畸形补偿吧。
早先的《七侠五义》及公案小说,已经把所谓的武侠神化了。后来金庸辈更是后来者居上,直把武侠小说抬到神坛上受到众人顶礼膜拜,使其俨然成为中华文明宝库中的奇葩了。
看完了这类小说后,让很多人都有一种暴力情结,认为暴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中国古代的大侠们,由于过分看重社会对自己的角色的期待,以及大多数侠客个体的刚烈豪放的性情,他们在对人对物上,常常显出一种极为主观化、唯意志化的倾向。
我们常常看到武侠小说里,两位大侠斗起气来,那真是会打得天昏地暗,这边是降龙十八掌,那边就是一个排山倒海!
最后打了个昏天黑地,两败俱伤,无数悲剧皆由此起。
李白的老爹就是这种悲剧的受害者,其实李白的老爹也是一位侠客。
李白的父亲叫李客,李家的商业规模相当大,其在长江上游和中游分设有两个庄口,一方面把巴蜀的产物运销吴楚,另一方面又把吴楚的产物运销巴蜀。
李客虽然是个大商人,生意其实都是由职业经理人帮他打理的,他却是一个文化修养很高的隐士,李客在隐居中对子女教育倾注了全部心血。从后来李白的自述可见,李客是一位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对子女教育严格的人。
可是,谁又知道呢?李客的隐居是被迫的,就连李客这个名字都是假的(真名不详),李客是犯了大案之后,才隐居起来的。
李客当年在故乡的时候,本来一家子过得好好的,但是却因为一时的义气硬出头,打死了人,而打死的这个人正是一个权贵,才被迫隐居起来的。
这件事在史书里写得很隐晦,只是在李白的《墓志铭》上才带了这么一句,李白称赞自己的父亲是位大侠,为了躲避仇家才隐居在蜀地。
李客任侠杀人的详情虽不得而知,但从他避居穷乡僻壤,隐姓埋名,终其一生看来,绝不属于欺压贫贱,侵凌孤弱是可以断定的。李客的任侠杀人是属于扶危济困或申冤雪仇,而不是仗势欺人。
其实,李白父亲身上的那股侠客之血真的遗传到了李白的身上,李客的“侠士”之风,较为符合李白本人的性情言行。我们总读唐诗,都还以为李白只是个豪放的文人,其实李白也是个仗剑走天涯的侠客。
李白诗文中多次热情讴歌历史上的侠客义行,比较著名的就是那首《侠客行》,这个后来被金庸先生所利用,写成了一部同名武侠小说。
我们看他在《侠客行》里所歌吟的: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我们可以想象,诗中的赵客,实际就是李白的父亲李客。李白托名于赵客而行歌颂李客之实,对父亲充满了深情的怀念和热烈的崇敬。
李白本人也是率性任侠,曾在青年时代在家乡从赵蕤学《长短经》,修纵横术与兵法;又曾“学剑来山东”,一生都以侠客自居,以好剑任侠自诩。他的学生魏颢在为他的诗文集所作《李翰林集序》里对李白形象作有下列刻画:
眸子炯然,哆如饿虎……少任侠,手刃数人。
可以想见,李白的好侠行侠,除了受当时世风的影响之外,也跟他的侠客父亲有着密切关系。这或者可视为家学渊源吧!
李白杀没杀过人,至少历史中没有记载;但是,李白的侠客风度,却活在很多人的心中,当时安史之乱的时候,李白就曾经想要赶赴沙场,不过,最后这个要求没有实现。
像李白父子这样的人,还都算得上是豪侠性格,任侠好义,可还有一些侠客都是酒后乱性,犯下了杀人大罪。
五代时,后来的周太祖郭威,十八岁那年,看到一个屠户老在街道那边横行霸道,乡邻都非常怕他,结果郭威就喝完酒去找这个欺行霸市的屠户的茬儿,他命屠户割肉,然后总是不满意就骂屠户,屠户大怒,就跟郭威起了争执,没想到郭威借着酒劲一下子就把屠户给刺死了。
这个故事就有点像《水浒传》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情节。这就是伟大的小说为什么这么多人爱看,这是因为小说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不过,对于李客和郭威这样,遇到问题就武力解决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再怎么说,无论以什么理由,杀人伤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冲动是魔鬼,任何人都必须在做事前,要想想能不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现代的世界里,也常常会有一些所谓的爱打架,尚武的小同学,以能惹是生非为荣,以能打架斗殴为荣,这些孩子看了点武侠小说,就变得非常暴力。
孩子们,我只能说,好勇斗狠是侠义精神的负面体现,我们面对义士,可以学其忠勇之精神,却不能学其暴戾之气息!否则,一旦酿成大祸,这世界上可没有后悔药可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