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刘海儿思考的问题也是文曲星长期以来思考的问题,对于学习的目的官方显然不敢说“就是为了考大学”,就像学生不敢说来混毕业证一样。
官方的一种说法是为了教授学生基础知识,文曲星嗤之以鼻,如果说课本上的是基础知识的话,那勉强也就算了,可要是有人敢拿着试卷还敢说这是基础知识的话,那真该大耳光地抽他。
按照官方的另一种解释是培养能力,比如什么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实验能力、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等等,总之你能想像到的一切能力似乎都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可是这种解释又是站不住脚的,除了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专家和那些被洗脑教育的愚民,没有人相信一个压抑人性、抑郁症高发的制度能培养什么能力。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的教育走到了今天这样一种地步,文曲星苦苦地思考着这个问题不得其解,直到有一天班主任无意中的一句话点醒了他。
“有些题目是给你送分的,有些题目就是拉开距离的”班主任当时说。
是的“拉开距离”,教育的一切奥义尽在这四字之中。所有人都是冠军就没有冠军,而偏偏又必须产生出“冠军”,分出一个三六九等。
用一个标准去选拔一千万人,那么这个标准再难也一定有一部分人能达到。假如你用一个标准去选拔,合格率百分之十,一百人你得到了十个人,一百万人万人你得到十万人,但是你还是只要十个人,结果是什么呢?你会毫不犹豫地提高标准,然后信誓旦旦地宣称大家使用的都是同一个标准,这是世界上最公平的制度,然后各种理论层层覆盖,标准本身反而成了不可质疑、不可讨论的存在。
大家眼看着那成功的十个人羡慕不已,各种的景仰和赞美,悔恨自己的不够努力和天资欠缺,而那个选拔的标准也渐渐变成了信仰,被加之各种各样的光环。而掌握了那些技能的人,也仿佛就真的具有了高人一等的资本,最终成为传说中的存在。而所有人都忽略的一个事实是,他们其实只是概率的产物而已。
教育应该公平,但教育的目的绝对不是公平。更何况它未必就真的公平,这个世界从来就没过什么真正的公平,一个歌颂“公平”的人必然是一个受益者。
文曲星从来不奢望什么公平,也从来没去设想过能有什么更好的制度,他没有那个资格也没有那个能力,所以也不希望别人跟他说“有本事你弄个更好的”之类的屁话。他唯一能期望的是人们能从教育的迷信中醒悟,让他这种无心于高考竞技的人更有尊严的活下去,不必承受老师的侮辱吓骂和亲人的鄙夷目光。考不好真的不算什么,和人品道德一切无关。
文曲星绝不否认知识的重要性,但问题在于它是否具有必要性。一个铅笔刀,它能销铅笔就足够了,何必非要它削铁如泥。当然,能有个削铁如泥的铅笔刀或许也不错,但是代价呢?当官的张张嘴,当兵的跑断腿。大仙轻描淡写的一句“这个也应该掌握”,学生们就可能要背上三天三夜,背不会少不了又是笨、懒、不孝的责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