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0000000025

第25章 说出“我接受”,让心灵回归自由(3)

原来如此,最深的感觉是她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所以男友对她好时她才有了压力,于是产生了想逃走的动力。但是,她又觉得自己不能对男友讲出想逃走的动力,结果转而成了总是看男友不顺眼,觉得他做事不成熟,和他在一起吃饭时才不能下咽。

这个故事中,假若心理医生是只会用脑的绝缘体,那么就可能会停留在她对男友不满而觉得男友做事不成熟这一层,而这离心理真相相当遥远。

要帮助来访者更好地捕捉到自己的心理真相,就必须引领来访者去体会自己的感受。

所谓体会,就是通过身体去领会。

┣ 歌舞能力是怎么失去的

然而,有很多来访者,一开始没办法做这个练习。最严重的是根本不能闭眼睛,而有的尽管可以闭眼睛,但不能做感受身体的练习。他们会发现,一旦放下对头脑的使用转而去感受自己的身体,他们就会有失控的感觉,这让他们很恐慌。

记得印象很深的一次,是我去见一个朋友的儿子,他当时27岁,而从15岁到现在的12年之间,他甚至都没有睡过一次好觉,他的感觉是自己好像从来没有睡着过似的。在饭桌上,我请他闭上眼睛感受一下他的身体。他试了一下说,他不能这么做。

为什么?我问他。

他说,好像是自己这么多年来一直都要求自己尽最大的努力追求什么,所以绝对不能有丝毫松懈。

闭一下眼睛,被他理解为是一种松懈。

当然,这种理解一定只是一个很表层的说法而已,就像我前面讲的女来访者的故事,对男友的不满只是一个头脑的说法,而不是真实的感受。

这两天,我引导一个来访者做感受身体的练习,结果发现,随着我的引导,她的身体反而是绷得越来越紧,于是请她睁开眼睛,问她是怎么回事。

她说,她不能这样做,她不能放下对思维的依赖,一旦暂时离开思维而去感受身体,她就有失控的感觉,同时就会有恐惧产生,担心内在有很不好的感受涌出。

这点也可以理解,她之所以成为绝缘体,就是为了防范,自己内在其实已经产生过的不好的感受。

不管深层的原因是什么,都可以概括地说,只有头脑的思考,而与身体失去了连接,也因而与自己的心理体验失去了连接,这就是绝缘体之所以成为绝缘体的原因。

很长时间以来,我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一个绝缘体,虽然有时我会有精准的直觉,但很多时候不能与别人的感情有很好的呼应,而最能说明我是一个绝缘体的,是我失去了跳舞和唱歌的能力。

跳舞,或许是从来没有做过,作为汉族的标准的孩子,小时候并不容易有跳舞的经历。但唱歌不同,小时候我很爱唱歌,嗓子变音前什么歌都能唱,就算初中嗓子变音后那些高音唱不了了,但我的嗓子还是不错。然而奇怪的是,自己长大后竟然连到KTV唱歌都难以做到了。

还好,一次在酒吧里喝了十多瓶啤酒后,突然间可以跳舞了,从此以后,偶尔可以很酣畅地跳舞了。前不久,在一次唱卡拉OK时,突然间放开了喉咙,于是都可以唱《青藏高原》了。

然而,失去了歌舞能力,或者更准确地说,失去了感觉可以酣畅淋漓地在自己身上流动的这种状态,仍然是我一个很大的遗憾。我想此生一定要弥补这个遗憾,重新活出让感觉在自己身上酣畅淋漓地流动的状态。

不过,即便如此或许也仍然不能弥补,因而,我有时会想,假若有来生,我希望来生能投胎到少数民族,最终成为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艺术家,在歌、舞或其他艺术形式中酣畅而单纯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样讲,或许你可以看出我对孔圣人有些意见,觉得他和他的继承者们教化了我们这个民族,但在这个教化的历程中,我们似乎更注重秩序与礼,而忽略了自己的心。

因为这种遗憾、这种渴望,使得我对去年在香港学催眠时的一幕总是念念不忘。

┣ 父母要学习和一下孩子的节奏

在那次催眠课上,做一个催眠示范时,一名30多岁的男学员对来自美国的催眠老师斯蒂芬·吉利根说,他从来都不能跳舞,这是他生命中最大的遗憾,他很想重新找回跳舞的能力,希望老师能帮他。

结果很神奇的,在催眠中,吉利根老师成功地引导了他的跳舞能力。练习中最具感染力的一幕是,在催眠状态中,吉利根老师哼着一个调子围着这个学员转,而这个学员也随着这个调子跳舞,这一幕协调至极。

绝缘体是没办法歌舞的,要想能歌善舞,就必须先允许自己的感受在身心中自然流动。

当然,有的人歌舞时其实是没有这种流动的。记得有一部非常棒的纪录片,讲的是中国一个男孩在“文化大革命”末期去美国跳芭蕾舞并成为最著名的芭蕾舞者之一。电影中,来中国交流的美国芭蕾舞者说,看中国孩子跳芭蕾舞,好像他们完全是按照教科书在做动作,而没有感情,唯独那个男孩例外。

相反的状态,一代天王迈克尔· 杰克逊有最好的描述。他有最迷人的歌舞,而他怎么能做到这一点的呢?他的回答是,他觉得自己只是一个管道,他是“上帝的乐器”,并不是他在创作音乐,而是音乐通过他这个管道流淌出来。

所以,重要的是保持管道的通畅。管道通畅了,才会有我向往的那种境界——让感觉在自己身上酣畅淋漓地流动。

这个管道是如何堵塞的呢?解释起来会比较复杂,在我目前的理解中,大致可以概括为两点:一个是,感受是痛苦的,所以要堵塞;另一个是,感受是有罪的,所以不能让它在身心中流动。

这个管道怎么才能保持通畅呢?如果我们想帮助别人,尤其是父母想帮助孩子的话,那么答案比较简单——向斯蒂芬·吉利根老师学习,与那个男学员一起舞动。

对此,吉利根老师有一个形象的形容,他说,孩子有任何表达的时候,他会有一个节奏,譬如“啦,啦,啦”,那么父母可以回以同样的节奏“啦,啦,啦”,这种韵律的共鸣,会在父母与孩子间形成一个场,如此一来,感受不光是在孩子身上流动,更在父母与孩子的这个关系场中流动。

吉利根的说法是一个形容,孩子很少会对父母说“啦,啦,啦”,而是,孩子在做任何表达时都有一个节奏,父母可以像二重奏一样和一下孩子的节奏。比方说,孩子说“妈妈我好开心”,那么妈妈和一下孩子的节奏就会回以同样的开心,如此一来,一种愉悦感就会在妈妈与孩子之间流动。

这听起来很简单,其实是一个很深的道理。我们的管道之所以能保持畅通,是因为我们发现这样子可以被别人接受;我们的管道之所以关闭,是因为我们觉得这样子别人不会接受。

不过,必须强调的一点是,这并非一定是别人做出了拒绝我们的行为,而可能仅仅是我们以为别人不会接受。

┣ 恶魔=需要被满足?

前不久,我在专栏文章《你的欲望不是罪》中写到,我们对需要有一种矛盾态度,这可以概括成两点:我有需要,需要有罪。

因为觉得需要有罪,我们会将自己的种种需要阉割掉。然而,需要、欲望与感受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当我们只是简单地将需要阉割掉时,我们只是在心中筑了很多大坝,不让需要很好地流动。这样做时,需要其实并没有消失,它只是被压抑,并且一定会通过种种方式进行表达,而这种表达还一定伴随着一种感触——这样做是有罪的。

一旦父母的需要处于严重压抑状态,那么父母既可能同样压抑孩子的需要,也可能会过度满足孩子的需要,但同时又将“需要有罪”的感觉传递给孩子——“你的需要被满足了,所以你是有罪的”。结果,孩子真的会以有罪的方式追求需要的满足。

这在我们国家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方式,所以你可以频频听到这样的故事:父母很节俭,攒下了蛮大一份家业,但孩子很奢侈,很快败掉了家业。

这样的败家子,他们几乎都有一个前提——父母对他们是过度溺爱的。父母压抑了自己的需要,但却过度满足孩子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同时他们通过种种微妙的方式向孩子传递了一种感觉——你是有罪的。

所以,我们必须学习疏通自己的管道。

最近,我有了一系列领悟,需要的这个二重奏是一个关键点。最近一个重大的感悟是买了一套昂贵的相机后得到的。

许多中国人条件宽裕后会花很多钱玩摄影,比方说,很多老人家退休后会选择摄影。我的理解是,这既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又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为,作为普通的中国人,我们成年后的艺术能力基本是零,而像音乐、绘画与舞蹈这样的艺术形式是很难修炼的,但摄影不同,它是最简单的艺术形式——如果摄影可以视为艺术的话。

我也不例外,我决心想成为一名专业级别的摄影师,所以最近又花了不少钱更新自己的设备。

以前,买任何一个比较昂贵的器材时,我都会犹豫。比方说买一支镜头时,我犹豫了差不多一个月时间,不断上网查这支镜头的资料与价格,但最后还是买了这支镜头,而我犹豫的那些时间,如果用来工作的话,赚到的钱其实足以挣两三支这个镜头回来。

为什么要犹豫呢?答案很简单——为自己花这么多钱感到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是比较轻的说法,而真实的说法是,这样做觉得自己有罪。

因为发现了需要的那个二重奏,在买这套新相机时,我就没怎么犹豫,而交钱后的那个晚上,我感觉很好,觉得有一种流动感在身上涌动。

但是,当天晚上我做了一系列噩梦。梦中,有很多恶毒的人乃至恶魔。以前,我也会做这样的梦,然而,以前这种噩梦中一定会有一个英雄,而我就是那个英雄,英雄总能击败甚至消灭恶魔。

这次,梦中只有恶魔而没有英雄。半夜里醒来,我感觉很难受,因为隐隐觉得那些恶魔中有我。

早上醒来,再想起这些梦,我刹那间明白,这是买了那套相机后的罪恶感在梦中的反映。

哦,那一刻我想,到底是手里拿着一套昂贵的相机但觉得自己是个恶魔舒服呢,还是手里拿着一个小数码相机但觉得自己是个圣人舒服呢?

我想,无数中国家长会选择后者,自己省吃俭用,非常节俭地活着,而花重金在孩子身上。如此一来,自己就会享受到一种圣人感。但是,这样的圣人基本上都是绝缘体。

无论如何,流动感都是值得的。难道,你愿意是一个绝缘体吗?

越懂黑暗,越相信光明

2007年8月6日(周一)下午,作为《广州日报》“健康·心理”专栏的编辑,我做客大洋网,谈了主持心理专栏两年多来的感受,并解答了网友的一些心理困惑(本文中有删改)。

以后每逢周一14时~15时,我都将出现在大洋网,通过视频与网友互动,详细情况可登录大洋网(www.dayoo.com)了解。

┣ 尊重真相,就有判断力

主持人:《广州日报》健康心理版从2005年6月推出以来,到现在已有两年的时间,这两年对您来说是快还是慢?

武志红:形容时间感觉,更好的说法是轻和重。我觉得这两年对我来说过得非常充实,充实就是一种重,因此我觉得这两年没白过,2001年到2005年期间做国际新闻,尽管做得不错,但却有一种白过的感觉。

主持人:这是一种什么心理?

武志红:我想是我内心的一部分在反对另一部分。因国际新闻做得不错,我开始想做国际问题专家,那意味着以前学了9年的心理学,基本是白学了。但这9年是我的自我的一个重要部分,我想放弃它,它觉得不爽,所以开始反抗了。白过的感觉,就是它反抗的结果。

主持人:主持这个心理板块后,感觉怎么样?

武志红:感觉很好。我写第一篇文章的题目是《吵架去看心理医生》,这篇文章一炮打响,收到了很多的信和电子邮件,我的专栏立即得到了认可。

主持人:你通常认为自己满意的,观众会不会满意?

武志红:这几乎是必然的。我自己满意的,读者几乎一定会满意;我自己写的时候忐忑不安的,读者一定会有意见。

主持人:你很有判断力。

武志红:能在第一时间接受真相的人,都会特别有判断力。你的文章本来很棒,但你因为谦虚,非说它一般。或者相反,你的文章不怎么样,但因骄傲,你非说它好。那么,久而久之,你的判断力一定会受到损害。尊重你的感觉,接受你自己,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那么你一定会很有判断力。

┣ 如何破除“替罪羊迷局”

网友:我心里老是在琢磨这样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活着?人每天在重复做着同样的事情,为什么还要这样下去?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这样想算是正常的吗?想请问一下,这是不是强迫症?

武志红:这是一个很自然的思考,未必是强迫症。世界上有很多哲学家、文学家、小说家、艺术家……他们能成为某某家,就是因为一直思考我们为什么要活着。当然,这有一个度的问题,谁都不能避免这个问题,如果是偶尔想一想人为什么活着,这很正常,如果每天24小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并为此而深深焦虑,这就可能是强迫症。如果这个网友只有这个问题,我认为他更可能是第一种情况,是正常情形。

网友:我最近经常做梦,梦境是一个人掉进深坑,很黑很黑……最近工作强度大,本来很累,好像梦里都睡不够的……

武志红:这个梦就是一个象征,掉进了深渊,而且很黑,这是对现实生活真正感受的形容。也许是他的工作,也许是其他的问题,让他感觉到掉进深渊,而且这个深渊非常黑,非常孤独。

网友:我怎么样才能突破“替罪羊迷局”?

同类推荐
  • 谁决定了你的薪水

    谁决定了你的薪水

    在职场中打拼的上班族一般都将“薪水”视为自我价值的体现,怎么才能拿到高薪,是很多人的目标。和老板搞好关系?四处跳槽?不,你弄错了努力的方向!好老板绝不会亏待真正卓越超凡的人才。如果你满腹委屈,感慨怀才不遇,请你认真思考:你身上缺少哪些公司需要的能力、精神?你的职业定位是否准确?曾经的失败给你带来了什么?你的工作激情是否已经退却?本书要告诉你的,正是这些问题的答案,以及解决的方法!知道了这些,你的薪水将由你自己决定!高薪不再是梦想!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餐桌礼仪

    餐桌礼仪

    本书包括中西餐不同的入座次序、餐具的使用方式、进食次序等礼仪。
  • 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人生最大的“破产”是绝望。只要拥有积极的心态,任何坎坷与不幸都可以成为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从生活、工作、恋爱、家庭、事业等方面对人们可能会遇到的坎坷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旨在让读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将生活的阴影抛在身后,尽情享受快乐生活!任何一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谁都难免要经历一些挫折、坎坷、失败……这些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失去生活的信念和希望。人生的胜利不在于一时的得失,而在于是否能跨越诸多坎坷,成为最后的胜者。
  • 每天学点口才学

    每天学点口才学

    本书讲解了培养口才的技巧和方法,以提高口才能力。并根据人生的不同阶段及场合的不同,有针对性地整理了职场口才,说服口才,办事口才,恋爱口才,家庭口才等。
  • 趣味人生预测:透过现在看未来

    趣味人生预测:透过现在看未来

    人生就像一趟旅行,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我们的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就会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人生又怎么能有意义,生活又怎么能美好呢?如果我们能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即使身处逆境、四面楚歌,也一定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迹。每个人的人生际遇不尽相同,但命运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因为窗外有土也有星,就看我们能不能磨砺一颗坚强的心、一双智慧的眼,透过岁月的风尘寻觅到辉煌灿烂的星星。不要一味地审视生活怎样对待自己,而应该静下心来,看一看自己是如何对待生活的。
热门推荐
  • 打往天堂的电话

    打往天堂的电话

    他走了,我还活着,我想念着他;如果我走了,你还活着,你是否会想念我?我的心,被他带走了一半,又被你伤了一半;残破的心,在滴血;茫然的眼,在流泪。是谁,是谁,让我受尽了委曲?爱情,是个美好的字眼。这美好的字眼,却不能带给每个人一份美好的感情。雪儿的爱情,有喜、有悲、有痛。她的爱夫刘涛,因车祸不幸身亡。这打击,似天塌地陷,让这个娇弱的女子难以承受,一段时间,她陷入极度的悲痛之中不能自拔。这时候,小她三岁的未婚青年曹磊闯进她的生活,用真爱把她从悲痛中解救出来,给了她一份新的感情。而这份感情,享受起来又是那么艰难。因为门第的悬殊和雪儿的再婚,曹母极力反对。从而他们演绎了一场炽烈、凄苦、悲壮的爱情故事。
  • 铁血君王

    铁血君王

    奥尔沃茨大陆,万族林立,拥有亿万人口的人类站立于万族之巅,三大帝国称霸大陆,万千王国依附在帝国的铁蹄之下苟延残喘,屈辱地延续着贵族的血脉。大陆历4885年,称霸大陆达两千年之久的三大帝国呈日暮西山之势,万千王国相互间的攻伐愈演愈烈,帝国对依附王国的掌控力逐渐减小,而当一个对军事有着极高天赋的男人重生于某个小王国的国王身上,试图以无双之军势踏入无边大道时,奥尔沃茨大陆万国争霸就此拉开序幕。
  • 科学教父

    科学教父

    科技是什么?进步之后再进步?是否如打怪升级那般?那么,当第四次科技革命推动地球文明的时候,怪物从哪里来?新地图又从什么地方来?骨头:“来自时光外的第六维智慧文明要碾压地球了。”王青笑道:“我好怕怕,来就来呗!”站在最低维度,拨弄最高维的文明,交替在时空中的智慧不断碰撞!战斗!战斗!当科技步入巅峰,当文明开始升级,于是新地图来了,新的怪物也来了,而主角呢?也来了!我就是那个主角,我来打怪升级换地图,因为我是——科学教父!————————华丽丽的分割线,没有小尾巴——————————Ps:群:29927432,本书慢热,毕竟要打敌人,先要武装自己不是?
  • 你所不知道的平行世界

    你所不知道的平行世界

    主人公在某次机缘巧合下穿越到了另一个平行时空,遇到了一些人,并和他们结成了好友,与他们一起战斗,却没有想要渐渐被卷入了一场阴谋之中..........
  • 上巳寄孟中丞

    上巳寄孟中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陈楚歌进步记

    陈楚歌进步记

    “穷二代”陈楚歌六亲无靠,毕业后回到老家当教师,阴差阳错成了乡党委书记牛大伟儿子的班主任。牛大伟在和乡长的权力争斗中,党政办主任倒戈,陈楚歌被火速借调乡里,开始了小吏生涯。各种各样的打击接锺而来,牛大伟和女下属暗渡陈仓,在他升迁时遭遇举报,陈楚歌替他背了黑锅。牛大伟平安无事了,而他却被退回到原来的中学当教书匠,陈楚歌一时思想上难以接受,差点自杀。然后牛大伟没有忘记他,很快将他调入《龙山报》社,后来随着牛大伟调离宣传部,陈楚歌在报社的地位一落千丈,甚至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是谁在幕后整他。
  • 老子是女儿国国王

    老子是女儿国国王

    老子是女儿国国王,无论是佛界的菩萨,妖界的女妖,魔界的魔女,天界的神女,统统都是我的臣民。群号:433314637,欢迎加入
  • 浪里白龙

    浪里白龙

    一个柔情反派的故事。(ps.为啥挑冷门的武侠来写?1.向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好作品致敬。2.媳妇儿爱看。)
  • 唐山大地震亲历记

    唐山大地震亲历记

    本书是60位亲历者讲述的发生在大地震中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他们当中很多是文学家,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真诚的创作激情和厚重的文学底蕴,但是它更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第一手的地震灾害评估科学报告和减灾防灾的预警书,让我们学会如何科学的应对今后可能发生的地震灾难。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