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和颜悦色地对妻子解释说:“你说的这些我都想过了,这些年来忍饥挨饿,确实让你们受委屈了。但相国子阳对我并不了解,他只是听了别人的话才给我送来了粮食,今天他可以因为别人赞扬我的话给我送来粮食,明天他也可以因为别人的谗言而拿我问罪,这样的人送来的东西我能接受吗?我这样做是为了洁身自保,以防将来的不测啊。”听了列子的话,妻子也默默无语。
后来,相国子阳因多行不义,在郑国很不得人心,百姓忍无可忍就起来造反,子阳在混乱中被百姓杀死了,其追随者也多受牵连。列子由于很早就和子阳划清了界限,因此没有受到别人的怀疑。
能拒绝诱惑,才能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列子在郑国隐居数十年,郑国的相国子阳都没有关注过他,而单凭别人对列子的称赞就给列子送来粟米。而列子却通过这一件小事认清了子阳的为人,从而拒绝了子阳的馈赠。
因为列子知道如果接受了别人的恩惠而不以死来报答他,这就是不义,而子阳又是一个不义的人,以死来报答不义之人,则是死于无道。所以列子拒绝了子阳的馈赠,也正为因为列子能抵御子阳的诱惑,所以才能平安一生,由此可见列子的见识确实非同一般。
面对诱惑,有相当一部分人耐不住性子,不再甘于清贫,不再耐得寂寞,而是迫不及待地出击了。但大部分人在诸多机遇面前是茫然的,只是随大流,这一部分人只能是无功而返。还有些人不懂得市场规律和经营之道,结果赔了个净光,还有些人使用了不法手段,结果也可想而知了。还有一部分人,在诸多的诱惑面前,却没有怦然心跳,没有目眩头晕,而是耐住了自己的性子,相当冷静地在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上默默耕耘,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拒绝诱惑也可以锻炼忍耐力,列子的做法留给后人很多启示。面对诱惑不心动,不为其所惑,虽平淡如行云,质朴如流水,却让人领略到山高海深,让人感觉到一份放心,这样的人也是真正懂得如何生存的人。找到自我,固守做人的原则,守住心灵的防线,不被诱惑吸引,你才能生活得安逸、自在。
观史悟道
荀子说:“人生而有欲”,人生而有欲望并不等于欲望可以无度。宋代儒学大家程颐说:“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古往今来,因不能节制欲望,不能抗拒金钱、权力、美色的诱惑而身败名裂的人不胜枚举。诱惑能使人失去自我,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诱惑,一不小心往往就会掉入陷阱。
春申君当断不断终遭祸
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在楚国做宰相时,他辅佐的楚考烈王没有子嗣,春申君为此很着急,他想了很多办法,还是没能奏效。后来,赵国人李园有个美丽的妹妹名叫李嫣,想将其进献给楚王,但他听到楚考烈王不会生育,又怕妹妹今后失宠,就投靠了春申君,并先将妹妹进献给春申君。
春申君十分喜欢李园的妹妹,经常和她在一起,没过多久李嫣便怀孕了。李园听说后,便与妹妹合计,想让妹妹当楚王的夫人,这样他自己就能出将入相了。于是李园的妹妹趁机劝说春申君:“楚王没有儿子,如果百年之后另立兄弟,您还会是相国吗?我现在怀有身孕,如果您趁机将我进献给楚王,日后我若生下儿子,将来他便是楚王,那到时候您便是楚王的亲生父亲,整个王国都是您的!”春申君听了也觉得在理,就高兴地同意了她的意见。
于是春申君找了一个机会向楚考烈王推荐李嫣,楚考烈王把李嫣召进宫来,一看果然美艳惊人,便收为嫔妃,宠爱有加。没多久,李嫣生了一个男孩,这男孩被立为太子,于是李嫣被封为王后,李园也被楚王重用,参与政事。
但李园一直怕春申君泄露太子生养的秘密,就暗地里收买亡命之徒,想要杀死春申君来灭口。这件事在当时大多数人都知道内情的,却只有春申君和楚王还蒙在鼓里。
就在春申君任宰相的第25年,楚考烈王病重,看样子将不久于人世。春申君的门客朱英就对春申君说:“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今君处毋望之世,事毋望之主,安可以无毋望之人乎?”意思是:世上有意想不到的福分,就有意料不到的灾祸。如今您处在难以预料的事态之中,侍奉事难以预料的国君,又怎么能没有意料不到而来帮助您的人呢?
春申君不解其意,朱英就解释说:“您任楚国宰相二十多年了,虽然名义上是宰相,实际上就是楚王。现在考烈王病重,死亡只是在旦夕之间,那么您就要辅佐幼主,因而代他执掌国政,如同伊尹、周公一样,国君长大了再把政权还给他,这不就是您南面称王而占有楚国吗?这就是意想不到的福分。但李园不掌政权却是您的仇人,不治兵却早就在收买亡命之徒了。楚王一去世,李园必定先入宫夺权并杀掉您来灭口。这就是意料不到灾祸。”
春申君接着问:“什么是意料不到而来的人?”朱英回答说:“您安排我做郎中,楚王一去世,李园必定抢先入宫,我替您杀掉李园。这就是意料不到而来帮助您的人。”春申君听了后说:“您放弃这种想法吧。李园是个软弱的人,我又和他很友好,况且事情又怎么能到这种地步呢!”朱英知道自己的话不会被采用,害怕灾祸殃及自身,就逃离了。
17天后,楚考烈王去世,李园果然抢先入宫,让亡命之徒埋伏在宫门内。春申君一进入宫门,亡命之徒从两侧夹攻刺杀春申君,斩下他的头,抛到宫门之外,同时又派官吏把春申君家满门抄斩。而李园的妹妹当初受春申君宠幸而怀孕、后又入宫得宠于楚考烈王所生的那个儿子就登位,这就是楚幽王。
楚幽王当政十年而卒,弟犹即位,是为楚哀王。两个月后,太后与春申君的私情,李园杀春申君等当年的内幕被公开披露,楚哀王的弟弟负刍以此为口实发动政变,杀哀王及太后,灭李园一家,自立为王。四年后,秦始皇派王翦率六十万大军平楚,公元前223年,负刍被俘,楚国灭亡。
当机立断,不受其乱
在战国“四君子”中,春申君的结局是最为悲惨的。一国之相,竟被小人暗算,死于非命,又遭抄家灭族。为什么?就因为他当察不察,为小人蒙骗;该防备的时候,又麻痹大意不设防范预案;在危急关头又当断不断,没有先下手为强,终错失宝贵时机。
司马迁在《史记》中为春申君立传,十分痛惜地评述道:“当初,春申君劝说秦昭襄王止兵攻楚,直到豁出自己的生命送楚太子回国,他的聪慧是何等的出众高明!后来竟然被李园控制,真是糊涂了。俗话说:‘应当决断却不决断,反而会受到它的祸乱。’说的正是春申君不听朱英的劝告吧!”
人生在世,总要遇到许多亟待处理的事情,如简单从事,事情非办砸不可;如优柔寡断,没有主见,那又非误事不可。这个时候,认真思考,当断即断,才能把事情做得圆满。
现实生活中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会遇到许多必须立即做出决断的人生岔路,这个时候当机立断,就能赢得主动权,否则就会延误战机,而失去机会就会被既成事实牵着鼻子走。所以古人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韩非子更把君主的优柔寡断当作亡国的征兆,他说:“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这并非危言耸听,任何负有领导和指挥职责的人,如果遇事优柔寡断,那将会造成种种不堪设想的后果。而捕捉机遇又是一种特别的能耐,这种果毅的精神并非人人都有。所以,努力地培养自己果敢坚毅的品性,是生存的一个必要条件。
现在有好多人每天不是担心工作,就是担心家庭,简直是没有一件事不担心的,因此不管他们身边出现了什么事情,他们都优柔寡断,不知取舍。人生要想有真正的保障,就得每天在各方面有所改进,争取每天都有进步。但是进步并不是完全不需要付出代价,事实上就是因为你犯了错,才有机会去改进,也才有机会获得更多,并拥有更大的保障。一个人优柔寡断,实际上是因为他对所拥有的东西太在乎,信心不足,进取心又不强。
在现代生活中,一个人行动的快与慢,是决定成功的关键。快速的行动是对积极心态的实践。如果只有积极的心态而没有积极的行动,那么积极的心态也只能止于心态,不会有任何效果和作为。
两个猎人去打猎,路上遇到了一只大雁,于是两个猎人同时拉弓搭箭,准备射杀大雁。这时猎人甲突然说:“喂,我们射下来后该怎么吃?是煮了吃,还是蒸了吃?”猎人乙说:“当然是煮了吃。”猎人甲不同意煮,说还是蒸了吃好。
两个人争来争去,虽然明知彼此建议的优缺点,但就是作不了决定,一直没有达成一致。终于,前面来了一个砍柴的村夫,于是两个人征询村夫的意见,村夫听完说,这个很好办,一半拿来煮,一半拿来蒸,不就可以了。两个猎人感觉这个主意不错,决定就这么办。于是再次拉弓搭箭,可是大雁早已飞走了。在这里,两个猎人就是犯了议而不决、拖沓等待的错误。在如何吃肉的问题上,他们花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最终失去了猎杀大雁的最佳时机。这就告诉了我们没有快速地行动,就没有最后的成功的道理。
观史悟道
果断处事的风格,源自一个人良好的心态和气质。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在每一个方面都做到最好,而最明智的方法就是不要优柔寡断,要快速作出决定。所以果断行事是一个人良好生存心态的具体体现,它有利于人们始终保持富有激情和乐观向上的生存心态。
汉高祖赴宴鸿门巧免祸
刘邦和项羽起兵攻秦时,楚怀王曾经给他们二人约定:谁先攻下秦朝首都咸阳,谁就在关中称王。结果刘邦一路避开秦军主力,没打几仗就拿下了咸阳,灭掉了秦朝。项羽则一路上沿黄河流域进军,这是进攻关中正门的路线,一路上坚城固垒一个接一个。尽管项羽数十万铁骑以摧枯拉朽的声势攻城破寨,所向披靡,但是连续不断的大仗硬仗也阻碍了项羽的行进速度。等到项羽来到函谷关前,发现刘邦早已在关中称王了。
项羽非常生气,他觉得自己有40万大军还没称王,刘邦10万人马居然称王!于是就要杀进关中,找刘邦决战。
项羽的一个远房叔叔项伯与刘邦的谋士张良很要好,听到这消息,他连夜跑到刘邦大营告诉张良,劝他赶紧离开。张良不愿背叛刘邦,就对刘邦说了项羽要进攻他的事,刘邦很害怕,就热情地接待了项伯,求他帮助自己,并与项伯结为儿女亲家。项伯便只好劝刘邦亲自去向项羽解释和道歉,以避免这场大战。
第二天,刘邦带着一些手下人亲自去鸿门向项羽赔礼道歉。他说他根本就没想过什么称王关中,项羽立下如此功勋,这关中之王非项羽莫属。他不过是一时幸运能够先项羽一步进入关中罢了,他只是替项王守着关中大门,不让其他诸侯乘虚抢了去。
项羽的谋士范增曾劝项羽在酒宴上除掉刘邦,项羽也同意了,便早在宴会上埋伏了一批武士,约定项羽举起杯,就立即动手。可是在宴会上,刘邦对项羽态度谦卑,处处陪着小心。项羽性情耿直,不善权谋,早被刘邦哄得心花怒放,哪儿还记得要杀他的事情!虽然范增几次示意,项羽都视而不见,没有反应。
范增眼看没按计划进行,就把项羽的堂兄弟项庄找出来说:“项王太仁慈了,可是刘邦不能不除,你快进去借舞剑为名,趁机杀了刘邦。”
项庄便到宴会上敬酒,并请求让他舞剑助兴。只见剑光闪闪,项庄越舞越靠近刘邦。项伯一看情势不对,就对项羽说:“一人独舞,兴致不高,让我和他对舞吧!”项伯也拔剑起舞,暗暗地保护着刘邦,使项庄找不到下手的机会。
张良看到这种情况,赶忙出去对刘邦的武将樊哙说:“现在项庄舞剑,他的用意就是要杀沛公啊!”樊哙一听,立即拿起武器,闯到宴会上要和项羽比喝酒。他的英勇胆略让项羽十分欣赏,便和他斗起酒来,项庄舞剑一节就这样被樊哙搅过去了。
后来,刘邦借口去厕所悄悄溜了出去,张良告诉他快回大营,否则性命不保。刘邦赶紧带了樊哙等几个贴身护卫,丢弃车乘马匹,徒步从小路逃回了大营。张良则留下来,等刘邦走远了才再次进大帐献礼,说刘邦一时身体不适,先回去了。项羽不以为然,范增哀叹项王气数就此去了。
果然,逃得性命的刘邦后来终于击败项羽,取得了楚汉之争的最终胜利。
能忍能让,能做大事
最可贵的忍耐莫过于忍辱负重、厚积薄发。春秋时,越王勾践的故事正说明了这一点。“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勾践所受之辱,所担之苦可以说达到了极点,但他熬了过来,不仅报了仇,还成了当时的霸主。
古人如此,处于现代社会的人也应如此。在日常工作与学习中要学会忍耐,当面临别人的批评时,我们不应去寻找解脱责任的借口,而要学会忍耐,静下心来好好想想问题出在哪里,这时只有忍耐才能找到症结的所在,才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当心情不好时,也要学会忍耐,如果只因自己心烦,就对别人说话时夹杂着一些讽刺性语言,那么结果只能是把一个人的不快变成更多人的不快,为此你会失去很多朋友。
在现实中,我们有时也需要适时地低头,培养自己的忍耐力和自我克制力。人生在世,谁都避免不了要面对逆境、痛苦与不幸,如果你稍一脆弱,那么你的精神就会被击垮,从而消沉下去。但是,你如果想得开,放得下,也许你就能够承受住打击,化悲痛为力量,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
其次,忍辱负重也可以锻炼忍耐力。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人群的地方,都会有矛盾存在。比如,在与人发生一些小的摩擦时,你如果做到完全不管自己对错,都主动上前道歉。这样即使遇到涵养特别差的人,得理不让人或者恶人先告状者,你都能靠忍耐力把握自己,心平气和,不还口更不动手。
有这么一句话:“忍得人骂不回口,他的恶口自安静,忍得人打不还手,他的毒手自没劲”。忍一时小辱,会换得事态的平静,更由此也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生活中,如果你想成就一番大事业时,你就可能要忍受着亲人的不理解,他人的猜疑,背后的指点,甚至拆台,打击等等,此时,你如有一定的忍耐力,毫不退缩,一往直前,那你一定就会达到最高目标。
对一般人来说,忍耐是一种美德,对商人来说,忍耐却是必须具备的品格。要想赚钱,就必须要有“忍”的精神。温州商人遍布全世界,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商品制造和买卖。温州人忍受了很多非议与磨难,不会因为外在的压力而停止自己赚钱的步伐,而是积极开拓,自强不息,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经济奇迹。
所以,不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做到忍耐,要能适时低头,这是以退为进的攻略,以静制动的法宝。
观史悟道
忍耐是一种痛苦,是一种考验,一种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变,是一种人格和品行的至高境界。同时,忍耐更是一种理智,一种深邃,是感悟人生后的一种智慧,是经历挫折后的一种持重。想要成就自己的事业,想在是是非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想在坎坎坷坷的路上,不偏离前进的方向,我们必须磨炼自己的忍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