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苏轼在评论楚汉之争时就曾说:汉高祖刘邦所以能胜,楚霸王项羽所以失败,关键在于是否能忍。项羽不能忍,白白浪费了自己百战百胜的勇猛;刘邦能忍,养精蓄锐、等待时机,直攻项羽弊端,最后夺取胜利。刘邦可以成大业是他懂得忍下人之言,忍个人享乐,忍一时失败,忍个人意气;而项羽气大,什么都难以容忍,不懂得“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大业未成身先死,可悲可叹!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能看到一些人一方面抱怨人生的路越走越窄,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另一方面又因循守旧、不思改变,习惯在老路上继续走下去。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就是因为人们不懂得因时而变,不撞南墙不回头。
当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挫折和坎坷的时候,无论是他人还是自己都常常这样鼓励我们:“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所以,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不要让思维被惯性所束缚,必须去掉心灵的枷锁。
当我们的坚持迟迟等不到结果的时候,总也不想放弃,总也想不到改变一下思路,其实,细想一下,适时地改变不也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吗?改变一下方向又有什么难的呢?
我们要想生活顺利,事业成功,就得能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大小远近,能因时势而变,该舍的就得忍痛割爱,该忍的就得从长计议,该做的事则一分钟也不要耽搁,这样才能巧妙处世,幸福生活。
有这样一则故事:人们听说有位大师几十年来练就一身移山大法,于是有人就找到这位大师,央求他当众表演一下。大师在一座山的对面坐了一会儿,就起身跑到山的另一面,然后说表演完了。
众人大惑不解,大师微微一笑,说道:“事实上,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移山大法,唯一能够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是的,有时我们的确无法改变生活中的一些东西,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思路,有时只要我们放弃了盲目的执着,选择了理智的改变,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了。我们在碰壁的时候,不妨换个角度看看,也许会从另一方面看到成功在向我们招手。
观史悟道
刘邦在和项羽争霸时,其实就是在谁能见机行事,玩得更圆融上见出高下、决出雌雄的。这也是一种智慧的较量。谁能够挺住,谁就得天下,称雄于世;谁要是刚愎自用或者小肚鸡肠,谁就失去天下,一败涂地。我们做事其实也是一样的,很多时候,我们也要能因时而变,把事情做得更圆满,才能把事情做成功。
郭奉孝预知孙策遇害仇家
东汉末年的孙策是孙坚之子,他是个军事奇才。孙坚死后,在父业的基础上,他用了不几年的时间便平定了江南,使天下震惊,正在平定北方地区的曹操为了稳住并拢络他,甚至还不得不与他结亲。
孙策为人虽有大志,眼光也极为广远,但他也常不拘小事,更因武艺高强,艺高胆大,喜欢轻装简从,出外游猎。对此,他的谋士虞翻很不放心,总是劝谏他。虞翻说:“您轻出微行,侍从官员来不及整顿服装预为警备,不能很好地保护你,士卒们常常为此而感到苦恼。你作为一军的统帅,自己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白龙变化成鱼,豫且就可以射他的眼睛;白蛇自己放纵闲行,刘邦就可以杀他。希望你稍加注意才好!”
孙策知道虞翻说得对,也点头表示接受,但仍然不能改掉不重细节、私自出行的习惯。
孙策当时已尽得江东,更思一统天下,而当时曹操也正与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他便想率军渡江北袭许昌。曹操听说后大惊,他的一些谋士也觉得事态严重,需要提兵防范,只有郭嘉说不用,郭嘉字奉孝,是曹操的第一谋士,他说:“孙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这些人都是能得人死力者,肯定会有刺客替他们报仇。然而孙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个人就能与他力战。所以我认为孙策必将死于匹夫之手。”
后来的事实果然为郭奉孝言中。建安五年四月,孙策又出去打猎。他骑的是一匹宝马,驰驱逐鹿,跟从的人跟不上。正当他遥遥领先地奔驰时,突然从草丛中跃出三人,弯弓搭箭,向他射来。孙策仓猝间不及躲避,面颊中箭,三人又围上前去,挺枪便刺,致孙策身中数枪,孙策也挺枪将三人刺伤。这时,后面的扈从骑兵才赶到,将三个人杀死。
原来,孙策曾杀死吴郡太守许贡。许贡为人乐善好施,有很多门客。在孙策平定江南时,许贡曾上表给朝廷,说孙策骁勇不下项羽,应该召回京师,控制使用,免生后患。此表被孙策的密探获得,孙策便捉住许贡,并下令将其绞死。许贡死后,其门客潜藏在民间,寻机为他报仇,这次终于得手。
孙策受伤很重,创痛甚剧,又不肯好好调养,终致伤处恶化。他自知不久于人世,便叫来孙权,给他佩上印绶,将江东大权交付于他,当天夜里孙策去世,年仅26岁。
细节之处多留心,预先防范免麻烦
做事认真细心,防患于未然,是聪明人的做法。明朝洪武年间,郭德成担任骁骑指挥,曾有一次进内宫,明太祖拿出两锭黄金放在他的袖子里,说:“只管拿回去,不要说出去。”郭德成恭敬地答应了。等到他走出宫门的时候,把金子装在靴筒里,装出喝醉的样子,脱下靴子露出了金子。守门的人将这事报告给太祖,太祖说:“是我赏给他的。”
有人为此责备郭德成。郭德成说:“九重宫门防守的这样严密,暗藏金子一旦被发觉,岂不要说是你偷的?况且,我的妹妹在宫中侍候皇上,我进出皇宫不受阻挡,怎知道皇上不是以这个办法试探一下呢?”众人听了,都佩服郭德成的见识。
郭德成为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预先采取防范措施,稳扎稳打,终于不给别人打击自己的机会。但历史上也有那么一些人,防范心理较弱,也没有防范的措施和方法,为此吃亏上当,悔之莫及。孙策就是一个例子,他带兵征战四方,诛杀了那么多的英雄豪杰,有多少人对他切齿痛恨?有多少人想寻找机会报仇雪恨?可他却全然不放在眼里,单枪匹马,独自外出,其英雄胆气可嘉,而处事之能却甚为可怜!郭嘉深知孙策的这一缺点,便预言他必会死在这上面。
在现代也一样,我们要知道,做人,尤其是做聪明人,一定要牢记注重细节和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有些人等到出现漏洞以后,才知道自己做错了,这是笨人所为。正如老子所说:天下大事,必成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注重细节,防患于未然,这是我们生活和做事业的必须要做到的。
观史悟道
做人必须要细心和有防患意识,因为事物发展往往有多种可能,既有好的可能,也有坏的可能。我们办事情,想问题,应该立足于可能性的复杂,从最坏处着眼,从细节上入手,使事情往最好处发展,千万不可掉以轻心、麻痹大意。
陆逊示弱骗关羽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四方豪杰纷争,武艺超群的关羽跟随刘备征讨四方,威震天下,后来坐镇荆州。东吴的孙权也想占有荆州,曾数度威胁他,他不为所动,在刘备取得汉中之后,他以荆州为基地北攻曹魏,一度使得曹操欲迁都以避其锋。
但关羽有个弱点,就是凡事不知收敛锋芒,骄傲自大。后来孙权又想和蜀国交好,便想让自己的儿子娶关羽的女儿,但关羽却看不上孙权,还放言说:“吾虎女安肯嫁汝犬子乎?”
相反,东吴的大将吕蒙和陆逊,为人行事风格恰恰与关羽相反,他们不是担心别人不了解他们,而是有意低调做人,潜藏起自己的才能不使人知。当时吕蒙任汉昌太守,与关羽所管辖的公安、南郡地区边境相连,而关羽的勇猛如日中天,一直想兼并吕蒙的地盘,只是因为吕蒙的智慧与能力不可小视,所以关羽才迟迟没有动手,而是分兵攻打曹操所占领的樊城,并留下强有力的兵将守卫公安和南郡。
吕蒙知道了关羽的意图后,就定下计策,他假称自己身体有病,另派了没有名气的青年将领陆逊接替自己的职位。而陆逊到任之后,就以后辈的身份写信给关羽,言辞十分谦卑,目的就是想迷惑关羽。而关羽看了陆逊措辞谦卑的信,心里十分受用,又想陆逊不过是个毛头小子,应该不会有什么大能力,于是就掉以轻心了,将留守公安与南郡的重兵调往樊城,共同攻打曹操。
吕蒙和陆逊见关羽中计,就神不知鬼不觉地带着精兵,扮作客商顺江而下,将关羽设在沿江的哨兵全部擒获,继而发兵直取公安与南郡,守城的军将被打得措手不及,连吃败仗的情形之下,只好开门投降。
关羽闻报公安与南郡已为东吴占去,大吃一惊,急忙率军风风火火往回赶,却又在麦城中了吕蒙的埋伏,被生擒后又被斩杀,结果一代名将关羽就这样丧送在最了解自己的对手手下,实为可叹。
杜绝浮躁,踏实做事
现代社会世象浮华,以致人心浮动,大多数人都会自吹自擂,不肯踏实做好一些事,于是虽然这类人表现得好像处处比别人强,但实际却是一事无成,内心的茫然、困惑也只有他自己知道;而那些不声不响却做出了大事业的人,或者名声让人记在心里的人,都是那些低调做人、踏实做事的人。其实低调做人,踏实做事,实为现代人的一个修身要诀。
我们所熟知的雷锋就是一个很好的低调做人的楷模,他把有限的生命里所做的事情都写在了日记里,而从不向外宣扬,但他却使人们都记住了他。
1960年8月,抚顺地区发洪水,他所在的运输连接到了抗洪抢险的命令,雷锋忍着刚刚参加救火被烧伤手的疼痛,便又和战友们在上寺水库大坝连续奋战了七天七夜,被记了一次二等功。
有一次,雷锋连队所在的望花区召开了大生产号召动员大会,声势很大,雷锋上街办事正好看到这个场面,他取出存折上的200元钱急忙跑到望花区党委办公室要捐献出来,说是要为建设祖国做点贡献,接待他的同志实在无法拒绝他的这份情谊,只好收下一半。而剩下的100元钱,在辽阳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时候被雷锋捐献给了辽阳人民。
在我国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雷锋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国家建设,为灾区捐献出自已的全部积蓄,却舍不得喝一瓶汽水。但是,雷锋并没有把自己做的这些事情和得到的成绩跟别人提起过,他默默地付出着,做着自己分内和分外的事情,从不计较利益与得失,成了人们尊敬和爱戴的人。
在事业和生活中,都要有低调的精神,就像孔子说的那句话“人不知而不愠”,越是“人不知”,就越是有利于有为之士建功立业。基本上所有伟大的事业,都是最低调的人生所成就的,所以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急于让别人承认自己,越是你的才能得不到承认,就越是磨砺你的志向、养成你的个性、弥补你的缺陷和不足的最好时机。
但是世界上总有这么一些人,总是会因为过于高估自己而忽略了尊重别人,却不想想一个人只凭自己的才能是成就不了事业的,任何事业都是许多人合作而完成,如果你不知道应该在适当的时候闭上嘴巴,或者是在心里缺乏对别人的敬意,那么你的事业必然是一无所成。
观史悟道
如果不是特别需要,低调做人和做事相对而言会更容易和轻松一些,而那些唯恐自己的才能被人低估,总是迫不及待地替自己宣传造势,甚至不惜夸大其词的人,是很容易让自己栽跟头的。
徐晃把握战机破蜀军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赤壁之战后,三国三足鼎立的局面初步形成,但这时的战事并没有停止。曹操占领汉中后,又为刘备所夺,蜀国势力一时大振,镇守荆州的关羽也想立功,便挥军讨伐曹操。
关羽先打了几场胜仗,曹操大惊,赶紧派大将徐晃、乐进协助曹仁讨伐关羽,大军驻扎在宛城。人算不如天算,当时正赶上了汉水暴涨,于禁的军队被关羽用暴涨的汉水围困,几乎全军覆没,失去了援助的曹仁也被关羽包围在樊城,这下就只有徐晃的军队还可以来援助曹仁。但是,徐晃看到自己的军队多是新兵,凭借现在的实力很难与关羽争锋,说不定自己也会被关羽所围困。
于是徐晃先找到驻扎之地休养生息,以等待时机,他率领军队在阳陵坡驻扎。当时蜀军正在堰城驻扎,堰城与阳陵坡是毗邻之地,阳陵坡的地理位置易守难攻,可以较容易地进攻堰城。徐晃便扬言要挖壕沟,截断蜀军的退路。蜀军听说后,唯恐徐晃真的挖壕沟截断了自己的退路,就连夜拔营撤走了。
徐晃占领堰城后,便在堰城的两边建立相连的营寨,然后就率领军队,向前逼近对手。这时,曹操派人来通知徐晃说,蜀军在围头以及其他的四处都驻扎有军队。于是,徐晃就故意让士兵放出风声,他们准备进攻围头,这样,蜀军自然就会把主力放在围头,以防止徐晃的进攻。但是,让蜀军意外的是,徐晃并没有进攻围头,而是率领大军攻击了其他四处营地。
关羽看到这四处的营寨即将战败,只能亲自率军迎战徐晃。由于仓促迎战准备不足,交战时蜀军逐渐处于劣势,关羽只得退回营寨。
徐晃知道蜀军的营寨极其难攻,一看关羽正率军要退走营寨时,他看到关羽此时已处劣势,心想若趁此机会一举攻入蜀军大营,或许能出奇制胜,于是便率军穷追不舍,紧随蜀军之后冲入营内,弄得蜀军营中大乱,双方在营中厮杀起来。
当时关羽营寨外围深壕及鹿角十重,障碍设施极为严密,若从营外强攻极为困难。现在徐晃乘其军陷于混乱之机,由内突袭,一举大破蜀军,还斩杀蜀军的几员大将。这时,关羽又惊悉根据地被东吴吕蒙和陆逊算计,以至江陵失守,只得撤围退走。这样樊城之围遂解,曹仁也顺利脱险。
曹操在战后听说了徐晃把握机会出奇制胜的战法,就表扬他说:“徐将军一战而胜,陷入敌人包围后,还斩杀了数量众多的敌兵。我指挥行军作战30多年,也不敢如此行兵打仗。就是古代擅长军事的将领,也没有敢把自己的军队长驱直入敌人的包围圈之中的。徐将军的功劳,超过了孙武和田单啊。”
明察机会,及时把握
上面的故事中,曹将徐晃在与蜀将关羽作战时利用了制造假相,假装攻击他处以迷惑敌人的战略。不攻而示之以攻,攻而示之以不攻,如此搅乱敌人的视线、迷惑敌人的心理,敌人就搞不清真正的进攻方向,就能为自己的胜利打下基础。而接着徐晃在探知蜀军的军事部署之后,故意放出要攻打围头的风声,让蜀军对其他四处放松了警惕。这时,徐晃就攻蜀军不备,并在撤退时顺势攻入营内,从而一举获胜。此计的关键就在于清楚对方的部署要点,真正明白对方的薄弱环节,抓住机会以获取全胜。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发展自己的事业,要成就自我,怎样去把握身边的机会呢?我们应该首先让自己敏感起来。比如你要经商,就要有商业敏感。比如红石地产的总裁潘石屹,他的成功就是与他能把握机会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