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星然在冷宫里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好不容易搬开头顶大山的东方煜则可谓春风得意,他立了自己最宠爱的妃子为皇后,补偿这么多年她所受的委屈——其实也没怎么受委屈,上官星然天生恢弘大气,只要不犯底线,干不出跟女人计较的事,宠妃受的最大委屈,其实来自东方煜本人,因为宠妃无意间察觉了东方煜对皇后的不喜,为了迎合讨好帝王,公然对皇后不敬,却被那时候还需要捧着镇国公府的东方煜斥责闭门思过,一口气降三级位份。
可惜,好景不长。
东方煜出手实在太急了,假如他能够徐徐图之,或许能比较平稳地迎来权力更迭,但他却采用了最粗暴的手段,仗着自己皇帝的身份强行泼脏水扣黑锅,伪造出上官家通敌的罪证,能******的哪一个不是人精,又如何看不出来这是一出“狡兔死走狗烹”的戏码,之所以保持沉默,要么是明哲保身,要么是想要趁机分一杯羹,会为镇国公说话的,基本被东方煜一并封了口。
可是,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强权,还有人心。
就算是与镇国公敌对的官员,看见东方煜如此迫不及待地铲除自己上位的功臣,也会觉得心寒,更何况那些原本就对镇国公有些好感的人?
志得意满的东方煜并没有察觉,臣子们对他的忠心与敬畏一点点消退,只剩下表面功夫了。
谁都知道镇国公府为了东方煜的上位付出了多少,可以说,没有镇国公,就没有东方煜的今天,可是东方煜是怎么回报的呢?
满门抄斩。
没错,镇国公府的确是权柄太重,可是当初人家揽权也全是为了支持皇上你啊,即便已经权倾朝野,镇国公依旧严格地管束家族,不准家中子弟仗势欺人,口碑好得不能再好。
当然,不肯主动放权这件事的确容易惹君主忌惮,可是早些年朝堂不稳,镇国公不肯放权,至少有一半是为了镇住朝堂,这些年朝堂稳定些了,镇国公也有了退意,开始暗中商讨放权之事,这件事只有镇国公的幕僚和朝中几个相关大臣知道,可还没等镇国公开始实施,东方煜就出手了。
一出手,就是不留余地。
试问,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还有谁愿意真心实意地为了皇帝卖命?
每个人都害怕自己头顶上悬着一把随时会砍下来的刀,遇事先思量三分自家,长此以往,阿谀奉承者越来越多,肯办实事的人却越来越少。
而清除掉镇国公一系后,朝堂和军队中都空出大量职缺,不得不由下面的人顶上,新任职以及提拔过快的官员没有经过一定的历练及考验,才能姑且不说,心性与品格也有待商榷。
真正的品格清白之士,要么被镇国公府连累,要么心灰意冷辞官归隐去了。
倘若在那之后,东方煜能够保持住登基之前的冷静与沉稳,或许能够慢慢地梳理好朝野,重新聚拢人心,但他忍得太久了。
幼时在皇宫中,怕成为兄弟们的眼中钉,他忍,忍耐着旁人的白眼与轻视,甚至不敢在课堂上表现出众;少年时为了讨好上官星然,他忍,一旦觉察上官星然对他的作为有什么不悦,他立即讨好改正;成婚后为了拉拢镇国公府,他忍,上官星然的三个兄长威胁他必须好好待他们的妹妹,他陪笑着答应;登基后忌惮镇国公府手握重权,他又不得不装出一副独宠皇后的痴情模样,甚至不敢驳回镇国公府的折子……他忍得太久了,足足将近三十年的时光,他几乎没有一天随心所欲肆无忌惮过,因此,认为自己除掉了最后的障碍后,他彻底放松了心神,没注意到朝堂变得一天比一天乌烟瘴气。
任何事物都是建立艰难毁灭容易,上官星然被废五年后,西南大旱,江南瘟疫民乱,京城周边地龙翻身,边陲异族入侵,几桩大事几乎同时发生。
危在旦夕。